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合理调整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优化土地利用布局的前提条件和必然要求。随着经济发展,人地关系出现紧张局面,如何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土地利用的良性循环在当前显得十分迫切。以镇宁县为例,从土地利用数量变化和土地利用结构多样性两个角度,分析研究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动态变化及其转换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评估和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昌吉州2000、2010、2018年三期的土地利用数据作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提取三期耕地动态变化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上分析昌吉州耕地变化动态度。结果表明,耕地总量从2000-2018年整体上呈现增加趋势,昌吉州木垒县近20年的耕地变化呈负增长,其余县市耕地呈正增长。近20年来阜康市和呼图壁县的耕地变动最为剧烈,超过全州的耕地动态变化度。第二阶段耕地变化动态度集中且剧烈,耕地大量增加和耕地减少的情况普遍存在,耕地大量增加主要集中在绿洲北部。  相似文献   

3.
县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河南省新郑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新郑市2000~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和变更数据,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该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新郑市土地利用类型在2000~2005年变化幅度较大,年均变化率达0.75%,总体上呈现耕地、林地、未利用地面积减少和园地、建设用地面积增大的趋势,5年间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大的是园地,新郑市土地利用处在发展期。最后,提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潘世东  张卉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60-65,69
根据宣州区2010—2017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转换矩阵、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对宣州区这一时期耕地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宣州区耕地动态变化过程较为复杂,总体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水田主要转出、旱地主要转入;空间分布上,减少的耕地主要集中在城区周边及各类线性基础设施建设上,增加的耕地分散在整个行政辖区;时间跨度上,2010—2014年耕地变化程度剧烈,2014—2017年变化程度较为缓和.  相似文献   

5.
程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67-969
根据1996~2008年统计和普查数据,分析了安丘市10多年来耕地数量和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区域分异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耕地资源总价值由市场价值以及非市场价值组成。长期以来,耕地资源的市场价值是耕地价值评估的主要对象,而非市场价值很少被研究人员纳入耕地资源评估体系。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直接市场法、替代市场法、分解求和法以及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分别测算2010年及2016年耕地资源在社会稳定、生态功能、娱乐休闲等其他非市场功能方面的价值,最终将各项价值求和并进行对比,得到礼贤镇的耕地资源非市场总价值由1433万元锐减至1388万元的结论,表明礼贤镇需要全面的重视耕地非市场价值,加强耕地保护。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纳入耕地价值评估体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耕地减少是全国耕地变化的基本趋势.新疆和田地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沙漠气候,全部社会经济活动都集中在有限的绿洲内部,如何在保持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是关系到该地区和谐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和田地区现有的统计资料,分析了该地区50余年以来耕地面积变化的总体趋势、空间差异及驱动因子,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社会系统压力和农业科技进步是影响和田地区耕地数量变化的三类因素,并用主成分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8.
县域耕地资源利用分析——以河北省辛集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息息相关的耕地资源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耕地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合河北省辛集市耕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分析辛集市耕地资源利用中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促进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化程度、加强土地整理、注重耕地资源生产能力保护等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技术选取合适评价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模糊评价等方法对青州市耕地进行定量化评价。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分区研究,揭示该市耕地质量整体较好;依据FPI和NCE指数确定最佳分区数目为3个,由北向南耕地地力依次降低,受地形因素影响较大;利用模糊聚类方法进一步对分区1进行划分,分为6个管理子区,得到了内部更为均衡的分区管理单元,为统一采取管理措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以天门市为例,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及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等数据,借助GIS技术,综合选取耕地自然质量、区位、社会经济和生态四方面的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构架评价模型,以探讨耕地红线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天门市整体耕地条件优良,较少部分耕地条件较差无法纳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根据评价结果将耕地划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其中将Ⅰ级、Ⅱ级区耕地划入耕地红线布局范围,共确定耕地区域128 330.62 hm2,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6.24%。研究认为该评价模型能有效量化各影响因素,引入景观指数对生态指标进行量化,弥补了以往研究对生态方面刻画的不足,评价结果为县域耕地红线布局研究提供了科学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空间格局研究——以武功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陕西关中地区县域耕地土壤速效磷的空间变异特征和分布格局,探讨其主要影响因子。【方法】以陕西省武功县为研究区,在0~20 cm土层,以"S"形法采集耕地土样2 219个,运用地统计学结合GIS技术,拟合最优半方差模型,进行普通Kriging插值分析。【结果】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为3.10~65.80 mg/kg,平均值为21.75 mg/kg,最佳半方差模型为球状模型,且具各向异性特征,块金系数为0.360 3,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结论】研究区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低区域分布比较明显,总体分布状况与地貌特征基本一致。地形地貌、土壤质地、灌溉条件和施肥是影响武功县耕地土壤速效磷含量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肖莉  卜忠鑫  雷帆  阳芳 《安徽农业科学》2015,(3):302-303,309
以洞庭湖平原区域津市为例,用GIS软件确定耕地待整理区进行分析,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净增耕地系数以及净增耕地数量,最终确定津市农用地整理潜力区待整理农用地总面积Ⅰ级为6 890.32 hm2,Ⅱ级为10 195.82 hm2,Ⅲ级为3 672.15 hm2.从案例得出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确定耕地待整理区,采用典型田块调查法确定耕地标准系数并在此基础上测算耕地整理潜力,其结果要比传统的方法更为准确,也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13.
14.
耕地作为土地的精华,是一种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耕地不仅体现了其独特的供给稀缺性、增值性、用途多样性和变更困难性,还有保证粮食供给与安全、涵养水源、维护生态平衡等特殊功能。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增长,城镇化和工业化致使耕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方向转变,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直接威胁到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偏低的补偿标准也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本文以福州市琅岐岛为例,构建出耕地经济、社会、生态3方面的价值评价体系,开展耕地资源的综合价值评价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福州市地区间的耕地保护政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丁武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10801-10803
以四川省井研县为例,结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分析了该县域耕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分别采用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法分析了井研县耕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然后,运用灰色系统预测模型,研究其耕地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期掌握其发展动向;最后,以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提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从而有效地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这对于促进西部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和人口的协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雪  杨海娟 《甘肃农业》2012,(4):27-29,31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11年来千阳县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预测未来耕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千阳县耕地面积总体呈递减趋势;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对于千阳县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做好加强土地的整理与复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耕地的后备资源,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减轻耕地压力,严格控制城镇规模,坚持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GM(1,1)模型,分析了近11年来千阳县耕地变化的总体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与耕地变化驱动力,并预测未来耕地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千阳县耕地面积总体呈递减趋势;耕地复种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虽然总体水平在上升,但是耕地复种指数并不高,耕地利用程度有待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GM(1,1)预测分析今后一段时间内,在影响因子不变的前提下,耕地面积将持续减少。对于千阳县的可持续发展,认为应该做好加强土地的整理与复垦,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统筹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耕地的后备资源,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从根本上减轻耕地压力,严格控制城镇规模,坚持耕地占补平衡。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日益紧缺的耕地资源和粮食安全问题,我国自1997年开始实行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作为一项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基本国策,其实施成本是巨大的,进行成本分析十分必要。本文以芜湖县为案例地,比较了县域"面积平衡"与"产量平衡"法的实施成本,从而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掌握区域耕地资源数量与质量是耕地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监测样点布设是了解耕地质量的前提。为确保监测样点数量、位置科学合理,以昌黎县为例,基于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利用空间分层抽样方法初步确定昌黎县耕地等别渐变区域应至少布设40个监测样点;基于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的半变异函数结构分析得到,昌黎县耕地质量的最大相关距离为5.48 km,在ArcGIS中以5 km×5 km布设网格得到,昌黎县预布设45个监测样点才能满足耕地质量监测的精度要求;考虑监测样点布设稳定性,基于耕地等别渐变类型与耕地国家等别的空间分布特征对监测样点预布设进行空间优化,最终确定监测点位置;对监测样点国家自然质量等指数进行Kriging插值,利用插值结果的预测误差统计量检验样点布设精度。本研究提出的样点布设方法可提高监测精度,并可保证监测样点的代表性和监测信息的完整性,从而使监测成果更为科学、准确。  相似文献   

20.
基于GIS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江西省乐平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取得的数据,收集整理相关图件和其它资料的基础上,以江西省乐平市为试点,将GIS技术、特尔斐法、层次分析法、累加法等引入到耕地资源管理中,通过探讨1:50000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的建立方法,建立县域土壤资源的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