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驯化与固定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贵阳市乌当区某造纸厂的污泥进行富集、驯化、筛选,最终得到2株能以苯酚为惟一碳源生长的菌株(3#和5#),混合菌株可耐受1.3 g/L左右的苯酚,单一菌株可耐受1.0 g/L的苯酚。经生理生化及形态学鉴定,初步确定为醋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通过不同pH值,苯酚浓度、温度以及外加碳源、氮源、盐度对菌株降酚能力的影响研究,确定了5#菌株的最佳生长和降酚条件。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可应用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铅(Pb)降解功能菌株,从陕西商洛铅锌矿区周边农田土壤中分离筛选出1株抗铅细菌,命名为PS8,对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16SrDNA同源性及抗铅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S8为革兰氏阴性细菌,菌落呈圆形、淡黄色;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pH为7.0;可还原亚硝酸盐,氧化酶、接触酶反应呈阳性;与粪产碱菌Alcaligenes faecali高度同源;在Pb2+浓度为0.5和1.0mmol/L时,去除率分别为99.08%和97.24%。菌株PS8对重金属铅具有高抗性和较强降解能力,是高效、环境友好的土壤重金属铅污染微生物修复菌株。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中国苯酚降解菌特性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属于高毒物质,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研究探索降酚途径和方法成为许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微生物以其高效、快速、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成为研究降解酚类污染物的重要选择。基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采用统计学原理对国内近十年(2001年-2011年)苯酚降解菌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了解和把握该领域的研究动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铅(Pb)对水生动物抗氧化酶的影响、机理和防治研究领域的进展,重点综述Pb(包括Pb及其混合物)对水生动物抗氧化酶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对降低或除去水体中的Pb和增强水生动物的抗氧化胁迫能力以提高防治作用进行了阐述,旨在进一步促进对其深入研究和防治,为评价Pb对水生动物抗氧化酶的影响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基因工程菌甲醇毕赤酵母(PMAD16/pMET(A-Lcc1)培养产生的重组漆酶,研究了重组漆酶对降解2-氯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漆酶对2-氯苯酚降解的最佳pH值为6.0,温度为50℃,当溶液中漆酶活力为1.2 U/mL时,在最适脱色条件下作用6 h,粗漆酶和纯化漆酶对2-氯苯酚(250 mg/L)的降解率分别为91.3%和88.2%,重组漆酶可有效地降解2-氯苯酚。  相似文献   

6.
【背景】 TP53诱导的糖酵解和凋亡调节因子(TP53-induced glycolysis and apoptosis regulator,TIGAR)是p53下游的靶基因,具有调节糖酵解水平和去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并降低由活性氧诱发的细胞凋亡水平。【目的】 构建鸡源TIGAR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TIGAR基因在DF1细胞中的抗凋亡作用,为建立稳定表达鸡TIGAR基因的细胞系做准备。【方法】根据GenBank(登录号:XM_417232.6)中预测基因设计引物,利用RT-PCR的方法从SPF鸡脾脏中扩增鸡TIGAR基因,将扩增产物克隆至载体(Flag-CMV14)后送公司测序验证;随后构建进化树对鸡TIGAR基因与其他哺乳动物及水生动物的TIGAR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24 h后,使用新城疫病毒诱导细胞凋亡,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表达情况以及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裂解情况。此外还将重组质粒(Flag-TIGAR)转染入DF1细胞,并于收样前2 h使用Staurosporine刺激细胞发生凋亡,分别在转染后24、48 h收集样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RT-PCR扩增TIGAR基因,在843 bp处出现目的条带与预测相符,构建的TIGAR真核表达质粒(Flag-TIGAR)经测序,结果显示其序列与GenBank上预测的基本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30 h、36 h收集的样品中PARP均被裂解且转染重组质粒(Flag-TIGAR)的实验组与未转染质粒(MOCK)组或转染空载体(Flag-CMV14)组的样品相比,裂解的PARP表达量明显降低,且差异极显著(P<0.01)。流式结果显示:24 h 检测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11%(早期凋亡7.8%,晚期凋亡3.2%),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仅为4%(早期凋亡3.7%,晚期凋亡0.3%),转染Flag-CMV14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组,且差异显著(P<0.05)。48 h转染Flag-CMV14后细胞总凋亡率为20.3%(早期凋亡14.3%,晚期凋亡6.0%),而转染Flag-TIGAR后细胞总凋亡率为6.4%(早期凋亡4.8%,晚期凋亡1.6%),转染Flag-CMV14组的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率均高于转染Flag-TIGAR的组,且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成功扩增出鸡TIGAR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通过Western Blot和流式实验均证实过表达TIGAR后可降低细胞的凋亡程度并有利于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7.
苯酚是一种原型质毒物,对一切生活个体都有毒杀作用,且具有“三致”效应.概述了苯酚这一污染物的污染现状,筛选出的苯酚降解菌的种类及降解特性,从而为高效适用型苯酚降解菌的筛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木耳为载体,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硒溶液进行富硒栽培,获得了富硒木耳,硒含量对比照提高844—3336倍。并以富硒木耳为原料,采用稀碱浸提法提取木耳硒多糖。以大鼠为实验动物进行了硒多糖的抗铅、抗汞试验。试验表明,亚硒酸钠和硒多糖均可增加大鼠各组织的硒含量,降低各组织的汞和铅含量,且硒多糖的效果好于亚硒酸钠。  相似文献   

9.
降解苯酚微生物的分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含酚废水的生物降解处理过程。[方法]对5株菌种进行不同浓度的含酚废水降酚试验,测定其不同时间段内的降酚率和降酚的速率。[结果]JF—1、JF-2、JF-3、JF-4、JF-5菌,在500mg/L的舍酚量时,在前3h内,降酚率分别为34.45%、30.84%、61.32%、41.21%和56.41%;在24h内,降酚率达到了100%。在较高浓度2000mg/L时,在24h时这5株菌的降酚率分别为68.57%、67.29%、79.28%、66.49%和81.98%。试验所筛选的菌株有较强的降酚能力,提高了降酚的速率,在较短时间内,用不同浓度的含酚量作降酚试验对比这5株菌,降酚率变化不大。[结论]这5株菌均有较强的适应冲积负荷变化的能力;通过对比得出其中JF-5菌株的降酚效果最好JF-5菌定为所抗的优势菌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盆栽的方法对重金属铅胁迫下的龟背竹叶片中的SOD、POD、CAT活性以及MD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铅处理浓度的增加,叶片SOD和POD活性下降,CAT活性先升高后下降,MDA则呈上升趋势。据此,系统和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对重金属胁迫的反应均较为灵敏,可作为评估重金属及盐胁迫对其危害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经富集、分离、纯化,并经选择性培养基的筛选和对总石油烃(TPH)降解能力的测试,从大庆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获得6株分别具有环烷烃、直链烷烃和芳烃降解能力的菌株B_1、B_2、B_3、B_6、B_7和B_9。经16S r RNA基因序列比对,菌株B_1、B_2、B_6和B_7分别属于嗜氢菌属(Hydrogenophaga sp.)、苯基杆菌属(Phenylobacterium sp.)、鞘脂菌属(Sphingobium sp.)和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B_3和B_9属于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通过对接种比例、接种量和生长条件的优化,构建了微生物降解菌群,并采用该菌群进行混合烃污染土壤的修复。结果表明,该菌群对三类烃的去除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经过40 d的修复,环十二烷去除率达74.5%;100 d后,正十六烷和芘的去除率分别达56.9%和60.4%。前10 d修复过程中,各污染物降解速率最大,之后则逐渐降低,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数量以及活性的变化趋势相似。  相似文献   

12.
以哈尔滨某气化厂生化车间活性污泥为菌源,在不同浓度间甲苯酚的选择培养基上培养,分离筛选后进行特性研究,并利用分子鉴定的方法对菌种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当间甲苯酚含量为1 000 mg.L-1,得到对间甲苯酚耐受能力最强的2个菌株,命名为JD-1和JD-2,根据间甲苯酚含量分别为300、500、600 mg.L-1的降解试验对比结果,确定JD-2菌为间甲苯酚优势降解菌。同时可知最优处理条件为:温度30℃,pH 7,葡萄糖量500 mg.L-1。通过对其菌落特征、生理生化性质以及16S rRNA测序鉴定结果得间甲苯酚优势降解菌JD-2属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sp.)。  相似文献   

13.
以2,4-二氯酚(DCP)为降解底物,分离得到了3株高效降解菌,其降解率分别为63.2%、57.1%和47.4%,经鉴定都属于芽孢杆菌属,与常见报道的降解菌类不同。通过对筛选结果的分析发现,微生物对DCP的耐受能力与降解能力不存在正相关性,使用较低浓度的DCP筛选更有利于获得高效降解菌。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为筛选对苯酚耐受力较高的降解菌,获得降解苯酚的生物材料。【方法】本研究采用苯酚降解菌富集、分离技术从朝鲜蓟分离筛选到一株植物内生细菌菌株CXJ-1。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并采用4-氨基安替比林分光光度法,测定CXJ-1菌株对不同浓度苯酚的降解率。【结果】结果发现,CXJ-1与土生拉乌尔菌 (Raoultella terrigena)(AB680714.1)16S rDNA保守性片段有100%的同源性,可以将该菌株鉴定为土生拉乌尔菌 (R. terrigena)。该菌株对苯酚的最高耐受浓度达2500 mg/L,当苯酚浓度为1500 mg/L时,菌株CXJ-1在48 h内能完全降解。【结论】菌株CXJ-1对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而导致苯酚残留的土壤及污水的处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甘肃棘豆(Oxytropis kansuensis Bunge)中降解疯草毒素——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采用选择性富集培养的方法,以苦马豆素作为唯一碳源,从甘肃棘豆内生细菌中筛选到1株苦马豆素降解菌,命名为Ab.在摇床转速为150 r·min-1、28℃条件下培养30 h,菌株Ab对质量浓度为100 mg·L-1苦马豆素的降解率为11.577 1%;延长培养时间并不能提高其降解苦马豆素的能力,但可耐受高质量浓度(1 g·L-1)的苦马豆素.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Ab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菌株Ab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在LB平板上菌落呈圆形,中心凸起,边缘整齐,乳白色,表面光滑,属于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 monas),与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同源性为100%.说明甘肃棘豆中存在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Brevundi monas diminutaAb;降解苦马豆素的内生细菌可能与产生苦马豆素的内生真菌共同维持疯草中苦马豆素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6.
PBAT地膜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得到能够高效降解聚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AT)地膜的菌种资源,以PBAT塑料地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长期存在塑料的环境中分离筛选塑料降解菌,共得到6株潜在PBAT塑料降解菌,通过对PBAT降解性能进行测定,筛选出两株高效的PBAT降解菌株Pseudomonas sp.RD1-3和Pseudomonas sp.N1-2。在28℃条件下降解8周后,菌株RD1-3和N1-2对PBAT的降解率分别为6.88%±0.06%和6.49%±0.01%。两株菌能使PBAT塑料膜片的表面粗糙程度增加并出现大量沟壑、坑洞及褶皱。此外,两菌株降低了PBAT塑料膜片表面的疏水性,同时向膜片稳定的化学结构中引入—C≡N、—C=C—以及—OH等新的极性官能团。研究初步认定菌株RD1-3以及N1-2对PBAT均具有较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7.
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和对ETS的抑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和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502海水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甲基苯酚>苯酚>对氨基苯酚,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4.95、23.90、42.43、83.65和178.75 mg/L。而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抑制的大小顺序同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不太一致,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37、398、575、794和1 333 mg/L。两种毒性测定方法的EC50结果差异比较大,可能和测定方法的特点有关。但仅仅根据单一的、高灵敏度的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来调整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各项参数而实现对水质的调控,可能会造成处理成本的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根据两种或多种毒性测定方法(其中包括以活性污泥为对象)的测定结果判定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更科学。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5种酚类化合物对发光细菌毒性和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酚类化合物对502海水发光细菌的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对硝基苯酚>邻甲基苯酚>苯酚>对氨基苯酚,对应的EC50值分别为4.95、23.90、42.43、83.65和178.75 mg/L。而对活性污泥脱氢酶活性抑制的大小顺序同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不太一致,毒性大小顺序为2,4-二氯苯酚>邻甲基苯酚>对氨基苯酚>苯酚>对硝基苯酚,相应的EC50值分别为37、398、575、794和1 333 mg/L。两种毒性测定方法的EC50结果差异比较大,可能和测定方法的特点有关。但仅仅根据单一的、高灵敏度的发光细菌毒性测定结果来调整废水处理工艺中的各项参数而实现对水质的调控,可能会造成处理成本的大幅度地增加,因此根据两种或多种毒性测定方法(其中包括以活性污泥为对象)的测定结果判定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更科学。  相似文献   

19.
普施特优势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普施特生产厂的污泥和长期施用普施特的土壤中筛选获得了4株能以普施特为唯一碳源生长,且对普施特具有较好降解功能的细菌(降解率均在80%以上)。对其进行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及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zx2和zx7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zx5是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 bacterium)细菌,zx6是无色杆菌属(Achromobacter sp.)。  相似文献   

20.
降解水稻秸秆细菌-真菌复合菌系的构建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构建高效降解水稻秸秆的细菌-真菌复合菌系,通过分离筛选、纯化鉴定具备降解水稻秸秆能力的细菌和真菌,选择出降解效率较高的细菌和真菌各两株用于复配。通过全组合将4株菌复配成多样性为1~4的15种复合菌系,采用水稻秸秆降解试验评估复合菌系的降解效果和3种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利用线性拟合和多元回归解析复合菌系产酶活力与其降解秸秆能力之间的关系。从腐解的水稻秸秆中筛选获得降解细菌和真菌各4株,其中以细菌分离株雷氏普罗威登斯菌BB18、球形赖氨酸芽孢杆菌JB7和真菌分离株草酸青霉ZA、烟曲霉ZL的秸秆降解能力和产滤纸酶活力较高。将该4株降解效果较高的菌株进行全组合复配,发现复合菌系对水稻秸秆的降解率以及产滤纸酶、纤维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的活性均随菌株多样性的增加而显著提高,且以4株菌株组合的复合菌系BF1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最好,较单菌平均提高了1.6倍,酶活力增加了1~3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复合菌系降解水稻秸秆的能力与3种酶的活力呈显著正相关,其中纤维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对复合菌系降解能力的贡献最大。细菌-真菌复合菌系的降解效果与产酶能力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效应,维生素内切酶和木聚糖酶是驱动细菌-真菌复合菌系高效降解秸秆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