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苗根腐病     
在茶园苗圃中,经常见到由于茶苗根部腐烂而死苗的现象。发生死苗的原因:一种是因腐霉菌的侵染而引起的;另一种是由于土壤积水过多,茶苗根部因长期浸水而窒息腐烂。两种根腐病以前者发生较多。现将两种茶苗根腐病所表现的症状、病原、发病过程、发病条件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茶苗的根结线虫病是由土壤中一种病原线虫引起,病原线虫入侵茶树根系便可导致虫害发生,主要危害幼龄茶树和茶苗,3年以上茶树抗病能力增强,一般不会发生根结线虫病,虫病发生严重时,茶苗萎蔫不振甚至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对茶树生长、茶苗繁育危害较大,在烟台茶区发生的主要是花生根结线虫。一、发生症状当土壤中的病原线虫侵入茶根后,茶树根部发生畸变,使根部形成大小不一的肿瘤,大的像黄豆粒,小的如油菜籽,且畸变根系易密集成根结,同时病株地上部分会出现叶片萎蔫发黄,枝条干枯,植株生长不良,植株衰弱等症状,若  相似文献   

3.
正建设无性系茶园是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则是建设无性系茶园的基础与关键。由于扦插繁殖的无性系茶苗头重脚轻、根冠比小,要想栽植成活,保证"一栽全苗、一建成园",首先要把好茶苗"质量关"。如何才能保证茶苗质量?笔者以为关键要抓住以下几个环节。1.坚持本地育苗从外地远距离调苗,茶苗带土、带根少,在长途运输过程中上烧(茶苗堆积温度上升影响成活)、失水,对新环境适宜能力差,是近年来无性系茶叶建园中茶苗死亡率高的首要原因。因此保证无性系茶苗质量,首先要从本地育  相似文献   

4.
石伟昌 《中国茶叶》2013,(11):30-30
新建茶同,茶苗质量是关键,移栽时茶苗的质量更关系到茶同中茶苗的成活率、生长势、管理成本等。“茶苗县内预约育”是贵州黎平县近年采取的一种确保新建茶园年所用茶苗质量的一种探索方式,就是新建茶同生产县根据自己来年新建茶同的目标,与育茶苗商签订预约协议培育茶苗,来年再根据茶苗市场行情进行市场价采购的一种方式。黎平县自2008年实行“茶苗县内预约育”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茶农和茶业管理部门等认可,现已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5.
茶苗根结线虫病是国内外茶区茶苗的毁灭性病害。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日本、印度、中非等国及我国的台湾、浙江、广西、广东、四川等省都有发生。1975年华南农学院和广东海南岭头茶场茶科所曾对海南五个茶场的100多亩苗圃进行调查,发病面积达到98%,其中死苗率达80~90%的苗圃约占20%。1976年广东省罗定县金鸡公社播种茶籽150担,本可供3000亩地的茶苗,但由于此病的侵染,只够种50亩。同年白马岭茶场播种茶籽30担,茶苗全部因发病死亡。而目前在防治方面尚未有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彻底消灭苗床上的根结线虫。  相似文献   

6.
新疆甜菜根腐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就新疆甜菜根部损伤、茬口、氮肥施用量、品种和地势与根腐病发生关系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土壤接菌发病率最低,育苗伤根接菌的发病率较高;主要根腐病菌的最适滋生温度在28℃~32℃,高温利于根腐病菌的生长;甜菜重茬、迎茬、近茬都利于根腐病的发生;低氮和高量氮肥都利于根腐病的发生;不同品种抗病性存在差异;低洼地根腐病严重。针对上述根腐病发病规律提出了相应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豆根部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根部病虫害发生与防治研究许艳丽,韩晓增,刘晓冰(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王光华,颜华,刘晓洁(黑龙江省技术开发研究中心)大豆根部病虫害是指大豆根腐病、根蛇潜蝇和孢囊线虫病,它们共同特点是土壤传播,苗期发生在根部。上述病害是黑龙江省大豆生...  相似文献   

8.
过婉珍 《福建茶叶》2010,32(1):15-16
茶天牛(Aeolesthes induta Zewman)又名贼老虫,蛀心虫,蛀根虫,属鞘翅目,天牛科。幼虫蛀食枝杆和根部为害。被害枝生长不良。上部叶片瘦弱枯黄,发芽明显减少,枝杆、根部被蛀空后,茶树叶片脱落,树势很快衰弱。  相似文献   

9.
<正>提高和保证移栽茶苗成活率,是新建茶园的重要课题。近年来,贵州省黎平县在发展新建茶园项目中,将茶苗用红泥或黄泥浆根后植苗,茶苗的抗旱性能、成活率、生长能力等方面比不浆根的茶苗强、高、好,得到了广大新建茶园茶业主们的认可。一、事例1.2009年12月份,黎平县已连续遭遇近3个月的持续干旱,当时该县有一位新建茶园业主率先大胆调植茶苗,采用二次红黄泥浆根法。第一次是从当地茶苗圃当天调运  相似文献   

10.
在新建茶园培育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缺株断行现象极为常见,以往人们在茶树缺丛后,均采用秋末和初春对茶苗补植,但由于在栽植过程中对茶苗伤根和栽植质量问题,还会出现一些死苗现象,至第二年、第三年再行补植,造成时间过长,以及补栽苗比原有苗生长势有很大差异,对茶园美观,特别对茶园机械化采摘有很大影响。为了探索茶苗在霉季带上移栽,使春栽  相似文献   

11.
茶树短穗扦插育苗的方法,是目前茶树良种繁殖的主要方法.近年来由于采用了一些新技术和新材料之后,茶树的扦插成活率显著提高.但由于育苗者提高了插穗的密度后,造成茶苗生长细弱的现象,这种水稻田加塑料膜密闭的育苗方法育出的茶苗移栽成活率较低(65%),虽然每年出圃的茶苗数量在增加,但茶园面积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作者试图在探索、研究一种低成本培育壮苗的育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蔡煌 《福建茶叶》1992,(4):30-31
1991年茶炭疽病在本县暴发成灾。当年秋季普遍发生的茶园,今年春茶都减产15—23%,今秋每平方米树冠面积病叶数一般在500张以上、因而减产25—30%,严重的每平方米发病达到3000叶以上,结果减产40—50%,许多茶苗地也普遍发生炭疽病,致使几亿株苗木积压。  相似文献   

13.
总结归纳了石门县15年来无性系良种茶苗栽培管理的经验,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行泥浆粘根,深埋紧土,保持茶苗根系水分;及时定剪,控制高度,减少茶苗水分蒸发;覆盖土壤及间作玉米,保持土壤水分,为茶苗遮阴抗旱等措施,可以很好地解决山区水源条件差,浇灌定根水和灌溉不便的问题,使无性系良种茶苗栽植成活率提高30%~40%,采摘受益提前1~2年,平均每公顷鲜叶年收入增加1.5万~3.0万元,对周边及同类山区无性系良种茶树栽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白星病ElSinoeleucosPilα(SPhαclomα theαe)本病在日本静冈县牧之原茶区曾经有过大发生、大为害的记录,最近,分布虽较广但实害不多。主要是第一轮茶的病害,多雨的年分第二轮茶也有发生。被害芽叶伸育不良,叶片不再增大,变黄脱落。此病为害叶和新梢,初期产生褐色小斑点,后形成白色小病斑。混有病叶的原料制成干茶品质差。  相似文献   

15.
前言炭疽病是我国茶园普遍存在,主要发生在夏秋的二轮茶以后,造成很大危害的病害.罹病后,发病叶大量脱落,即使不落叶,亦由于被害叶机能低落,造成树势衰退,使下一轮茶芽生育不良,产量降低.因此,分析炭疽病恰当的防治有重大意义,然而,也要充分理解本病的感染发病机制和发病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6.
一般新建茶园植苗多在秋季、冬季和春季,但在什么季节最好,各地不一样。在贵州省东南部的黎平县山区,经过笔者近五年的调查和试验,认为该地茶苗冬季栽植效果最好。茶苗冬季栽植与秋季和春季栽植相比,笔者认为有以下好处:1.此时茶苗进入根系活动旺盛期,利于栽后新根生长冬季一般气温较低,黎平县当地气温一般在11月份会低于10℃以下,茶苗地上部分进入了休眠时期,而地下部分的根系进入了活动旺盛期。此时移栽茶苗,受伤的根系易恢复,易萌发更多的新根。  相似文献   

17.
应用HPLC-PDAD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4~5叶初展的福云6号沙培茶籽苗各部位儿茶素类、嘌呤碱、氨基酸(茶氨酸)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儿茶素类、嘌呤碱(咖啡碱、可可碱)主要分布于茶籽苗叶片及嫩茎,子叶下部含量明显降低;EGCG、茶氨酸在茶籽苗嫩叶中含量较高,并随叶片成熟不断减少,但茶氨酸以侧根和主根最为富集,其代谢前体氨基酸(Glu、Ala)在根部亦具较高含量。随着茶籽萌发,茶氨酸在胚根大量合成,初露紫红色嫩茎的茶籽苗根系茶氨酸含量达13.429mg/g鲜重。据此认为培育茶籽及其无性系幼苗,并以幼嫩根系为材料,有望成为茶籽综合利用及天然茶氨酸获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生防菌BRF-1和BRF-2对大豆根腐病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RF-1和BRF-2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农田分子生态学科组从大豆根际土壤筛选得到的2株革兰氏阳性生防细菌,为了检测它们对田间大豆根腐病的防治效果,2010年在沈阳军区龙镇农副业基地对BRF-1和BRF-2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株生防细菌均有效地抑制了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发病程度分别降低44.4%和8.8%,BRF-1菌株效果较好,在降低大豆根腐病病情指数的同时,能增加大豆植株花期、始粒期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重,提高大豆产量5.9%,是一株很有潜力的生防菌。  相似文献   

19.
茶樹"短穗扦插法"是苏联先進的經驗,同时也是本省安溪茶農最早采用無性繁殖茶苗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是:發根快,根羣發育盛壯;插穗短(只一个節約一寸長)用材省可以大量繁殖;在春,秋扦插采用枝条对母樹,如果管理好,施肥足,采摘合理,不特不会減產,而且还可大大增產;在夏插的也只須減少一年產量,比之应用新枝全叢压条繁殖法的減少兩年產量差得很多。所以采用無性方法繁殖茶樹良种,保持固有品系特性。"短穗扦插法"是今后最好的方向,並有很大的意义和阶值。这种方法,于1956年在本省福鼎、政和、安溪  相似文献   

20.
无性系品种的茶树,目前我国绝大部分是用短穗扦插苗圃培育的。苗圃中的幼苗,经过起苗、选苗、包装、运输等环节,成裸根茶苗,容易造成机械损伤,严重影响根系生长和茶苗移栽的成活率。如何促进早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