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以来,云南省法院加大了对农民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的司法救济力度,全省三级法院全年共办理司法救助案件6420件,减免诉讼费1323.2万元。各级人民法院为受理涉及农民工权益案件开辟了“绿色通道”,以及时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关注“品牌劳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里人来说,签合同上班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一纸劳动合同在手,不仅自己多了份安全感,而且也为双方今后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但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在进城务工的农民身上,却成了难以实现的奢望。于是,就出现了大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任意延长劳动时间的现象。重视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不能是  相似文献   

3.
如何保障和解决进城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一直是政府的头等大事,《重庆市进城务工农民权益保护和服务管理办法》中对农民工的“务工扶持、权益保护、管理服务和法律责任”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但是,要使农民工权益保护工作落到实处,用工单位才是真正的主角,在这方面重庆莉莱食品有限公司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以其根本大法的“高度权威”对公民最基本的人权平等权作了明确规定。但是作为公民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被日益演变成为一个的新弱势群体,社会地位十分低下,合法权益屡遭侵害。从宪政视角来分析.最主要的是平等权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落实宪法精神,实现平等权,成为解决问题之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冯振 《现代农业研究》2020,(12):137-138
现阶段,我国法律服务的高消费性和基层法律服务主体的量小质弱,使部分弱势群体不能依 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本文析了农民强烈的法律援助需求,对农村法律援助体系的重要性从组织 机构建设、监管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创建方面进行研究,以切实保护广大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张瑜 《农业考古》2006,(6):313-31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是公平正义.农民工因具有双重属性(职业上的工人,身份上的农民),导致社会对他们的一系列不公平待遇,进而产生农民工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的合法权益缺乏保障.农民工问题已成为社会不公平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和谐社会的进程.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进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农民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利于城镇化发展。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多种措施,积极改善农民工务工环境,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成效显著一是农民工技能培训落实到位。近3年来,全市通过“技能培训工程”、“阳光工程”等累计培训农民12万多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仅2005年就鉴定培训学员18500人,发证17020人,其中初级2998人、中级11793人、高级981人、技师1248人。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加快。目…  相似文献   

8.
司法简讯:     
荥阳市人民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十分关注困难群众的利益保护。去年以来,针对农民工追索拖欠工资的案件,制定了“优先立案、优先办案、优先执行、妥善处理”的审理措施,为农民工追回拖欠工资17万余元,依法保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同时,该院对执行工作未交付中易出现的问题,由执行局制定了专项管理、专人负责制,并设专职内勤收款,按规定支付,确保了执行款及时、准确支付当事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司法简讯@林森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引擎。在大量的社会财富的创造中我们最不能忽略的是我们的劳动者,特别是在工业初期给与支持,在改革开放中积极参与的农民工。由于各种原因,农民工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如何通过法律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该文就我国农民工法律权益现状、保护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同时对如何解决农民工权益和弱势地位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农村开始出现劳动力过剩,大批农民向城镇转移,由此在我国社会逐渐出现和形成了一个新型社会群体——城市农民工。不可否认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和城镇企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农民工却并不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社会地位和待遇,他们常遭歧视,其合法权益常遭侵犯,其在政治参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生活居住、业余文化和子女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农民工合法权益保护的力度。中央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颁发了一系列的行政规章和政令,加大了监察力度。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1.
王雅丽 《河南农业》2006,(12):42-43
农民工是在经济能力、诉讼行为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人群。由于经济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的有无及其程度直接关系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能否真正实现.因此.人民法院有必要对此两种能力有严重欠缺的农民工实行司法救助.切实保障这群体的合法权益.以期将对公民的权利平等保护由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是在经济能力、诉讼行为能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的人群.由于经济能力与诉讼行为能力的有无及其程度直接关系到"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能否真正实现,因此,人民法院有必要对此两种能力有严重欠缺的农民工实行司法救助,切实保障这一群体的合法权益,以期将对公民的权利平等保护由形式平等走向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3.
马静 《甘肃农业》2008,(8):12-12
对于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从中央到地方制定了详细的法律、法规,但是在现实中普遍存在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的现象。目前我国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普遍存在,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如何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已经引起政府与民众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思考如何探寻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法治化之路,从根本上杜绝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发生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群体是我国城市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农民工社会保障方面的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与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农民工的现状,把握农民工的特点,研究出新的社会保障对策来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农民工来到城市,虽然工作强度大,身体劳累,希望通过自己双手改变生活,可是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现象还存在着。为了能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农民工应当了解与工资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相似文献   

16.
农民问题是中国的根本问题。农民工作为从农民群体中分出的一个新阶层,其生存、发展状况将直接影响中国的农民问题。长期以来,出于对农民工这一弱势群体先入为主的同情与支持,将农民工社会保障不到位的责任一味归咎于用人单位。农民工由于其阶层意识、农民工职业特点等因素的影响,经常消极配合用人单位的社会保障措施,致使其社会保障未达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善待农民工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对进城务工农民的一种称谓,他们是种保留农民身份的城镇务工者。他们在城市从事建筑、商业、纺织、采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般的服务性行业。就目前状况而言,农民工问题集中表现在:①在政治上,农民工没有得到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甚至没有得到所在务工区域内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在经济上,农民工与城市职工同工不能同酬、同工不能同时、同工不能同权,甚至拖欠工资、人身伤害等各种侵权现象屡禁不止,农民工的劳动强度高且工作条件恶劣,农民工合法权益法律保护的现状十分堪忧。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农民工的权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必然产物,但是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屡遭侵害。立足于如何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文章首先分析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保护的各种因素,提出各种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进城务工农民工数量的增多,国内对农民工问题的研究也趋于深化。本文主要是从农民工城市认同感低的表现和原因着手,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分析,通过提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感,加速农民工的城市化融入进程,从而更好地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山文岑 《甘肃农业》2007,(12):63-65
营造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改善农民的消费状况关系到农民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而目前侵害农民消费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存在不足,不能有效保护农民受侵害的消费权益。通过分析农民消费者消费权益保护的现状与保护农民消费者的法理依据,指出了保护农民消费者消费权益的必要性,并从立法、执法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农民消费者消费权益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