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0~56日龄放牧羔羊消化道的解剖特点和瘤胃功能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旨在研究完全放牧条件下羔羊消化道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和瘤胃功能的发育特点。选用44只甘肃高山细毛羊公羔,测定0、3、7、14、21、28、42与56日龄胃(前胃、皱胃)、小肠各段和盲肠的相对质量(%活体质量),胃各室相对质量(%全胃质量)、相对容积(%全胃容积)、内容物相对质量(%全胃内容物质量)及瘤胃内容物微生物酶活性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的浓度。结果表明:前胃、小肠、盲肠相对质量随羔羊日龄增大而提高,14~21d前胃与盲肠相对质量增速最快,其次为42~56d;小肠相对质量各阶段增速波动较小。随日龄增长,瘤胃相对质量与相对容积升高,皱胃相应下降,7~14、14~21与42~56d变速较大;0~14d前胃相对容积增速低于相对质量,14d后其增速快于后者,28d后相对容积增速大于相对质量。胃各室内容物的pH相对稳定,瘤胃内容物pH变动于6.03~6.67;0、3、7d部分受试羔羊中被检出纤维素酶比活性的比例随日龄增大,14d后所有受试羔羊均被检出,且纤维素酶比活性随日龄增高。14d蛋白酶活性最高,42d淀粉酶、纤维素酶比活性最高;从3d羔羊瘤胃内容物中即检出乙酸、丙酸、丁酸,其浓度均随日龄增大而升高,VFAs浓度与微生物酶比活性峰值的出现与瘤网胃发育状况并行。结论:羔羊前胃相对质量0~21d增长较快,而此后其增速减慢,是羔羊营养状况改变引起的;本试验条件下,羔羊2月龄断奶较适宜,42d是可接受的最早断奶日龄。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羔羊消化器官的发育性变化,以0~56日龄甘肃高山细毛羊放牧绵羊为研究对象,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测定了放牧条件下0、3、7、14、21、28、42、56日龄羔羊瘤胃、网胃、瓣胃、皱胃、前胃、总胃重量、容积以及各胃室内容物重量,胰腺、肝脏重量,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重量及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羔羊日龄增大各消化器官和消化腺绝对重量都在增大;瘤胃重量和容积随羔羊日龄增大而显著增加(P<0.05),7日龄开始瘤胃内容物及瓣胃重量、网胃容积显著增大;28日龄开始小肠总长基本维持恒定,大约为体长的25倍。羔羊食入牧草可明显刺激瘤胃的发育。  相似文献   

3.
早期断奶对舍饲肉用羔羊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早期断奶对舍饲肉用羔羊消化器官发育的影响,选用甘肃肉用绵羊新品种选育群公羔(单羔)55只,分为3个处理,其中28d断奶组(A组)和42d断奶组(B组)各15只,对照组(不断奶,C组)25只,于第7天开始补饲;2个断奶组均于断奶后第0、7和14天(对照组于对应时间)屠宰、取样;分别测定了肝脏和胰腺、各胃室及各肠段相对重量,各胃室相对容积等指标。结果表明,羔羊肝脏和胰腺相对重量(%活体重)均随日龄而增大,B组增幅大于A组。断奶后7d与断奶日相比,A、B组羔羊瘤网胃相对重量(%活体重、%全胃重)分别增加了107.28%、16.22%和40.39%、13.24%,C组对应时段分别增加了29.04%、17.48%和27.10%、4.26%;28d断奶羔羊皱胃相对重量(%活体重)仍有小幅增长(断奶后7与14d较断奶日分别增加了25.39%与7.42%),而42d断奶羔羊却明显降低(相应为断奶日的78.16%和65.37%)。断奶对全胃及各胃室相对容积(%胃肠道容积)有明显促进作用,且较早断奶的作用更大。断奶日龄对羔羊各肠段相对重量(%活体重、%肠道重)影响不明显(P>0.05)。结果提示,断奶组羔羊在断奶后7d的前胃及瘤网胃相对重量(%全胃重)均接近成年绵羊水平。舍饲条件下从7日龄开始补饲,在35甚或28日龄时羔羊瘤网胃相对重量和相对容积得到了较充分的发育,35或28d实施早期断奶可行。  相似文献   

4.
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代乳条件下1~35日龄羔羊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选取56只初生重(3 380±328)g的小尾寒羊公羊,从1日龄起分别饲喂牛奶粉代乳(milk powder substitute,MS,28只)或鱼粉代乳(fish meal substitute,FS,28只),并在21日龄将饲喂2种代乳的羔羊各8只转喂开食料。在7、14、21、28和35日龄分别宰杀4只,进行瘤胃液细菌和原虫分类计数,测定瘤胃液真菌数量、挥发性脂肪酸和氨态氮(NH3-N)浓度,瘤网胃重量和结构形态指标。结果表明:1)饲喂MS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细菌(85.47×109个/m L,97.4%为瘤胃球菌)和原虫(1.10×105个/m L),且总数均随日龄增加而增加。7日龄羔羊瘤胃液真菌数量较少,直到35日龄时才较多。羔羊瘤胃在7日龄即有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乙酸为主),但浓度在21日龄后才随日龄增加大幅上升。7日龄羔羊瘤胃液NH3-N浓度为33.2 mg/d L。饲喂MS的羔羊瘤网胃重量、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随日龄增加而增加。2)与饲喂MS相比,饲喂FS的羔羊7日龄瘤胃液细菌和原虫总数分别减少30.8%(P0.01)和27.3%(P0.05),瘤胃液TVFA和NH3-N浓度随日龄增加波动变化,35日龄瘤网胃重减少17.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16.0%(P0.05)和增加39.4%(P0.05)。3)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M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49.7%(P0.01),原虫总数减少50.3%(P0.01),TVFA浓度升高158.8%(P0.01),瘤网胃重增加14.0%(P0.05)、瘤胃乳头长度变短43.3%(P0.01),宽度增加61.8%(P0.01);瘤胃液真菌数量在35日龄时显著增加。4)21日龄给羔羊转喂开食料,原先饲喂FS羔羊28日龄瘤胃液细菌总数增加21.1%(P0.05),原虫总数减少60.4%(P0.01),TVFA和NH3-N浓度各降低43.5%(P0.05)和49.1%(P0.05),瘤胃乳头长度和宽度分别减少23.1%(P0.05)和11.2%(P0.05);在35日龄时几乎没有真菌存在。由本试验得出结论,羔羊7日龄瘤胃消化发育即已开始,饲喂FS或21日龄转喂开食料都会影响瘤胃及其微生物群落的发育。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枯草芽孢杆菌制剂、紫雏菊提取物对育肥羔羊胃肠道发育及其内容物分布的影响。选用30只90日龄萨福克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随机分为3组,Ⅰ、Ⅱ、Ⅲ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基础日粮+100 mg/kg枯草芽孢杆菌、基础日粮+100 mg/kg紫雏菊提取物,育肥60 d后每组选择接近组平均活体质量的4只育肥羊屠宰,测定其胃、肠道相对质量,胃、肠道内容物相对质量。结果表明:(1)饲喂紫雏菊组瘤、网胃相对质量最大。其中,瘤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瘤胃指数1.88%,%总胃质量57.52%,%总胃肠道质量29.67%;网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网胃指数0.40%,%总胃质量12.36%,%总胃肠道质量6.36%;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瓣胃、皱胃相对质量最大:瓣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瓣胃指数0.55%,%总胃质量为16.17%,%总胃肠道质量为7.55%;皱胃相对质量分别为皱胃指数0.78%,%总胃质量为22.97%,%总胃肠道质量为10.68%;肠道(小肠、大肠)指数以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最大,分别为2.66%和1.24%,紫雏菊组最小,分别为2.16%和0.91%,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小肠相对质量(%总胃肠道质量)最大(36.39%),紫雏菊组最小(34.12%);小肠相对长度(%肠道总长)紫雏菊组最大(83.21%)。(2)胃肠道内容物的分布情况表明,饲喂紫雏菊组瘤胃内容物分布相对较多,分别为%活体质量10.82%,%总胃内容物质量90.57%,%总胃肠道内容物质量71.14%;饲喂枯草芽孢杆菌组网胃内容物分布相对较少,分别为%活体质量0.13%,%总胃内容物1.19%,%总胃肠道内容物0.92%;饲喂紫雏菊组小肠内容物分布相对最少,分别为%活体质量0.99%,%总肠道内容物30.66%,%总胃肠道内容物6.54%。结论:育肥羔羊饲喂紫雏菊提取物可促进瘤网胃发育,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可刺激瓣胃、皱胃及肠道(小肠和大肠)的发育;饲喂紫雏菊可使瘤胃内容物分布量增大,小肠内容物分布量减少;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可使网胃内容物分布量减少。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研究开食料补饲日龄对羔羊生长性能和胃室发育的影响。选用72只体重接近的湖羊公羔(双羔,初生重(3.51±0.51)kg),随机分为2组,分别在7或42日龄补饲开食料。每7d空腹称重,分别在14、28、42、56、70和84日龄每组屠宰6只羔羊,测定胃室和肠道重量和体积。结果表明:7日龄补饲组在42日龄后(除70日龄)体重显著大于42日龄补饲组(P0.05),在21~28和35~42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平均日增重(ADG)显著大于42日龄补饲组(P0.05),采食量随日龄增加而提高;7和42日龄补饲组羔羊前胃重量和体积差异出现在28或42日龄,28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瘤网胃重、瘤网胃相对重(%宰前活重)、前胃重和前胃相对重(%全胃重)有大于42日龄补饲组的趋势(0.05P0.1),42日龄时7日龄补饲组瘤网胃重、瘤网胃体积、瘤网胃相对重(%宰前活重)、瓣胃重、瓣胃体积、前胃重、前胃相对重(%宰前活重)、皱胃重、皱胃体积和皱胃相对重(%宰前活重)均显著大于42日龄补饲组(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喂开食料可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并促进瘤网胃发育,相对于42日龄饲喂开食料,7日龄饲喂开食料更有利于瘤网胃、瓣胃及皱胃的发育,促进其快速生长;7日龄补饲开食料羔羊在35日龄断奶较为可行,42日龄补饲开食料羔羊在56日龄断奶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直链/支链淀粉比例对断奶羔羊瘤胃细菌、瘤胃发酵及其上皮乳头形态特征等的影响,为羔羊饲粮配制提供数据支持。试验采用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7只体重相近的健康湘东黑山羊断奶羔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9头),分别饲喂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263、0.611及1.833的试验饲粮。试验期共35 d,其中预试期7 d,正试期28 d。结果表明:除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宽度及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外,瘤胃液其他酶活性、瘤胃上皮乳头高度与表面积、瘤胃发酵特性及瘤胃内容物细菌组成不受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的影响(P0.05)。当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提高至1.833时可显著提高断奶羔羊瘤胃液中性木聚糖酶活性(P=0.009)及瘤胃上皮乳头宽度(P=0.010),显著降低瘤胃固相内容物栖瘤胃普雷沃氏菌的数量(P=0.010)。结果提示,适当提高饲粮直链/支链淀粉比例有益于断奶羔羊瘤胃微生物酶活性与瘤胃乳头发育。根据本研究结果,断奶黑山羊饲粮中直链/支链淀粉比例为0.611时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旨在观察代乳粉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的影响。本研究选择健康、生长发育正常的7日龄湖羊公羔(双羔)30只,按同质性原则随机分为2组,每组15只,每只为1个重复,分别饲喂枯草芽孢杆菌含量为0和0.2%的代乳粉,试验期21 d。28日龄时每组随机选择8只羔羊进行屠宰,称量各胃室和各肠段内容物重量和净重量,量取各肠段长度,计算各段的相对重量和相对长度及内容物分布。采集皱胃胃底腺区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段的组织样品,用多聚甲醛固定后用于组织形态学测定,并测定小肠上皮细胞凋亡率。同时采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黏膜,测定闭锁蛋白(occludin)、闭锁小带1(zonula occludens-1,ZO-1)和紧密连接蛋白1(claudin 1)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1)枯草芽孢杆菌显著降低7~28日龄湖羊羔羊十二指肠指数(占活体重量百分比,P=0.037)、空肠相对长度(占全肠长度百分比,P=0.009)和十二指肠绒毛宽度(P=0.001),显著升高羔羊结肠相对长度(占全肠长度百分比,P=0.012)、空肠内容物相对重量(占全肠内容物重量百分比,P=0.003)、回肠绒毛高度(P=0.010)和隐窝深度(P=0.034);2)枯草芽孢杆菌显著上调十二指肠黏膜ZO-1蛋白mRNA表达量(P=0.012),此外,枯草芽孢杆菌有上调羔羊回肠黏膜occludin蛋白mRNA表达量以及降低回肠上皮细胞凋亡率的趋势(P=0.053,P=0.079);3)枯草芽孢杆菌对其他胃肠段的相对重量(占活体重量、总胃重量、总肠重量和总胃肠重量百分比)及其内容物相对重量(占活体重量、总胃内容物重量、总肠内容物重量和总胃肠内容物重量百分比)、肠道相对长度(占全肠长度百分比)以及皱胃和小肠组织形态与小肠黏膜occludin蛋白、ZO-1蛋白和claudin 1蛋白mRNA表达量和小肠其他肠段上皮细胞凋亡率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枯草芽孢杆菌对7~28日龄湖羊羔羊胃肠道生长发育基本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小肠屏障功能并减少上皮细胞凋亡,有利于保持小肠结构和功能完整。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研究18%蛋白质水平下,不同赖氨酸与蛋氨酸比例(Lys/Met)对早期断奶藏羔羊复胃发育的影响。选取(55±2)日龄断奶、体重(10.85±0.65)kg藏羔羊4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4只,公、母各半,分别饲喂18%蛋白质水平下不同Lys/Met比例的羔羊早期断奶料,试验期20 d。对早期断奶藏羔羊各胃室重量和组织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Lys/Met比例为3.1∶1时,藏羔羊复胃和瘤胃增重最好,瘤网胃乳头增长,瓣胃角化层、黏膜上皮和中央肌层增厚,皱胃胃底腺黏膜增厚效果最好。提示,早期断奶料营养水平影响藏羔羊复胃的生长发育,适宜的Lys/Met比例能够促进其良好的生长发育,在18%蛋白质水平下,藏羔羊早期断奶料Lys/Met比例为3.1∶1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研究断奶日龄对湖羊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66只湖羊公羔,在羔羊1、14、28日龄各屠宰6只羔羊,剩余48只羔羊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28和56日龄断奶,在42、56、70和84日龄每组屠宰6只羔羊,取瘤胃内容物样品。所有羔羊7日龄开始饲喂开食料。试验期为羔羊1~84日龄。结果表明:断奶日龄对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牛链球菌(Streptococcus bovis)、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和布氏密螺旋体(Treponema bryantii)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日龄增加,羔羊瘤胃微生物多样性不断增加,28日龄断奶的羔羊相对56日龄断奶的羔羊其瘤胃微生物多样性提高。结果提示,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受日龄和断奶日龄的影响,早期断奶可加速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选用4只体重约40 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新疆美利奴羯羊按分期试验设计,分别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0(第Ⅰ期)、4(第Ⅱ期)、8(第Ⅲ期)g/d·只,以研究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添喂水平的提高,绵羊对玉米秸秆干物质的采食量增加,其中添喂量为8 g/d·只组与0 g/d·只组相比,采食量提高了12.5%(P<0.05)。瘤胃液pH在4 g/d·只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添喂8 g/d·只时在前3 h内具有明显减缓瘤胃液pH下降的作用。各组瘤胃液NH3-N含量差异不明显(P>0.05),但8 g/d·只组的整体瘤胃液NH3-N含量有降低趋势。添喂赖氨酸席夫碱-铜配合物可降低乙酸和TVFA含量,提高丙酸和丁酸含量,使瘤胃发酵由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本试验结果表明,添喂赖氨酸席夫碱 铜配合物对绵羊瘤胃发酵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研究湖羊羔羊早期断奶前后的瘤胃发酵与微生物区系变化,为幼龄反刍动物瘤胃发育变化理论以及羔羊的早期培育等提供依据。选择初生重接近的湖羊公羔(3.81 kg±0.55 kg)16只,1~7日龄饲喂母乳,8日龄与母羊分离,开始饲喂代乳粉(按8日龄体重的2%,分3次等量饲喂)和开食料(自由采食),35日龄断奶。分别于断奶前(21日龄)、后(42日龄)各选择5只羔羊进行屠宰,采集瘤胃内容物,测定瘤胃发酵、酶活和微生物区系。结果表明,断奶后羔羊的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及纤维素酶和α-淀粉酶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断奶前(P<0.01)。断奶后瘤胃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均低于断奶前(P<0.05)。断奶前后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其中,拟杆菌门为第一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61.96%和65.36%,厚壁菌门为第二优势菌门,在断奶前后分别占32.08%和24.03%;两菌门之和在断奶前后分别占瘤胃总菌门的94.04%和89.39%。断奶前后的优势菌属均为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分别占21.85%和38.49%。断奶前后羔羊瘤胃微生物的功能没有显著变化,都主要集中在复制和修复、碳水化合物代谢和翻译等途径。以上结果说明,羔羊早期断奶后的瘤胃发酵和酶活增强,菌群多样性和丰富度有所降低,在早期断奶前后的优势菌群和功能相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SRU)和过瘤胃葡萄糖(RPG)对热应激绵羊生产性能和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40只健康、体重相近的3月龄湖羊公羔,按初始体重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n=10),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饲喂基础饲粮)、缓释尿素组(SRU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组(RP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过瘤胃葡萄糖10 g/d)和联合添加组(UG组,基础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15 g/d+过瘤胃葡萄糖10 g/d),预饲期15 d,正饲期50 d。在正饲期的最后一天晨饲前,分别采集血液和瘤胃液,测定血样中免疫球蛋白A (IgA)、免疫球蛋白M (IgM)、免疫球蛋白G (Ig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含量,并测定瘤胃液pH、氨态氮、微生物蛋白及挥发性脂肪酸等指标。【结果】 与CON组相比,①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均显著降低热应激绵羊的呼吸频率(P<0.05),UG组热应激绵羊的直肠温度显著降低(P<0.05)。②SRU组、RPG组、UG组热应激绵羊的终末体重和平均日增重均显著提高(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③RPG组和UG组热应激绵羊血清中IgG和IgM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血清中TNF-α和IL-2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④各处理组热应激绵羊瘤胃内乙酸与丙酸的比值均显著提高(P<0.05),SRU组瘤胃内乙酸、异丁酸、异戊酸比例和总挥发性脂肪酸的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RPG组瘤胃液pH和异戊酸比例均显著提高(P<0.05),瘤胃内氨态氮、丙酸、丁酸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UG组瘤胃内乙酸、总挥发性脂肪酸及微生物蛋白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饲粮中添加缓释尿素、过瘤胃葡萄糖显著提高了热应激绵羊的生产性能,改善瘤胃发酵,维持瘤胃内环境的稳定,可有效缓解绵羊热应激。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饲养水平对阿勒泰羊胃肠道发育、瘤胃发酵参数、消化酶活性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选取月龄相近(3~3.5月龄)、体重均一(19.16±0.54)kg、臀型一致、健康状况良好的阿勒泰母羔羊3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自由采食60 d后,参照NRC(2007)饲养标准中维持能量(Em)需要,3个组分别按1.5Em...  相似文献   

16.
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茶皂素对奶牛瘤胃发酵及瘤胃微生物区系的影响。试验选用12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相近的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4组,均饲喂基础饲粮,各组分别灌服0(对照)、20、30、40 g/d茶皂素,茶皂素与水混匀灌服,进行预试期14 d,正试期35 d的饲养试验。正试期期间每隔7 d,在晨饲前1 h用口腔采样器采集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指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测定瘤胃微生物含量。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显著降低了瘤胃液p H(30、40 g/d组)、氨态氮的浓度(20、30、40 g/d组)(P0.05),但均未超过正常范围值;茶皂素显著提高了微生物蛋白(30、40 g/d组)、丙酸(20、30、40 g/d组)和丁酸浓度(20、30、40 g/d组)(P0.05),30 g/d组的微生物蛋白浓度提高了20.20%;但茶皂素对总挥发性脂肪酸和乙酸浓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2)与对照组相比,茶皂素各组的瘤胃液原虫、溶纤维丁酸弧菌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甲烷菌、白色瘤胃球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黄色瘤胃球菌、真菌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综上所述,补饲茶皂素改善了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并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微生物区系,30 g/d的剂量对奶牛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添加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微生物多样性和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选取36头年龄为4周岁左右、体重水平相当、健康状况良好的麦洼牦牛,随机分为4个处理组,对照组饲喂全混合日粮(TMR),试验Ⅰ、Ⅱ、Ⅲ组在TMR基础上分别添加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试验结果表明:(1)四个处理组的优势菌门均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互养菌门(Synergistest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小肽和酵母培养物的添加显著降低了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提高了拟杆菌门和互养菌门的相对丰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从属水平分析,拟杆菌科的BS11菌属(Bacteroidetes BS11 gut group)、理研菌科RC9菌属(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 1)、克里斯滕森菌科的R7菌属(Christensenellaceae R 7 group)为四个处理组共有优势菌属。添加小肽和酵母培养物,显著提高了理研菌科RC9菌属、普雷沃氏菌属、疣微菌科UCG-010菌属(Ruminococcaceae_UCG-010)、帕匹杆菌属(Papillibacter)、柔膜菌纲RF9菌属(Mollicutes_RF9)的相对丰度(P<0.05)。(2)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对瘤胃中pH和氨态氮(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降低了瘤胃中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1%酵母培养物组和1%酵母培养物+0.75%小肽组显著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P<0.05),0.75%小肽组虽提高了瘤胃中丙酸浓度,但差异不显著(P>0.05);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添加或同时添加都显著降低了乙/丙(P<0.05),表明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有利于能量利用效率的提高。综上所述,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单独或同时添加都促进了瘤胃有益菌群生长,使瘤胃发酵从乙酸型向丙酸型转变,提高了能量利用效率,小肽与酵母培养物合用具有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8.
丝兰皂甙对绵羊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12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雄性东北细毛羊,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别饲喂0、100、200、300mg/kg水平丝兰皂甙,研究其对瘤胃发酵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对试羊采食后的0、2、4、6、8h瘤胃内环境指标进行测定,各组在同一时间点pH无显著差异(P〉0.05),但总体上随着丝兰皂甙添加水平的上升,pH随时间变化有变缓趋势;300mg/kg组较对照组4h和6h乙酸浓度下降15.1%和19.8%,丙酸浓度则提高22.7%和22.9%,差异显著(P〈0.05),各组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100、200、300mg/kg组对氨的抑制率分别为17.17%、29.84%和27.12%,200mg/kg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8d后,测定试羊血液生化指标,各组均处正常生理范围内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试验旨在研究通过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技术测定饲粮中添加γ-聚谷氨酸(γ-PGA)对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及菌群结构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检疫合格、体重(37.1±0.5)kg的3月龄小尾寒羊公羊2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0 g/(只·d)的γ-...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剂量的酵母多糖对哺乳犊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用56头新生荷斯坦犊牛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头(其中母犊6头、公犊8头)。试验Ⅰ组(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Ⅱ、Ⅲ、Ⅳ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2、3 g/(头·d)的酵母多糖,试验期60 d,分别在20和60日龄时每组各屠宰4头犊牛,采集瘤胃液测定挥发性脂肪酸(VFA)、pH、氨态氮(NH3-N)及微生物蛋白(MCP)产量。结果表明:①在整个生长期内,各处理组犊牛瘤胃液pH及丁酸浓度、乙酸/丙酸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试验Ⅱ组丙酸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在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6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乙酸浓度极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1),各组之间丙酸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Ⅱ、Ⅲ、Ⅳ组TVFA浓度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其中试验Ⅲ组最高;③ 20日龄时,试验Ⅲ组犊牛瘤胃NH3-N浓度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试验Ⅱ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60日龄时各组之间NH3-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Ⅲ组MCP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综合上述结果,在犊牛日粮中添加2 g/(头·d)的酵母多糖降低了瘤胃液NH3-N浓度,提高了MCP产量及TVFA浓度,增强了瘤胃内氨和蛋白质的利用,有利于犊牛瘤胃发酵状态的稳定。本试验条件下酵母多糖在0~60日龄犊牛日粮中的适宜添加量为2 g/(头·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