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内陆水产》1990,(2):35-35
用洗衣粉或肥皂的水溶液治疗烂鳃病疗效显著,治愈率达90%以上。洗衣粉或肥皂水均为碱性有机化合物,而烂鳃病病原鱼害粘球菌不耐碱性水,当洗衣粉或肥皂水溶液通过鱼的呼吸运动洗涤鳃丝时,就能够控制和杀死鱼害粘球菌,从而起到治疗目的。使用时一定要先用温水将洗衣粉或肥皂充分溶化后均匀泼洒全池。  相似文献   

2.
<正>病原柱状嗜纤维菌(Cytophage columnaris)。临床症状被感染的病鱼缓游或静止于池塘下风处,体色变黑。病鱼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发炎充血,严重时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则的透明小孔,俗称开天窗。鳃丝腐烂,特别是鳃丝未端粘液很多,带有污泥和杂物碎屑,有时在鳃瓣上可见血斑点。│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草鱼、鲫鱼,从鱼种至成鱼均可受害。此病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草鱼是我国渔业的主要养殖品种之一,草鱼老三病(肠炎病、赤皮病、烂鳃病)也是困惑广大养殖朋友、影响养殖效益的重要方面。而且这三个病的顽固性、反复性属烂鳃病最为突出,目前大部分养殖户几种药(中草药和抗生素药)混合使用并加大用量也起不到很好效  相似文献   

4.
<正>烂鳃病在水产养殖中为常见病,对淡水鱼类危害极大,常给水产养殖户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在2010年7月初,选取160条健康的草鱼幼鱼体重(55±4.2)克随机分成四组,每组40条,试验在实验基地的池子(长×宽×高=3米×2.2米×1.2米)里进行,在驯化期间,草鱼幼鱼暴发烂鳃病。7月5日发现第4组有少量草鱼幼鱼沿暂养池边缘缓慢游动,投喂时摄食异常,反应迟钝;开始出现死亡现象。7月7日发现四组都出现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5.
陈艳 《水利渔业》1986,(4):47-47
对于许多金鱼爱好者来说,最痛心的是精心培育的金鱼死于疾病,尤其是细菌性的烂鳃病,更是束手无策。下面介绍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烂鳃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草鱼养殖过程中常患烂鳃病,许多养殖户甚至有些基层水产技术员一看见草鱼患有烂鳃病,就用漂白粉等消毒杀菌类药物进行防治,但常有不见效的时候。其实引起草鱼烂鳃病的病原很多,病原不同,防治方法也就不同。因此烂鳃病是一个容易引起混淆的名称。我国常见的烂鳃病病原有寄生虫,真菌和细菌  相似文献   

7.
同池饲养的中华刺BangXie烂鳃病的发生对草鱼烂锶病的出现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根据这种指示适时用药,可有效控制草鱼烂鳃病的发生和减少危害。  相似文献   

8.
2007年4月,四川彭山一流水养鱼场鲤鱼发生细菌性烂鳃病、经自行治疗不见好转。笔者采取内服抗菌药,连续体外消毒的方式处理后,及时控制了病情,防止该病的进一步蔓延,最终痊愈。现就此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宋进美  张开登 《淡水渔业》1999,29(12):33-34
镜鲤又称散鳞镜鲤,我市于1999年7月底从外地引进镜鲤亲本120尾,平均体重2-5kg,全部为雌性,因途中运输死亡6尾,入池后尚存114尾。20天后发现镜鲤亲本患有烂鳃病,且蔓延迅速,我们随即进行了诊治,很快控制了鱼病的发展,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1 疾病发生情况及症状1-1 发病情况。镜鲤亲本运抵我市后,放在本市北庄镇鱼场的1号和2号鱼池里,8月18日发现池鱼摄食不旺,8月19日发现死鱼1条,管理人员捞起检查,有明显的烂鳃病症状。8月20日,管理人员采用常规的池塘消毒法,全池泼洒1mg/L的漂…  相似文献   

10.
王义  姜东 《科学养鱼》2006,(1):59-59
一、发病情况及症状2005年土门子水库网箱养殖鲤鱼共8箱,从4月末苗种投入到9月中旬,始终坚持每半月外用泼洒或挂篓消毒剂,每隔20天间隔投喂一次药饵。杀菌药和杀虫药交替使用进行预防。养殖前期并未发现鱼病。由于以往经验,秋季很少发病,忽视预防。从10月1日起发病,10月1~3日,  相似文献   

11.
李亦华 《淡水渔业》1996,26(6):39-40
鳗鱼烂鳃病类型及其治疗效果李亦华(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州350002)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由干鳃的组织构造纤细而脆弱,又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故极容易受各种病原的侵害。本文根据我省部分养鳗场发生的190多次类型不同、轻重不一的烂鳃病例,结合解剖观察...  相似文献   

12.
经几次实验证明,用井岗农用霉素与90%晶体敌百虫混合全池泼洒,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有显著疗效。药物浓度分别是0.375ppm和0.75ppm。  相似文献   

13.
1978年8月中旬,我所两口相邻亲鱼池相继发生草鱼亲鱼死亡,当时发病池池塘面积为1亩,水深为0.9米,pH6。水质混浊,昼夜温度变化在27.5-31.5℃之间,每个池塘放草亲鱼7-9尾。经肉眼鉴别和显微镜诊断为细菌性烂鳃病。  相似文献   

14.
烂鳃病在草鱼的养殖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其潜伏期长,病原小而不易察觉,一旦感染发病出现死鱼时,鱼体已深度感染,难以治疗。烂鳃病所造成的死亡非常迅猛,且量大,使养殖户遭受很大损失,寻找一种能预报该种疾病发生,能在潜伏期用药,将其控制在潜伏期以减少损失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关于这方面的报道非常少,只是强调用药物进行预防,但用药没有针对性或盲目增加药物用量,造成养殖成本增加。笔者通过对3个主养草鱼山塘的多年观察试验,以及在水泥池中的多次试验得出,在草鱼饲喂过程中,中华刺鱼烂鳃病的发生可以预示草鱼烂鳃病的发…  相似文献   

15.
16.
17.
虹鳟烂鳃病病原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斌 《水产科技情报》2005,32(6):273-274,277
从发病的三倍体虹鳟体内分离到2株细菌,经形态学、染色特性、溶血性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确认为嗜水气单胞菌。将其接种到鲤鱼体内,鲤鱼于48h内全部死亡,从试验鲤鱼中分离到同样的细菌。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这种细菌对常用抗生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敏感性。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剖检和实验室病原分离鉴定,最终确诊,嗜水气单胞菌是引起三倍体虹鳟烂鳃病的病原体。药敏试验的结果表明,甲醛的抑菌效果最好。养殖基地的病鱼经过治疗,死亡现象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林延川 《内陆水产》1998,23(6):26-26
烂鳃病是由粘球细菌侵入鱼的鳃部所致,特别是锚头鳝、指环虫、王代虫等寄生虫刺伤或拉网等机械损伤后,细菌感染而引起。其症状及病变表现为:病鱼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鳃瓣变灰白色,边缘附着污染物或大量粘液;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次常被腐蚀成~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洞,俗称“开天窗”。患此病的鱼,在池中常离群独游,行动缓慢,渐渐失去活动能力而停止援食,体色变得暗黑,头部颜色特别明显,故又称“乌头瘟”。烂鳃病对家鱼感染影响较重,以l-2龄草鱼的危害最严重,并经常与肠炎、赤皮、寄生虫等疾病并发,…  相似文献   

19.
吴爱萍 《科学养鱼》1996,(11):19-19
鳗鱼烂鳃病的防治鳗鱼养殖过程中,烂鳃病较为常见。引起烂鳃的病原很多,通常可发现有几种病原共同危害,本人将自己养殖实践中所遇到鳗鱼烂鳃的防治介绍如下。诊断:从清晨到傍晚,可看到鳗鱼停留在食台附近或贴伏于池壁,侧游,鳃一面大一面小,俗称“单鳃”。有时鳗鱼...  相似文献   

20.
经笔者在鱼场多年验证:用下述二法治疗鱼烂腮病(又名乌头瘟)有很好的效果.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一试。方一:每亩水面用辣寥草7 .5公斤,苦栋树皮6公斤,切碎后倒入锅中煎熬,去渣滤汁,再加2 .6公斤食盐搅拌,待溶化后全池泼洒。方二:每亩水面用樟树叶5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