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玉米新品种铜玉一号不同密度、肥料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三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铜玉一号玉米新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施钾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各因素与产量指标的数学模式:Y=8.173-0.084X1+0.444X2+0.015X3-0.115X1X2-0.073X1X3-0.268X2X3-0.301X21-0.124X22+0.084X23;确立了铜玉一号高产栽培合理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的优化方案:种植密度为3 300株/667 m2,施氮量为30 kg/667 m2,施KC l量为15 kg/667 m2。在这一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0 160 kg/hm2的最高产量。各因素对铜玉一号产量的影响为施氮量插秧规格(密度)施钾量。  相似文献   

2.
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忠发  彭华 《农技服务》2012,29(9):1017+1022
为研究马铃薯各高产配套技术在增产中所占份额,筛选马铃薯获得超高产的配套技术,研究了高海拔地区不同栽培方式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除种薯、密度和施肥3个关键因素均达到要求外,采用垄作种植+整薯播种+去蕾+叶面喷施种植马铃薯产量最高,为1 536.05 kg/667 m2;其次是垄作种植+叶面喷施,为1 232.00 kg/667 m2;产量最低的是平作种植+切块播种,为872.66 kg/667m2。  相似文献   

3.
油研50杂交油菜氮磷钾施用量与产量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油研50杂交油菜氮、磷、钾在不同施肥量条件下与产量的效应分析,采作国际施肥试验3414设计获得油研50杂交油菜在中等肥力条件下产量与氮、磷、钾三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Y=95.9127+5.5792X1+7.9457X2+2.8831X3-0.3201X1X2+0.1235X1X3-0.0739X2X3-0.1961X12-0.3153X22-0.2746X32;最大施肥量X1=9.96kg/667m2,X2=8.56kg/667m2,X3=8.64kg/667㎡,最大产量Y=170.15kg/667㎡;最佳施肥量得:X1=5.7kg/667m2,X2=8.22kg/667m2,X3=5.21kg/667m2,最佳产量Y=164.76kg/667㎡,N、K肥的当季利用率在"2"水平时最高,分别为12.62%,10.29%,P肥的当季利用率在"1"水平时最高,为7.57%。  相似文献   

4.
杂交玉米“安单4号”高产栽培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4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对杂交杂交玉米"安单4号"产量与密度及N、P、K施用量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产量与各因素的数学模型:Y=808.41-5.97X1-1.07X2 1.07X3 16.91X4-35.34X12-12.69X22-26.24X32-17.42X42 10.56X1X2 9.24X1X3 11.12X1X4 1.18X2X3-16.95X2X4-9.52X3X4。并得出在安顺及相似生态条件下,"安单4号"产量≥600kg/667m2优化栽培措施为:密度3566~3634株/667m2,氮肥24.17~25.48kg/667m2,磷肥48.78~51.22kg/667m2,钾肥30.61~31.85kg/667m2。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新品种晋单63号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元二次正交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该品种产量与种植密度、施氮量等主要栽培因素间的关系,建立了二因素与产量的数学模型:Y=10 008.063 63+63.496 87X1+245.347 70X2-684.531 61X12-116.406 59X22+35.375 37X1X2。通过寻优,确立了晋单63号最佳种植密度为78 108.2株/hm2,施氮量为300.0 kg/hm2,在该组合措施下,可获得10 137 kg/hm2的较高产量,为该品种的大面积生产提供了科学指导。并分析了各因素对晋单63号产量的影响,发现种植密度的影响大于施氮量。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NPK不同配比施用对茶叶产量的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茶青Y=292.1389+11.9551X1+28.6766X2+23.4163X3+0.1297X1X2-0.1058X1X3-0.053X2X3-0.2493X21-2.0434X22-0.8857X23。最大施肥量为N=23.51kg/667m2,P=7.471kg/667m2,K=11.37kg/667㎡,最大产量Y=672.91kg/667㎡;最佳施肥量为N=22.80 kg/667m2,P=7.35kg/667m2,K=11.1kg/667m2,在此最优组合下,可信度达95%的置信区间茶叶产量为672.68kg/667m2。N肥的当季利用率在"2"水平时最高,为22.57%;P肥的当季利用率在"1"水平时最高,为43.57%;K肥的当季利用率在"2"水平时最高,为45.64%。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马铃薯新品种"华恩1号"的产量,本文采用四元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影响"华恩1号"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因子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程度大小为:种植密度氮肥施用量磷肥施用量钾肥施用量。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出"华恩1号"产量大于2800kg/667m~2的综合农艺措施为:播种密度4530~4891窝/667m~2、尿素施用量13.94~16.06 kg/667m~2、过磷酸钙施用量36.10~43.90kg/667m~2、硫酸钾施用量35.76~44.24kg/667m~2。  相似文献   

8.
影响油菜高产的栽培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找出能通过充分发挥单株优势,提高油菜产量和质量,同时节省劳力、节约成本,适合大面积种植的栽培方式。[方法]对油菜品种"HRS-1"的播期、密度、施肥(N)做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结果]播种期(X1)、密度(X2)和施肥(X3)对小区产量(Y)的数学模型为:Y=1443.45-578.25X1+642.87X2+174.94X3-588.42X1X2-195.47X1X3+106.41X2X3+556.36X12+99.61X22+302.36X32。3因素对产量的影响程度为:密度>播期>施肥。两因素互作效应分析表明:早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的产量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早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晚播油菜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减少。8月29至9月2日期间播种,密度为26130-31230株/hm2,施肥(纯N)为283.8-348.5kg/hm2时,平均产量可达3750kg/hm2。[结论]该研究为提高油菜产量提供了一定的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长江上游地区对早熟油菜直播高产栽培技术的需要,采用三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播期(X_1)、种植密度(X_2)、氮肥(纯氮,X_3)3个栽培因素对甘蓝型早熟双低油菜'重蓉油1号'直播产量的影响,并寻求最优高产栽培模型。结果表明:3个因素与'重蓉油1号'产量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 878.179+245.269X_2+72.438X3+214.370X_2~2+105.000X_1X_2。各因素对产量影响的效应大小为种植密度施氮量播期,其中种植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关系,播期与种植密度的互作效应最显著;在试验设定的条件范围内,较早播种及较高的氮肥水平有助于增产。产量超过2 353.42 kg/hm2的高产栽培措施组合为:10月2—18日播种、种植密度31.95万—36.10万株/hm~2、施氮量105.0—168.9 kg/hm~2。  相似文献   

10.
不同玉米品种最佳播种期、密度与施肥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采用正交设计,选4个栽培因素,即品种(A)、播期(B)、密度(C)、施肥种类和数量(D),均采用3个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因素中,赤单202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3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30kg/667m2;赤早5号的最优组合是产量692.3kg/667m2,4月25日至5月10日播种,密度36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赤单661的最优组合是产量784.5kg//667m2,5月5日播种,密度3200株/667m2,追N肥40kg/667m2。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少油菜生产的劳动力投入,提供高效的杂交油菜栽培技术应用于生产,以优质杂交油菜黔油22号为研究对象,构建了该品种稀植栽培产量与栽培因子间的数学模型,得出了该品种在贵阳市稀植栽培产量大于180 kg/667m2的优化方案:纯N为18.13~21.66kg/667m2,播期为9月14-20日,密度为3453~3940株/667m2.  相似文献   

12.
杂交油菜德油8号高产栽培技术综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德油8号品种对不同密度、播期、硼肥施用量及三要素(N、P、K)施用量的试验结果表明:杂交油菜德油8号在中等肥力土地的高产栽培措施为:密度在7 000株/667m2左右,播期在9月15~20日,施硼在0.85~0.9 kg/667m2,N、P、K三要素施用量在8.5 kg/667m2,尿素施用量为18~20 kg/667m2,普钙为25~30 kg/667m2,氯化钾为10~15 kg/667m2,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统一推荐的“3414”试验设计,通过肥料效应函数法,对大麦氮、磷、钾肥料效应进行回归分析,得到的产量与施肥量效应函数数学模型为:y=256.16+22.46x1+8.1x2+5.97x3+0.25x1x2+0.57x1x3+0.15x2x3-2.01x1^2-0.5x2^2-0.5x3^2,最高产量为432.4kg/667m^2,最佳施肥量为氮6.3kg/667m^2、磷7.5kg/667m^2、钾6.7kg/667m^2,最佳施肥量产量为409.8kg/667m^2。土壤对大麦的养分供应能力:供氮量为7.92kg/667m^2,供磷量为2.93kg/667m^2,供钾量为7.53kg/667m^2。氮肥利用率47.54%,磷肥利用率6.45%,钾肥利用率17.60%。  相似文献   

14.
黔香优302在铜仁地区的播期与施肥量栽培试验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对优质杂交香稻黔香优302进行了不同播期和不同施肥量的裂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追肥量(施尿素5 kg/667m2、10 kg/667m2和15 kg/667m2)间差异不显著;在中等基肥和栽插基本苗2.4万株/667m2的条件下,4月15日播种的处理平均产量616.3 kg/667m2,比4月5日和4月25日播种处理的平均产量增产极显著。4月15日播种,施追肥尿素15 kg/667m2,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作壮籽肥栽培处理,最高可获得638 kg/667m2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为探寻药用植物西洋甘菊在三明地区避雨栽培的适宜播期,2012~2014年对西洋甘菊株系sm-3进行研究,共设2个不同时期的播期试验,研究播期与株高、冠幅、开花习性及产量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冠幅和鲜花产量有影响,随着播期的推迟,株高降低,初花期延迟,开花期明显缩短,鲜花产量减少。sm-3平均株高60.53~79.96cm,开花期26~40d,平均单株产量58.55~108.80g,每667m2鲜花产量167.28~339.22kg。鲜花产量以2013年10月16日播种的最高,每667m2产量为339.22kg;其次是2012年11月1日播种的,每667m2产量为310.84kg。初步结果表明,西洋甘菊在三明地区的适宜播期为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最晚播种时间应不迟于11月底。  相似文献   

16.
选用中薯3号在乌砂田上进行"3414"试验,利用DPS软件采用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的方法,得到的最优方程回归模型Y=698.23+52.58N+66.65K-3.73N2-9.86P2-0.73K2+9.08NP;对方程进行分析,当施肥量N 16.03 kg、P2O5 7.38 kg、K2O 27.00 kg时,马铃薯每...  相似文献   

17.
会-2在不同海拔地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中、低海拔地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及施肥配比方式对会-2产量及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密度和施肥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极显著,但在中、高海拔条件下,二者的交互效应不显著,在低海拔条件下,二者的交互效应极显著;采用密度5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2(N 15 kg/667m2)处理(A3B3)更有利于会-2高产的获得,其次是密度4000株/667m2,施肥配比N∶P2O5∶K2O=1∶0.5∶2(N 15 kg/667m2)(A2B3)。在中、高海拔地区,处理A3B3的经济效益最高;在低海拔地区,处理A2B3的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18.
利用粉垄农耕新技术,经粉垄栽培水稻试验表明,粉垄中低产稻田耕作层由传统耕作15—18cm增加到22—25cm,早稻利用超级稻组合种植产量达550—650kg/667m2,比传统耕作增产20%左右;粉垄水稻根系发达,早稻收获后作再生稻栽培,低位分蘖,每667m2产量可达400kg以上。据此分析了在广西双季稻地区尤其是发展秋冬种的地区,粉垄早稻+再生稻实现"一种两收"亩产稻谷1000kg,利用再生稻比晚稻提早成熟收获20—30d发展秋冬种高值种植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三因素五水平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研究了糯玉米品种"闽糯0018"在闽东高山反季节栽培中播种期、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优选出产量大于900.43 kg/667m2的农艺措施方案:播种期5月22~26日、种植密度3757~3988株/667m2、氮肥用量16.97~19.86 kg/667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