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越早发情的后备母猪其繁殖力越高,在后备母猪出现初情期前有计划地利用公猪进行诱情,以促使其早发情是饲养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本研究对比了两种不同的诱情方式对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影响,发现通过设置诱情专区,160日龄开始赶母猪见公猪的方式,能够提高小母猪210日龄发情比例,及早诱导小母猪出现发情,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日粮能量水平对母猪的发情、受胎、胚胎发育和存活以及仔猪初生重和断奶重等繁殖性能有重要影响.试验研究能量影响初情期前母猪胰岛素及生长激素分泌变化,从而探明能量影响初情期前母猪生殖机能的机制,为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1营养猪初情期的年龄受营养水平、社会环境、体重、季节、品种、疾病或寄生虫感染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小母猪饲养时的营养水平对其第一次发情的年龄有一定的影响。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差异可能与其遗传背景有关,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自由采食的小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比限制饲喂的小母猪早,低能饲喂时能降低小母猪的生长速度,其初情期会延迟。现代基因型的猪即使摄食稍有降低也只能使初情期延迟三星期左右。饲养用于繁  相似文献   

4.
初情期与适配年龄(1)初情期:一般二杂母猪6~8月龄,本地母猪3~4月龄为初情期,小母猪第一次发情因未达到体成熟,配种后往往不能受孕,一般在第二个或第三个发情期正常受胎,也就是  相似文献   

5.
公猪诱情对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后备母猪发情可通过许多日常管理来实现,与成熟公猪的接触来刺激,可使发情日龄提前。在诱情过程中,公猪要经常替换,避免习惯性,以保持兴趣。公猪单独饲喂,每天将公猪赶到母猪栏内诱情,进行可靠的刺激,促使小母猪早些达到初情期。笔者从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对黄陵基础母猪存栏数800头的某猪场进行追踪,对新引进后备母猪160日龄时与公猪接触后对发情影响的统计,总结了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对发情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初情期是指母猪第一次发情排卵开始具有繁殖能力的时期.已经知道许多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能影响母猪初情期,例如:年龄、体重、体重生长率、瘦肉生长率、体重的脂肪与肌肉比例、营养水平、季节(光照时间)、品种、激素、环境温度、应激、群体环境(公猪的存在、成年母猪的存在、猪群大小等)以及饲养方式等.本文主要阐述品种、环境、应激等因素对母猪初情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母猪的产仔率历来是畜牧工作者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除了公猪及饲养管理等复杂因素外,掌握适时配种是母猪产仔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试验着重观察初配母猪发情后不同时间输精对受胎与产仔的影  相似文献   

8.
小母猪与公猪接触可诱发其提早进入初情期,因此在适当的管理和营养条件下,小母猪与公猪接触后可在5月龄时出现初情期。如果小母猪与生长猪一起饲喂,则只有1%在7月龄体重达到100-104千克时可达到初情期。一般来说,大多数140日龄以上的小母猪会对接触公猪出现反应而表现发情。从接触公猪到出现初情期的时间随着小母猪从160日龄增加到200日龄而缩短,但如果在160日龄之前接触公猪进行刺激,则小母猪达到初情期的日龄及体重都会增加,而且对繁殖性能没有任何改进作用。因此,应该在小母猪达到160日龄时让其接触公猪进行刺激。一般与成年公猪(8-11月龄)接触5-30分钟/日可迅速引起小母猪达到初情期。  相似文献   

9.
1营养 猪初情期的年龄受营养水平、社会环境、体重、季节、品种、疾病或寄生虫感染以及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小母猪饲养时的营养水平对其第一次发情的年龄有一定的影响。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差异可能与其遗传背景有关,也可能与环境因素有一定的关系。自由采食的小母猪达到初情期的年龄比限制饲喂的小母猪早,低能饲喂时能降低小母猪的生长速度,其初情期会延迟。现代基因型的猪即使摄食稍有降低也只能使初情期延迟三星期左右。饲养用于繁殖的替补母猪应该每天至少接受36兆焦的可消化能,确保200日龄时达到120~125千克的体重,配种前两星期,小母猪应该使用育肥料任其自由采食,以确保配种时有最大的排卵率。关于体况对小母猪初情期的影响目前仍然有争论。据报道,饲喂高能饲料的小母猪的背脂厚度和初情期的年龄呈正相关,但在饲喂低能饲料小母猪则没有这种关系。另据报道,母猪青年阶段背脂太厚会使其初情期延迟。关于蛋白质的摄入对初情期的影响目前也有争论,有人认为饲料中添加酪氨酸可以提早小母猪初情期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1 诱发初情期 母猪性成熟前4~8星期,采用外源促性腺激素结合公猪的接触促使青年母猪提前到达初情期,从而达到早配种、早利用的目的.具体方法是给母猪注射750~1 500国际单位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72小时后注射500~1 000国际单位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同时与成熟公猪隔圈饲养,促使母猪发情.  相似文献   

11.
1初情与发情 小母猪首次出现发情征象的时期称为初情期,主要表现为阴门红肿,分泌粘液,嘶叫,爬跨并接受公猪的爬跨等。我国地方品种猪的初情期较早,约100日龄左右即可出现,而引进种猪较晚,如长白猪在180日龄以后才出现。  相似文献   

12.
非传染性因素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主要有:青年母猪初情期延迟,经产母猪断奶后不发情或发情延迟,多次配种不孕,隐性发情,卵巢及子宫疾病等等。1初情期迟缓发育正常的外来品种后备母猪,若达7月龄后仍未见发情的,即可视为初情期迟缓。1.1原因1.1.1饲养管理不当。后备母猪在培育期间  相似文献   

13.
猪具有较大的繁殖潜力,成年母猪每次发情可排卵20个左右,而实际繁殖力只有10个左右。母猪产仔数的多少除与品种、年龄、胎次有关外,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是影响母猪繁殖潜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挖掘种猪的繁殖潜力,对于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1种公猪的饲养管理种公猪的种用价值是决定繁殖情况好坏的关键,俗话说:“母猪好,好一窝;公猪好,好一坡”。只有保证种公猪的营养、运动和配种平衡,才能保证其提供优质足量的精液,为配种受胎打下基础。首先应做到满足其营养需要,成年公猪的日粮要求:消化能6600千卡,…  相似文献   

14.
猪具有较大的繁殖潜力,成年母猪每次发情可排卵20个左右,而实际繁殖力只有10个左右。母猪产仔数的多少除与品种、年龄、胎次有关外,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则是影响母猪繁殖潜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提高种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挖掘种猪的繁殖潜力,对于提高养猪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1搞好种公猪的饲养管理1.1种公猪的饲养种公猪的种用价值是决定繁殖情况好坏的关键。生产中只有保证种公猪的营养、运动和配种平衡,才能保证其提供优质足量的精液,为配种受胎打下基础。首先应做到满足其营养需要,成年公猪的日粮要求:消化能6600千卡,蛋白质16%~18%,…  相似文献   

15.
正母猪乏情现象在猪场普遍存在,给养猪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母猪乏情的原因和防治对策作一综述,供广大养殖者在生产中参考。1后备母猪乏情瘦肉型良种后备母猪的初情期(第1次发情)为160~200日龄,超过210日龄或体重超过120 kg不发情者为乏情。1.1引起后备母猪乏情的原因选种失误,卵巢发育不良,饲养和管理不当,公猪刺激不足,母猪安静发情,饲料原料霉变等。1.2后备母猪乏情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笔者对母猪的初情期延缓、断奶后不发情、多次配种后不受胎及卵巢囊肿的发病原因和防治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猪的人工授精技术可以这样解析:猪,即种公猪和可繁母猪;人工,是指人的因素第一,要求人进行科学性操作:授(受)精是发情鉴定,适时输精,母猪受胎的多项内容。种公猪是实行猪人工授精技术工作的龙头,必须要保证营养需要和行为需要,进行福利化的饲养与管理。  相似文献   

18.
石旭东 《养猪》2003,(6):14-14
就现在普遍存在的青年母猪性成熟及经产母猪断奶后发情延迟现象,我们于2002年在本场,进行了公猪诱情对后备母猪初情期和经产母猪断奶后发情配种的影响试验。选择本场4月龄大约克后备母猪48头,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4头,每组6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两组后备母猪饲养于环境条件完全相同的不同后备猪舍中,试验组后备母猪达160日龄起每天以栏为单位与成年公猪同栏接触2次,每次15~20分钟,直至初情期到来。对照组后备母猪不接触公猪。选择本场体况、胎次相近大约克经产断奶母猪32头,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6头,每组4个重复(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新型公猪信息素对大龄后备母猪发情的影响,选取526头255日龄左右无初情期记录的二元回交后备母猪,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每天在鼻镜上喷新型公猪信息素4 mL,连喷21 d,21 d后还不发情的猪则并栏7 d应激,每天喷1次新型公猪信息素,每次4 mL;期间有发情表现的猪即可停止喷洒.对照组在相同条件下仅仅依靠人工...  相似文献   

20.
正母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的饲养任务。促使后备母猪及时发情配种,缩短空怀时间周期,尽可能的发挥母猪的产仔潜能,以提高整个猪场的经济效益。1空怀母猪的饲养管理1.1青年母猪配种青年母猪的初情越早越好,但初情期不宜配种。瘦肉型品种在7月龄110 kg,第2或第3次发情时配种为宜。如果配种时间过迟,例如超过3个发情期,有可能导致母猪的内分泌失调,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