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32个鸭茅(Dactylis glomerata)品种(系)为研究对象,对其12个表型及产量相关性状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鸭茅品种选育及改良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不同鸭茅品种资源的表型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穗叶距变异最大,花序宽度和节间长度次之,而倒二叶宽度变异最小,品种内平均表型变异系数为26.71%(01472)~179.13%(金牛)。供试各性状间显著相关,叶片长而宽的鸭茅,植株高大,节间长,穗叶距长。主成分结果显示,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1.75%,反映了总体数据的大部分信息。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滇北’、‘Cristobal’、‘01472’、‘波特’、‘宝兴’、‘川东’在各供试鸭茅品种(系)中表现较优,是鸭茅新品种选育和改良的优异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
刘英  白龙  雷家军 《草业学报》2015,24(12):164-170
为揭示野古草野生居群的表型变异规律,采用变异系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采自辽宁省的8个野古草居群的10项形态性状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这10个表型性状在居群间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各性状特征在居群间存在广泛的变异,变异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小穗总数(42.01%)旗叶厚度(27.94%)旗叶长度(26.83%)旗叶宽度(20.98%)叶数(19.64%)茎基粗(19.70%)花序长(19.30%)单枝干重(18.62%)株高(10.19%)花序重(8.16%)。10个形态特征可归成为3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到79.44%,最大程度上反映了所有材料的表型性状特征,不同种群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花序长、花序干重、单枝干重、小穗总数。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将8个野古草居群依据10个表型性状分为3类:株型高大,旗叶长而宽,生物量大;株高中等,茎基粗壮,旗叶长而窄,小穗数量多,生物量较大;植株矮,叶片短、窄,生物量最小。表型性状与地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部分表型性状的变化与地理因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鸭茅是温带著名牧草.不同种源的鸭茅在形态学上存在广泛变异,且各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生长发育特性也因种源的不同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国外通过品质选育、杂交育种、转基因育种等新育种技术培育出了满足不同需要的鸭茅品种.我国虽然野生鸭茅资源丰富,但相关研究和育种工作与国外还有较大差距.目前生产用种主要依赖国外进口.  相似文献   

4.
国外引进鸭茅种质形态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茅(Dactylis glomerata L.)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栽培种植的一种重要禾本科牧草,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等特点。以84份国外引进鸭茅种质为研究对象,对其11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筛选优良鸭茅种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种质鸭茅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小穗数变异最大,小花数、茎粗次之,而叶宽变异最小。变异系数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小穗数、小花数、株高和内稃长4个性状是造成鸭茅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1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可将所研究的84份材料分为3类,每一类都由不同地域来源的鸭茅构成,表明鸭茅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由品种间基因型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5.
为探明菊苣不同来源、不同类型种植材料的表型变异特征及其原因,通过变异系数、相关性、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对80份菊苣属材料表型性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菊苣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3级生殖枝数变异幅度最大,变异系数为31.11%;2)菊苣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叶片宽大类型的菊苣种质,植株高、生殖枝多、茎秆粗壮,但单个花序小花数少;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菊苣种质资源可划分为3个形态类型,即窄叶匍匐型、中等宽叶直立型和阔叶直立型;4)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材料间和类型间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叶片大小、株高和小花数、小花直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系统分析来自不同种源蕨麻的种子表型性状,系统揭示蕨麻种子的性状变异程度和形态特征多样性。【方法】以30份不同种源蕨麻种子为材料,测定其长、宽、周长、厚度、长宽比以及千粒重等指标,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1)蕨麻种子6个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状也存在丰富的变异,其中种子千粒重变异系数最大(23.91%),是筛选品种较重要的指标;2)种子厚度和种子千粒重与种子长度、种子宽度、种子长宽比以及种子周长都呈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种子厚度和种子千粒重可以作为蕨麻优良品种筛选的重要指标;3) 30份种源种子可以聚类为5个类群,其中类群2和类群3的各指标量均较大,可以作为品种筛选的候选群体;4)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表明,种子厚度、种子千粒重和种子长度是影响蕨麻种子性状的主要因素,而种源4的综合性状得分最高,为2.35,是最佳品种选育的候选。【结论】种源4为综合性状俱佳的种质,可以将其作为蕨麻新品种筛选的候选和主要种植的种源。研究结果可为蕨麻新品种选育提供该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斑茅种质资源形态性状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不同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m)种质形态学特征多样性和变异程度,确定适合作为能源植物开发的斑茅种质,本研究对斑茅种质资源的11个形态学特征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斑茅种质资源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茎粗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8.86~37.36 mm,变异系数高达49.66%;其次为旗叶长和倒二叶宽,两者变异系数分别为45.10%和44.20%。(2)斑茅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斑茅种质的株高越高,茎秆越粗壮,茎节数越多,花序数量越多,反之亦然。(3)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斑茅种质资源可划分为三大类,源自不同地区的斑茅材料,形态相似的材料基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8.
对15份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种质的14个形态学性状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1)不同种质紫花苜蓿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分枝数变异最大(32.58%),荚果长(27.21%)次之,而小花长变异最小(10.47%);2)变异系数与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分枝数、荚果长、主枝侧枝数、花序长和荚果数5个性状是造成紫花苜蓿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3)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供试的15份种质材料分为两类。形态学变异研究可为种质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收集的22份野生山韭的株高、株丛直径、叶长、叶宽、单株叶片数、花序高度、花序宽度、小花数目、花葶长度、花梗长度、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厚和种子千粒重等14个表型性状进行观测,采用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以期筛选出适合内蒙古地区推广应用的优良种质,为山韭育种提供依据。结果如下:1)山韭种质表型性状变异程度较高,变异系数范围为11.9%~41.8%,其中叶片宽变异系数最大,种子厚最小,14个表型性状材料间的差异除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达到显著(P0.05)水平,其余差异不显著;2)14个表型性状可归为5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81.360%,可以反映14个表型性状的绝大部分相关信息,其中株高、种子长、种子宽、种子千粒重、叶片宽和单株叶片数等性状是造成表型性状差异的主要因素;3)14个表型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4)采用欧氏距离系统聚类法可将22份山韭材料分为4大类,地理类别和性状相似的种质大部分能够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0.
475份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75份狗牙根种源的17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其形态多样性,为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结果表明,1)不同种源形态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性。狗牙根在高度(草层高度)、营养器官长度(叶片长度和节间长度)等方面变异较大;其次为生殖器官长(花序长);狗牙根在质地(叶宽)、节间直径及小穗数方面的变异较小;在穗枝数方面的变异幅度最小。2)不同种源形态性状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狗牙根愈高,其叶片越宽大,匍匐枝越发达,花序愈长,穗枝数及小穗数愈多,叶毛也越多。3)欧氏距离21.50处可将475份狗牙根分为两大类群,即高大型和低矮型。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植物学形态特征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96份华南地区野生狗牙根种源的11个植物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狗牙根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变异系数排序为:叶毛(129.78%)>草层高度(38.18%)>叶长(37.61%)>密度(32.41%)>节间长(21.80%)>花序长(18.44%)>小穗数(15.08%)>节间直径(14.49%)>叶宽(14.05%)>穗枝数(9.45%)>叶色(7.64%)。2)狗牙根植物形态学特征间存在明显相关性,营养器官表现为叶片宽大,茎杆粗壮高大,叶色浅且多毛的狗牙根,花序长、穗枝数及小穗数多;反之,草层低矮的狗牙根,质地(叶宽)好,密度大,叶色深。3)随着纬度的增加,华南地区狗牙根种源的叶色变深,节间变粗,而穗枝数及小穗数明显变少,随着经度的增加,节间明显变粗,草层变高,花序变长,而小穗数变少。4)聚类分析可将华南地区狗牙根分为3个形态类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假俭草种质资源主要性状变异及其形态类型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16  
对中国59份假俭草的11个重要经济性状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形态类型加以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花序密度变异系数高达76.9%,是所测性状中变异范围最大者,叶长次之,变异系数为31.3%,结实率、草层高度以及生殖枝高度变异系数分别为23.0%、18.0%及22.1%,变异范围为25.0%~74.8%、14.3~33.2cm及5.8~17.0cm;百粒重、叶宽、花序长、花序小花数以及节间长度变异幅度相对较小,分别为15.1%、14.6%、12.5%、12.5%及11.4%,其中以节间直径最小,仅为4.7%;2生殖枝高度和花序密度随着纬度的增加,呈显著增高和极显著增加趋势,而其它性状未出现显著变异规律;3节间直径与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草层越高,生殖枝愈高,节间愈长愈粗,而生殖枝愈高,花序愈长,节间愈长,花序密度也愈大,结实率愈高;4在欧氏距离11.2处,可将供试草种分为营养繁殖型和种子繁殖型两大类型,前者花序密度低,结实率低,叶片较长,而后者花序密度高,结实率较高,叶片则较短。  相似文献   

13.
我国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变异及形态类型划分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对我国444份狗牙根种源15个外部性状的变异及其规律进行了统计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狗牙根不同种源外部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其中,在高度(草层高度、生殖枝高度)、营养器官长度(叶片长度和节间长度)以及株型(短茎形态和形态指数)等方面变异最大;其次为狗牙根的均一性、密度和叶色等方面的变异;狗牙根在宽度方面的变异(如叶片宽度和节间直径)均较小,在穗部性状(穗长、小穗长度和穗支数)方面的变异幅度最小。2)随着我国狗牙根种源由南向北分布,其草层高度和生殖枝高度显著增加,叶片显著变长变宽,节间显著变长,小穗长度明显增加,穗枝数明显减少,叶色愈深,密度愈高,匍匐性愈强。与西部狗牙根相比,东部狗牙根总的来说种源节间和小穗显著较长,而生殖枝高度显著较低。3)在欧氏距离13.2处,可将我国狗牙根种源分为5个形态类型,其坪用价值排序为粗高型<直立型和斜高型<斜矮型<矮生型。根据其形态特征和坪用价值,粗高型可用于牧草,即牧草型狗牙根,直立型狗牙根、斜高型狗牙根以及斜矮型狗牙根坪用价值适中,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保土草坪,而矮生型低矮致密,色泽宜人,适用于公共绿地、运动草坪乃至高尔夫球场球道或发球台草坪。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不同功能叶对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以老芒麦DJ-01新品系为试验材料,在孕穗期设置5个剪叶处理,分别为剪去1/3旗叶、2/3旗叶、全部旗叶、倒2叶、倒3叶,以不剪叶为对照,测定种子产量构成因子和种子活力等指标。试验结果表明,老芒麦功能叶对其种子宽、单株穗重和百粒重具有显著影响,对单穗小花数、单株种子数和种子长没有显著影响;功能叶对老芒麦种子活力具有显著影响,剪叶处理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指数均低于对照处理。运用隶属函数法对老芒麦种子产量构成因子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其影响由大到小排序为:剪去全部旗叶 > 剪去2/3旗叶 > 剪去1/3旗叶 > 剪去倒3叶 > 剪去倒2叶 > 不剪叶(CK)。老芒麦功能叶主要影响其种子宽、穗重和百粒重,进而影响其种子活力和种子产量,以旗叶对老芒麦种子产量和质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5.
海南弯穗狗牙根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春琼  刘国道 《草地学报》2010,18(3):409-413
为选育优良品种并对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及参考,观测了采自海南不同地区的19份弯穗狗牙根(Cynodon arcuatus J. S. Presl ex Presl)种质的19个形态指标,并运用多种分析方法研究其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形态性状具有广泛的变异性。其中,叶毛、草层高度、花药颜色、直立枝和匍匐枝的叶长变异最大,其次为小穗数、花序长、草层密度、直立枝及匍匐枝叶宽、节间长、节间直径和穗枝数;而在茎色、叶色、小穗颜色和柱头颜色方面的变异幅度最小;不同种源形态性状间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狗牙根种源草层越高大,其叶片越长,草层越密,匍匐枝越粗;在欧氏距离8.24处可将19份种质分为3类,即细叶型、普通型和宽叶型。  相似文献   

16.
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关系的多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遗传参数估算、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无芒雀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芒雀麦各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介于7.75%~19.15%之间;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遗传力达65%以上,遗传进度达15%以上,遗传稳定性较高,在育种选择中应用效果较好;多元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倒二叶长和倒二叶叶鞘长对干草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花序长和倒二叶宽对种子产量具有较高的直接效应;主成分分析筛选出Q2、Q4、Q6和Q8共4份高产种质材料,4份材料的平均干草产量达13.06t/hm 2,种子产量达1.62t/hm 2。综合分析表明,茎节数、基部茎长、花序长、小穗数、旗叶宽、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和倒二叶叶鞘长具有较高的遗传稳定性,与无芒雀麦产量形成关系密切,可作为筛选高产无芒雀麦种质材料的鉴定性状;材料Q2、Q4、Q6和Q8综合性状较好,可作为培育优良品种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17.
为挖掘优异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种质资源,加快其抗落粒品种选育,本研究在前期资源筛选基础上,于2015-2016年对13份垂穗披碱草种质的落粒性及15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个农艺性状中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57.43%,穗长的变异系数最小,为5.77%。13份种质中,PI619516落粒率最低,种柄断裂拉伸张力(breaking tensile strength,BTS)测定值达70.05gf,种质PI639855的落粒率最高,BTS值为13.99gf。BTS变异分析表明,种质PI639852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5.09%,表明该种质在落粒性方面存在较大的种内遗传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倒二叶长与旗叶长和旗叶宽,旗叶长与旗叶宽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每穗小花数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正相关(P0.05),BTS与穗长和茎粗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明穗长和茎粗越大,BTS就越小,落粒率就越高。以BTS值为变量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第ⅰ类种质落粒性最高,第ⅱ和第ⅲ类种质表现出很高的落粒性,而第ⅳ类种质落粒性中等。15个农艺性状的综合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3份种质被聚为4类。隶属函数分析表明,种质PI547394的综合性状表现优异,综合隶属函数值为0.55。本研究为垂穗披碱草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