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东北农业大学日前成功研制出DA型高效玉米脱水剂,可使玉米水分降低5~12个百分点,农民每亩地可增收48~90元。据了解,这一产品已成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配套技术措施。 玉米是东北地区主栽作物,面积近1亿亩,其中吉林、黑龙江两省产量面积最大。但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9月中下旬气温骤然下降或遇秋季多雨年份,都会造成玉米含水量高,粮食品质下降。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政府解决农民增收的顽疾。  相似文献   

2.
在旱作春播条件下,对饲用玉米SD316和普通粒用玉米品种农大108的生物产量与分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随拔节后天数的增加,SD316的鲜物质表现为加速增长、减速增长和下降3个时期,干物质表现为加速增长、减速增长两个时期。农大108的鲜物质和干物质积累动态与SD316相似。两品种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可用Logistic方程拟合。两者的主要差别在于:SD316前期生长快,其各阶段的鲜物质、干物质积累量及成熟籽粒产量均高于农大108。(2)蜡熟期是适宜玉米青贮的时期。(3)农大108的成熟期干物质分配以籽粒为中心,SD316兼顾籽粒和营养器官。  相似文献   

3.
揭示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演替对玉米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品质的影响,为旱地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提供依据。本研究采用西北旱作区20世纪70年代至今不同阶段主推的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3种不同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以露地栽培为对照,测定不同栽培模式下玉米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和主要品质指标,播前和收获0~2 m土层土壤贮水量,结合玉米籽粒产量分析水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播后120 d,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平均干物质积累量较露地分别提高5.5%、11.2%和21.9%;产量分别较露地增产12.1%、18.6%和31.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露地提高17.0%、24.1%和36.0%;玉米籽粒容重分别较露地增加2.7%、1.9%和1.8%;而平均蛋白质含量分别较露地降低0.17、0.14和0.22个百分点;不同覆盖栽培模式对玉米籽粒脂肪和淀粉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综合来看,随着旱地地膜玉米窄膜、宽膜和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模式演替,玉米抗旱增产能力逐步增强,但籽粒蛋白质含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及饲料原料,收获时玉米果穗处因有苞叶,原始水分一般较高,在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一般为25%~30%,甚至更高。同时玉米的胚部较大,约占玉米籽粒总体积的1/3,胚中还含有30%以上的蛋白质和较多的可溶性糖,所以吸湿性强,呼吸旺盛。因此收获后的高水分玉米,在适宜的温度下,胚部所带霉菌即大量繁殖,局部发热霉变相当普遍,营养成分损失严重。为了使养殖户更好地贮存玉米,防止发霉变质,保持营养成分,减少浪费,提高过瘤胃蛋白质含量,降低饲料成本,提高肉牛的生产水平及养殖户的经济效益。笔者介绍一种高水分玉米籽实的湿贮技术。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品玉米的主要产地在东北,收获时玉米籽实粒水分高达2 8%~30 %。为便于贮存和运输,必须依赖自然晾晒或机械烘干将玉米水分降低至1 3 %~1 4%的安全水平,利用谷物酸化保鲜剂“露保康”将高水分玉米加工成饲料专用的酸化玉米(张若寒等,2 0 0 3) ,含水量在1 3 %~2 6%之间。按水分含量分别称为普通酸化玉米和高水分酸化玉米。通常在当年冬季和次年春季加工的玉米大都是高水分酸化玉米。由于水分含量不同,营养素含量也相应存在差别。所以,饲料企业和自配饲料的中小养殖专业户在使用高水分酸化玉米时需要换算。根据3年来数万吨酸化玉米的使…  相似文献   

6.
氮肥运筹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了陇中旱农区主要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施氮水平(N0:不施肥;N1:100kg·hm~(-2)、N2:200kg·hm~(-2)、N3:300kg·hm~(-2))和2个施氮时期(T1:1/3基肥+1/3拔节期+1/3开花期、T2:1/3基肥+2/3拔节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光合性能也在增强,而N3和T2N2间差异不显著,T2时期提高玉米光合特性;2)全生育期内,N3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N2、N1、N0分别平均增加50.9%、17.0%、2.7%;叶面积指数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2和N3间无显著差异;T2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显著高于T1;3)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分配量表现为:N3N2N1N0,T2下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分配量高于T1;4)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2和N3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高于N0,其中N3较N0增加79.2%和68.4%,N2较N0增加65.9%和54.1%,T2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T1显著增加9.9%和13.5%,而T2N2与N3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施纯氮200kg·hm~(-2)左右,按照1/3基肥+2/3拔节期配施,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饲料产量,促进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玉米商品粮生产要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的基本方向,吉林省东丰县是商品粮大县,现阶段玉米水份和成熟度就是品质中的重要指标。抓好低水分玉米生产技术不仅实现了高产,而且降低了水份,提高了粮食等级,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我县的玉米一直以优质而著称,一般年份冬初秋粮收购时,水分在25%~35%之间,平均为29%~30%,低温年份子粒成熟度差,子粒色泽欠佳,不仅商品品质下降,而且给仓储、调运带来困难。因此,抓好低水份玉米生产综合栽培技术是十分关键的。  相似文献   

8.
《饲料工业》2003,24(2):18-18
1采用水泥贮窖,设施成本低,贮藏取饲方便。2先粉碎,后入贮,进入厌氧环境,窖温低,不仅营养损失少,而且可以控制丁酸发酵,贮藏的玉米颜色金黄,气味酸香,质地松软,可保持玉米的全部营养成分,与干玉米比较,蛋白+0.64%,脂肪-0.16%,粗纤维-0.4%,无氨浸出物-0.79%,灰分+0.44%,应用该技术贮藏规模可大可小,设备简单,贮藏时间可达3年以上,贮藏费用低,每吨20~30元,损失浪费少,提高饲料玉米的适口性和营养成分的利用率,并可增加畜产量3%~5%,该技术已在农垦大型牛猪场推广应用,成为贮藏高水分饲料玉米的主要方式,几年来共贮藏高水分饲料玉米6.4万吨,节…  相似文献   

9.
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粮种之一,营养成分丰富,其加工产品及副产品都有广泛的用途。玉米胚大,大约占整粒重的8%-15%,占总体积的1/3左右,并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有较强的吸湿性,呼吸强度大。玉米不耐高温储藏,在30℃左右时籽粒中酶的活性加强,呼吸旺盛,消耗干物质,增加水分,放出大量的热,加速品质劣变。  相似文献   

10.
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我国正推广的高油玉米含油量都在7%~9%之间,而且10%以上含油量的杂交种也已进入示范阶段。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籽粒平均含油量提高5%以上,大约85%的油分集中在种胚部分,因而高油玉米的胚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各器官碳氮累积和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著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 g·kg-1和7.4、21.3 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2.
以长期定位试验为依托,选取:1)不施肥(CK);2)农民习惯施肥(FP);3)推荐施肥(OP);4)有机肥氮替代100%化肥氮(OM);5)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MF)5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玉米植株及各器官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C/N的影响,为西南紫色土地区合理施肥、作物增产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与FP处理相比,MF处理显著增加了玉米植株生物量,达26.2%。相比OM和OP处理,MF处理显著增加玉米苞叶和根茬中碳浓度,分别增加5.4、4.2g·kg-1和7.4、21.3g·kg-1,同时增加玉米苞叶、根茬、穗轴和籽粒中的碳储量,玉米茎秆和籽粒中的氮储量也有增加。此外,相比FP处理,MF处理能显著增加玉米整株的碳储量和氮储量,达29.1%和16.9%。等氮水平下,MF、OP处理均能增加玉米苞叶和籽粒中碳同化物的分配比例,MF处理玉米籽粒中氮素的分配比例较OP和OM处理分别增加1.7%和3.6%,同时MF处理能使玉米维持较高的C/N。综上,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增加玉米植株的生物量,同时提高玉米对氮素的吸收和碳素的累积,增加玉米籽粒中碳同化物和氮素的分配比例,同时,有机肥氮替代50%化肥氮能使玉米植株维持较高的C/N,有利于产量的形成,该施肥方式不仅能够促进氮素的高效利用,减少化肥的投入,还能够减少化肥损失,降低氮素损失引发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3.
玉米的贮藏     
(一)玉米贮藏的特点 1.原始水分一般较大,成熟度不均匀:各玉米产区在收获季节,由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使玉米原始水分差别较大,玉米的成熟度也很不均匀,穗的顶部籽粒成熟慢,含水量大,脱粒时容易损伤.  相似文献   

14.
高油玉米在猪和家禽中氨基酸消化率和能量利用率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两个试验测定了两种高油玉米和普通玉米在猪和家禽中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有效能。试验1选用48只33周龄海兰蛋用种公鸡,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2只鸡。前3个处理分别给每只家禽强饲50g待测原料测定氨基酸消化率,第4个处理作为对照组,绝食法测定内源排出量。试验2使用6头去势公猪,通过手术置入T型瘘管,采用重复拉丁方设计测定3种玉米的氨基酸回肠消化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试验结果显示,随着玉米籽粒含油量的上升,两种高油玉米的总能分别比普通玉米提高了4 29%和6 23%;粗蛋白含量也分别较普通玉米提高了17 26%和35 19%。高油玉米家禽真代谢能、猪消化能和代谢能显著高于普通玉米(P<0 05);家禽氨基酸消化率3个玉米品种差异不显著。猪回肠氨基酸消化率随玉米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有上升的趋势,其中高油玉米B的异亮氨酸,苯丙氨酸和天门冬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普通玉米(P<0 05);酪氨酸消化率高油玉米显著优于普通玉米(P<0 05)。平均氨基酸消化率高油玉米B高于普通玉米(P<0 05)。研究结果证实高油玉米品种比普通玉米含有更多的能量和必需氨基酸,而且氨基酸消化率和有效能含量都优于普通玉米,是一种优质高效的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5.
正高油玉米是一种高附加值玉米类型,其突出特点是籽粒含油量高。普通玉米含油量为4%~5%,我国正推广的高油玉米含油量都在7%~9%,而且10%以上含油量的杂交种也已进入示范阶段。高油玉米比普通玉米籽粒平均含油量提高5%以上,大约85%的油分集中在种胚部分,因而高油玉米的胚较大。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胚芽大,含油量高,故有效能值高;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丹东市种畜场从1999年开始,开展了优质饲料作物筛选试验,引入了30多个品种,经过3年种植试验选出了适宜北方种植的四种优质饲料玉米。特介绍如下:1优质饲料玉米品种青贮玉米———中原单32号:中国农科院选育而成。主要特点是籽粒成熟后秸秆保持青绿,营养丰富,籽粒秸秆粗蛋白质高于普通玉米。株型紧凑,株高240~270厘米;茎杆韧性,总叶片21~22;根系发达,抗大小斑病、青枯病和粒腐病,抗倒伏,耐旱、阴雨、冷害等;营养丰富,籽粒蛋白质11.35%~12.62%,秸秆含蛋白质7.8%~10.5%;产量高,中上等水肥条件下,籽粒亩(667平方米)产600千克,青秸秆亩…  相似文献   

17.
吴明 《畜牧市场》2003,(10):16-17
一、玉米 正常感官特性:籽粒整齐均匀,色泽呈现黄色或白色,无发霉味、酸昧、虫、杀虫剂残留,玉米安全水分不超过14%。感官检验是指利用人体感觉器官的功能,依据粮食质量标准,以熟练的检验技术,直接鉴定粮食质量的方法。检验玉米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1.视觉检验法。将样品放于盘内或手掌上,水分高的粮食籽粒粒形膨胀,整个籽粒光泽性强。  相似文献   

18.
氮肥运筹对陇中旱农区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使玉米成为了陇中旱农区主要作物之一,但该技术下玉米的高产出导致土壤养分耗竭,影响玉米生产的可持续性。本研究依托2012年布设在陇中旱农区的田间定位试验,研究4个施氮水平 (N0:不施肥;N1:100 kg·hm-2、N2:200 kg·hm-2、N3:300 kg·hm-2)和2个施氮时期(T1: 1/3基肥+1/3拔节期+1/3开花期、T2: 1/3基肥+2/3拔节期)对玉米光合特性、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和分配量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 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光合性能也在增强,而N3和T2N2间差异不显著,T2时期提高玉米光合特性;2) 全生育期内,N3处理下叶绿素含量较N2、N1、N0分别平均增加50.9%、17.0%、2.7%;叶面积指数也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N2和N3间无显著差异;T2下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指数在生育后期显著高于T1;3) 干物质积累量和籽粒分配量表现为:N3>N2>N1>N0,T2下的干物质积累和籽粒分配量高于T1;4) 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N2和N3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高于N0,其中N3较N0增加79.2%和68.4%,N2较N0增加65.9%和54.1%,T2下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较T1显著增加9.9%和13.5%,而T2N2与N3间无显著差异,因此,在陇中旱农区应用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种植玉米,施纯氮200 kg·hm-2左右,按照1/3基肥+2/3拔节期配施,可以增强光合作用,从而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饲料产量,促进玉米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玉米价将持续稳定3月中旬,黑龙江东部中等玉米出手价格(水分23%~22%)0.84~0.86元/千克,企业及粮食贸易商收购价格(水分23%~22%)0.92~0.94元/千克,烘干玉米(水分14%)车板价格1120~1140元/吨,比较3月初同期价格变化不大。目前收购商收购数量较前期明显下降,收购势头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下不同播种方式对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的影响,在甘肃省镇原县上肖乡进行了连续5年的试验,在目标密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增减株距和播种数量控制密度,研究了玉米播种质量和生长发育。结果显示:播种方式显著影响全膜双垄沟玉米出苗率和保苗率(P<0.05),单粒播种较双粒播种出苗率提高1.9%,单粒半株距播种保苗率达到100%;3粒倍株距穗位和底部透光率分别为10.7%和4.6%,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光合速率和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之间差异不显著;不同处理籽粒、穗轴、叶片、苞叶和茎秆变幅分别为3.0%、1.3%、0.8%、1.4%和4.2%,干物质积累分配不受播种方式影响;产量和耗水量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显著(P<0.05),半株距单粒播种、3粒倍株距播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常规播种增加2.7%、2.1%和1.2%、2.5%。陇东旱塬区全膜双垄沟栽培模式下,播种方式影响了玉米出苗,但对后期玉米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影响不大,因此,采用机械化播种时可选用单粒半株距播种方式,在目标密度基础上增加播种密度17%左右,人工点播可以选用倍株距3粒播种,每穴留2株玉米,可以减少50%点播穴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