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状表现水稻干尖线虫病主要为害水稻的叶片及穗部。秧苗受害,一般不表现症状,仅少数在4~5片真叶时在稻苗叶尖1~8厘米处卷曲,病株上部叶片特别是剑叶尖端处变为淡黄色至苍白色,后扭曲成灰白色干尖,病健交界处明显有一条弯曲的褐色界纹。湿度大、有雾露存在时,干尖叶片展平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5种不同处理,对水稻干尖线虫病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高温(58℃~60℃)浸种(13min)防病效果最佳.发病率仅为5.77%和2.4%。其次是浸种灵,发病率为11.05%和2.8%。  相似文献   

3.
4.
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5.
为了减轻水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育种和水稻生产的影响,在水稻干尖线虫病发病严重的试验田取种作为试验用种,以17%杀螟·乙蒜素和25%劲护氰烯菌酯为试验药剂对附带病源的种子进行浸种试验。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素可有效抑制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并且对稻种发芽率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单一采用25%劲护氰烯菌酯浸种不仅对水稻干尖线虫病无效,还会促进干尖线虫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 bes-seyi Christie)是一种典型的种传病害,染病植株叶片前部2—8cm的部分扭曲干枯,呈灰白色,病健分界处有明显不规则的褐色波状条纹;重病株生长较弱,茎细而短,穗短粒少,秕谷多,千粒重下降.1983年米泉县长山子乡土窑子村即发生此病.随后米泉县三个产稻乡均有此病发生,且病情逐年加重,重病田发病率达14.5%,产量损失大.目前,水稻干尖线虫在新疆仅米泉县发生,为了做好检疫和防治工作,1986—1988年我们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7.
8.
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其中药剂浸种是有效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生产杀螟丹农药所排放的废水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具有稳定而优良的防效。田间小区试验表明,应用杀螟丹废液2000倍液浸水稻种子48h,对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效达90%以上,而且对水稻发芽安全。  相似文献   

10.
文章阐述了水稻干尖线虫的危害情况和发病症状,分析丹东地区水稻干尖线虫逐年加重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水稻干尖线虫病又称干尖病、白尖病,全国各水稻产区都有发生,一般可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可达30%以上。在缺乏了解的情况下,有些农民误认为是水稻品种种性退化,由于此病害随种子调运传播,会影响种子市场正常运作,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经种子传播引起的水稻病害,一般减产可达10%~30%,从病症、病原、发病特点、发病条件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危害症状、流行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3.
14.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水稻恶苗病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药剂浸种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水稻恶苗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在常规用药量情况下,防治效果以17%杀螟·乙蒜(菌虫清)、16%咪鲜·杀螟(恶线清)、25%使百克+10%浸种灵为好,是防治水稻干尖线虫病和水稻恶苗病的高效浸种药剂.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现有浸种药剂对干尖线虫病的控制效果,笔者进行了其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含杀螟丹的药剂防效较好,其他药剂防效较差,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6.
一、恶苗病1.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种子及病稻草上越冬,随着种子萌发而繁殖,引起发病,以后病株表面产生分生孢子,在水稻开花时,分生孢子落到花蕊上萌发侵入,使种子带菌而成为本病发生的主要侵染源。土温在25~30℃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药剂浸种对水稻干尖线虫病控制效果研究表明,含有杀螟丹的药剂,如16%菌虫清2号、18%盟歼,对水稻干尖线虫病具有较好的防效;25%使百克(咪鲜胺)对干尖线虫病基本没有防效,常用药剂10%浸种灵(二硫氰基甲烷)对干尖线虫的防效也很差,感病品种(如淮稻9号)不宜使用。  相似文献   

18.
19.
水稻干尖线虫病最早于1915年在日本发现,至今世界上已有20多个国家有此病发生。该病20世纪40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最初在天津发现,而后不断蔓延。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以种子带虫为主要传播途径的虫害,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均可遭受危害,而且在水稻的整个生育期都可受到侵染。该病又称白尖病、线虫枯死病,分布在我国各稻区,一旦发生就很难防治,应抓好综合措施,减轻其危害损失。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