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南油用牡丹生产现状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用牡丹可以开发牡丹籽油、牡丹花粉等相关产品。牡丹籽含油量高达27.31%,油的总不饱和脂肪酸高达92%以上,其中α-亚麻酸占42%。油用牡丹全身是宝,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空间广阔,产业开发潜力巨大。湖南省适宜种植栽培油用牡丹。为了加快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建议合理规划,加强宣传引导,政策支持,鼓励科技创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是调控植物种子中蛋白质/油脂含量比例的关键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油用牡丹(Paeonia ostii)叶片中克隆得到1个PEPC 基因PaPEPC2(GenBank登录号为:MK606450)。其cDNA全长为3201bp,包含2898 bp开放阅读框,编码965个氨基酸。PaPEPC2 编码蛋白分子量为110.3 kD,理论等电点为5.65,属于酸性亲水性蛋白;二级结构预测表明,该蛋白的主要结构为α螺旋和不规则卷曲。氨基酸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表明,PaPEPC2 基因编码的蛋白属于C3型PEPC,与葡萄的C3型PEPC蛋白(XP_002280569.1)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分析表明,PaPEPC2 基因在茎、叶、花芽和子房中均有表达,其中在茎和子房中的表达水平最高,在花芽中表达水平最低;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该基因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发育42 d时表达水平最高;在种子收获后,常温存放7 d时,该基因表达水平最高,随后其表达水平逐渐下降。由此推测, PaPEPC2 基因在油用牡丹种子发育和成熟过程中对油脂和蛋白的合成起阶段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南方间套作大豆生产发展的现状与对策(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3西南地区大豆种植模式西南山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大豆面积1000万亩左右。由于人多地少,口粮中玉米还占有一定比例,因而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大豆很少清种,多与玉米间作套种,其中四川近年来以“麦/玉/豆”模式为载体的套种大豆发展很快,2009年,全省示范推广面积达480万亩,比上年增加37.1%,大豆总产近60万吨。  相似文献   

4.
试验分析表明,新疆自育油用向日葵(以下简称油葵)杂交种903、935和新葵杂2号与美国杂交种G101和G103产油量处于同一水平。美国杂交种G101和G103产油量稳定性分别优于和差于新疆自育杂交种903、935、新葵杂2号。  相似文献   

5.
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LKZ405是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以细胞质雄性不育系HS55A为母本,204R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5~2006年全国区试中产量比对照G101增产11.52%。籽实含油率44.20%。适应性广,抗病,抗倒伏,耐旱、高产、稳产、中熟,品质好,适宜在我国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出适宜新疆伊犁河谷示范推广的油用亚麻优良品系,以伊犁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新培育的8份胡麻品系为供试材料,并以伊亚4号作为对照开展品比试验,在2020年和2021年均对各品系间开展物候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和产量性状调查,通过各类指标数据对比分析筛选出适宜在新疆伊犁地区示范推广的胡麻优良品系。结果发现,两年间品系08006-375和08006-166整齐度好、单位面积收获株数较多、工艺长较长、单果粒数较多、千粒重适中、单株粒重较高、水分含量适中、含油量适中、大部分脂肪酸含量适中、丰产性好,综合性状表现较优,推荐2024年参加全国油用亚麻联合试验。  相似文献   

7.
以3个不同油葵品种为试材,对4个地区、5个气候因素与籽实含油率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是影响籽实含油率的最重要气候因素,对籽实含油率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均为最大。5个气候因素对籽实含油率作用的大小顺序为: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最低温度→目较差→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油用亚麻生产中播种难、出苗难、保苗难、除草难、稳产难以及收获难的六大难题,张家口市农科院以节本增效为目标,根据油用亚麻生长发育特点,围绕油用亚麻保苗、除草、收获3个生产重要环节,形成了简便、可行、成套的轻简化栽培技术,指导河北坝上地区旱地油用亚麻机械化生产,有力地推动该区域农业结构的调整及油用亚麻种植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根据在巴基斯坦(Pakistan)曼赛拉(Mansehra)贝达蒂(Bedadi)3年多的茶树试种实践和建园15公顷的经验,认为当地5、6月间的高温干旱,是影响茶树生长的主要障碍。苗期遮荫,用营养钵培育壮苗,秋冬季移栽建园,是茶树栽培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从果蔗品种的特征特性、农艺性状、栽培现状、生产情况等方面阐述了我国南方果蔗主要品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果蔗栽培要点,旨在为我国南方果蔗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杂交水稻》2016,(1):37-39
杂交水稻新组合中浙优10号在福建永定丘陵山区种植,表现出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较好、适应性广、米质较优等特点。其高产栽培技术集成为:改迟播种为适时播种,培育多蘖壮秧;改稀植为适度密植,确保基本苗;改变施肥方法,科学施肥;改变灌溉方式,科学灌水,合理调控;改变病虫防治办法,预防为主,病、虫、鼠、草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3.
李延生  顾小燕 《作物研究》2009,23(4):281-282
马铃薯是溆浦县仅次于油菜的第二大冬种作物。2007-2008年进行了稻田春马铃薯高产栽培示范,平均鲜薯产量分别达22.76t/hm2和24.64t/hm2,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并从稻田选择、种薯处理、精细整地、适时播种、配方施肥、化学调控、病虫防治、收获贮藏等方面总结出了舂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4年的小区对比试验和大面积示范推广,掌握了新陆中54号的特征特性及主要经济性状,获得了籽棉产量10500 kg/hm2的高产典型,探索出适合该品种在南疆棉区栽培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为生产上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湘南稻作烟区上部烟叶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密集烤房应用中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2012年在湖南永州市宁远县以云烟97为试验材料进行了上部烟叶密集烤房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适当增加稳温时间,可增加上等烟比例和均价,提高烟叶外观质量,降低烟叶淀粉含量,增加总糖和还原糖含量。对上部烟叶,在变黄前期的38℃稳温24 h,在变黄后期的42℃稳温16 h,在定色前期的47℃稳温18 h,定色后期的54℃稳温16 h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系统研究了在几种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早、晚稻的生育特性、养分吸收规律、肥料养分的当季利用率、经济性状和产量效应以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轻简施肥技术条件下,双季稻前期早发不明显,中期成穗率高,后期根旺叶健不早衰;早、晚稻不同生育时期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养分的吸收量具有相似性;早稻前期氮、磷、钾吸收量最低,绝大部分氮、磷、钾养分是在中、后期吸收的,晚稻前期的氮、磷、钾吸收量明显高于早稻,后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大多低于早稻,不同处理之间差异不大。各轻简施肥处理均能提高早稻对氮和磷的表观利用率,以“湘珠专用肥”处理效果最好,但不能提高早稻对钾的表观利用率;晚稻轻简施肥处理“湘珠专用肥”也能明显提高水稻对肥料氮和钾的表观利用率。轻简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明显高于当地习惯施肥处理。  相似文献   

17.
采用喷雾接种法和田间自然诱发法,测定福建省11个鲜食玉米品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对玉米小斑病的抗性,并探讨抗感病玉米品种间作对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对301株小斑病菌群体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感病性,品种之间对菌株群体的抗性频率为32.23%~72.76%,其中榕甜1号和永珍7号的抗性频率较高;供试玉米品种在成株期对小斑病的病情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榕甜1号、永珍7号和闽甜4号均表现为中抗。田间抗感病玉米品种间作试验发现,在福州试验田感病品种粤甜22分别与抗病品种榕甜1号、永珍7号间作后的病情抑制率为33.78%和25.41%;在屏南试验田相同的间作处理两年病情抑制率分别达58.35%、21.05%和52.56%、46.42%。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超级稻在浙南地区机插种植的育秧难题,提出选用生育期较短组合、机械匀播、化学调控、水肥双控等措施培育适宜机插秧苗,本田期通过栽后促早发、超前轻搁田优化群体、协调库源矛盾和综合防治病虫害以实现丰产丰收。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江苏省常熟市农村绿化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绿化水平不高,建管机制滞后等现状,指出在新农村绿化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5个方面:注重城乡一体、注重树种选择、注重地方特色、注重经济效益、注重长效管理,旨在为新农村绿化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