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定西市干旱条件下,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定薯1号’种植密度对农艺形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对‘定薯1号’出苗期和开花期的影响不大,而对株高、主茎分枝数、茎粗、封垄时间、成熟期等方面的影响较大;‘定薯1号’宽窄行种植时,最佳密度为64935株/hm2,产量达26250kg/hm2,适宜种植密度为64935~69630株/hm2;单行种植时,播种密度为54945株/hm2的产量最高,为17437kg/hm2,适宜的密度范围是51020~54924株/hm2。  相似文献   

2.
以番茄为试材,在日光温室越夏茬土壤起垄纸膜覆盖条件下,对番茄单双行种植和株行距参数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不同种植结构对番茄植株生长、产量、品质及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期探索日光温室纸膜覆盖下番茄适宜种植结构。结果表明:单行种植模式下,随着种植密度的降低,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显著增加,最低密度处理(3.00株·m-2)产量最高。双行种植模式下,密度处理对单果质量和单株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最高密度处理(3.90株·m-2)产量最高。在最高密度处理下,番茄在0~20 cm土层的根系占总根系量85%以上,双行模式的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单行种植模式,差异主要表现在0~10 cm土层内。单行低密度处理和双行高密度处理产量较高且相近,但双行低密度种植模式利用根系生物量积累,种苗成本低,利于管理,因此在宁夏日光温室番茄越夏南北垄向栽培中,推荐采用3.00株·m-2密度、单行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通辽地区以田间4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甜菜株高、根粗、鲜重冠根比等生理性状的变化及其与块根产量、舍糖率、产糖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甜菜株高、鲜重冠根比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根粗、块根鲜重、叶鲜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在产量、含糖率、产糖量上都表现出:B3处理〉B2处理〉B1处理〉B4处理。综合评析得出B3处理(即9.0万株/hm^2)为最适密度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适合澳洲坚果幼龄果园间作的菠萝新品种'台农16号'的最佳种植密度,利用随机区组设计,对'台农16号'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设置4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并在采摘前观察其生长性状,采摘后测定其果实产量与品质。结果表明,综合各个因素,间作'台农16号'以距离坚果树1.25 m,共栽植8行,667m~2栽植密度为2 311株,产量及经济效益为最佳,且对土壤的质量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议澳洲坚果幼林间作'台农16号'的667 m~2最佳种植密度为2 311株。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工型甜椒品种和密度两因子随机区组试验结果表明,小叶茄门、中叶茄门、大叶茄门3品种对产量有显著影响;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有升高的趋势;品种和密度互作以大叶茄门105 270株/hm2密度的产量和产值最高.综合产量和产值等因素分析认为,在河西荒漠区气候条件下,加工型甜椒小叶茄门、中叶茄门、大叶茄门最适宜的栽培密度分别为161 940株/hm2、127 590株/hm2、105 270株/hm2.  相似文献   

6.
播期、密度及施N量对3个宽柄芥新品系经济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18(37),开展了播期、密度及施N量对3个宽柄芥新品系经济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和播期对产量影响表现为极显著;施N量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表现为显著,最优高产处理组合为A2B2C3D1,即在重庆市涪陵区沿长江生态条件下,宽柄芥种植应选择中晚熟新品系DJ、播期为9月6日、种植密度为3500株/667 m2、施纯N量20 kg/667 m2,可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7.
种植密度对脱毒怀地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怀地黄为试材,研究了怀地黄脱毒试管苗在不同种植密度下(667m~2种植8 000、12 000、16 000、20 000、24 000株)的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差异,以寻找适合脱毒怀地黄高产优质的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在相同种植密度下,怀地黄脱毒苗在各个生长阶段的株高、叶片数、冠幅和叶片面积变化较大,其中株高、冠幅、叶面积均在9月达到最大值,叶片数在10月达到最大值,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株高最高,667m~2种植密度为8 000株时冠幅、叶片数和叶片面积最大;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产量最高,鲜质量为6 105.80kg,干质量为1 393.30kg;梓醇667m~2种植密度为20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2.860%,毛蕊花糖苷则在667m~2种植密度为16 000株时达到最大值,为0.085%。综合可知,667m~2种植密度20 000株为脱毒怀地黄种植的最适密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卡因、金菠萝、台农21号和台农17号等4个品种菠萝植株生长态势、养分累积量和果实产量、口感风味、营养品质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分析,研究滴灌施肥条件下,不同品种菠萝的产量品质效应。结果表明,4个品种菠萝的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单果质量、产量和植株氮磷钾累积量等指标变化趋势表现完全一致,均为金菠萝台农17号卡因台农21号,最高产量达105.52t/hm2,最低产量仅34.45t/hm2。D叶长、D叶宽和植株生物量表现为金菠萝卡因台农17号台农21号。品质方面,台农21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最高,金菠萝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台农21号口感风味最佳,金菠萝稍次之。综合考虑,金菠萝为现有条件下推广前景较为广阔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9.
《中国瓜菜》2016,(3):26-28
为探讨不同底肥、密度和整枝方式对无籽西瓜新品种产量的影响,采用3因素-裂区试验设计,设置2种不同的底肥水平为主区,分别为鸡粪+复合肥+土壤调理剂+土壤修复剂和鸡粪+复合肥;5个种植密度为裂区,分别为每667 m~2500~900株;2种整枝方式为再裂区,分别为双蔓整枝和3蔓整枝。结果表明,添加土壤调理剂可极显著提高‘新生代3号’的产量;栽培密度对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密度为每667 m~2700株时产量最高。在所有组合处理中,添加土壤调节剂、种植密度为每667 m~2700株、进行双蔓整枝是最优组合,产量最高,达到59 718.75 kg·hm~(-2)。  相似文献   

10.
设置黑色地膜覆盖和对照(空白)两种处理,研究地膜覆盖对菠萝营养生长、果实品质以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覆盖处理可促进菠萝D叶生长,增加地下根系干重;单果质量、小果数、果实纵径和横径分别提高了150%、27.96%、72.06%和29.34%;可溶性固形物增加2.55个百分点、维生素C增加37.14%、可溶性糖提高2.46个百分点、可滴定酸降低0.027个百分点,糖酸比提高6.39;提高了菠萝单株生物量,增加单株收获指数0.041;提高了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每公顷增收65 956.65元。菠萝地膜覆盖栽培可提质、增产和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在北京市通州连栋温室内选择番茄为试材,进行短季节岩棉栽培试验。茬口安排为2月定植,7月拉秧。研究在温光资源丰富的环境下高密度种植的植株长势和单位面积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2.5株/m~2、3.75株/m~2、5.0株/m~2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番茄植株株高差异不显著,但5.0株/m~2的处理植株茎粗最大,分别比2.5株/m~2、3.75株/m~2高9.58%、9.87%,且有显著性差异;在单位面积产量方面,5.0株/m~2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6.82kg/m~2,分别比2.5株/m~2、3.75株/m~2高9.6%、18.1%,并且有显著差异。综合比较,在2~7月时间段内,增加番茄种植密度,有利于单位面积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理科甜5807系南京理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以自选系甜H-02为母本、甜H-804白为父本杂交而成的超甜玉米新品种。为了研究不同栽培密度对理科甜5807的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试验设计了4.2万、4.5万、4.8万、5.1万、5.4万株/hm^2共5个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4.2万~5.4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不断的增加,但单穗质量逐渐下降、果穗长度逐渐缩短、粗度变细、穗行数和行粒数逐渐减少、秃尖长增加;不同栽培密度对株高和穗位高影响不明显。因此,综合考虑理科甜5807在不同密度下农艺性状及产量的表现,建议适宜栽培密度为4.8万~5.1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为在甘肃庆阳地区推广种植黄秋葵,在塑料大棚内进行了4个播期(A)、2个种植密度(B)、2种整枝方式(C)对黄秋葵生长及产量影响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影响黄秋葵产量的关键因素是播期,其次是种植密度,整枝方式对产量影响不大,最优组合是A2B1C2,即播期3月30日、株行距30 cm×50 cm、不整枝,以及A1B1C1,即播期3月15日、株行距30 cm×50 cm、单秆整枝。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薄皮甜瓜高产高效栽培方式,以温州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品种白啄瓜为材料,以爬地栽培(A)为对照,设置立架栽培(B)和拱架栽培(C)2个处理,其667 m2种植密度分别为280、635、635株,研究不同处理方式对薄皮甜瓜品质、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对薄皮甜瓜品质无显著影响,但对甜瓜产量和经济效益影响显著;对照A的单瓜质量显著高于B、C处理,单株产量最高,但因其种植密度低,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均低于B、C处理,B、C处理的667 m2产量分别为3 688、3 706 kg,约比对照A高900 kg;B、C处理的667 m2纯收益较高,分别为2.08万、1.99万元.综上所述,为实现甜瓜高产高效栽培,应选择立架或拱架栽培.  相似文献   

15.
以"津优316"黄瓜为试材,在定植密度相同时,设置了"宽窄行模式+70%灌溉量"(T1)、"单行模式+70%灌溉量"(T2)、"单行模式+常规灌溉量"(T3)、"宽窄行模式+常规灌溉量"(T4)4个处理,定植后5 d开始节水处理,共处理237 d,测定了定植后6周黄瓜根系分布特征、黄瓜全生育期产量,以期揭示滴灌水分亏缺对黄瓜根系分布、产量的调控效应,筛选适宜的节水栽培模式。结果表明:与T4相比,T1根系水平分布受限、垂直分布增加、根系表面积和体积显著减少,产量降低10.35%;T2根系水平分布受限、垂直分布增加、根系表面积和体积显著减少,产量降低6.58%;T3黄瓜根系分布差异不显著,产量增加了3.57%。因此,单行栽培和节水灌溉均可减少黄瓜根系水平分布而增加垂直分布;"单行模式+常规灌溉量"处理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可实现肥料的集中施用,"单行模式+70%灌溉量"处理在降低产量6.58%情况下节水30%,均是适宜的滴灌水分亏缺模式。  相似文献   

16.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卉》2015,(13)
以贵单8号为实验材料。设置3200株/667m2、3600株/667m2、4000株/667m2、4400株/667m2、4800株/667m2五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对植株性状、玉米的产量以及生育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种植密度越大,玉米群体会对水分、光照、养分等产生竞争,有的玉米因为接受的光照不足营养缺乏,导致生长缓慢,反而玉米的高度和穗位高下降;随着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的产量也会增加,但是密度达到一定的范围,玉米的产量会相应的减少;反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长期没有什么很大的影响。以4400株/667m2的密度种植玉米最为合适。  相似文献   

17.
以籽用西葫芦"籽冠8号""籽冠A11""籽冠D5""瑞丰9号"为试材,每个品种设置3个密度3.00万、3.75万、4.50万株·hm-2,分别对品种的干物质量、果实性状、籽粒性状、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产量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以期筛选出兼顾优良性状和高产的最适宜种植密度,为籽用西葫芦进一步规范化种植和高产高效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的干物质量先增加,在密度Ⅱ3.75万株·hm-2时达到最大,分别为547.15、558.26、527.19、536.24 g·株-1,随后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品种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密度Ⅰ>密度Ⅱ>密度Ⅲ,各密度处理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加,品种的胞间CO2浓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具体表现为密度Ⅲ>密度Ⅱ>密度工,各密度处理差异显著;密度对品种的果实性状和籽粒性状均没有显著影响;密度对品种产量影响有显著差异,密度Ⅱ3.75万株·hm-2时各品种产量最大分别为2161.08、2027.68、1907.62、2107.72 kg·hm-2.综上,短蔓品种选择"籽冠8号",长蔓品种选择"瑞丰9号",密度Ⅱ3.75万株·hm-2时品种的干物质、品质、光合特性和产量均达到较优水平.  相似文献   

18.
种植方式、密度和播期对红小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较大,初步研究了佳木斯地区红小豆的栽培技术,结果表明:双条播种植方式产量较高,适时早播有助于红小豆产量的提高,1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红小豆小区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金盏花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露地对金盏花杂交种进行栽培密度试验,比较生长状况、叶斑病发病情况、鲜花产量和色素含量。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3 800株/667 m2时鲜花产量和色素含量最高,种植密度为2 400株/667 m2时生长状况最佳,叶斑病发病最轻。  相似文献   

20.
以马铃薯‘荷兰15’原种一级为试验种植材料,探讨6种种植密度对马铃薯‘荷兰15’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最高,每667 m2分别为2 858.4 kg和2 581.4 kg。其中,5 29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3 97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4 540株/667 m2,与6 350株/667 m2的块茎产量差异不显著;商品薯产量极显著高于密度3 180、3 530株/667 m2,显著高于密度3 970/667 m2,与4 540、6 350株/667 m2的商品薯产量差异不显著;每667 m2纯收入经济效益最高,为1 466.5元,比3 180、3 530、3 970、4 540和6 350株/667 m2分别增效549.6、354.3、266、166.5和278.6元。综合考虑,马铃薯‘荷兰15’的适宜种植密度为5 290株/667 m2,该密度的块茎产量与商品薯产量及经济效益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