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在盆栽条件下,以狭叶浙贝母(Fritillaria thunbergii Miq.)为材料,研究了浙贝母花期高温胁迫条件下表油菜素内酯(EBR)对浙贝母耐热性和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0.10、0.50 mg/L EBR能明显提高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SOD、POD和CAT活性,降低MDA含量,增强其抗氧化能力,缓解高温胁迫导致的膜质过氧化伤害;同时,EBR提高了叶片叶绿素含量、Pn、Gs和Tr,从而提高了高温胁迫下浙贝母植株的光合作用;然而EBR并不能提高其Pro及可溶性糖含量,对叶片中类胡萝卜素及胞间CO2浓度(Ci)影响差异不大。结果表明,EBR通过提高高温胁迫下浙贝母叶片可溶性蛋白及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来降低体内活性氧水平,维持较高的光合速率,以0.50 mg/L EBR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对香樟耐盐性的影响,以香樟为试验材料,在4‰单一盐胁迫下,采用EBR浸种和浸种+喷叶2种处理方法,分别施加不同质量浓度EBR(0.1、0.2、0.3、0.4、0.5 mg/L),以蒸馏水处理为对照,比较分析盐胁迫下香樟幼苗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在4‰盐胁迫下,植株叶片中丙二醛、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均增加;施用一定质量浓度的EBR能提高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等保护酶的活性,增加可溶性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并降低丙二醛含量,且浸种+喷叶处理优于单一浸种处理。综上所述,在盐胁迫下适宜质量浓度的EBR可提高叶片抗氧化能力,清除叶片中的活性氧,保护膜结构,缓解盐胁迫对香樟的伤害,从而提高香樟的抗盐性;在0.1~0.5 mg/L EBR质量浓度梯度中,以0.4和0.5 mg/L的效果较好,但对于EBR最佳质量浓度的确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亚精胺对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生理的影响,以信麦9号小麦品种为材料,在Hoagland营养液培养条件下进行盆栽试验,设置正常供水(CK)、水分胁迫(WL)和水分胁迫+1 mmol/L亚精胺(WL+Spd)3个处理,分析了水分胁迫对小麦根系活力、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小麦幼苗的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可溶性蛋白含量、根系活力和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显著下降,而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相对电解质渗透率(RELR)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均显著上升。喷施Spd后小麦幼苗的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均有明显提高,MDA含量和RELR下降,而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和Pro的增幅不显著;与水分胁迫处理相比,WL+Spd处理的小麦幼苗相对干质量增长速率、SOD活性、POD活性和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7.4%、24.8%、12.3%、45.1%,MDA含量和RELR分别下降了34.8%、11.8%。试验表明,Spd通过提高小麦叶片中抗氧化代谢酶活性来降低MDA含量,提高可溶性蛋白和Pro的积累量,从而缓解水分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外源NO供体(SNP)对高温胁迫下半夏抗氧化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00、200μmol/L SNP提高了半夏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加了游离脯氨酸(Pro)、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由此可见,适宜浓度的SNP可提高半夏抗氧化能力,缓解高温胁迫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5.
以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与皂荚(Gleditsia sinensis)的1年生苗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试验,研究干旱胁迫对2种苗木叶片中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增大,2种苗木叶片的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比正常水分时升高,相同水分梯度下刺槐Pro、可溶性糖含量升高幅度较大;皂荚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刺槐叶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MDA含量随水分胁迫程度的加剧均表现出升高趋势,且皂荚在相同水分梯度下增幅较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增加,但刺槐增加幅度大于皂荚;皂荚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增加、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降低,而刺槐叶片中CAT活性增加、POD活性降低。可知,2种苗木通过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抗氧化酶活性的升高来增强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性。总体来看,刺槐耐干旱能力大于皂荚。  相似文献   

6.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不同浓度(5、10、15、20、30、50 mg/L)Sb(Ⅲ)和Sb(Ⅴ)处理下鱼腥草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溶性糖(SS)、可溶性蛋白(SP)、游离脯氨酸(Pro)含量的变化,表征鱼腥草对锑胁迫作出生理响应和抗氧化调节反应。结果表明,MDA含量随胁迫浓度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趋势;SOD、POD、CAT活性均随胁迫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增强再减弱的趋势;锑浓度与SS含量呈正相关,与SP含量呈负相关,Pro含量随锑浓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到稳定水平的趋势。鱼腥草在锑胁迫下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在共同作用下增强其对锑的耐受性,减缓所受伤害。另外,鱼腥草体内的SOD活性、SS含量、SP含量对Sb(Ⅲ)、Sb(Ⅴ)的胁迫敏感度较高,可将这3个指标作为鉴定鱼腥草在锑胁迫下生理长势的首要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在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调节水分胁迫下葡萄幼苗光系统Ⅱ和抗氧化酶活性中的作用。【方法】以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2年生盆栽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待幼苗长至10~12片真叶时,将其移栽至含1/2Hoagland营养液水培盆中进行培养,用EBR、ABA以及去甲二氢化愈创木酸(ABA合成抑制剂,NDGA)预处理赤霞珠幼苗,以终质量分数为10%的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设5个处理,分别为:CK1(正常生长,葡萄幼苗未经激素和水分胁迫处理),CK2(水分胁迫处理),EBR+PEG(0.1mg/L EBR+水分胁迫处理),ABA+PEG(20 mg/L ABA+水分胁迫处理),EBR+NDGA+PEG(0.1 mg/L EBR+2.95 mg/L NDGA+水分胁迫处理),研究不同处理葡萄幼苗的叶绿素含量、光系统Ⅱ参数、抗氧化酶活性及活性氧代谢情况。【结果】与CK1相比,水分胁迫引起赤霞珠幼苗叶绿素含量下降以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丙二醛(MDA)积累。EBR+PEG、ABA+PEG和EBR+NDGA+PEG处理均能够缓解水分胁迫造成的叶绿素含量损失,提高光系统的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ФPSⅡ)、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降低最小初始荧光(F0),减轻葡萄叶片的光抑制程度;同时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降低O-·2和MDA含量,使幼苗抗旱能力增强。【结论】ABA参与调控EBR对植株的缓解效应,但它不是限制EBR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高温胁迫下不同质量浓度的2,4-表油菜素内酯(EBR)处理对西葫芦幼苗生长、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0.5~1.0 mg·L~(-1) EBR处理能有效缓解西葫芦幼苗在高温胁迫下受到的伤害,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叶片抗氧化酶活性、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降低了丙二醛(MDA)含量,蒸腾速率(Tr),但是对胞间CO_2浓度(Ci)影响不大。0.5 mg·L~(-1)的外源EBR有利于西葫芦幼苗在高温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维持和对光能的捕获与转换,并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用量[0、200、300、400 mg/kg CO(NH2)2]对镉(Cd)胁迫(50 mg/kg)下结缕草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下结缕草的生长指标(叶长、株高、根长和生物量)和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均显著下降,而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大幅度上升。施加不同浓度的氮肥后,Cd胁迫下结缕草的生长和保护酶活性均有所提高;可溶性蛋白、MDA和Pro的含量均有所降低。施用氮肥对Cd胁迫下结缕草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当氮肥浓度为300 mg/kg时缓解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外源水杨酸(SA)对烤烟在低温胁迫下的缓解作用,运用人工气候培养箱模拟4℃低温,设置SA(质量浓度10、25、50、100、150 mg/L)对盆栽K326烟草幼苗进行连续3 d根灌预处理,随后再进行连续4 d的低温处理,以常温(25℃)作为正向对照(CK),以4℃低温且未施用外源SA处理为负向对照(CK0),测定烟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抗氧化酶活性、非酶抗氧化剂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4℃胁迫前根施3 d SA预处理下的烟草幼苗,在随后持续4 d的低温胁迫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提高,这3种保护酶分别在50、10、25 mg/L SA处理下活性最高;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增强,其中GR和APX活性分别在根施100 mg/L和50 mg/L SA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低温胁迫下烟草幼苗可溶性糖(SS)含量在10 mg/L SA处理下较CK0提高了17.46%,可溶性蛋白(SP)、脯氨酸(Pro)、抗坏血酸(ASA)在50 mg/L SA处理下含量均达到最高,较CK0分别提升了30.35%、316.44%和31.21%,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在25 mg/L SA处理下较CK0显著提高了51.38%,这些指标的提升,缓解了REC和MDA含量在低温胁迫下的上升。抗寒性隶属函数分析表明,50 mg/L的SA预处理对4℃低温胁迫下的K326具有最大缓解效应。  相似文献   

11.
菘蓝秋季光合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15个不同居群菘蓝的光合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差异及6个重点不同居群菘蓝净光合速率对光强的响应特性、7个典型居群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叶缘无齿四倍体居群、叶缘具齿四倍体居群、叶片被蜡居群、甘蓝型居群光合色素含量较高,山东居群、山西居群、四川居群光合色素含量较低;甘蓝型菘蓝净光合速率(Pn)最高为23.27 μmol/(m2·s).四倍体净光合速率均高于二倍体.7个重点居群中四倍体类型菘蓝的光饱和点和补偿点相对于二倍体类型都较高,其中四倍体最高分别为2 375.00 μmol/(m2·s)、536.61 μmol/(m2·s),二倍体最高为2 100.00 μmol/(m2·s)和505.16 μmol/(m2·s).菘蓝的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曲线,有明显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12.
对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菘蓝的生殖方式进行观察,观察结果表明:(1)菘蓝花两性,四强雄蕊,花粉较多,主要靠昆虫传粉;(2)P/O(花粉/胚珠)值为9 426~28 280,属于异交繁育系统,其传粉过程观察、自异交试验及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显微观察结果也证明菘蓝主要以异花传粉的方式进行交配;(3)菘蓝花期自交结实率只有7.8%,具有较强自交不亲和性,自交不亲和的作用部位是柱头表面,属于孢子体自交不亲和型。  相似文献   

13.
板蓝根对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银丽  李国喜  张慧茹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246-8246,8248
试验以鸡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通过试管二倍稀释法和平皿法相结合,测定了板蓝根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4;通过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后以板蓝根来治疗,结果1∶4浓度可以起到90%以上的保护。结果表明:板蓝根可以有效的治疗鸡大肠杆菌病。  相似文献   

14.
He-Ne激光对菘蓝幼苗S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菘蓝种子,并测定幼苗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超氧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表明,适宜剂量的He-Ne激光辐照能显著提高菘蓝幼苗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SOD、CAT活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菘蓝干物质累积和氮、磷、钾吸收与分配的特点,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采样分析,研究了菘蓝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干物质和氮、磷、钾累积量。结果表明,菘蓝干物质的累积量随生长进程不断增加,呈"S"曲线型;近60%干物质累积在菘蓝生长60 d时形成;在120~150 d,菘蓝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期,干物质占总累积量的31.72%;一年生菘蓝只进行营养生长,物质积累与分配只在叶与根这两个器官间进行,并且干物质分配主要以叶部为主,其分配率占50%以上。在整个生育期,菘蓝对N的吸收累积量最大,K_2O次之,P_2O_5最小,N、P_2O_5、K_2O吸收比例约为7.78∶1∶3.20,并且随着菘蓝生长期的延长,叶部氮磷累积总量及分配比例均在不断增加;而对于菘蓝根部来说,虽然氮磷累积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是所占总累积量比例却有所降低;钾在叶、根部累积及分配规律则与氮磷相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来源于四川、山东、浙江的菘蓝和甘蓝型菘蓝叶片对小菜蛾的取食和生长的影响,旨在为研究菘蓝的抗虫育种和抗虫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叶碟法测试菘蓝叶片对小菜蛾的触杀活性。结果:小菜蛾取食菘蓝叶片后生长、发育明显受到抑制,推迟或不能化蛹,而对照组小菜蛾正常生长、发育直至化蛹。结论:菘蓝叶片中含有影响小菜蛾取食和抑制其生长发育的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产地来源菘蓝根生物量、蛋白质和多糖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北京、河南、山西、内蒙古包头、内蒙古赤峰5个不同产地的菘蓝和河北的四倍体菘蓝引种到江苏省灌南地区,以江苏灌南菘蓝为对照,分析不同来源材料的生物量、蛋白含量和多糖含量,并以生物量、蛋白含量和多糖含量为指标比较各地材料引种到江苏连云港地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河北的四倍体菘蓝根的生物量、蛋白含量和多糖含量均最高,且具备较好的生物性状和较好的适应性,是苏北地区最佳的引种材料;河南的材料也是较适宜的二倍体引种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为确定河西走廊菘蓝高产优质栽培的最佳播期。2014 年在甘肃省民乐县开展了菘蓝的分期播种试验,对不同播期菘蓝农艺性状,药材产量和品质及其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播期延后,菘蓝出苗期和全生长期均显著缩短,抽薹率显著降低,5 月22 日较4 月12 日播种出苗天数缩短15 天,生长期缩短42 天,抽薹率下降30%;出苗率却随播期延后而显著增加,4 月12 日播种出苗率最低[(40.57±0.56)%],5 月2 日以后播种出苗率均在95%以上;4 月22 日播种板蓝根产量(5000.25 kg/hm2)和(R,S)-告依春含量[(0.083±0.0012)%]均达最高水平,5 月2 日播种大青叶产量最高(2034.37 kg/hm2),但播期对板蓝根药材含水量、浸出物和灰分影响不显著。河西走廊菘蓝的最佳播期以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为宜,早播和晚播均不利于药材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大青叶营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发利用大青叶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大青叶中各营养成分的含量。[结果]结果表明,大青叶含有丰富的矿质元素、维生素和多种营养成分,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总糖含量、谷氨酸含量、VB2含量和K含量较高。[结论]开发利用大青叶将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以菘蓝草甘膦筛选的遗传转化体系,以携带植物表达载体pASM12的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四倍体菘蓝进行叶盘法转化,在选择培养基中加入8 mg/L的草甘膦进行筛选,获得草甘膦抗性的再生植株,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和草甘膦抗性试验,结果表明:PCR检测表明子叶的转化频率达30%,下胚轴的转化频率达40%;对PCR阳性植株的草甘膦抗性试验表明,多数植株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