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壳寡糖对杏鲍菇液体茵种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杏鲍菇母种“农杏”为供试菌种,将不同浓度寡聚糖添加到培养基中,观察杏鲍菇液体茵种萌发时间,测定茵丝生长速度。[结果]浓度为0.001mg/ml的壳寡糖能明显缩短杏鲍菇液体菌种的萌发时间并促进其茵丝生长。[结论]壳寡糖作为天然生物物质的降解产物,对食用茵具有生长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结果表明海棠灰霉病菌茵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4℃;在PDA培养基和海棠汁培养基上茵丝生长及产孢速度较快;不同光周期对菌丝生长和产孢影响不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和24℃;最适pH值为6.3;相对湿度100%萌发率最高,小于78%不能萌发;营养液以100g@L-1海棠汁液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3.
绿僵菌的培养及其防治白蚁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平板上测定了不同温度、pH值、碳氮源、微量元素及生长因子(维生素)对绿僵茵茵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7.0、温度28℃时最适合绿僵茵的生长;以玉米粉为碳源、酵母膏为氮源时茵丝生长最好、产孢量最高;加入适量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有利于茵丝生长及产孢量的提高,其中以加入微量元素Mn和维生素C的效果最佳.绿僵茵对黑翅土白蚁具有强烈的毒杀效果.  相似文献   

4.
决明子对两种病原菌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辣椒枯萎病茵(Fusarium oxysporum)、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两种病原茵为供试菌种,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决明子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决明子对两种病原茵茵丝生长速率均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时辣椒枯萎病菌抑制率较强,EC_(50)为0.57 mg·mL~1。本结果也表明决明子作为新型植物源农药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明新疆加工番茄根腐病主要致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条件和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选取以往鉴定的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代表性菌株,采用实验室常规方法进行测定.[结果]供试加工番茄的主要致病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5℃,供试三种镰刀菌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这些菌在pH 5~11均可以生长,在pH 6~8时生长最好,随着pH值的增大,菌丝生长量下降.各供试腐霉菌和疫霉菌在PDA和CM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供试各镰刀菌在PSA上生长最快.通过越冬菌态测定初步查明:供试各腐霉菌和疫霉菌均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而镰孢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结论]加工番茄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适宜在中性土壤环境里生长,供试各腐霉菌、疫霉菌和丝核菌在25~35℃生长较快,而供试各镰刀菌在25~30℃生长良好.初步试验供试各主要腐霉菌和疫霉菌以卵孢子越冬,镰刀菌主要以厚垣孢子和分生孢子越冬.  相似文献   

6.
以红大和K326为供试烟草品种,以烟草赤星病菌强致病力菌株GY-31为供试菌株,采用茼丝块接种、孢子喷雾接种、孢子液棉球接种、孢子悬滴接种和茵丝悬滴接种等5种方法接种烟草7叶期幼苗,结果表明.孢子液棉球接种和茵丝块接种在2个烟草品种上都能引致发病,而且重复性好,适用于烟草赤星病苗期接种;孢子喷雾接种和孢子悬滴接种成功率低,茵丝悬滴接种在红大上引致叶片枯萎,在K326上未引起发病,重复性差,均不适合于烟草赤星病苗期接种.进一步研究孢子悬浮液浓度和湿度对孢子液棉球接种法接种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供试孢子悬浮液浓度范围内,接种所致病叶率随着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大而提高;悬浮液浓度低于104个·mL-1,接种所致病叶率低于35%;悬浮液浓度为105~107个·mL-1,接种所致病叶率为70%~92%;接种后保湿能显著提高接种所致病叶率.  相似文献   

7.
枇杷炭疽病菌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温度、湿度、pH值、碳源、氮源和光照对枇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生长、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是10~35℃,最适28℃;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25℃;在pH 3~10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最适为pH 6,分生孢子萌发最适为pH 5;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或水滴中萌发较好,相对湿度小于85;时不能萌发.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速率无显著性影响.在供试的5种碳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甘露醇、乳糖为最快;在供试的5种氮源中,菌丝生长速率以胱氨酸、尿素、甘氨酸为最快.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10 min或55℃、5 min.  相似文献   

8.
鉴定山竹蒂腐病的病菌.并对该病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根据病菌的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寄主范围和致病性等特性.认为引起山竹蒂腐病的病原菌为可可球二孢菌(Botryodiplodi。theobromaePat.)。该菌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40℃,最适为28~32℃;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40℃,最适为28~32℃;在pH值3~11该菌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5~7;在全光照条件下,该菌菌丝生长最快;在供试碳源中,仅D-木糖不利于该菌菌丝生长,其它7种碳源对菌丝生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在供试氮源中,牛肉膏、蛋白胨、硫酸铵和硝酸钠为最适氮源:该菌菌丝的致死温度为60℃.时间为10min。  相似文献   

9.
海南番木瓜黑斑病病原菌鉴定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Fr.)Kiessl],该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5~28℃和20~28℃;适宜p H值分别为3~12和7~11;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阿拉伯糖最有利于菌丝生长,木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甘氨酸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5℃处理15min。  相似文献   

10.
姬松茸属中高温型菌类品种,茵丝生长适温范围10℃~37℃,子实体生长发育适温范围10℃~30℃.最佳播种期在清明至谷雨之间,产菇盛期5~7月,是春末夏初最适栽培的茵类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1.
粉红聚端孢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的温度、光照、酸碱度和营养等条件下对甜瓜主要采后致病菌———粉红聚端孢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生长温度为25℃.病原菌菌丝在pH3~8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pH值为6.光照条件对菌丝的生长无显著影响.离体培养的营养试验中碳源以添加甜瓜汁液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最好,其次为添加葡萄糖的培养基(PDA);氮源则以添加VB的培养基菌丝生长效果最好.孢子在无菌蒸馏水中的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最适温度为25℃,此时孢子萌发率最高,为50%.孢子萌发的pH为3.0~8.0,但在pH值为4.0~7.0时萌发率较高.结果还表明,分生孢子在黑暗条件下萌发速度快且萌发率高.  相似文献   

12.
姚太梅  李明  李守勉  田景华  于兰芳  邢蕾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4):1414-1414,1446
[目的]探究温度和pH值对白灵菇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pH值(4.5、5.0、5.56、.0、6.5、7.0、7.5、8.0)的培养基,并将相同pH值的培养基分成6组,分别置于温度(以2.5℃为梯度)为17.5、20.02、2.52、5.0、27.5、30.0℃的恒温箱中培养,同一温度设5次重复。待菌丝恢复生长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每隔24 h测量1次,连续测3次,计算菌丝日平均生长速率。[结果]供试菌株在17.5~30℃范围内菌丝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0℃;菌丝在培养基pH值4.5~8.0范围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pH值为6.5。[结论]该研究为白灵菇栽培和菌丝体加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枇杷拟盘多毛孢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培养基、温度、pH值、光周期及湿度对枇杷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yfolia)生长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为由该菌引起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该菌菌落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2~30℃,最适温度26℃;在7种培养基中,PSA和含维生素的培养基有利于该菌落生长和产孢;菌落扩展和菌丝干重增加的最适pH是7,适合孢子萌发的pH是4;全光照有利于菌落生长和孢子萌发;分生孢子在饱和湿度中萌发率最高,24 h后孢子萌发率为44.59%;菌丝块致死温度为56℃、15 min,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4℃、15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菌[Corynespora cassiicola(Berk&Curt)Wei]的生物学特性,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的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集自云南省香蕉种植区的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叶片为材料,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单孢分离,并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及致病性测定;应用平板培养法进行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最适碳源为乳糖和甘露醇,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适宜温度为25~35℃,最适温度为28℃;病原菌仅能在pH 6~8内生长,最适pH为7;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一定影响,以全黑暗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生长最快.在玉米粉培养基(CMA)上病原菌产孢量最高,光照与黑暗交替有利于产孢.病原菌菌丝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8℃处理15 min,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为51℃处理5 min.[结论]香蕉棒孢霉叶斑病病原菌菌丝生长温度范围较宽,偏好高温,但适应的pH较窄;病原菌产孢的关键因子是培养基营养成分和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5.
茄子黄萎病菌不同致病力菌株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雅安近郊茄园中,采集黄萎病症状典型的茄株,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并研究了病原菌的致病力、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茄子黄萎病的病原菌为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22.5℃为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适温度;pH 7时最适菌丝生长,而产孢量的高峰出现在pH 4和pH 8。强致病力菌株在各个温度和pH下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均大于弱致病力菌株;对碳源的利用以蔗糖较好,氮源以KNO3较好,在相同的营养条件下强弱菌株生长量差异不大,弱致病力菌株的拟菌核的萌发能力和耐热性强于强致病菌株。  相似文献   

16.
温度·湿度对贮藏片烟霉菌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大凤  高正良  杨建卿  檀根甲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368-5369,5377
研究了储藏片烟霉菌的营养生长、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温湿度范围,并在液体培养基中测定了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体营养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0~35℃;20~30℃范围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芽管伸长以30℃最佳,而葡枝根霉为25~40℃,且分生孢子萌发以35℃最佳。液体培养中,曲霉菌和青霉菌温度为25℃时菌丝生长量最大,毛霉菌和根霉菌分别为10℃和35℃。曲霉菌在相对湿度为70%~75%时菌丝生长速率最大,而青霉菌和毛霉菌在相对湿度为90%,葡枝根霉菌为85%。分生孢子的萌发对湿度要求严格,在相对湿度>60%时霉菌孢子才能萌发,且在自由水和有水膜的情况下,萌发的更好。  相似文献   

17.
对马铃薯黄萎病两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室内药剂筛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两种病原VertiG cillium alboGatrum Reinke & Berthold 和V.dahliae Kleb.的生物学特性具有部分共同点:生长温度范围均为10~35℃,都能够利用5种供试培养基和5种供试碳源.但在其他方面存在较多差异:V.alboGatrum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梅干煎汁培养基,最适温度20℃,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1.0,最适 pH 值8.0,最适碳、氮源为甘油和磷酸铵;而V.dahliae 菌丝生长最适培养基为改良查氏2号培养基,最适温度25℃,酸碱度生长范围为 pH 值5.0~12.0,最适 pH 值7.5,最适碳、氮源为蔗糖和硝酸钠.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50%苯并咪唑、70%甲基硫菌灵及75%百菌清表现出良好抑菌作用,EC50值≤4.05 mg/L.  相似文献   

18.
仙客来叶斑病是近几年在甘肃兰州等地新发生的叶部病害,经常规分离培养后根据其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鉴定其主要病原菌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该菌在10~35℃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低于5℃或高于35℃时不生长.在pH4~9的范围内都能生长,最适为pH为6.病菌致死温度为54℃10 min.分生孢子在10~40℃、相对湿度81%~100%和pH4~9的范围内均能萌发,其中在25℃、pH 6和相对湿度9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枸杞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研究了环境条件对枸杞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营养生长、分生孢子产生与萌发的影响, 同时, 对其致死温度进行了测定。结果为: 该菌营养生长和孢子产生的温度范围均为10~35 ℃, 最适生长和产孢温度为30 ℃; 在pH 3~10的范围内该菌均能生长和产孢, 营养生长最适pH为5~6, 分生孢子产生最适pH为3~4; 光照处理对该菌营养生长无显著影响, 但对孢子产生略有促进作用; 该菌在含有葡萄糖、蔗糖和麦芽糖的培养基上能良好生长, 且产孢量大。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30 ℃; 最适pH为7 0; 光照条件对孢子萌发无影响; 分生孢子在1%麦芽糖液滴中萌发率最高; 饱和湿度下和水滴中分生孢子萌发最好。致死温度为60 ℃30 min或65 ℃5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