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苏北地区杏鲍菇主栽品种漳杏进行配方筛选试验,筛选出适宜当地的优良配方。试验结果表明,配方2(木屑30%、玉米芯25%、麸皮30%、玉米粉7%、豆粕6%、轻质碳酸钙1%、过磷酸钙1%)为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较优配方。  相似文献   

2.
外界环境因子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丝生长适宜温度、培养料含水量、pH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温度25℃;培养料适宜绝对含水量65%~75%;最适绝对含水量75%;适宜pH值为5.02~7.24,最适pH值为5.79。  相似文献   

3.
工厂化生产中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荷兰AEM公司生产的食用菌环控系统对杏鲍菇工厂化生产过程的环境进行调控,通过对杏鲍菇整个生育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监测了不同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相对湿度对杏鲍菇生长过程具有显著影响;菌丝恢复速度随着生长环境中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加快;原基数目随着生长环境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增加;子实体生长过程在相对湿度为91%~93%时最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杨桂梅  宋扬  孙巍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58-6359
伴随着我国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快速发展,在产量产值迅速增长、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的同时,诸如厂房设计与建造不合理、企业没有稳定的技术团队、管理不善、人才培养等影响工厂化生产发展步伐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有些问题甚至已成为影响和制约该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就近几年来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6.
杏鲍菇工厂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杏鲍菇是一种新开发食用菌新品种,因菌肉肥厚,质地脆嫩,味道鲜美,味如鲍鱼,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从基础设施、菌种制作、栽培袋制作、出菇管理和采收五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是一种采用工业化手段在相对可控的环境下进行菌菇集约化栽培的生产方式。本试验从濮阳市原料现状和生产模式等实际情况出发,利用当地丰富的木屑、麦麸、米糠、豆粕等资源替代棉籽壳和大豆粉,探索优化杏鲍菇现有栽培基质,旨在为当地杏鲍菇绿色生产寻找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优良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菌丝生长速度、生长势、产量、子实体栽培性状及栽培周期为指标,对7个杏鲍菇菌株进行对比试验,旨在筛选出适合工厂化栽培的杏鲍菇菌株。试验结果表明,7号菌株(龙海3号)菌丝生长速度快,生长势旺盛,单瓶产量达343g,菌盖平均直径为3.98cm,菌柄平均长为13.02cm,菌柄平均直径为4.23cm,生物学转化率为57.2%。  相似文献   

9.
武威市绿色食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按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要求,从生产条件、产地环境条件、贮藏运输条件及生产设施设备的配备、品种选择、原材料的处理、装袋、灭菌、接种、培养、出菇、采收、包装等方面总结出了武威市绿色食品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0.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改临 《新农业》2012,(9):55-56
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是利用制冷或加热设备对栽培环境进行人为控制,使杏鲍菇在最佳环境条件下发育而获得高效益。一、工厂化栽培设施1.温控菇房构造及制冷设备配置温控菇房可用10厘米厚的彩钢保温库板建造,也可用砖砌墙,墙内四周及房顶贴2.5厘米厚泡沫板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杏鲍菇栽培应以棉籽壳为主料熟料栽培;栽培料装量应以每袋干料350 g为宜;菌袋周边打孔的接种方式能显著提高其产量和出菇品质;最佳栽培模式为半脱袋竖向畦栽,覆土至菌棒3/4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以杏鲍菇菌糠为主要原料养殖蚯蚓的最佳饲料配方。[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研究在杏鲍菇菌糠中添加不同比例的玉米粉、豆粕、尿素对蚯蚓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蚯蚓繁殖和增重适宜的最佳饲料配方为玉米粉6.0%,豆粕5.0%,尿素0.2%。此条件下,单盆繁殖数为19条,单盆增重为17.35 g。[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杏鲍菇菌糠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林凯  李宗堂  肖奎  李可  向文良  张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602-4605
[目的]建立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条件的理论预测模型,提高其生物学转化率。[方法]运用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对影响杏鲍菇生物转化率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筛选,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分析影响因素,得到最佳栽培条件。[结果]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影响杏鲍菇生物转化率的主要因子为温度、湿度和含水量;Box-Behnken试验得最佳栽培条件为:温度15.13℃,湿度91.02%,含水量66.00%,优化栽培参数后,杏鲍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92.10%,比优化前提高了6.40%。[结论]响应面分析法有效提高了杏鲍菇生物转化率,可为杏鲍菇的工厂化高效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旭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397-6398
[目的]研究利用芦苇末栽培杏鲍菇技术。[方法]利用9种含有芦苇配方的培养料培养杏鲍菇,对杏鲍菇菌丝生长、生物转化率和营养成分等进行研究。[结果]采用芦苇末与棉籽壳进行优化组合,辅以麸皮、玉米粉等配料作为杏鲍菇的培养料,能够满足杏鲍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营养需求,且当培养料中芦苇末与棉籽壳之比在2∶1与1∶2之间时,栽培效果比对照组培养料配方的更具优势。[结论]芦苇末可以作为培养料原料用来栽培杏鲍菇。  相似文献   

15.
工厂化栽培杏鲍菇优良菌株筛选及菌包后熟培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人工控制条件进行杏鲍菇的工厂化生产,经菌株对比试验,筛选到杏鲍菇1号和3号适宜工厂化生产需要。菌包满袋后经过5~6 d的后熟期再搬入冷库,杏鲍菇菌蕾分化快,形成早,子实体在冷库中生长时间最短。  相似文献   

16.
徐彦军  樊卫国  佘冬芳  皮维秀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1):9882-9882,9958
在玉米芯栽培料中添加不同量麦粒,研究杏鲍菇的菌丝生长、产量表现并对其进行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在玉米芯栽培料中,随着麦粒量的增多,菌丝生长速度变慢,但菌丝的长势有所增强;添加麦粒有增产效果,但并非添加麦粒越多,杏鲍菇产量越高。其中,处理B的(添加了12%麦粒)产量最高,生物转化率达73%,与处理A、C达0.05水平显著差异,与CK达0.01水平显著差异;按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计算,各处理的经济效益高低顺序为:处理B>处理A>CK>处理C。  相似文献   

17.
对25个杏鲍菇菌株的农艺性状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Pl4和Pl7是生物学效率高、菇形好的高商品价值菌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过程相关指标变化规律,以进一步有效指导杏鲍菇液体生产。[方法]对杏鲍菇液体菌种发酵罐培养过程中菌丝量、CO2浓度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菌丝量与CO2浓度变化基本符合微生物增长的"S"型曲线。培养初期菌丝量增长缓慢,第4~8天快速增长,增长量维持在0.5 g/L以上;第9天后菌丝量增长速度趋于缓慢,菌丝量也逐渐趋于平稳,培养后期菌丝量略有下降。培养过程中pH变化较小,从培养初期到对数生长期,pH下降幅度不超过0.50。[结论]液体菌种发酵时间以8~9 d为宜。  相似文献   

19.
以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出菇菌袋为材料,研究低温刺激对杏鲍菇出菇的影响,以建立一套出菇快速集中的高产出菇模式。结果表明,4~8℃下处理剥离塑料袋的菌袋2~3 d,可缩短菇原基形成时间,提高原基形成集中度与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4~8℃下,菌丝4~6 d的后熟作用可使菇原基形成集中度提高至72.7%~76.3%,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提高至115.4%~121.4%;菌丝后熟作用4 d后,在低温处理前给予50~70 mg/L赤霉素(GA)处理对产量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杏鲍菇脯的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低糖杏鲍菇脯的加工工艺。[方法]以鲜杏鲍菇为原料,在不添加防腐剂、色素和香精的前提下,从原料选择、工艺流程、操作要点等方面探讨食用菌脯产品的加工工艺。[结果]确定产品腌制液配方为食盐2.0%、白砂糖2.0%、酱油0.5%,以及八角、鸡精、五香粉适量,沸水中腌制20 min,腌制后置于65℃热风干燥1.5 h。[结论]该加工工艺下可得到色泽及口感都较好的健康杏鲍菇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