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肥料对比方法研究梅州市新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水稻专用肥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水稻专用肥对提高水稻成穗率、增加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等均有明显的效果;施用水稻专用肥可提高稻谷产量,且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张掖地区盐化草甸土上按N165.0kg/hm^2、P52.5kg/hm^2、K81.0kg/hm^2、Zn(硫酸锌)30.0kg/hm^2、Mn(硫酸锰)45.0kg/hm^2、Mo(钼酸铵)7.5kg/hm^2用量混配后施用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NP、NPK、NPZn、NPMn和NPMo混配基施,可使小麦籽粒产量较不施肥对照分别增加38.9%、61.8%、60.3%、43.6%和45.0%,净产值分别增加13.2%、31.0%、31.8%、16.0%和14.8%,氮肥利用率分别达到27.6%、40.4%、40.2%、37.0%和38.5%,磷肥利用率分别达到9.2%、15.0%、12.8%、12.8%和13.7%,以NPK和NPZn混配施用效果最佳。同时查明,在不同混配肥处理中,小麦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是由穗粒  相似文献   

3.
4.
油菜专用肥的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整个生育期不仅需要供给适宜比例的氮、磷、钾等大量营养元素,且还要有适量的硼元素,以防止花而不实,从而提高结实率,增加产量,为此本站特从江苏省农林厅引进油菜专用肥进行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出一条更为经济、高效、方便、实用的合理施用途径,乌鲁木齐石化天池专用肥厂将单质化肥按作物需肥规律和各地土壤状况配制成多种作物专用肥,氮磷钾及微量元素配比合理,农民施用方便,便于掌握.现将石化天池专用肥厂配制的小麦专用肥田间试验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灌漠土定位试验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2001年定位肥料试验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合使用,对于稳定作物产量,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强度,特别是减少氮素挥发损失,稳定土壤钾素供应水平及速效磷的积累具有单施化肥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连年试用一定数量有机肥的基础上,适当减少磷肥投入,仍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和稳定土壤供磷强度。单施单元素化肥,随种植年限的延长作物产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15个土样的短期好气培养试验表明:(1)灌漠土氮素矿化势N_o为260.3~392.4mg/kg,约占全氮的23.9%~34.4%。(2)两周矿化氮量N_1与盆栽小麦的吸氮量、籽粒产量及相对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用2周矿化氮量N_1作为土壤氮肥力指标。(3)N_1与碱解氮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可以用碱解扩散法代替短期好气培养法,以确定土壤氮肥力指标。  相似文献   

8.
5种马铃薯专用肥肥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 5种不同配方的马铃薯专用肥与当地常规施肥的马铃薯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配方 2号、配方 3号、配方 4号、配方 5号与常规施肥相比 ,可以改善马铃薯的经济性状 ,使马铃薯块茎产量提高 17.1%~ 70 .3% ,其中以配方 4号效果最佳 ,可作为我省东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马铃薯专用肥。  相似文献   

9.
灌漠土的生态肥力及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在河西走廊速效钾含量为113 mg/kg的灌漠土上进行了板蓝根施钾的田间肥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氮、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板蓝根主要经济性状以及产量均随K2O施量的增加而增加,当K2O施量达到360kg/hm2时,产量又呈递减趋势。以K2O施量为360 kg/hm2时产量最高,为8 456.25 kg/hm2,较对照增产50.25%。经对产量进行回归分析,最佳经济效益施K2O量为365 kg/hm2,此时理论产量为8 520.00 kg/hm2,纯利润为6.90万元/hm2。  相似文献   

12.
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的可行性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方冬季变暖,极端低温提高,为冬小麦在河西走廊种植提供了有利的自然条件,在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具有显著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河西走廊种植冬小麦的关键技术首先是筛选出过硬的生产品种,其次是确定适宜的播期和播量,精细整地保证播种质量,重视越冬期管理,加强小麦生长后期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灌耕灰漠土合理施用磷肥,通过土壤培养试验,设置不施磷(CK)、重过磷酸钙基施(TSP)、磷酸一铵基施(MAP-B)、聚磷酸铵基施(APP-B)、磷酸一铵一次性滴施(MAP-D)和聚磷酸铵一次性滴施(APP-D)6个处理,研究磷肥品种和施用方式对土壤有效磷和无机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磷肥基施处理(TSP、MAP-B和APP-B)的0~2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显著降低,MAP和APP一次性滴施处理(MAP-D和APP-D)的5~10 cm土层有效磷含量随培养时间呈现增长的趋势。不施磷处理灌耕灰漠土中无机磷以Ca10-P和O-P为主,分别占无机磷总量的47.94%和23.76%。3种磷肥基施处理均提高0~20 cm土层灌耕灰漠土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以及Ca2-P、Ca8-P、Al-P、Fe-P的比例,但以上含量和比例在三者之间(TSP、MAP-B和APP-B)均无显著差异。与MAP和APP基施处理相比,二者一次性滴施处理只显著提高灰漠土 0~5 cm土层有效磷含量、无机磷总量和Ca2-P、Ca8-P的比例,显著降低Ca10-P的比例,提升了0~5 cm土层的供磷能力。综上所述,3种磷肥基施处理均提升了0~20 cm土层的供磷能力,MAP和APP一次性滴施处理仅显著提升了0~5 cm土层的土壤供磷能力,因此生产实践中建议选择价格较低的重过磷酸钙基施。  相似文献   

14.
探讨河西走廊荒漠草地黑果枸杞群落特征与土壤性质之间的关系,为黑果枸杞种群保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及土壤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1)调查群落中共有植物种27种,分属10科27属,其中灌木植物7种,多年生草本11种,1年生草本9种;单科单属种较多,占到了总科数的1/2;不同区域内黑果枸杞群落优势地位明显。2)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不同区域内土壤性质差异显著,民勤县白土井、酒泉市金塔县西坝乡电导率最高,分别为8 393.06、6 652.78 ms,酒泉市玉门镇刺窝湖黑果枸杞样地全N、速效P含量最高,分别为0.134%、1.624 mg·100 g-1,与其他样地间差异显著(P<0.05),土壤养分含量总体偏低、含量不均。3)河西走廊黑果枸杞群落物种多样性以民勤县兴和村轻度盐碱地物种丰富度(R)、辛普森(Simpson)指数、香浓-威纳(Shanon-Wiener)指数均高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碱地,分别为10、0.714、1.532,但Pielou均匀度指数、生态优势度低于中度、重度和极重度盐碱地,不同盐渍化程度黑果枸杞群落物种组...  相似文献   

15.
系统研究不同肥料对河西走廊灌漠土理化性质和保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猪粪能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的蓄水功能,与不施肥对照(CK)比较,0~20cm土层体积质量降低0.13g/cm3;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隙孔度、>0.25mm团粒结构分别增加4.91%、1.48%、3.43%、6.14%;土壤有机质、碱解N、速效P、速效K、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增加4.38g/kg、2.60mg/kg、5.60mg/kg、14.49mg/kg、5.92cmol/kg;土壤贮水量增加29.58m3/hm2;番茄单果质量、单株果质量、产量分别增加17.26g、0.36kg、11.79t/hm2。经LSR检验,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以河西走廊典型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样品采集,对沙漠和戈壁光伏电站内不同光伏板位置以及电站外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光伏电站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沙漠光伏电站内外共有3科7属7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内外共有8科16属19种植物,戈壁光伏电站物种数量高于沙漠光伏电站。2)沙漠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均为电板前后檐高于正下方和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200 m最高,600 m最低。戈壁光伏电站内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生态优势度指数则为电板正下方高于前后檐及电板间,电站外为距电站400 m最高,600 m最低,相同位置戈壁光伏电站物种多样性高于沙漠光伏电站。3)沙漠和戈壁光伏电板正下方地上生物量均低于各自电板前后檐,且2类电站物种丰富度与地上生物量及土壤含水率之间呈单峰关系。  相似文献   

17.
灌漠土区吨粮田开发与持续农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数值分析,认为灌淤土和灌漠土属同一土类,其中的微小差异应在亚类一级来区别。灌漠土占我国国土面积一半以上,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目的】土壤养分变化及碳积累过程是评价绿洲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演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了解西北干旱区自然荒漠开垦为灌溉农田后该指标的变化,揭示干旱区新垦农田土壤发育及演变规律,为新垦沙地持续利用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河西走廊中段临泽边缘绿洲0—46年开垦时间序列的沙地农田,取样分析0—60 cm土壤剖面的物理、化学性状变化及碳积累特征,通过比较2008年与2014年的耕层土壤(0—20 cm)测定结果,分析近几年土壤性状的变化。【结果】耕层土壤砂粒含量随开垦利用年限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显著的变化发生在开垦16年后的农田,且最近10年土壤粒级组成变化不明显;在沙地开垦后的最初20年,耕层土壤有机碳(SOC)及全氮含量呈线性增加,20年后增加趋势减缓。开垦46年后,SOC、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9.0倍、6.3倍、6.3倍和13.5倍,耕层土壤无机碳(SIC)含量增加了77.1%;速效钾随开垦年限的增加呈先降低而后增加的趋势。20—40 cm和40—60 cm土层SOC及氮、磷、钾养分含量随开垦年限延长而逐渐增加,但变化幅度小于耕层土壤。2008—2014年的6年间,不同开垦年限的同一地块耕层土壤粒级组成未发生变化,但SOC及氮、磷、钾养分有明显的积累。沙地开垦46年后0—60 cm土层SOC、SIC和全碳的年平均固存量分别为0.75、0.79和1.47 kg·hm-2·a-1;SOC的积累主要发生在0—20 cm耕作层,而SIC的积累在40—60 cm土层。荒漠沙地转变为灌溉农田后有巨大的碳固存潜力;土壤黏粉粒增加对SOC及养分的积累和保持起重要作用。【结论】沙地开垦为灌溉农田后,随利用年限的增加,土壤肥力显著改善,但开垦46年后土壤肥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对新垦沙地农田,要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和生产力持续提高,须采取提升土壤肥力水平的农田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20 cm留茬压倒(NPS20)、40 cm留茬压倒(NPS40)、40 cm立秆留茬(NS40)、20 cm立秆留茬(NS20)和传统耕作(CT)5个处理的基础上增加5 400 m3/hm2灌溉量(I1)、3 600 m3/hm2灌溉量(I2)两种灌溉量,共设计了10个处理,研究了小麦不同留茬高度、不同留茬方式以及不同灌水量对春玉米田土壤容重和土壤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覆盖免耕处理有助于休闲期土壤表层疏松,留茬覆盖免耕处理0-5 cm层的平均土壤容重较CT降低2.04%;苗区适当的留茬覆盖量能减小土壤容重,增加土壤稳定性;增大灌水量提高了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的通透性能;土壤耕作可以显著减小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而免耕则使耕层土壤的抗楔入性增大。  相似文献   

20.
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土壤中典型有机氯农药残留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Agilent 7890-5975C GC-MSD对甘肃省河西走廊及兰州地区17个表层土壤样品中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进行分析,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解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DDTs残留范围为0.22~53.69 ng·g-1,平均值为8.58ng· g-1; HCHs残留范围为0.07~9.16 ng·g-1,平均值为1.32 ng·g-1;DDTs的残留较HCHs占优势,约占二者总残留量的87%.(DDE+DDD)/DDT比值介于0.12~0.48之间,平均值为0.27,o,p'-DDT/p,p'-DDT比值在0.11~0.79之间,平均值为0.34,表明研究区土壤中的DDTs主要来源于工业源DDTs残留.α-HCH/γ-HCH介于0.64~15.5间,平均值为3.19,可推断研究区近期内不存在HCHs的使用,土壤中的HCHs残留主要来源于历史上工业HCHs和林丹的共同输入.与国内外其他地区土壤相比,该地区HCHs和DDTs的残留量处于较低水平;依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要求,研究区各采样点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安全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