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水稻育成品种遗传基础的宽窄及品种间遗传距离的大小是品种能否在当地有效推广种植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水稻杂交育种中选配亲本的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常用来测定品种间的遗传差异,了解亲本间的遗传距离。试验以宁夏引黄灌区历年主栽或新选育的水稻品种为材料,分别考查了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对均达显著和极显著差异的12个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由主成分分析中提取的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并计算各类群主要性状的平均值,得出各类群品种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20个水稻品种的12个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结为5个主成分,经聚类分析,可将20个水稻品种选定合适的阈值后划分为4个类群,表现出遗传距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的特点,并且宁夏水稻品种主要集中在第4类群。因此,在确定水稻育种杂交亲本选配时,要综合考虑主成分互补,且要在类群间进行,并结合米质的选择,则有望选育出农艺性状优良、优质、高产的新品种。但改良品种个别性状时,亲本之一符合育种目标,另一亲本也可选用遗传距离不大的品种。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50个冬小麦品种的6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估算主成分公式如下: g_(ij)=1/(λ_i)~(1/2)sum from k=1 to n I_(Kj)g_(iK) 根据聚类分析把50个品种分成8个生态型。类群内的品种具有基本相似的生态特征和遗传基础。类间遗传距离大于类内遗传距离。选择类群间遗传距离大的、优缺点可互补的品种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可以选育出优良品种。为了改良某一品种的某一不良性状,也可以在类群内进行品种间杂交,但不能育出新品种。  相似文献   

3.
小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多元分析法,对46个小麦亲本材料的6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通过对亲本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初选了18个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将所研究的亲本材料划分为9个类群。提出遗传距离可以作为小麦杂交亲本选配的可靠依据。亲本选配应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群间进行。同时,应考虑所研究的数量性状以外的其它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4.
草莓品种的遗传距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元统计方法对50个草莓品种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测定了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加以聚类。根据主成分值初选出12个综合性状较好的品种,以遗传距离大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将50个品种归为7个类群,类群间的遗传差异大于类群内,可作为草莓育种过程中亲本选配时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花生35个品种的主成分分析及遗传距离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根据各品种的主要成分值判断其表现特点,并从主成分值中选出最佳组合,进而选出综合性状比较理想的亲本。按遗传距离将参试品种划为8个类群,这些类群有以类型为界的明显趋势,但是遗传差异的大小则不完全依赖于类型之间。在不同的类群间进行亲本选配,可以提高育种效果,遗传距离则可以作为亲本选配的一个较理想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啤洒大麦亲本材料的遗传距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0个大麦原始材料的7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的测定。通过对材料的主成分分析,初选了13个性状较好的亲本材料,根据材料间遗传距离大小,将50个材料分为9个类群。提出遗传距离可以作为大麦杂交亲本选配的依据是,亲本选配应当在类间距离大于平均类间距离的类群间进行,同时,也应考虑7个数量性状以外的其它重要性状。  相似文献   

7.
家蚕品种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运用多元分析方法,测定品种间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并以此作为预测一代杂种杂交优势的综合指标,已在农作物的杂交育种中受到广泛的重视。徐静斐等(1981)曾报道了水稻亲本间遗传距离的大小与杂种优势的强弱具有一致性,可以把遗传距离作为衡量两亲本遗传差异的一个遗传参数。毛盛贤(1979)在对50个冬小麦品种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后指出:杂交亲本不应在类群内而应在类群间选择。然而遗传距离在家蚕方面研究甚少,国内外报道极为少见,仅浙江蚕研所电子计算机组(1984)有过介绍。他们所考察的性状侧重于茧丝质性状,并将性状分组进行分析,一些结果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高粱主要杂交亲本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对18个高粱品种(品系)、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遗传距离测定和聚类分析,并对部分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其杂种优势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是评价品种(品系)综合性状优劣,鉴定优良种质的有效方法。在对亲本聚类时,将供试材料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和杂种优势利用的育种实践基本吻合。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正相关不显著,而中亲值与杂种优势相关极显著。因此,在选配亲本时,应根据性状表现,计算主成分值进行综合评定后,再依遗传距离的大小来选配。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玉米自交系的遗传距离分析及类群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对黑龙江有代表性的12个骨干玉米自交系进行GriffingⅡ双列杂交;依据13个调查性状进行遗传距离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个玉米自交系可分为6个类群;玉米自交系间遗传距离大小与其表型性状、地理差异、亲缘关系并无必然联系;进行杂交育种时,亲本的选配和杂种优势的预测可以亲本间遗传距离大小作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元分析法测定亲本间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根据亲本间遗传距离大于类群间平均遗传距离结合选配杂交亲本的常规原则,选择亲本配制杂交组合,所得结果与夏谷育种的实践基本相符合。故从亲本分类入手,研究亲本选配方法,可增强对杂种后代的预见性。  相似文献   

11.
海岛棉两类果枝型品种铃部性状的遗传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两种果枝型海岛棉品种间铃部性状的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长果枝品种单铃皮棉重及单铃籽数显著和极显著地高于零式果枝品种,纤维品质性状在品种类型间差异不显著;(2)零式果枝品种单铃皮棉重和长果枝品种单铃籽棉重以及两类品种的迈克隆值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较高,而零式果枝品种单铃籽数,伸长度和长果枝品种长度整齐度的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均较低;(3)单铃产量性状间以及纤维品质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在品种类型间趋势基本一致,而两类性状间的相关在品种类型间却有一定的差异;(4)零式果枝品种的衣分,单铃皮棉重和单铃籽数以及长果枝品种的单铃籽棉重、单铃皮棉重、长度、整齐度和迈克隆值的遗传相关贡献率均较大,而两类品种的伸长度以及长果枝品种衣分的遗传相关贡献率均较小。  相似文献   

12.
关于综合米质指数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模糊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评判多指标稻米品质的综合模型,据此可对任一品种多指标米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估,即对任一品种可用一个指数来衡量米质的综合表现,本文将其称为“综合米质指数”。本试验选用25个有代表性的籼稻品种测定了10个米质性状,并运用这一模型对综合米质指数、产量及早晚季米质变异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影响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不同肥力水平条件下水稻品种分蘖特性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穗数型品种分蘖力强,高肥栽培时单茎增多、叶面积增大、茎秆细弱、倒伏、结实率降低,不适于高产再高产的要求;2)高肥栽培时,分蘖力偏弱但有效分蘖期长,在较长分蘖期内逐渐产生分蘖的品种类型,可协调穗数、穗粒数和结实率的矛盾,从而获得高产;3)具有矮秆、中等分蘖能力、有效分蘖期长、有效分蘖率高、叶长而直立的穗重型品种,可协调高肥栽培时群体和个体的矛盾,有望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直观地揭示苦荞品种(系)间的遗传差异和类群农艺性状特点,并发掘其中的良好资源,避免杂交育种过程中选配亲本的盲目性。对来自全国11 个荞麦育种单位的45 个苦荞品种(系)的6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应用主成分分析将6 个性状简化为3 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83%。采用聚类分析,将45 个苦荞品种(系)在2.76 水平上聚为4 大类:髙秆、中产、小粒型;中秆、高产、大粒型;中秆、低产、小粒型和髙秆、中产、中粒型。其中第2 类综合性状表现较好,是良好的品种或良好的育种材料。苦荞品种(系)间遗传差异与原产地和地理距离无任何必然的联系,杂交育种选配亲本时,除考虑性状互补、地理距离等因素外,还应考虑其遗传差异(不同类群)。  相似文献   

15.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40余份水稻材料的14个农艺及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稻育种首先应注意整精米率、精米率、单株粒重和空秕率的改良,进而提高穗粒数。在水稻优质、高产育种过程中,可依据因子的分类,以主因子为主体进行多个性状的集团选择。由于因子间具有独立性,可依据该群体因子的相对重要性,采取有重点的逐步改良方法,以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16.
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对赣优晚、赣香糯2个江西名优香稻品种香味性状的遗传模式及基因等位性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推断这2个香稻品种叶片香味性状和稻术香味性状的表现受相同的基因所支配;香味性状受核内隐性单基因控制,可能存在修饰基因的作用,但与细胞质基因无关,也不存在母体效应;2个香稻品种间香味隐性基因互为等位。试验结果还揭示无香味表现胚乳直感现象,植株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控制,稻米的香味表现则由胚乳(3n)基因型决定。研究结果表明2个香稻品种的香味性状在育种上是容易转移和稳定的。文中探讨了它们在香稻品种选育及香型杂交水稻选育中的利用价值和途经,并讨论了香稻品种保纯中的隔离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为丰富小麦的遗传背景、提升小麦的品质,以来自于以色列Hermon地区的110个野生二粒小麦和2份国外栽培小麦为供试材料,并测定其农艺性状和籽粒多组分营养成分,以发掘新的基因资源。结果发现,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籽粒蛋白质、植酸、氨基酸、总酚和农艺性状指标达到显著差异水平。网络相关性分析显示,野生二粒小麦与栽培小麦在籽粒营养性状间都呈现出较多的正相关,但是野生二粒小麦籽粒营养性状与农艺性状多呈现负相关。对两年环境中野生二粒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含量的筛选中,发现基因型HP1籽粒氮素营养表现出极低值。同时,基因型HP143籽粒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表现出较高值。通过对两个环境下小麦群体籽粒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组分营养物质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基因型HP143存在明显的分离,且HP143籽粒多组分营养性状的含量都较高。筛选到的小麦籽粒各组分含量极端的基因型个体,将为今后小麦遗传与育种研究提供有效的基因材料。对这些差异进行研究为改良小麦品种提供了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18.
应用三种不同距离分析方法研究亲本间差异及杂种优势,对15个奥帕克—2玉米及其105个杂交一代的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虽然三种分析模型的结果在表现形式上存在某些差异,但其所反映的遗传信息具有一定稳定性和一致性,可为育种前期的工作和亲本初选提供有效的指导,但对遗传表达机制不同的性状,距离分析的予测效力是不同的。距离分析可对以显性效应为主的性状及SCA给出有效的予测。不同的分析模型可使予测回归方程表现为线性或抛物线型。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用20个早籼品种(系)分期播期研究了产量与品质的相关。结果如下:早籼正季栽培时产量与糙米厚度和容重显著相关,与精米垩白指数和直链淀粉含量呈一定程度的相关,与其他品质性状相关不密切。大多数早籼品种(系)作连作晚稻栽培时产量下降,品质提高,而早籼品种8004作连作晚稻栽培时品质提高,产量并不下降,表现高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