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李玉  宗涛  杨浩娜  柏连阳 《棉花学报》2016,28(3):300-306
采用培养皿种子检测法和整株植物测定法的测定了从长江中下游3个省13个县棉田采集的18个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种群,其草甘膦抗药性水平,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了1个相对敏感种群和3个相对抗性种群在施用草甘膦后莽草酸积累量和谷胱甘肽S ̄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活力的变化情况。整株植物测定法结果表明:湖南常德安障乡地区马唐种群相对抗性水平最高,抗性指数为7.637,培养皿种子检测法与整株植物测定法测定的结果基本一致。测定的4个种群莽草酸积累量均随时间的变化而上升,其中3个抗性马唐种群的莽草酸积累量在9 d内始终低于相对敏感种群。4个种群GST活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表明GST的代谢活力与马唐对草甘膦产生抗药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通过比较分析牛筋草对百草枯、草甘膦和草铵膦的抗药性指数,旨在筛选出对3种除草剂产生多抗性的牛筋草种群,为杂草抗药性机制的深入研究及其合理治理奠定基础。研究人员以采集于广东省不同地区的13个牛筋草种群为材料,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对牛筋草种群进行了百草枯和草铵膦抗药性水平测定,并采用培养皿法和莽草酸含量法对牛筋草种群进行草甘膦抗药性水平测定。  相似文献   

3.
棉田反枝苋和马齿苋对草甘膦的抗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浩娜  柏连阳 《棉花学报》2014,26(6):492-498
为明确棉田反枝苋和马齿苋对草甘膦的抗性水平,采用培养皿种子法和整株检测法分别测定了7个省18个采样点反枝苋、马齿苋的抗性水平,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采样点反枝苋、马齿苋体内莽草酸含量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采样点地区的反枝苋和马齿苋对草甘膦存在不同程度的抗药性,2种监测法的抗性趋势基本一致,其中陕西西安采样点的反枝苋和新疆疏勒采样点的马齿苋处于敏感水平,河北曲周采样点的反枝苋抗性倍数最高。植物体内莽草酸积累变化与植物抗性水平相关,抗性较低的植物体内莽草酸积累量普遍高于抗性较高的植物。  相似文献   

4.
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非转基因大豆品种黑农37及其3对具有相似遗传背景的大豆抗性品种为材料,分析了室内生物测定法和田间鉴定法的相关性,探讨了光照和黑暗处理对生物测定法鉴定的影响,旨在建立简便快捷的抗性鉴定方法,为培育抗除草剂大豆新品种提供指导。结果表明,光照条件下大豆对草甘膦更为敏感,而且可以用种子发芽过程中下胚轴的抑制率作为评价的标准。利用室内生物测定法分析对草甘膦非常敏感的大豆品种黑农37,其结果可以反映黑农37在田间条件下对草甘膦的抗性。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快速检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可以反映大豆对草甘膦的抗性。  相似文献   

5.
李洁  宗涛  刘祥英  柏连阳 《棉花学报》2014,26(3):279-282
为制定棉田恶性杂草牛筋草的防除策略和延缓抗性种群发展,采用整株测定法测定了湖南省部分地区棉田杂草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抗药性水平,并通过测定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研究了牛筋草对高效氟吡甲禾灵的代谢抗性机制。整株法测定结果显示,相对于敏感的鼎城区种群,不同地区牛筋草种群对高效氟吡甲禾灵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抗药性指数在2.4~18.4。其中汉寿牛筋草种群的抗性水平最高,其次是大通湖、湘阴种群。汉寿抗性牛筋草种群GST活力明显高于鼎城区敏感种群,表明GST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代谢能力的差异是牛筋草对高效氟吡甲禾灵产生抗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为了明确不同秸秆水提液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对马唐种子萌发与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室内种子培养皿法测定了水稻、甜玉米、香蕉假茎以及甘蔗秸秆水浸提液在3种光照强度下对马唐种子发芽率、胚根、胚芽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与800 lx、4000 lx光照强度下对照马唐种子的萌发率相比(> 90%),完全黑暗条件能够抑制对照马唐种子的萌发,但萌发率仍>70%;(2)3种光照强度下,与对照相比,不同秸秆水提液均对马唐种子发芽率有抑制作用,水提液浓度越高,发芽率越低,且完全黑暗条件下抑制作用更显著,而对胚芽和胚根生长影响不大;(3)4种秸秆水提液在3种光照强度下对马唐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作用顺序均为稻秆>甘蔗>香蕉假茎>甜玉米。  相似文献   

7.
<正>湖南省农业科技人员近期采用培养皿种子萌发法和盆栽法,测定了该省境内长沙、永州、常德、益阳、浏阳、岳阳、娄底等7个市州10个地区油菜田看麦娘潜在抗药性种群对精喹禾灵的抗性水平,测定了常德市桃源地区看麦娘潜在抗药性种群以及敏感种群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对精喹禾灵的敏感性,对桃源地区看麦娘抗性品系及敏感品系ACCase基因片段进行扩增和测序,比较了两种生物型的基因序列。培养皿种子萌发法测定结果表明:常德市桃源地区看麦娘抗  相似文献   

8.
农田杂草抗药性检测鉴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学除草剂的大面积使用,解决了农田草害的主要问题,极大的推动了农业生产和除草剂化学工业的发展。但是,随着除草剂使用面积和用量的不断提高,杂草抗药性已日益成为除草剂应用和农业生产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对抗药性杂草的发生和分布、生物学特性、抗性机理、鉴定技术以及抗药性杂草的综合治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中,杂草抗药性的鉴定是其综合治理的前提,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之一。本文对杂草抗药性的鉴定方法,如温室整株植物测定法、生理生化测定法以及DNA分析技术等进行介绍,并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随着各类农药的不断使用,昆虫抗药性水平越来越高,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因此,要提前监测出昆虫的抗药性,就必须有一套简便、快捷、准确、合理的检测方法。本文对常用的生物检测法、区分剂量法、生化检测法及神经电生理检测法进行了阐述,并对这些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用转基因种子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定性PCR检测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特异蛋白检测法和生物表现型检测法,并简要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应用和优缺点,可供转基因种子检测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草甘膦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明确草甘膦对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于2013年进行室内模拟试验,分别研究了草甘膦不同处理对河南安阳和安徽安庆棉田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草甘膦按照50~5000mg·kg-1处理对2个采样点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均有抑制作用,并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50、250、500mg·kg-1处理对这2个棉田土壤脲酶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而5000 mg·kg-1处理对安庆棉田土壤脲酶表现为先抑制后激活,对安阳棉田则表现抑制作用;500 mg·kg-1处理对安阳棉田土壤磷酸酶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安庆棉田则表现激活效应,而5000 mg·kg-1处理对这2个棉田磷酸酶均表现出激活效应。统计分析表明,50、250 mg·kg-1处理对这2个棉田土壤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活性无显著影响,500 mg·kg-1处理对土壤酶活性有显著的影响,但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逐渐恢复到对照水平,5000 mg·kg-1处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2.
Digitaria sanguinalis, an African grass, was micropropagated from immature inflorescences and callus was transformed by particle gun bombardment. Integration and expression of the bar and uidA genes was shown in the T0 generation. Transformants were shown to be fertile by the production of viable seeds. The time taken from bombardment to the setting of seed was approximately four months. D. sanguinalis and its transformants were shown to be sensitive to maize streak virus (MSV). Therefore this is an ideal model system for test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resistance to MSV.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3.
野燕麦群体对麦极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讨中国野燕麦群体是否已对除草剂麦极产生抗药性,于2008-2010年连续3年在河南、安徽、江苏省的部分麦区进行野燕麦群体的采集,选用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麦极15%可湿性粉剂,采用温室整株植物测定法检测野燕麦群体对麦极抗药性的发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2008年的抗性检测中,河南、安徽、江苏3省的抗性植株比例分别为:6.94%、8%、11.22%;2009年的抗性检测结果是:7.14%、7.06%、12.37%;而2010年试验所得出的抗性植株所占各群体比例分别为:7.44%、7.62%、11.5%。结果表明野燕麦群体对麦极已产生不同程度低水平抗药性。其中,江苏采样群体的抗药性比率最高,不同年度群体均超过10%。虽然目前这些群体只产生低水平抗性,但是考虑到麦极是麦田主要除草剂之一,施用剂量和频率都较高,因此,在上述地区必须加强不同作用机制除草剂的科学轮换,避免野燕麦对麦极抗药性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W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glyphosate to the index of salinization and alkalization by simulation in soils collected from cotton fields in Anyang, Henan and Anqing, Anhui, China, in 2014.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ication of glyphosate change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EC), total alkalinity (TAL), exchangeable sodium percentage (ESP), sodium adsorption ratio (SAR) and pH of soil in both regions,compared with the blank control. With increased frequency of glyphosate application and increased concentration applied, all indices increased in the Anqing cotton fields soil which were treated with concentrations of 2.5-20 g·L-1 . However, EC, TAL and ESP increased dynamically in Anyang soil to whic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20 g·L-1 were applied only four consecutive times. After different glyphosate treatments, the soil pH value showed an upward trend but smaller changes. Therefore, after repeated use of glyphosate to soils of two different region soils, although the changes of all indices were within the range of non-saline and non-sodic soils, the soils affected by salt in the glyphosate aqueous solution tended towards saline-sodic soils.  相似文献   

15.
土壤种子库中Mn超量积累植物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超量积累植物的筛选是植物修复技术应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研究以土壤种子库作为筛选源,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在Mn矿渣土壤上生长出的植物中的Mn的含量。结果表明,有13种植物能够在富含Mn的矿渣土壤上生长。马唐、求米草对Mn具有抗性;碎米荠能超量积累重金属Mn;樟树种子能够萌发并很好地生长,其中半夏的转运系数最高,具有能重新利用重金属Mn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盆栽土培试验,研究了马唐与玉米间作对玉米吸收和积累Cd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单作玉米还是间作玉米,同一Cd浓度处理下,玉米各器官的含Cd量均为:根>茎>叶>籽粒;同一器官不同Cd浓度处理的Cd含量大小顺序为:10mg>5mg>0mg。在没有Cd胁迫情况下,单作马唐地上部积累的Cd略高与间作马唐;当加入外源Cd时,间作马唐积累的Cd高于单作马唐,且达到显著水平。马唐对Cd的积累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马唐地上部积累Cd的量也在相应增加。玉米与马唐间作系统,促进了玉米根部对Cd的吸收,而籽粒中Cd的含量反而有所降低。初步表明,玉米与马唐间作之后,能够相互促进对Cd的吸收。  相似文献   

17.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