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白桦是重要的欧式园林应用树种和用材树种,研究其育苗技术具有重要意义.笔者从圃地选择、整地施肥、采种及保存、种子处理、播种5方面介绍了白桦育苗技术,又从铺设微喷管道、搭建遮阳网、浇水、幼苗期管理、炼苗、除草、施肥7方面阐述了白桦田间管理技术.最后提出了白桦病虫害防治措施,以期改善山西省白桦育苗技术滞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蒙古栎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栎(Quecus mongolica)也称柞树,为壳斗科、栎属。是国家二级珍贵树种,是营造防风林、水源涵养林及防护林的优良树种,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m;喜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不耐盐碱。蒙古栎的根很深,主根发达,不耐移植。材质坚硬、比重大、纹理美观、具有抗腐耐水湿等特点。为了广泛栽植该树种,现总结育苗技术如下:  相似文献   

3.
珍贵壳斗科树种种苗繁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壳斗科中的主要用材树种、水土保持树种和干瘠裸露地绿化树种共15种,对这些树种的开花与结实期、采种与种子处理和贮藏、果实与种子形态、育苗方法、幼苗形态特征等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较为显的成果。  相似文献   

4.
红锥属于壳斗科常绿乔木,是我国森林资源的稀有树种,材质优良、木材耐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工艺、建筑的优质材料。结合多年的红锥种植经验,对红锥苗的生长节律以及育苗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对培育期间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5.
<正>蒙古栎,落叶乔木,树高可达30m,为壳斗科栎属,喜光,耐干燥瘠薄,耐寒。蒙古栎育苗方法主要采用播种育苗和嫁接育苗,现将其育苗技术总结如下:1蒙古栎播种育苗技术要点1.1采种和调制首先,蒙古栎采种应当重点选用生长健壮、树干笔直、没有病虫害的母树,采集时机应当在蒙古栎母树果实充分成熟后进行,精心挑选色泽饱满、有光泽的优质树种。然后需要做好种子的调制处理,因为蒙古栎种子本身含水量比较  相似文献   

6.
滁州市植被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乔木树种83科187属414种,草本植物以禾本科、菊科、蔷薇科、毛茛科为主,人工造林主要是松科、柏科、壳斗科、杉科、杨柳科等树种,经济林以蔷薇科、大戟科、壳斗科的树种占优势.  相似文献   

7.
大青杨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造林先锋树种,也是优良的经济树种具有速生、丰产等特性,是建筑、造纸、包装等常用材料,尤其是造纸行业的重要材料。介绍了其形态特性、生境、分布等。重点阐述了其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为相关生产和大青杨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壳斗科优良树种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壳斗科(Fagaceae)树种很多,在我国林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尤其在长江流域以南形成常绿阔叶林,具有很强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灾减灾等生态功能,是造林绿化、美化城乡的主要树种,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工业原料和食用菌生产原料.  相似文献   

9.
丝栗栲等9个树种容器育苗技术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丝栗栲等9个壳斗科树种为试验材料,对其容器育苗技术及容器苗造林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种子在进行常规处理及消毒后,以温水45℃(20 h)、生根粉溶液4×10-5(2 h)浸种处理,稻田泥床催芽培育小苗和A3基质配方(每万株配制东北泥炭510 kg、珍珠岩75 kg、垤石90 kg、塘泥100 kg、APEx3 kg)处理为最佳,所培育的容器苗与裸根苗对比,具有高径生长快、根系发达、造林成活率高和提早成林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油茶扦插育苗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茶是我国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基本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回顾和总结了油茶扦插苗培育技术及其造林应用的发展现状,概述了油茶研究工作者对油茶扦插苗栽培的一些争议,阐述了油茶扦插容器育苗具有育苗周期短、繁殖系数高、全年穗芽资源利用率高、成苗率高、育苗成本较低、不易出现季节性劳力紧张等优势,提出了今后我国油茶扦插育苗的发展策略:以华南为发展区,实行容器化、基地化、标准化育苗.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样方法对广东新丰云髻山自然保护区的厚叶木莲(Manglietia pachyphylla)群落内的物种组成、区系成分、物种多样性指数、生活型谱、乔木层优势种、种群年龄结构等进行了研究,以期进一步了解厚叶木莲的生存现状。结果表明,在3 200 m2 的样地内共有维管植物166 种,隶属于68 科106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占明显优势;区系表征科为山茶科、樟科、壳斗科、冬青科、茜草科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Simpson 指数为0.978 9,Shannon-Wiener 指数6.423 2,均匀度0.869 9。群落的生活型谱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72.29%。群落中以厚叶木莲为建群种,重要值占全部种类的19.17%;乔木层优势种有甜槠(Castanopsis eyrei)、厚斗柯(Lithocarpus elizabethae)、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唐竹(Sinobambusa tootsik)等;优势科为木兰科、壳斗科、山茶科、樟科。云髻山的厚叶木莲种群规模较大,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但其年龄结构呈现出较典型的衰退趋势,应加强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福建壳斗科6个属60个种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壳斗科植物含11~20种的属和2~4种的属所占比率较大;以热带亚洲和北温带分布属类型为主,这与世界、中国、省内分布中分别以日本、朝鲜、越南、印度、广西、崇安的分布最多是一致的。福建壳斗科植物叶型以中型叶为主,叶质则以硬革质、革质为主,其花相似簇生花序为主,花色以白色系为主,花期多在春季,果期多在秋季,果色以褐色为主。福建省壳斗科植物主要为独赏树,这决定了其在园林绿化方面的作用,比较适宜用作一般的观赏、绿化和造林等。福建壳斗科植物有部分抗性树种,经济用途价值主要是以木材和淀粉类为主。  相似文献   

13.
壳斗科树种的面积和蓄积量均在我国森林资源中占首位,同时还具有能源植物、粮食作物、经济植物三重作用,值得深入开发。分类阐述了壳斗科植物的各种用途,特别是其作为能源植物的明显优势,并首次全面统计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壳斗科植物的种类,分析我国壳斗科植物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深入挖掘这一植物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岳阳市大力发掘壳斗科植物资源对丰富城市树种,体现乡土特色,提高生态效益河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小尺度范围内的木兰科、壳斗科和樟科各8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分类单元科与种、功能群角度分析了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关联性。结果表明:壳斗科树种的叶柄直径(1.08±0.22)和比叶面积(SLA)(90.87±25.35)显著低于樟科和木兰科,而樟科和木兰科之间差别不明显。叶含氮量在科间没有显著差异。从功能群比较,常绿树种比叶面积(90.10±23.15)显著低于落叶树种(134.65±27.77),但单位叶面积含氮量常绿树种(1.95±0.50)显著高于落叶树种(1.31±0.26)。在不同功能群中,叶面积与叶柄质量有很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氮含量仅在常绿树种与其他叶性状有较好的拟合直线关系。叶性状相关性系数大于0.900的有:群落水平物种间叶面积与叶柄质量之间;功能群水平常绿树种叶面积与叶柄直径和叶柄质量间,落叶树种叶柄质量与叶面积和叶柄长间。其他叶性状间也表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表明叶性状之间存在生长发育非同步也即异速生长现象。  相似文献   

16.
作者采用样方调查的方法,对湖南阳明山国家森林公园黄杉保护区内海通植物群落的乔木层进行调查,运用多样性指数,对其群落的组成,结构特征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群落内乔木类植物共有12科13属14种,马鞭草科、壳斗科、槭树科、樟科为该群落主要组成科;物种的区系分布较集中,主要为在热带亚洲分布和北温带分布,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该群落以小高位芽植物72.27%占优势,叶级以微型叶为主42.85%,叶片特征以单叶78.57%、革质叶42.85%为主;通过重要值的分析可知:海通在该群落内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这也造成物种的单一性,不利于群落内部的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木荷天然林与人工林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样地法群落调查,对木荷林群落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研究表明本群落是以山茶科和壳斗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其优势种为木荷、马尾松以及罗浮栲。随着演替的进行,木荷在群落中的重要值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进一步分析木荷天然林与人工林的生态学差异,表明:木荷天然林和人工林群落物种组成都较丰富,通过木荷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物种组成比较,可以看出人工林虽然受人为影响较大,但是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其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都趋于复杂化,并在科、属、种组成上与天然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报道了甘肃产壳斗科植物5属,21种、2变种。其中新种1,分布新记录5种。甘肃壳斗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分为3个植物地区(陇南山地植物区、黄土高原植物区、甘南高寒山地植物区),在陇南山地植物区中,文县、武都、康县南部的陇南山地集中分布有22种,占甘肃产壳斗科植物种类的96%;地理成分可分为2个分布型,9个亚型。  相似文献   

19.
在较全面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对将石自然保护区壳斗科植物资源及发掘利用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共有壳斗科植物6属26种1变种,其中多数物种在园林应用、造林、淀粉植物、木材利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最后对该区的壳斗科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To clarify the differences in susceptibility of six species in the Fagaceae (Quercus crispula, Quercus serrata, Quercus acutissima, Quercus phillyraeoides, Quercus glauca, and Castanopsis cuspidata var. sieboldii) to Raffaelea quercivora, we inoculated this fungus on seven potted 5-year-old seedlings of each species, observed symptom development, and measured xylem pressure potential (XPP) after inoculation. The first death was observed on the 11th day in Q. crispula and on the 56th day in Q. serrata. The number of dead seedlings of Q. crispula and Q. serrata were five and one, respectively, whereas no mortality was observed in the other four species. The XPP of inoculated seedlings in both Q. crispula and Q. serrata decreased after inoculation. In contrast, the XPP of inoculated seedlings of the other four species remained almost the same as in the control seedling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R. quercivora is pathogenic to Q. crispula and Q. serrata and that the susceptibility of the six Fagaceae species in our study differed among speci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