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30个杉木杂交亲本的RAPD分析为基础,对亲本间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树高、胸径和材积及其变异系数和亲本间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亲本间遗传距离只与胸径特殊配合力和材积特殊配合力在0.10显著性水平上呈负相关,而与其它因子相关不显著。分别对亲本聚类分析的组内和不同组间的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进行相关分析,组内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各因子的相关基本不显著;在中等平均遗传距离上,组间亲本间遗传距离与子代树高、胸径和/或材积性状达0.05显著水平的相关,但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和亲本间特殊配合力相关不显著。共检测到23个标记位点显著影响材积性状(α≤0.10)。根据亲本携带的材积显著性位点对各家系进行赋值,家系的显著性位点值与胸径和材积两性状及其变异系数达0.01显著水平的相关,但与树高性状和其它各因子相关不显著。结论认为,杉木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与子代生长的相关关系较为复杂;亲本的分子遗传变异对亲本选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材积显著性位点对分子标记辅助的亲本选配和子代表现预测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利用60株楠木优树单系种子在政和国有林场开展楠木优树子代苗期遗传变异研究,对1年生苗木苗高的调查分析表明,苗高在不同家系间存在极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1年生楠木优树子代苗木平均苗高为0.39 m,变幅为0.11~0.56 m;从参试家系中初步选择出14个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为0.51 m,平均遗传增益为30.39%,选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遗传学理论证明,在成年树木中选择比在幼年树木中选择更有效,用优树的扦插苗造林用其播种苗造林可获得更高的增产效果,若在此基础上进行无性系测验,留优去劣,则可大幅度提高林地的生产力。因此,优树的无性繁殖在世界上一直是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优树的年龄已相当大,普遍难于扦插繁殖。杉木也不例外,在过去的二十余年中,人们对杉木曾进行过大量的研究,采用过多种扦插方法,也育出了苗木,但手续十 相似文献
4.
5.
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6个群体30丛撑篙竹个体进行了遗传变异的研究。28个随机引物共检测到173个位点,其中85个是多态位点,平均每个引物提供6.18个RAPD信息量,扩增出的DNA片段大小一般在200~2000bp范围之间;用POPGENE1.31版软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为0.2114,Shannon’s信息指数为0.3277,基因分化系数0.1853,表明群体间有一定的分化;各群体平均遗传距离0.0350,表明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试用UPGMA方法对不同产地的撑篙竹群体作聚类分析,初步可将6个群体聚为3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油松生长量和无性系生长特性以及优树树干形质的变异研究,摸清油松遗传变异规律,为种子园的营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8.
RAPD标记在杉木种源遗传变异上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实验首先建立了适合杉木RAPD分析的PCR扩增实验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全国不同杉木种源区选择7个代表性的种源,然后从这7个种源中采样并提取DNA,利用23个不同随机引物对7个种源进行了DNA序列多态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杉木种源间遗传多态性水平较高,在被检测的114个RAPD位点中,多态位点占到798%;7个种源彼此间的遗传距离在0225~04407范围内变动,平均为0322。根据种源彼此之间的遗传相似度构建了它们之间的聚类图,从聚类图上显示的杉木种源间亲缘关系可知,分布在南岭山脉西部周围的4个种源相对聚在一起,由此可推测南岭山脉中西部为杉木中心产区之一,并从此处向四周扩散。 相似文献
9.
10.
杉木第二供优树选择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全同胞子代林,半同胞子代林,无性系测定林和实生种子园中选择杉木第二代种子园优树的方法分别进行了研究。对优树形质指标和数量指标提出了具体标准。并按要求实选合格优树46株,为我省营建杉木第二供种子园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温度对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活体测定方法 ,在大气CO2 浓度 (35 0± 10 ) μL·L- 1 、70 %± 5 %相对湿度和一定光合有效辐射通量密度条件下 ,测定了 18a生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Lamb .)Hook .)中龄林针叶净光合速率 (Pn)、气孔导度 (gs)、蒸腾速率 (E)和暗呼吸 (Rd)等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响应。结果表明 ,杉木中龄林针叶光合生理生态指标对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Pn对温度的响应呈抛物线型 ,不同季节Pn的最适温度不同 ,在生长盛期 (5月下旬 )和后期 (10月中旬 )为 2 5℃左右 ,在生长中期 30℃左右 ,但生长盛期当年生针叶例外 ,其Pn最适温度仅 2 2℃~ 2 3℃。Pn的最适温度与测定前 5d平均最高气温更接近。gs 和E对温度的响应与Pn相似 ,但gs 达最大值的温度比Pn低。在试验条件下温度对Pn的影响可能主要由于非气孔因素引起。温度对gs的影响可能源于叶面 -大气水汽压差 (VPD)的变化和光合作用引起的胞间CO2 浓度的改变。温度对E的影响与gs 和VPD的变化密不可分。暗呼吸随温度增加呈指数增加 ,但由于生理活性和所处光环境的差异 ,当年生针叶Rd明显高于 1a生和 2a生老叶。杉木针叶光合生理生态对温度变化的长期响应与适应 ,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杉木种子园球果产量预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四年调查,在福建省尤溪经营林场杉木种子园和洋口林场杉木种子园,对预测球果产量的可见半面树冠法和信息段法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综合预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用于球果产量预测,精度高,方法简便。 相似文献
13.
杉木林的密度管理与长期生产力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198 7~ 1999年 ,在江西省分宜县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对 9a生的杉木人工林 ,进行了不同保留密度的管理。设立 6个固定样地 ,对林下植被变化作了 13a的连续观测 ,土壤肥力变化作了 9a变化测定 ,并对水土流失、枯落物量及其分解速率进行了 8a的测定。结果表明 ,凡经间伐的林分 ,林下植被获得了良好发育 ,13a中林下植被种类达到了 30~ 36种 ,盖度达到 80 %~ 90 % ,而生物量达到 5t·hm- 2 以上。未经间伐密度较大的林分林下植被发育较迟 ,比间伐林分推迟 8~ 9a。适度间伐不会产生不利于地力维护的水土流失 ,合理的林分密度管理可提高微生物数量 ,达 2 .42倍。林分密度低而林下植被发育好的林分 ,枯落物分解速度快。杉木中龄林阶段 ,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所下降 ,特别是 16~ 30cm的土壤 ,水解N和速效P含量下降 ,速效N下降最明显。林分密度大 ,生长量大的林分 ,速效N、P下降幅度也大。因此 ,通过间伐适当降低林分密度 ,对维护土壤肥力有较大作用 ,因而有利于林地保持长期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杉木种源-林分-家系遗传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运用杉木种源、林分、家系三水平联合试验6年生林分的生长性状和物候观测资料,研究其遗传变异信息。结果显示,种源间、种源内林分间、林分内单株间的胸径、树高、材积都存在极显著差异;在三水平任何层次上的生长性状选择都是有效的,但各层次变异差别很大,其方差分量排序依次为:种源>林分>家系,种源、林分、单株材积遗传力分别为0.848、0.399、0.232;选择层次依次是种源、林分、单株。种源(群体)是较稳定的遗传单位,但种源内林分间差异显著,可进一步探讨遗传学上的杉木种源单位的确切范围。种子发芽率、物候因子分析表明,种源间差异显著,林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对广东省于1993-1994年营造的12块杉木无性系测定林的3-4年生材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有2/3以上的试验林的生长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达到较显著差异水平以上,最优无性系的树高为最劣无性系的1.64倍-3.33倍,表明这些试验林中的无性系间存在着显著的遗传差异,且优、劣无性系间生长差异极为悬殊;经综合评选,从1131个参试无性系中,初步筛选出103个优良无性系,其平均树高增益达13.98%,其中G 相似文献
16.
栽杉留阔模式的杉木生长过程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杉木 (Cunninghamialanceolata (Lamb .)Hook .)人工林地力衰退现象较为普遍 ,引起人们极大关注 (方奇 ,1 987;俞新妥 ,1 989;陈楚莹 ,1 990 ;盛炜彤 ,1 992 )。杉木产区各地对林地可持续经营模式亦作过许多试验和探讨 ,其中栽杉留阔模式即杉木幼林抚育时有目的保留一些阔叶乔木和灌木 ,形成杉阔半天然混交林。各地在结合营林生产中 ,进行这种探索和实践的时间长 ,造林面积大。一些研究者对此亦有过报道 ,但已报道的一般树龄较小 ,且缺乏土壤肥力资料 (陈楚莹 ,1 990 )。有关人员已对栽杉留阔模式生产力和土… 相似文献
17.
木材材性株内径向变异模式初探VI19个杉木种源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微密度分析对19个种源杉木的木材密度径向变异模式进行了研究.不同种源间和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的径向变异曲线都存在一定的变异,但此变异主要表现在种源内株间.年轮平均密度的幼龄-成熟相关性从第3年起就极显著.由微密度分析得出的一系列密度和年轮宽特征值间的相关分析表明,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年轮内密度变异曲线随年轮宽的变动导致晚材率变动的效应较为显著,年轮平均密度主要受晚材率影响;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呈特别显著的负相关.而在种源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分析,上述效应不明显,而不同种源间密度变异曲线的上下移动影响显著;年轮平均密度主要受早材平均密度影响;年轮平均密度与年轮宽的负相关远不如在年龄影响下的变异过程中显著. 相似文献
18.
杉木优良无性系早期选择年龄和增益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对 4块试验地 10 7个杉木无性系在造林后第 2~ 6a、8~ 9a、13~ 15a时进行每木调查 ,计算各试验地遗传方差占总方差的百分比、试验地各无性系遗传力的平均值及遗传变异系数 ,分析其树高和胸径的年 -年表型相关、遗传相关 ;不同林龄树高和胸径与 1999年单株材积的相关。通过分析计算得出 :杉木优良无性系选择是可以在早期进行的 (但不宜在造林后 2~ 3a时进行 ) ,其初选年龄应是造林后 5~ 6a ,精选年龄在 8~9a。如果选择年龄过早 ,普遍存在着错选和漏选的问题。在 8~ 9a时入选的无性系其增益较高 :树高、胸径、材积实际增益分别是 17 87%、2 3 4 6 %、6 4 5 0 % ,遗传增益分别是 15 19%、2 0 4 1%、5 5 4 7% 相似文献
19.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杉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酶活性比较陈f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北京100091)李传涵(华中农业大学土化系武汉430070)关键词杉木,根际土壤,土壤酶,杉木中毒由于林木生长的影响,使得林木根际土壤pH值、养分含量、微生物数目、生化活性等性质发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