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贺县稻苞虫种类分布的比例据去年6—9月份观察,稻苞虫的一字纹、小苞虫和隐纹等三种弄蝶在贺县发生的比例为:一字纹占19.5%,小苞虫占56%,隐纹占24.6%;成灾世代的上一代弄蝶所占的比例:在6月隐纹最盛,这时占总数的50.9%;7月小苞虫最盛,占总数的52.2%,8月一字纹最盛,占总数的45.9%。田间成灾时幼虫的比例:隐纹6月发生最盛,占总  相似文献   

2.
<正>河东朝鲜族乡现有水田面积36870亩,是尚志市优质水稻主产区,也是国家优质水稻示范核心区.水稻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生产技术位于全省前列,水稻虫害防治工作尤为重要.一、稻包虫常见的有直纹稻苞虫和隐纹稻苞虫,以直纹稻苞虫最为普遍。有些地区间歇发生,在山区和丘陵区为常发的虫害。发生特点:成虫白天飞行敏捷,每天上午8—11时,下午4—6时最为活跃,食喜苞类、芝麻、黄豆、油菜等的花蜜。  相似文献   

3.
直纹稻苞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2013年对长沙地区水稻直纹稻苞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度长沙出现了直纹稻苞虫的爆发突增现象,后2 a发生数量趋于稳定。针对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稻苞虫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直纹稻苞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2013年对长沙地区水稻直纹稻苞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度长沙出现了直纹稻苞虫的爆发突增现象,后2 a发生数量趋于稳定。针对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稻苞虫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直纹稻苞虫是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11~2013年对长沙地区水稻直纹稻苞虫的发生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1年度长沙出现了直纹稻苞虫的爆发突增现象,后2 a发生数量趋于稳定。针对直纹稻苞虫在长沙地区的发生情况,提出了防治稻苞虫的具体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汉中稻区直纹稻苞虫发生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陕西省汉中市植保站近20a来直纹稻苞虫发生的数据资料及汉中市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站的气候资料,通过回归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找出与当地直纹稻苞虫发生相关密切的几个因子。结果表明:8月上旬水稻齐穗率是影响稻苞虫为害的最主要因素,而7、8月降雨量、7月中下旬均温等四项气候因子也严重影响当地稻苞虫的发生发展,且这几项因子的变化均有利于稻苞虫的发展加剧。  相似文献   

7.
通过2年对南阳市直纹稻苞虫初见雌成虫卵巢发育情况解剖分析和对当地发生情况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南阳每年始见雌成虫卵巢发育均在4级以上,且均已交配,末代幼虫在杂草上不能发育到蛹即死亡;越冬期多处调查未发现任何虫态;当地上、下2代幼虫发生数量悬殊;该虫成虫和稻纵卷叶成虫有明显的同步发生现象。认为南阳市直纹稻苞虫每年初始始虫源来自南方。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水稻拔节孕穗期稻纵卷叶螟危害对镇江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其防治指标,开展了本次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结实率、千粒重和理论产量与水稻功能叶的卷叶率成显著负相关关系,卷叶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水稻结实率、千粒重、理论产量分别下降0.285 8个百分点、0.025 g和39.268 kg/hm2;拔节孕穗期有1头/百穴稻纵卷叶螟幼虫完成生命周期,大约损失稻谷4.58~9.84 kg/hm2,且虫量越高单头幼虫造成的损失越大。以经济允许产量损失率3%为计算标准,水稻最后3张功能叶的卷叶率应控制在6.5%以下,拔节孕穗期稻纵卷叶螟虫量应控制在0.52头/穴以下,水稻拔节孕穗期稻纵卷叶螟大发生时的防治指标可定为幼虫30~40头/百穴。  相似文献   

9.
玉米螟发生量预测预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ee)是黑龙江省粮食作物玉米、谷子、高粱上的主要害虫。在该省此虫一年发生1—2代,年际间发生量常有很大变化。大发生年玉米百株幼虫数高达2,000多头,一般600—700头;谷子被害株率50%以上。较轻发生年  相似文献   

10.
<正> 稻苞虫种类很多,以直纹稻苞虫为主,除为害水稻外,还危害高粱等禾谷类庄稼,在山区和丘陵地区常间隙性成灾,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水稻稻苞虫以老熟幼虫在背风、向阳的沟边、塘边、田边和低湿地等处的杂草和谷桩内越冬。成虫一般夜伏昼出,活动力强,有强烈的趋花取蜜特性,喜食芝麻、瓜类、豆类、黄荆等植物花蜜,因此接近蜜源多的稻田受害更为严重。成虫有趋生长茂密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卵散产于稻叶背面或杂草上。在稻叶上的卵孵化后,幼虫即爬至近叶尖处咬食叶缘,形成锯齿状缺  相似文献   

11.
随免耕栽培面积扩大和高秆大穗型品种推广,二化螟发生量急剧上升,其中二代二化螟造成虫伤株对水稻产量影响最大.今年笔者观察了二代二化螟幼虫的转移习性,并测定虫伤株的产量损失,进行药效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小地老虎、家蚕、直纹稻苞虫和二化螟幼虫对苏云金杆菌的患病症状及组织病变。经口摄入致死剂量细菌后,家蚕、直纹稻苞虫表现出强烈症状,4—8小时内血淋巴 pH 值上升,迅速瘫痪死亡;二化螟没有明显的外部症状,血淋巴 pH 值保持不变,2—3日死亡。小地老虎不感病,行为、血淋巴 pH 值、组织形态等均无异常表现。苏云金杆菌的三个株系对同一幼虫所引起的症状和组织病变基本相同。细菌伴孢晶体分解毒素导致幼虫中肠敏感部位细胞坏死、脱落是幼虫死亡的直接原因;中肠坏死后,细菌进入血腔引起败血症进一步破坏了虫体的其它组织、器官。  相似文献   

13.
<正>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是水稻增产增收的重要管理措施之一,因此,抓好水稻主要病虫害:稻瘟病、稻白叶枯病、纹叶枯病、稻曲病、水稻螟虫和稻苞虫的防治工作。1稻瘟病稻瘟病是一种毁灭性的病害,在防治上主要的抓好叶稻瘟和穗稻瘟的防治。1.1叶稻瘟的防治:当田间出现病斑时,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30%洁苗乳油15毫升,兑水45公斤喷雾防治,50%硫磺唑200-250毫升/亩,连防二次,  相似文献   

14.
云南水叶甲(Donacia tuberfrons Goecke)是凉山地区水稻的主要地下害虫。在海拔1700—2200m,冬春干旱达半年以上的高寒稻区发生更为普遍。越冬后的幼虫为害水稻根部,一般减产3—4成,严重的可达7—8成,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云南水叶甲在凉山地区一年发生一代,幼虫在冬炕田10—30cm 土层内越冬,严重为害期在5月下旬至6月中旬水稻移栽后。发生区内的植被组成、产卵及土壤质地是影响幼虫数量变动的主导因素。雌雄性比为1:0.9。各虫态历期平均为:成虫6.6—9.5天,卵15.3—19.5天,幼虫291—323.8天,蛹7.7—8.1天。彻底清除田间杂草(特别是眼子菜 Potamogeton distinctus A Benn.),减少产卵场所,是控制该虫发生的有效途径;用毒土(50%甲胺磷乳油1:150倍土)于水稻移栽前撒施耙匀,对控制和消灭幼虫为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疆首次发现水稻重大外来有害生物稻水象甲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目的]为新疆水稻种植区科学监测和防控稻水象甲提供参考.[方法]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文献报道,明确目前稻水象甲发生、分布和危害,描述其形态特征,介绍国内外稻水象甲生物学特性和发生规律研究成果,提出防治策略和措施.[结果]截止目前该害虫发生涉及伊犁河谷地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乌鲁木齐市米东区8个乡镇场,发生面积0.397 x 100 hm2(5.95万亩).在发生区稻田稻水象甲幼虫平均发生量3头/穴,最高达20头/穴;成虫平均发生量3.7头/m2.该虫危害造成产量损失约为5;,严重者可达25;以上.[结论]以国内外稻水象甲主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和防治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稻水象甲人侵初期的特征和新疆水稻的生产实际,初步提出封锁和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如皋市地处长江中下游江北平原段,常年种植水稻5万hm2左右。褐稻虱是该地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七(4)代常年发生面积1万hm2以下,百穴虫量平均100头左右,防治达标田块占10%以下,防治后稻谷损失300万kg左右;2005年发生面积达4.5万hm2,百穴虫量最高达8640头,平均达1200头,防治达标田  相似文献   

17.
玉米螟俗称箭杆虫,又叫玉米钻心虫,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粮食作物的重要害虫,也是世界性大害虫,分布广泛,可为害200多种寄主植物。在我市玉米产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发生,发生严重区域可使玉米减产10%左右,发生严重地块可使玉米减产20~30%,对玉米产量影响较大。每株每增加1头幼虫,产量损失3.48克,损失率2.65%,每株1头一垧地5万株玉米,就是5万头虫子×3.48克=348斤,每株4头,每垧地20万头虫子×3.48克=1392斤。一、形态识别玉米螟属于全变态的昆虫,也就是说它的一生要变上  相似文献   

18.
小麦吸浆虫发生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小麦吸浆虫春季越冬幼虫基数、成虫发生量、穗部幼虫数量与小麦产量损失间的关系,旨在寻找一种简便有效的小麦吸浆虫危害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评估方法。结果发现,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总量与小麦产量损失有一定的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在小麦吸浆虫成虫发生期设置黄板监测成虫发生量的方法估计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在必要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免因小麦吸浆虫的发生对小麦生产造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9.
分析表明:水稻杂交种纯度对大田稻谷产量的影响有着极显著的线性关系。就两种比较典型的杂株来看,表现早熟低矮的杂株每减少1%,大田实收稻谷产量上升0.952%,相当于每公顷增产稻谷68.7kg;表现晚熟高大的杂株每减少1%,大田稻谷实收产量上升1.176%,相当于每公顷增产稻谷85.2kg。引起产量变动的主导因素是杂株导致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的减少。应用高纯度水稻杂交种对稻谷增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水稻杂交种纯度的关键措施在于采取有效的经济技术管理手段,强化制种农户的质量意识,确保纯度质量技术措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正稻螟蛉又称稻青虫,又称双带夜蛾,属鳞翅目夜蛾科害虫。在我县危害特点是幼虫危害水稻叶片。2015年8月在我县首发,一般地块平均每十穴10头,比较严重地块平均每十穴84头,最严重地块每十穴120头,严重的水稻单个分枝上就有20头左右幼虫,基本上都是3-4龄,把水稻叶从上到下吃的只剩主脉,水稻地边比较严重,叶片吃光后逐渐向田里蔓延,这种害虫一般年份发生可减产5%-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