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通豆 3号”(原系号为“NT0 2”)是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经系统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 1993年从“通豆 1号”中选出变异株 ,1994~ 1995年采用综合选育法选择优良单株 ,1996年进入株行圃 ,并暂定名为NT0 2 ,1997年进入鉴定圃 ,1999年进行多点鉴定 ,2 0 0 0~ 2 0 0 1  相似文献   

2.
"通豆8号"是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6—2009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17 d左右,灰毛,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淮南及相似生态地区作夏大豆种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3.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苏豆4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豆4号”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豆研究室育成。1984年配制杂交组合“中豆24”ד苏系5号”,1988年采用综合选择法选择优良单株,1989年对决选的单株进行株行种植,其中1个株行表现优良,被定名为“88-m21”,1990~1991年种植鉴定圃,1992~1994年参加多点试验,1995~1997年参加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为2 459.7 kg/hm2,列参试品种第二位;1998年参加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616 kg/hm2,列参试品种第一位;1999年3月由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的推广应用,本文介绍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播期试验和栽培技术要点。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浦东大黄豆为母本、以盐城赶江南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聚合育种、多年单株选择的系统选择法,育成优质高产夏大豆新品种通豆13(原系号16-01)。该品种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为2 839.5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74%;2019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2 757.3 kg·hm-2,较对照品种通豆7号增产10.08%;2021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210011。该品种生育期106 d,株高67.8 cm,有效分枝4.3个,单株结荚59.8个,每荚1.9粒,百粒重23.3 g,粗蛋白含量42.43%,粗脂肪含量18.79%,抗倒性强,中感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表现为感病。通豆13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5.
通豆3号大豆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通豆1号为亲本,经系统选育而育成的淮南夏大豆新品种,2002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性好、商品性优良,适合在淮南地区种植.该试验以播种密度为主区, 施肥量为副区,进行裂区试验.结果表明:合适的播种密度和施肥量是通豆3号实现高产的关键,揭示了二者对通豆3号大豆产量的影响及其最佳组合模式,提出了通豆3号高产栽培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GS濮海 1 0号是以大粒品种豫豆 1 0号为母本 ,以高产且稳产性好的豫豆 8号为父本 ,进行有性杂交 ,通过南繁加代 ,经系谱法选育而成的黄淮海中片夏大豆新品种 ,2 0 0 1年 5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 选育过程1 992年配制组合豫豆 1 0号×豫豆 8号 ;1 992年冬在海南种植杂种一代 ;1 993年在所内种植 ;1 993年冬至 1 994年冬 ,按株行种植 ,采用系统选择法选留优良单株 ,其中 92 0 3- 0 - 2 - 4- 1-⑥表现高产 ,抗逆性强 ,籽粒较好 ,性状稳定 ;1 995年进行株系鉴定 ;1 996年进行品系比较试验 ,其中 92 0 3- 0 - 2 - 4- 1 -⑥综…  相似文献   

7.
缪亚梅  王学军  汪凯华  陈满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19971-19972,19986
[目的]选育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种植的高产中晚熟夏大豆品种。[方法]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进行杂交,对杂交后代进行多年系谱选择和品质、抗性筛选。[结果]通豆8号(原系号为98-066)在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2 586.0~2 935.1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5.26%~8.40%;该品种生育期117 d,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60.8个,每荚1.7粒,百粒重19.9 g,粗蛋白含量40.90%,粗脂肪含量16.70%,抗倒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种植效益高。  相似文献   

8.
南农50(参试名南农0409)是以中黄13为母本、郑9805为父本配置杂交组合,后代经单粒传法选择而育成的高产、早熟、抗病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于2017—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2018年参加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根据2年区域试验结果可知该品种特征特性如下:全生育期平均104 d,较对照通豆7号早8 d;平均产量2910.5 kg/hm2,比对照增产11.0%;经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分别表现抗病和高抗,抗病性强;干籽粒百粒质量约为20.9 g,蛋白质和油脂含量分别为43.6%和18.8%,商品品质优良.该品种于2019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190001,适合于江苏省淮南及长江中下游其他地区作夏大豆种植.同时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种植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高产夏大豆新品种淮豆9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豆9号(原名淮03-18)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5~2006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69.62 kg/667m2,比对照泗豆11增产8.20%;2007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89.53 kg/667m2,比对照泗豆11增产8.67%。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籽粒蛋白质含量40.6%,脂肪含量19.9%。经接种鉴定,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流行株系SC3表现抗病,对流行株系SC7中感。田间花叶病毒病抗性0~1级,为中抗。籽粒椭圆形,种皮黄色,种脐褐色,百粒重22 g,外观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0.
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通豆1号'为母本,‘苏豆4号’为父本,经过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育成高产优质淮南夏大豆新品种‘通豆8号'.2006-2009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通豆8号’平均产量2 586.4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8.36%;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935.1 kg/hm2,较对照‘南农88-31’增产5.26%;该品种生育期117 d,有效分枝3.4个,单株结荚60.8个,每荚1.7粒,百粒重19.9 g,粗蛋白含量40.90%,粗脂肪含量16.70%,抗倒伏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1.
江苏省灌云县大豆原种场选育的大豆新品种灌豆2号,原名“灌99—13”,由灌云县大豆原种场以泗豆4号经系统选育,于2003年育成,属淮北中熟夏大豆品种,今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苏审豆200801,适宜淮河流域及淮北地区作中晚熟品种种植。  相似文献   

12.
淮豆11是江苏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8-2009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2 961.75 kg/hm2,比对照增产5.95%;2010年江苏省淮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705.85 kg/hm2,比对照徐豆13增产5.92%.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4.55%,脂肪含量19.23%.SMV抗性经接种鉴定,中抗大豆流行株系SC3,抗大豆流行株系SC7.田间花叶病毒抗性0~1级,为中抗.籽粒圆形,种皮黄色,子叶黄色,种脐淡褐色,百粒重22 g.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江苏省淮北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3.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科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经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5 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该品种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通豆10号'(原系号为通06-299)是以'99015'为母本、'引99-04'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采用系统选择法对杂交后代连续多年定向选择获得的农艺性状稳定、品质和抗性较佳的优良品系,于2014年6月通过江苏省审定。'通豆10号'2010—2012年在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为2 775.3 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3.54%,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 861.9 kg/hm~2,较对照'南农99-6'增产7.45%。该品种生育期112 d,株高78.2 cm,有效分枝4.6个,单株结荚50.6个,每荚1.90粒,百粒重22.4 g,粗蛋白含量41.63%,粗脂肪含量19.56%,抗倒伏性强,中抗大豆花叶病毒病SC-3株系,对SC-7株系表现为中感;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地区及周边相似生态适应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5.
泗豆11号是我场以泗豆2号与威莱姆斯杂交选育的夏大豆新品种。1983~1986年,泗豆11号先后参加淮阴市及江苏省淮北片夏大豆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1987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现已被徐、淮、盐、连等市引种种植。本文通过对区域试验、联合鉴定试验及栽培试验资料的分析,论证其生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东辛3号大豆(原名东辛2002)是东辛农场农业科学研究所1996年用A95-10×泗豆11有性杂交,采用系圃选育法于2001年选育而成的大豆新品种,经过江苏省2年区试、1年生产试验,2006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高产、稳产东辛3号大豆2002年参加本所评比试验,  相似文献   

17.
黑大豆新品种南农26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农26(原名南农207)是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2002年育成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2003~2004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区域试验平均产量147.8kg/667m~2,比对照南农88-31增产7.82%;2005年江苏省淮南夏大豆生产试验,平均产量165.3kg/667m~2,比对照南农88-31增产12.0%。2006年2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蛋白质含量47.0%,脂肪含量19.2%,属于高蛋白品种。南农26是黑种皮,属于黑色食品,营养保健价值高,且百粒重大、有光泽、子粒商品性好,适宜在江苏省淮南广大地区作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8.
优质鲜食夏大豆新品种通豆5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豆5号系江苏沿江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优良地方品种海门粗白豆为母本,大粒、优质、高产、多抗种质海系13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鲜食夏大豆新品种,2005~2006年参加江苏省鲜食夏大豆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007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江苏省首批通过审定的江苏省鲜食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播种至采收青荚107d左右,大荚大粒,产量高、品质优、综合性状优良,适宜江苏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19.
淮豆10号(原名03-16)是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3年以淮青1号与高雄1号杂交选育而成的夏播中熟鲜食菜用大豆品种,适宜江苏省淮南地区作鲜食夏大豆种植.  相似文献   

20.
豫豆 2 5号 (原名郑 1 0 0 )是河南省农科院以豫豆 1 3号 (蛋白质含量 45 .1 % )为母本 ,郑 85 5 5 8- 0 - 3(蛋白质含量 5 2 .0 % )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 ,连续南繁加代选育而成的高蛋白优质夏大豆新品种。系谱号郑 871 0 0 - 0 - 4- 0 - 5 - 0 ,1 998年 5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命名为豫豆 2 5号 ,为“优质高蛋白大豆豫豆 2 5号和郑 92 1 1 6生产技术”项目的核心品种。该品种遗传基础丰富 ,适应性广。其 3年省区试 5 3点平均产量 2 4 0 1 .5kg/hm2 ,比高产对照豫豆 8号增产 7.2 % ,蛋白质含量 46.3% ,是一个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