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屠豫钦 《植物保护》2007,33(5):22-26
中国是世界农药生产大国,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左右,约1/2产品出口到世界农药市场。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农药的发展趋势基本上与世界农药的发展同步。近年来已开始自主合成新农药,有21种已获得中国专利。农药毒理学是农药研究开发的重要基础研究领域,是新农药研究开发之本,不论在新化合物的合成筛选还是农药的剂型和制剂开发利用方面,生理毒理学和宏观毒理学的深入研究都将为新农药的研究开发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本文介绍了世界某些重要农药生产公司在新农药研发方面的成功经验,可供中国新农药和农药剂型及制剂研究开发部门共享。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述了我国目前农药登记中在农药剂型命名、制剂配方及农药助剂选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以农药有效成分为核心,依据国标要求正确确定农药剂型;根据农药加工与使用需要,规范农药制荆配方组成;借鉴国外经验,重视农药助剂使用管理;针对我国农药助剂工业现状,研究制定农药助剂监督检测方法的建议.希望通过农药剂型规范化,逐步提高农药产品质量,保障农药产品安全.  相似文献   

3.
论农药的宏观毒理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药一旦喷撒到目标物上,即开始了向有害生物作用靶位转移的漫长历程。作者建议把此历程区分为两个范畴:进入有害生物体内以后的体内剂量转移是传统的生理毒理学研究领域,属于'微观毒理学’范畴;之前发生在生物体外的剂量转移历程尚未被作为毒理学问题研究,但许多边缘科学的大量科学事实和现象说明它们实际上属于毒理学问题,应属于'宏观毒理学’范畴。文章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现象的7个方面进行了毒理学本质的分析和综述,并指出,对农药宏观毒理学的研究将大幅度提高农药的使用技术水平,大幅度降低农药用量,并将促进农药剂型和高性能助剂乃至新型合理化农药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农药制剂在很多方面与医药是互相贯通的,许多农药产品及剂型也是从医药产品演化而来的。文章重点介绍常用医用剂型在农药中的应用及特性,简述医用制剂技术在现代农药剂型加工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国内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药剂型加工是农药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推广的前提,也是农药学研究的重要方向。未来人口的持续增长对粮食生产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而通过传统剂型改良和新剂型研制是实现作物化学保护比较迅速有效的途径。本文从环保新剂型,高性能助剂,制剂稳定性研究方法以及农药剂型加工专业和人才等方面对我国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简单综述,同时展望了未来农药剂型加工行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蒲天胜 《广西植保》2005,18(1):18-18
农药剂型是指具有一定组分和规格的农药加工形态。一种剂型可以制成多种不同用途、不同含量的产品。称为农药制剂。农药原药与各种配加物究竟加工成多少种剂型?据1984年国际农药工业协会(GIFAP)按使用方法分类,有:(1)供加水稀释使用的浓缩剂型12种;(2)供加有机溶剂稀释使用的浓缩剂型4种;(3)供直接使用(不稀释)的剂型9种;  相似文献   

7.
农药制剂加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药制剂加工技术的改进与发展是农药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化学合成药剂的发展,新的活性化合物的开发难度越来越大,成本不断提高。20世纪60年代.大约3千个化合物可筛选1个商品化的活性化合物.目前数万个化合物才能开发出1个。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药剂的作用,剂型加工是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农药微囊剂型的开发与现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农药新剂型——微囊悬浮剂的特点、主要加工工艺和国内外发展现状以及微胶囊制剂的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界面聚合法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传统农药剂型利用率不高,进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发展高效、安全的农药新剂型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纳米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植物保护开辟了新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材料与技术构建纳米载药系统,可有效提高农药利用率,减施增效,降低农药残留与环境污染。本文对纳米农药的主要剂型和增效机理进行综述,对目前纳米农药存在的问题与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纳米农药能够显著改善农药有效成分的分散性和稳定性,促进对靶沉积与剂量转移,减少流失和降解,进而降低农药施用剂量和施药频率。目前纳米农药的研究仍处于初期阶段,在规模化制备、定性与定量检测以及相关评估法规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完善。  相似文献   

10.
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lO年来,我国农药工业发展迅速,农药剂型也发展较快,研制、开发并引进了不少农药新剂型.丰富了我国农药市场。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发达国家都对农药剂型进行了系统规范.并确定了各种剂型名称及代码,而我国原执行的农药剂型代码对农药剂型命名不够系统、规范。影响我国农药剂型进一步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国家标准《农药剂型名称及代码》(GB/T19378—2003)的发布和实施。解决了这些问题,对我国农药剂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的主要剂型有粉剂(DP)、可湿性粉剂(WP)、颗粒剂(GR)、水分散粒剂(WG)和悬浮剂(SC)等。我国现有的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种类较为单一,主要为可湿性粉剂,未来应加强其他剂型如水分散粒剂和悬浮剂等的研究开发。生防菌的活菌数、制剂加工和贮存条件以及田间环境因素等对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的防效均有很大影响,科学合理地评价这些影响,并研究其形成原因和内在规律,对农用微生物杀菌剂的深入研究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剂型种类、性质、质量控制以及生产条件、贮存条件和田间环境条件对制剂性质与防效的影响等方面,对农用微生物杀菌剂剂型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综述,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总结、分析了2019年及近年我国农药登记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最近7年来,每年微毒/低毒农药登记数量与当年农药登记总量的比值,及与本年度新增登记数量的比值均持续上升,其比值的年均值分别为82.0%和93.4%;环境友好的剂型在迅速增加,悬浮剂与本年度新增产品登记数量的比值一直处于领先位置,可分散油悬浮剂的比值增长突显,乳油比值在逐年递减;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3大类农药登记数量与本年度新增登记数量的比值趋向显著平均;低风险的新农药登记数量在不断增加,生物源农药登记数量增长稳定,5年来其有效成分和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9.88%和9.46%。从政策和技术上促进特色小宗作物用药登记产品数量快速增加。上述特点表明,我国农药正朝着有利于人畜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To evaluate the fate of pesticides in paddy fields, the pesticide paddy field model (PADDY) has been developed for predicting pesticide concentrations in paddy fields and the run-off amount of pesticides 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This model focused particularly on granule formulation because these formulations have been used widely as herbicides on paddy fields in Japan. The behavior of pesticides in paddy fields was assessed by considering the main processes on the basis of a compartment system and the mass-balance equations of pesticides in the compartments were derived from kinetic data. The mathematical model, PADDY, was constructed by numerical solution techniques. A method for measuring the pesticide parameters for this model was also develop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a field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on a paddy field and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pesticides in water and soil were measured. These were in reasonably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predicted by PADDY. © 1999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15.
农药对健康及环境影响药迹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评估农药使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综合影响,利用可方便获取的农药有效成分特性数据资源,在综合考虑健康及环境影响评估的定量化、参数的代表性、测试方法的标准化、现有可获取数据的权威性和完整性,以及评估核算过程的便利性等要求基础上,构建了药迹模型及其指标体系。采用所建立的药迹模型可计算得到表征各种农药对健康和环境影响力的药迹指数,再结合农药用量数据,即可对不同时空尺度下农药使用产生的健康和环境影响进行定量化的核算和比较。通过该模型对70种代表性农药进行核算,结果表明,药迹指数为0.002~111.348 PTU/kg,单次用量药迹为0.001~41.412 PTU/hm2,不同农药品种间差距很大。该药迹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如药迹指数可用于农药危害性分类,药迹核算可用于农药减施成效评估,药迹限量可用于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制定等。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农药沉积率测算方法无法精确反映果园中农药实际利用率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直接测算农药药液在果树靶标上有效沉积率的方法,以期建立一种适用于不同栽种模式的果园通用农药沉积率计算方法。首先采用传统方法计算采用风送式自走喷雾机喷雾后农药在乔化稀植型果园的地面流失率,将其结果与采用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相结合的方法计算的有效沉积率进行比较,再通过计算采用风送式自走喷雾机喷雾后农药在矮砧密植型果园的有效沉积率以及采用担架柱塞泵式喷雾机和植保无人飞机喷雾后农药的有效沉积率,验证本研究所提出的将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相结合计算农药有效沉积率方法的准确性及适用性。结果表明:基于叶面沉积量结合果树冠层特征方法计算得到的农药有效沉积率与采用传统方法计算得到的农药地面流失率结果基本一致,均能体现施药机械的农药利用率,但比较而言,本研究所提出的方法在果园植保机械喷雾施药有效利用率的影响因素方面考虑更全面,兼顾了叶面沉积量和果树冠层结构的影响,且对于不同栽种模式下的果园更具适应性。将果树冠层特征与叶面沉积量相结合进行果园农药有效沉积率的计算,可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果园农药的实际利用情况,同时通过将果树冠层结构量化为叶面积指数、冠层阴影面积等指标,可以为不同栽种模式下的果园选择适宜的植保机械,结合地面流失率的测量,计算出果园农药的飘移量,从而通过调整喷雾角度、雾滴大小、喷雾流量等参数,实现对植保机械的优化,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受病虫害危害最严重的农作物之一。目前化学防治仍是棉田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技术。新疆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主产区,气候类型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干旱、多风、昼夜温差大等特殊气候特点,农药药液喷施过程中容易发生蒸发、飘移、降解等损失,严重影响药剂的防治效果。本文综述了温湿度、风、光照等环境因子对药剂防治效果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对提升药剂防治效果采取的调控措施,并结合新疆棉田的特殊气候条件提出了剂型研发的新策略。在提升产品理化稳定性的前提下,还需综合考虑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棉花叶片的结构及润湿特性、施药器械等多种因素。结合农药学、植物保护学、界面化学、有机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理论知识指导,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载体材料研发环境响应型、靶向高效的农药剂型,结合配套使用技术及措施,探索农药高效利用及减量调控途径,为实现农药减量增效、引领棉花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农药雾滴在剂量传递中的作用方式,本文就雾滴的农药剂量和分布形式在保护作物和杀死害虫过程中的作用模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剂量损失进行了论述。农药剂量确定后,雾滴作为农药剂量的载体降落在水稻表面形成沉积点,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后死亡。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连续的均匀分布时,害虫极易接触到药剂。如果害虫在第一时间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死亡,其他剂量被浪费;如果第一时间未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将继续为害,直至获得致死剂量,导致叶片受损。当雾滴累积的药液量超出叶片的流失点时,药液沉积量将减少约50%,药剂随药液流失,药液用量越多,药剂流失越多,与未流失者相比,需要2倍以上的农药剂量才能确保害虫获得致死剂量。当雾滴在叶片表面呈不连续的点状分布时:①若沉积点大小合适并含有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死亡,但若沉积点数量太少,则害虫在接触沉积点前会对水稻叶片造成伤害;②若沉积点太小并不足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仍继续为害叶片直至获得致死剂量;③若沉积点太大,虽含有致死剂量,但害虫只能接触该沉积点的小部分,不能获得致死剂量,则害虫可能在沉积点的范围内继续为害,也可能在几个沉积点的缝隙间为害直至获得致死剂量;④当沉积点的剂量超出致死剂量,则害虫接触沉积点后死亡,超出致死剂量的那部分农药被浪费。总之杀死害虫和保护作物需要有足够多的农药沉积点,而单位面积上沉积点的数量、大小和剂量即可组成农药的沉积结构,不同的沉积结构会产生不同的杀虫效果,最终影响农药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