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2 毫秒
1.
增效作用和生化研究结果表明 ,对溴氰菊酯具有中等抗性和高等抗性水平的家蝇 ,在不同用药方式作用下 ,羧酸酯酶、多功能氧化酶的酶活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谷胱甘肽 - 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活力变化不大 ;在轮换用药和混合用药方式下 ,乙酰胆碱酯酶与底物亲和力降低。  相似文献   

2.
棉铃虫Bt抗感种群间数种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活性的比较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比较Bt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棉铃虫解毒酶和中肠蛋白酶的变化,测定两种群的α-乙酸萘酯酶、乙酰胆碱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酶活力,比较α-乙酸萘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Km和Vmax值,并采用特异性酶抑制剂进行鉴定,结果发现,抗性种群棉铃虫的乙酰胆碱酯酶活力、Km和Vmax值都 显著升高,甲基对氧磷对抗性种群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程度比敏感种群明显霸产加,抗生种群5和敏感种群总蛋白酶活力差异不显著,弱碱性类胰蛋白酶和类凝乳蛋白酶活力差异也不显著,但抗性种群3龄幼虫的强碱性类胰蛋白酶活图形显著高于敏感种群。  相似文献   

3.
为了揭示白木香不同品种(感虫植株、抗1植株、抗2植株)对黄野螟幼虫的抗虫性,分别测定了黄野螟幼虫取食白木香叶片的差异和对其酶活性的影响及白木香抗性植株的抗虫性。结果表明,取食抗性白木香叶片的黄野螟幼虫虫体干重、取食率、近似消化率均显著下降,但其幼虫的粪便干重提高。抗性白木香显著影响了黄野螟幼虫体内解毒酶的活性。羧酸酯酶活力顺序:抗2抗1感虫,抗性白木香对羧酸酯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取食抗1、抗2白木香叶片后,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取食感虫白木香叶片分别降低45.91%和38.07%,抗性白木香对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取食不同抗性白木香对幼虫体内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力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棉蚜对吡虫啉抗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菁  韩召军 《农药学学报》2007,9(3):257-262
用吡虫啉对棉蚜进行室内抗性筛选,用药处理25次后抗性是筛选前的20.03倍;2007年对田间棉蚜进行抗性调查,发现不同地区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差异显著,江苏南京种群最为敏感,河南安阳、山东泰安和北京地区棉蚜与之相比,抗性分别为2.21、7.63和9.53倍;抗、感品系解毒酶活力分析发现,抗性品系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增加很少(比活力1.12倍),但酯酶活力显著高于敏感品系(比活力1.71倍);增效试验结果表明,顺丁烯二酸二乙酯(DEM)在抗、感品系中对吡虫啉均没有明显的增效作用,而磷酸三苯酯(TPP)和增效醚(PBO)虽然在敏感品系中对吡虫啉的增效作用较小(SR 1.24和1.29),但在抗性品系中的增效作用显著增高(SR 2.13和1.74);此外还发现,吡虫啉处理可提高棉蚜群体的酯酶活力。由此认为,棉蚜至少具有对吡虫啉产生中等水平抗性的风险,其抗性可能是由于棉蚜的酯酶和P450单加氧酶的解毒能力提高所致。  相似文献   

5.
杀虫剂抗性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介绍了生物化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害虫抗性监测中的应用进展。免疫盘分析法和斑点法能准确地监测具E4酯酶扩增和不敏感性乙酰胆碱酯酶的抗性频率,多种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之上的抗性基因监测法也显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二化螟不同种群和大螟对三唑磷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2004年用点滴法测定了浙江杭州地区(富阳和余杭)和嘉兴地区(平湖、秀城和秀洲)二化螟、杭州富阳大螟等种群4龄幼虫对三唑磷的敏感性,以及各种群体内与抗药性相关酶系(多功能氧化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的比活力。结果证实上述地区二化螟种群对三唑磷产生了21.1~218.8倍的抗性,其中以富阳和平湖种群的抗性水平较高。二化螟体内多功能氧化酶活性与三唑磷抗性水平呈显著正相关,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则呈显著负相关,表明二化螟对三唑磷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增强和乙酰胆碱酯酶敏感性降低有关。大螟富阳种群对三唑磷的敏感性明显高于二化螟富阳种群,其抗性机制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7.
利用毛细管点滴法测定了山东省 4个主要菜区瓜 (棉 )蚜 (Ap his gossypiiGlover)对氰戊菊酯、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高达 12 1710 .1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也分别产生了 9.6、2 9.4及 7.9倍的抗性 ;寿光种群对氰戊菊酯的抗性也高达 2 74 59.3倍 ,对吡虫啉、氧乐果和灭多威的抗性分别为 4 .1、18.1及 2 .9倍 ;苍山、泰安两种群对 4种药剂的抗性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离体酶活性和增效剂测定结果表明 ,聊城种群的抗药性与多功能氧化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力提高均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棉蚜不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比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用分光光度计终点测定法和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对3个抗性水平不同的棉蚜品系和1个敏感品系的羧酸酯酶进行了研究。棉蚜的不同抗性品系羧酸酯酶对α-乙酸萘酯(α-NA)和β-乙酸萘酯(β-NA)的水解活性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0.95,n=400)。两种测定法均显示出R1、R2和R3品系的羧酸酯酶比活力明显高于S品系。以α-NA为底物时,用酶标仪动力学测定法研究表明,S、R1、R2和R3棉蚜品系羧酸酯酶活性分别为38、85、198和762mOD·min~(-1)·aphid~(-1);与4个品系的抗性程度比较,酶动力学方法的测定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9.
不同寄主植物棉蚜酯酶对杀虫剂不敏感性的频率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研究了花椒棉蚜(HA)和棉花棉蚜(MA)种群对杀虫剂的抗性及其α-乙酸萘酯(α-NA)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结果表明,MA种群对甲基对硫磷、辛硫磷和灭多威的耐药性均高于HA种群;MA种群中具有高α-NA酯酶活力的个体比HA种群多,甲基对硫磷对HA和MA种群α-NA酯酶的抑制率达30%时的个体累计频率分别为37%和65%;抑制率大于50%时的累计频率分别为18%和1%;灭多威对HA种群棉蚜AChE的抑制作用高于MA种群。说明MA种群对有机磷的抗性可能与α-NA酯酶活力的增高和对杀虫剂的不敏感性有关,对灭多威的抗性与AChE敏感度的降低有关。滤纸酯酶反应法和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均能快速、有效地测定棉蚜个体酯酶的频率分布,准确地反映两种群棉蚜酯酶活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作者报道了棉铃虫抗性种群(HJ-R)和相对敏感种群(HD-S)幼虫4个发育阶段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的特性。随虫龄的增长,两个种群单头幼虫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的酶活力急剧增长;HJ-R种群与HD-S种群谷胱甘肽转移酶酶活力比值逐渐增大。HJ-R与HD-S种群间乙酰胆碱酯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没有显著差异,但两种群幼虫从4日龄发育到3龄时,乙酰胆碱酯酶发生突变,对杀虫剂的敏感性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1.
棉铃虫对久效磷抗性的毒理学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棉铃虫田间种群对久效磷抗性的毒理学机制进行了研究。久效磷对敏感品系和高抗品系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率存在显著差异,在同等剂量浓度下,对敏感品系的抑制率为73.48%,对高抗品系的抑制率仅为59.67%,说明棉铃虫对久效磷产生高水平抗性与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有关。在不同田间抗性品系中,PBO和TPP对久效磷均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增效比分别为5.6~23.4倍和2.9~4.6倍;而相应地BPO和TPP对  相似文献   

12.
苏云金杆菌预处理对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苏云金杆菌(Bt)预处理24h后,棉铃虫幼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对特异性酶抑制剂的亲和力发生了变化,在抗性品系中,幼虫的乙酰胆碱酯酶的酶动力学值和抑制中浓度均低于未处理对照幼虫,双分子速率常数则高于未处理对照幼虫,单位时间内抑制作用加快,差异显著,说明Bt预处理可能改变或激活子抗性幼虫乙酰胆碱酯的活化中心,因而增加了其幼虫乙酰胆碱酯酶与抑制剂的亲和力,由此推论,乙酰胆碱酯酶的改变是Bt预处理棉铃虫幼由  相似文献   

13.
褐飞虱对甲胺磷和噻嗪酮代谢抗性的生化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作者分析了褐飞虱对噻嗪酮、甲胺磷的代谢抗药性。室内生物测定显示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与虫体酯酶活力升高有关,而对噻嗪酮的抗性则主要是由于多功能氧化酶活力的提高。褐飞虱的个体酯酶活力测定表明,甲胺磷抗性群体中的酶活力中等以上的个体频率明显增加,达26.08%,比对照种群提高14.65%;噻嗪酮抗性群体显示相似趋势,但酶活力中等以上的个体频率增幅较小,为20.74%,比对照提高9.31%。说明褐飞虱对这  相似文献   

14.
截形叶螨抗药性主导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室内汰选培育的截形叶螨(Tetranychus truncatus Ehara)抗性种群表明,截形叶螨抗久效磷的主导机制可能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敏感性降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升高。抗三氟氯氰菊酯截形叶螨的主导机制是MFO和羧酸酯酶活性增强,以及羧酸酯酶发生变构,对底物(α—NA)的亲和力(R/S=5)和比活力(R/S=2)上升。生物测定结果TPP、SV_1和PBo对三氟氯氰菊酯都有增效作用,增效比值分别为2、3和6倍。截形叶螨抗三氯杀螨醇的主导机制是GST代谢毒物的能力增强,GST比活力上升(R/S=2),CH_3I对三氯杀螨醇有一定增效作用(2倍)。  相似文献   

15.
不同用药水平地区中华草蛉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6种分属4类的杀虫剂对不同用药水平地区中华草蛉幼虫的毒力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同种药剂对不同地区的中华草蛉幼虫敏感性差异不显著,一般在1~3倍之间;而不同药剂对同一地区的幼虫敏感性差异显著,按敏感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三氟氯氰菊酯>灭多威>甲胺磷∽氧乐果>氰戊菊酯>硫丹。各地中华草蛉雌成虫对氧乐果的敏感性均显著高于硫丹。分别测定了用药水平较高的夏津县和不用药的泰山上中华草蛉成虫、幼虫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比活力,结果差异不显著,与上述生测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谢力  彭统序 《昆虫天敌》1996,18(4):23-29
本文研究了酯酶在小菜蛾抗药性中的作用。离体酯酶活力测定表明,抗性品系幼虫的羧酸酯酶活力是敏感品系的1.4倍,故羧酸酯酶在抗性品系抗药性的作用不大,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在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幼虫中差异很小,幼虫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电泳酶谱没有差异。幼虫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显示Est-1位点的C基因的频率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基因型的多态性提高。  相似文献   

17.
室内抗药性筛选表明,褐飞虱对甲胺磷的抗性呈"快-慢-快"的发展趋势:第1到第4代抗性上升缓慢;第5代到第15代迅速上升,其中又呈现2个发展阶段,以第9代为拐点;第15代后抗性上升变慢。羧酸酯酶在抗药性上升中可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与LD50变化存在很高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990 6。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抗性发展后期变化很大,第8代到第16代间,与LD50变化存在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70 1。由此可见,羧酸酯酶可能在褐飞虱对甲胺磷抗性的持续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乙酰胆碱酯酶不敏感性在抗性发展的后期阶段可能起到很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测定了联苯菊酯对中国内蒙古地区枸杞蚜虫的毒力,同时研究了不同抗性水平枸杞蚜虫羧酸酯酶(CarE)的活性,比较了敏感种群Ⅰ和高抗性种群Ⅴ的Km和Vmax值,以及毒死蜱、三唑磷、灭多威及氧乐果4种常用杀虫剂对联苯菊酯不同抗性水平枸杞蚜虫CarE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Ⅰ(LC50值为0.057 mg/L)相比,不同地区枸杞蚜虫对联苯菊酯均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其中种群Ⅴ的LC50值为4.344 mg/L,抗性倍数达76.2,已达到高抗性水平。随着对联苯菊酯抗性水平的提高,枸杞蚜虫CarE的比活力逐渐增大,高抗性种群Ⅴ的比活力[0.533 μmol/(min·mg)]是敏感种群Ⅰ[0.287 μmol/(min·mg)]的1.9倍。进一步比较敏感种群Ⅰ和高抗性种群Ⅴ的Km和Vmax值,发现Km值几乎无变化,但高抗种群Ⅴ的Vmax值是敏感种群Ⅰ的2.08倍。4种杀虫剂对不同抗性水平枸杞蚜虫CarE的抑制作用不同,但均随着试虫抗性水平的升高,抑制中浓度(I50)值增大。表明羧酸酯酶在枸杞蚜虫对联苯菊酯的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酯酶在小菜蛾Plutelaxylostela抗药性中的作用。离体酯酶活力测定表明,抗性品系(GZ)幼虫的羧酸酯酶活力是敏感品系(SS)的1.4倍,故羧酸酯酶在抗性品系(GZ)抗药性的作用不大;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在抗性和敏感品系的幼虫中差异很小,幼虫的酸性和碱性磷酸酯酶电泳酶谱没有差异。幼虫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显示Est-1位点的C基因的频率随着抗性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基因型的多态性也提高。  相似文献   

20.
棉铃虫抗辛硫磷品系的代谢抗性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重复回交和药剂选择,将棉铃虫Phoxim-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导入到BK77敏感品系中,得到棉铃虫BK77-R抗性品系,BK77-R和BK77为一对近等基因系。BK77-R抗性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达155倍,对溴氰菊酯有高水平交互抗性(抗性倍数248倍),对灭多威和硫丹有中等水平交互抗性, 分别为31倍和11倍,对丙溴磷有低水平交互抗性(4倍)。在BK77-R抗性品系中,脱叶磷(DEF,酯酶抑制剂)对辛硫磷、灭多威和硫丹具有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7倍、2倍 和1.9倍;增效醚(PBO,氧化酶抑制剂)对溴氰菊酯、灭多威和辛硫磷的增效倍数分别为21倍、2.2倍和1.7倍。与BK77敏感品系相比,BK77-R抗性品系的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均显著提高,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没有明显变化。上述结果表明,酯酶解毒代谢在棉铃虫BK77-R品系对辛硫磷的抗性中起重要作用,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作用增强是该抗性品系对不同类型药剂产生交互抗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