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我国蚕桑科技的进步,新型蚕桑丝绸产业技术体系逐渐形成,有效推动了蚕桑产业转型升级,各地紧抓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现代生态蚕桑产业。桑树是蚕丝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建立优质高产桑园是蚕桑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四川作为我国"东桑西移"的重要承接地,蚕桑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的良好态势,各地发展产业热情高涨。但四川的桑苗繁育体系一直较为滞后,传统的杂交桑"一步成园"加冬季无性繁  相似文献   

2.
1发展与现状 蚕桑丝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五千多年来,它对中国历史作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丝绸之路对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华民族是首先发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丝绸的民族,其制作丝绸用品更是开启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东西方大规模的商贸交流和文化交流,史称“丝绸之路”.四川在历史上曾是蚕丝业的鼻祖,是蚕丝业的发源地之一,曾经的蜀锦、嘉定大绸等享誉海内外.几千年来,勤劳的巴蜀人民发明了养蚕抽丝,使巴蜀成为我国的丝绸之源.四川丝绸声名远扬,自秦汉至唐宋的千余年间,成都丝织业十分繁荣,是全国蚕桑丝绸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也是西南丝绸的贸易中心.  相似文献   

3.
四川果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四川蚕业源远流长,是中国蚕丝业发祥地之一,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蚕桑生产基础,但传统蚕桑产业以栽桑-养蚕-产茧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蚕桑生产整体效益不高。目前一种以采摘优质桑葚为主,同时兼顾桑蚕饲养的果桑产业应运而生。发展果桑产业,延伸产业链,开发桑葚浓缩汁、桑葚酒等功能型保健产品,提高蚕  相似文献   

4.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丝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服务于蚕农。《四川蚕业》期刊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产业论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实用技术、调查研究、蚕农园地、蚕丝文化、信息动态等栏目,集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蚕桑丝绸企业和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蚕业科研院校师生、蚕业合作社、蚕桑业主、蚕桑大户订阅。  相似文献   

5.
罗炽增 《四川蚕业》2008,36(1):50-52
<正>国家实行"东桑西移"战略,加快了蚕桑生产区域布局的调整,使我国蚕桑生产的重心逐步向西部转移。作为全国蚕丝生产主产区的四川,蚕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的特点:蚕业布局进一步优化,优势蚕业主要集中在攀西、川中北、川南三个丘陵蚕区,占全省  相似文献   

6.
<正> 七○年代以来日本蚕业变成夕阳工业,正在走下坡路,世界蚕业中心正向我国转移,l986年我国蚕茧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8.83%,产丝量占世界总量的48.89%,国内国外市场对蚕丝需求量将继续增长,我国蚕丝业呈现欣欣向荣景象。六五期间,我省蚕桑生产不论数量与质量都处在全国先进行列,我省蚕茧总产量仅次于四川居全  相似文献   

7.
<正> 伟大的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前便出现了蚕丝业生产的雏形。黄河流域属我国古老蚕桑发源地之一,延安地处其中。周,秦以来,蚕丝业就很盛行。1918年曾产茧650吨。现今子长县的中湾村还保留有500  相似文献   

8.
四川古称“桑从古国”,在三千多年前已有栽桑养蚕,是我国蚕丝生产最早的蚕区之一。蜀汉诸葛亮晚年上表说:“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到明朝,四川已成为全国蚕桑主要产区。清初出现了“墙下桑树,宅内养蚕,习以为常”。栽桑养蚕已较为普遍了。当时,桑树多系零星散栽,叶、材兼用的乔木桑。  相似文献   

9.
蚕丝食品开发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世界丝绸的发祥地,年产蚕茧一千多万担,约占世界总产量的65%。在蚕丝业生产中,每年副产的万吨左右的削口茧及下脚丝往往弃而不用或用于效益不高的途径,而在我国最大的蚕桑生产基地——四川,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甚至在有的丝厂,  相似文献   

10.
<正>《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丝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服务于蚕农。《四川蚕业》期刊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产业论坛、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实用技术、调查研究、蚕农园地、蚕丝文化、信息动态等栏目,集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蚕桑丝绸企业和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  相似文献   

11.
蚕丝是我国富有悠久历史和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事业。四川是全国蚕丝主产地之一。农民有栽桑、养蚕的习惯,也是农村的一项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蚕桑、丝绸业,是振兴四川农村经济,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门路和源泉。当前,在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必须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指针,抓住机遇,依靠科技,积极促进“三高”蚕业发展。为此,本刊发表西南农业大学蚕桑丝绸学院张建强同志的文章,就对如何培育茧丝绸市场机制,并对当前茧丝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中,如何适应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要求等诸问题供同行研究、探索、商榷。  相似文献   

12.
解放几年来,蚕丝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可是,蚕丝科学技术水平远远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要求,主要症结之一,在于存在的潜力没有获得充分的发挥。目前,蚕丝科学技术正如蜗牛式的步伐在行进着。潜力不能发挥,是属于客观因素的阻碍。潜力没有充分发挥,是属于主观的努力不够。我国蚕丝界拥有不少的蚕丝科学工作者。尤其是年长的一辈,他们积累着宝贵的祖国蚕桑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蚕丝产业链视角,分析近几年中美贸易战和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蚕桑生产、丝绸加工、丝绸贸易的影响,总结疫情对我国蚕丝业影响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后疫情时代促进我国蚕丝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改革探索以创新提升和改造传统茧丝绸产业 赵德志1- 1………………………………………………………加入WTO为四川蚕桑丝绸业的影响与建议冯永德 1- 5……………………………………………东部人看四川的蚕桑生产 叶志毅等 1- 8…………专业化生产是蚕桑发展的必然趋势 梁橘 1- 11…成都市优质蚕桑基地发展思路 谢显明等 1- 13…南充蚕桑业主经营现状及前景 何旭东 2 - 1………现代生物技术与蚕丝业 吴大洋 2 - 4………………四川蚕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剖析 陈佑伟等 2 - 9……成都蚕业发展探索 干群等 2 - 14…………………从四川蚕…  相似文献   

15.
<正> 概论蚕丝业是我国一项古老的、特有的农事业生产活动。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学以及流传民间“男耕女织”农家乐的纪实,无不反映它是国泰民安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陕西省蚕桑生产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是蚕丝业发源地之一。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考古工作者在西安东郊浐河畔的半坡村,发掘了一处原始社会后期母系时代遗  相似文献   

16.
大力推广限性蚕品种 促进蚕种和茧丝质量的提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茧丝绸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也是我国唯一能主导国际市场的商品。四川产茧量在全国名列前矛,但茧丝绸出口创汇,效益很差,究其原因,主要是四川的茧、丝质量还没有达到应有水平。为使我省蚕桑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尽快依靠新科技以恢复和提高茧丝质量,为此大力推广限性蚕品种,对于整个蚕丝行业的再度兴起均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成春  梁应霞 《蚕学通讯》2000,20(2):47-48,56
重庆市是全国五大蚕茧生产基地之一,蚕桑生产历来是我市远郊区(市)、县农村多种经营的骨干项目和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自从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外受国际大气候、国际丝绸市场的影响,内受比较效益、生产规模及生产技术的制约,农民栽桑养蚕积极性严重受挫,蚕桑生产基础严重削弱,全市蚕丝业步入近十年来的最低谷。就在这一筹莫展之际,我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双边协议,这标志着中国的纺织业特别是丝绸行业将被注入新血液。但是,这是否意味着我市蚕桑生产即将走出低谷,迈向辉煌,我市蚕丝行业该如何抓住这一契机进行发展…  相似文献   

18.
四川蚕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蚕丝产量占全球产量的72%,蚕丝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90%以上,蚕丝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有很强的优势垄断地位。四川蚕丝业源远流长,有6000多年的栽桑养蚕历史,是蚕丝发祥地之一,素称“蚕丛古国”。四川是全国三大茧丝绸产区之一,是西部地区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基地,资源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北方蚕业》2010,(3):52
《四川蚕业》是由四川省农业厅主管、四川省蚕丝学会主办的蚕业科技刊物。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应用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主,面向蚕业生产、科研、教学,服务于蚕丝业。《四川蚕业》杂志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主要辟有管理综述、试验研究、生产技术、经验交流、行业探索、调查研讨、蚕丝文化、专题简讯等栏目,融科学性、技术性、实用性、指导性于一体。欢迎广大丝绸工贸企业和蚕丝业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院校师生、蚕桑专业户、重点户订阅。《四川蚕业》为季刊,每册定价5.00元,全年20.00元。国内外公开发行,请直接与《四川蚕业》编辑部联系订购,务请写明订购《四川蚕业》字样。请将所定期数、册数、寄刊地址(省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因其投入少,见效快,效益好,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发展很快,成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本文分析了国内外蚕丝产销趋势,提出了避免蚕桑生产盲目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