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0 引言 两种(品种)或两种以上的牧草同时在同一块土地上混合播种的种植方式称为混播.牧草混播作为种植中的一项技术措施,对建立永久放牧地或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自2003年在新疆的28个县(市)全面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截止2007年底,累计安排退牧还草围栏工程建设面积9720万(667m2);在已退牧还草的草场上实施补播改良面积1698万(667m2);近两年来,加大了人工饲草料地的建设力度,牧草混播技术提高产草量、改善牧草品质等方面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种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与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猫尾草(Phlemu pratense)5种牧草混播,混播比例为4∶6、6∶4、5∶5三种处理,各处理又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刈割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对比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异行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以4∶6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产干草1209.1g/m2;其它处理也多在800g/m2以上.[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在草群中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混播草地较单播种值无论是出苗长势、产草量、还是抗逆性及营养物质含量等都占据明显优势,然而如何选取混播牧草以及怎样确定混播牧草的混播比例,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基于此,在实测数据的基础之上,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专家意见,讨论了八种混播草地的各项指标排序及综合排序,从而为混播草地类型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披碱草与羊草混播进行草地改良,播种当年产草量为1200kg·hm^-2,植被覆盖度达70%。第二年产草量为3750kg·hm^-2,植被覆盖度达80%。第三年产草量为4500kg·hm^-2,植被覆盖度达90%。是防止苏打盐碱土草原退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不同混播比例、不同播种方式建植混播草地的研究,探索自然降水在500 mm以上的雨养地区,建植优质、高产、稳定与中长利用年限混播人工草地的技术途径.[方法]试验设鸭茅(Dactylisglomerata)与红豆草(Onobrychis viciaefolia)、无芒雀麦(Broumis inermis)与红豆草混播,混播比例为5∶5、4∶6、6∶4三种处理,各处理以1∶1行;2∶2行;3∶3行异行种植;在豆科牧草花期与禾本科牧草抽穗期,测定草地群落各种群组分的密度、高度与产草量,比较分析各处理的草地经济性状表现.[结果]在不同种植方式的处理中,1∶1行的种植方式,各项经济性状指标均优于其它种植方式;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红豆草与鸭茅混播,以6∶4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276.8 g/m2;红豆草与无芒雀麦混播,6∶4与5∶5混播比例的草群产量最高,在1∶1行处理中,平均可产干草1 194.95和1 242.3 g/m2.[结论]试验区草地在建植的当年就表现出良好的长势与较高的生产性能,尤其是豆科牧草的产量大幅度增加,可极大地提升草地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红豆草、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和猫尾草5种豆科和禾本科牧草,在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比例6∶4、5∶5和4∶6条件下,分别以2种和5种牧草混播,建立同行及1∶1行、2∶2行和3∶3行异行混播草地。依据2012-2013年各混播组合的株高、植株密度、相对密度、相对产量总和及竞争力,分析了异行混播与同行混播豆禾牧草种间竞争关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同行混播相比,1∶1行、2∶2行和3∶3行异行混播下,鸭茅、无芒雀麦、红豆草垂直方向上的竞争等级未发生改变,位置较低的红三叶竞争等级增加,抑制了发育较迟的猫尾草;从水平空间上看,异行混播下各混播种类密度和相对密度较同行混播增加,豆禾牧草水平空间上的竞争强度下降。与单播相比,同行混播和异行混播的资源利用效率均得到改善;与同行混播相比,异行混播改善了豆科牧草光资源获取环境,减缓了禾草侵占能力的优势,其竞争力增加;增加豆科牧草混播比例也有利于提高豆科牧草的竞争力。因此,从同行混播转为异行混播,可调整混播豆禾牧草的种间竞争强度,有利于豆禾牧草的共存。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不同地类与飞播成效的内在关系,提出了选择播区的标准。应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划分出飞播草场类型,并提出了适宜的草种组合及播量。试验采用棋盘式和重复式作业法,显著地提高了均匀度及成效。混播草场的建成,从根本上改变了飞播形成的单一的沙打旺草场景观,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江河源区披碱草/星星草混播草地放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放牧率增加,各月不同土壤层含水量呈减小趋势;地上现存量的峰值降低,峰值出现的日期也提前,对照是80 d(从实验开始计),极轻度~重度放牧依次为70、665、7和38 d;披碱草的地上现存量和比例均呈下降趋势,而杂类草和星星草的地上现存量呈二次曲线变化趋势,且它们的百分比组成呈上升趋势;星星草地上现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轻度(5.26头/hm2)和中度(8.0头/hm2)之间,而杂类草的最大值出现在中度放牧附近(8.07头/hm2),这说明江河源区混播人工草地的适宜放牧率是中度放牧,适宜牧草利用率是60%。  相似文献   

9.
刈割与放牧结合对苜蓿型混播草地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以苜蓿为主的混播草地,在前期刈割的基础上采用低、中和高3种放牧率进行轮牧。结果表明:60d放牧后,在各放牧处理间的土壤水分和容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其牧草干物质含量和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它们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牧草生长阶段,利用时期和牧草种类。供试羔羊的个体增重和产肉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减少,其单位草地面积的增重和产肉量,在一定范围内随放牧强度增加而提高。苜蓿草地的放牧利用以中等放牧强度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人工混播草地害虫综合治理水平,采用网捕法和陷阱法对贵州独山县豆禾混播草地昆虫群落多样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草地昆虫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其多样性在4—10月均能保持较高水平,11月多样性水平显著降低,需加强对优势害虫种群的防控工作。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优势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昆虫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丰富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紧密,受降水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1.
为人工混播草地害虫的科学防治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网捕和陷阱法研究贵州独山县豆禾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害虫类亚群落占混播草地昆虫群落的主导地位,4月各类昆虫发生量均较小,7月和8月为害虫和天敌发生高峰期,10月和11月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亚群落个体数量趋于0,而害虫类亚群落仍保持较高的个体数量。因此,7月和8月为混播草地害虫防治的重点时期,10月和11月仍需关注害虫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2.
对三江源区人工调控的4龄混播草地人工植被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人工调控的混播群落盖度和植物量均高于对照(自然演替草地),尤其是人工群落植物量显著高于对照,提高了草地初级生产力.全生长季内混播草群的生长速度呈倒"Ⅴ"字型分布,人工调控混播草群的平均生长速度为0.65~0.70 cm/d,对照为0.55~0.65 cm/d;人工调控的草层群落高度比对照高,各层的植物量分配相对均匀,群落垂直结构均呈"金字塔"形,其稳定性优于对照的自然演替草地.所以加强高寒地区人工草地建成后期管理如毒杂草防除和施肥等,对防止人工草地退化,提高利用效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混播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目前生产上把提高亩穗数作为小麦增产途径,由于群体密度大,群本发育与个体发育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不同品种有不同的特点,根系分布、株型、叶型以及对环境条件的反应都不尽相同,如果把不同品种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可使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得到协调。 1984年,美国人Allan.J.ciha和Gordon.Rubehthaler报道,春小麦品种混播,出粉率、蛋白质含量、面团性状、烘烤性及抗病性等方面都优于播种单一品种。我们的试验目的,是想通过品种混播,发挥群体效应,提高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苜蓿 无芒雀麦混播人工草地进行了株高动态、产草量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从整个生长季采看,混播降低了苜蓿的草层高度,增加了无芒雀麦株高.播种当年混播草层产草量高于单播草层,第二年,混播草层产草量低于单播苜蓿产草量,混播草层最高产草量到达时间晚于单播草层.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混播牧草的优点、播种量的确定方法、播种时期与方法、混播牧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1试验目的本试验旨在通过在退耕还林田里对不同牧草品种混播组合的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合我县林间种植的牧草品种组合,为我县的牧草大面积种植、促进养殖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提供理论依据。2材料与方法2.1参试品种及处理详见表1。注:每小区为10平方米,A2精饲726播种时用呋喃丹拌土撒施,以防地下害虫;俄罗斯饲料草移栽株行距为20厘米×50厘米。2.2试验设计试验共设8个处理,采取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计24个小区,每小区面积10平方米。表1品种混播组合及播种量一览表处理代号参试处理播种量(克/平方米)行距(厘米)A1鸭茅×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与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地上生物量越高,形成的有机质越多.在单播的紫花苜蓿中,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与速效K呈负相关,说明生成的地上生物量越多,消耗的速效K越多.单播无芒雀麦的地上生物量与碱解N、速效P和速效K都呈负相关.在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中,速效P和速效K肥的消耗最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改良方式对豆禾混播草地的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群落及区系特征的影响机制。【方法】以云南省种羊场豆禾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2019年直接改良(DR)草地与轮作改良(CR)草地,以围封(NG)草地为对照,借助高通量测序、菌丝测定与孢子密度测定技术,测定AMF群落特征。【结果】直接改良草地中孢子密度、球囊霉属(Glomus)显著高于轮作改良方式。孢子密度与土壤硝态氮、土壤微生物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菌丝长度、菌丝密度与土壤氨态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速效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结论】直接改良方式比轮作改良方式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的增加,更有利于AMF与植物共生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小麦混播就是把不同品种的种子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后进行播种.这种种植方式在虞城县由来已久,以前仅限于部分群众小面积种植,但缺乏技术研究,2007~2008年度虞城县农业局农技站在这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在不增加各项投入的情况下,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农业种植中,杂草经常与农作物竞争水分和养分,从而造成减产减收。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若将苏丹草与之混播,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而且两者的混播不仅不影响小麦的产量,还能够收获大量优质的牧草,可以为促进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