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标杂A1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农科院选育的具有标志性鸡脚叶形态的杂交棉,2001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2004年在山西、陕西同时通过审定。已先后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11个省市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其抗虫性、抗逆性、丰产陛突出。2003年农五师89团引进小面积试种,增产效果显著。2004年底新疆石河子从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引进,2005年进行大面积示范,在同等条件下较当地主栽常规种增产20%以上,深受广大农户的欢迎。  相似文献   

2.
标杂 A1是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石家庄市农科院协作选配而成的"一优双高"新型棉花杂交种 ,近几年在河南、山东、安徽、湖北、河北、江苏、山西、江西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示范与推广.在各示范区其抗虫性、丰产性、抗逆性表现非常突出,集中解决了棉花生产中的用工多、治虫难、效益低三大难题.该品种 2001年和 2002年已分别在河南、山东通过审定,定名为标杂 A1.  相似文献   

3.
棉花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棉花产量的主要途径之一,但由于新疆特有的"矮、密、早"栽培模式用种量大,外引杂交棉种子成本昂贵,限制了杂交棉在我区大面积推广,致使新疆的棉花杂优利用明显落后于内地。随着棉花精量播种面积的不断增加和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亩用种量迅速下降。特别是近两年,各地引进的杂交棉品种标杂A1、标记杂交棉1号(以下统称标杂棉)在新疆表现出了超常优势,比当地生产品种普遍增产20%以上。  相似文献   

4.
1新疆杂交棉生产发展现状及特点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约533.3万hm2,杂交棉推广面积约占棉花播种面积的20%左右。2006年新疆杂交棉推广面积约1.8万hm2,占棉花播种面积的3%左右。2002年新疆审定了第一个自育的杂交棉品种新陆早14号,该品种早熟性好、丰产性强,重点利用F2代。在新疆、甘肃早熟棉区迅速推广种植,至2005年累积推广种植面积达1.2万hm2,增产幅度在8%~15%。2003年新疆兵团引进内地杂交棉品种标杂A1,2003至2005年推广种植2000hm2,皮棉产量较当地推广品种新陆早13号增产30%以上。  相似文献   

5.
自2002年以来,转基因抗虫杂交棉在长江流域迅速推广,目前已占棉花种植面积的70%以上,黄河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也开始推广应用。在转基因抗虫杂交棉迅速推广普及的同时,其种子生产经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相似文献   

6.
标杂A1是石家庄农科院选育的具有标志性状鸡脚叶形态的杂交棉。自2001年在农五师八十九团引种,综合表现优良。2003~2004年进行示范推广后,累计推广种植面积330hm^2以上。  相似文献   

7.
鄂杂棉25号是2006年通过湖北省审定的杂交棉品种,2004-2005年在区试中,子、皮棉产量居参试品种第1位,被誉为"双冠王"。自推广以来在湖北省累计种植面积达15万hm2,通过这几年的种植,该品种田间表现为桃大、结铃性强、抗逆性好、不早衰,易管理,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8.
冀杂99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抗病、高产、大铃为目标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9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9008,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依据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的结果和大田示范的表现,对冀杂999的特征特性和产量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冀杂1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以抗病、高产为目标选育而成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6年8月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编号为国审棉2006010,准予在黄河流域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0.
湘杂棉5号是国家杂交棉研究推广中心、湖南棉花研究所选育的杂交棉新品种,是一个既桃大又结铃性强的经典品种。2001—2003年在湖南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中,子、皮棉分别比对照增产14.79%和11.36%,均达到极显著水平。2005—2007年在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江苏等地推广种植,综合表现突出,深受广大棉农的喜爱。其突出表现有如下4点。  相似文献   

11.
正大面积推广种植杂交棉是提高棉花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场自2005年引进种植杂交棉标杂A_1以来,体现出其增产效果显著、优质及多抗等特点。开展标杂A_1杂交棉制种工作,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新疆北疆气候条件下杂交棉高效制种关键技术,以及杂交棉制种模式,为带动垦区杂交棉制种和杂交棉的生产发展提供依据。1亲本材料来源标杂A_1是利用两个纯合的有标记性状的自交系杂交而成。由于双亲自交系的遗传异质性大,杂交优势较强。  相似文献   

12.
新疆兵团杂交棉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新疆随着兵团棉花精量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用种量下降,特别是近两年各地引进的杂交棉品种标杂A1在产量、效益上都明显高于本地主栽品种,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新疆兵团杂交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研究方向、重点、技术路线等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新疆随着兵团棉花精量播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用种量下降.特别是近两年各地引进的杂交棉品种标杂A1在产量、效益上都明显高于本地主栽品种.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本文对新疆兵团杂交棉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研究方向、重点、技术路线等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4.
《作物育种信息》2006,(5):12-13
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合作选育的国产高强纤维双价抗虫杂交棉苏杂3号,2004年12月获得农业部转基因作物安全证书,2005年4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杂3号突出的表现是纤维强力佳、品质优、产量高、综合抗病虫性状好。本研究拟通过对苏杂3号品种特性的分析,为进一步推广利用该抗虫杂交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鄂杂棉28号(原代号荆01—801是湖北荆州农科院选育,2003—2004年参加湖北省杂交棉区域试验,2005—2006年参加长江流域区域试验,2007年参加长江流域生产试验。在各级试验当中该组合均表现为丰产性较好、纤维品质较优、抗虫性好、耐枯萎病、耐黄萎病等特点。2005年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2007年3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为鄂杂棉28号。  相似文献   

16.
张哲  张莉 《种子世界》2011,(4):22-23
2010年通过对参试的杂交棉品种(系)在我区的种植对比,观察其早熟性、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等特点,为我区选用优良的杂交棉品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杂101是石家庄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SGK321为母本培育的转Bt+CpTI双价抗虫基因杂交棉新品种,2006—2008年参加了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和河北省冀中南抗虫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在多年各级区域试验中,子棉、皮棉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居前列.表现出了良好的抗病性、高产稳产性和广泛的适应性。2009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8.
对引进的9个杂交油菜新品种在6个不同生态区进行了丰产性、稳产性、抗逆性及区域适应性的综合鉴定,综合各品种表现,提出绵杂328、种都油800、绵油63等3个品种进行小面积示范种植,进一步了解其生育表现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标杂A1杂交棉是由河南省农科院植保所与有关单位协作,利用常规叶形的转基因抗虫棉YmR作母本,与超鸡爪叶无腺体的自交系Y2-2作父本,采取人工去雄授粉方法杂交育成的抗虫杂交棉.该品种于2001年8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不同品种杂交棉的光合特性及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杂交棉豫杂35、中棉29、标杂A2、标杂A1、经杂2号的主茎叶的光合特性及其产量和纤维品质,结果表明:豫杂35由于其叶片功能期Pn较高,且衰老慢,其叶片的Pn、Fv/Fm和ФPSⅡ日变化幅度又较小,对强光利用能力强,全天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显著高的最高产量;中棉29、标杂A2、和经杂2号获得较标杂A1显著高的产量;标杂A1由于叶片早衰且叶片光合性能相对较差,而产量最低,纤维品质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