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同志:您好!现就贵刊2004年第12期盆景世界栏目《能否说是新款盆景》一文,发表一些笔者看法.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从作品的照片上看,作者在造型上是想有所突破。但我觉得作者把盆景艺术看得太简单了。要知道任何一种艺术的创新都应建立在雄厚的传统的基础上,抛开传统,创新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作品也将无生命力可言。现 相似文献
2.
赏方河铭赤楠盆景《情系大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是指宇宙、万物、自然;心源是指感悟、提高、升华。就是要以大自然为师,向大自然学习,从大自然中去感悟艺术创作的神髓、真谛。树桩盆景素材多取自于大自然,而一些生长缓慢、在恶劣环境下生长的树种,经漫长岁月的磨难,枝干虬曲,高不盈尺,妙趣无穷,是制作盆景的上上桩 相似文献
3.
1994年第二期《作品赏评》栏是一个很好的“课堂”,作为学习,我试对其中的树木盆景作些分析,以此与盆友共探讨。《榕树》系近景式大树型作品,格调清新、自然,勃勃生机,给人以健康、向上的美感。但从精益求精的角度考虑,该作品也有可改之处。 相似文献
4.
5.
<正>长期以来,古老一直是树木盆景的主要树相,这已成为树木盆景创作的定式。苍劲古朴的树木盆景精品魅力四射,令人叹为观止,这种树相定式妙不可言。但笔者认为,也存在缺憾,那就是它只表现了树木的一个美好侧面,而忽略了更为广泛的树相之美。由此,我们在欣赏老态树木盆景的同时,能否考虑将其他树相也纳入视野呢?遥望原始森林,郁郁葱葱,美不胜收。深入其中,就会发现是幼年树、青年树、中年树和老年树共同构成了林海,方才打造出森林的壮美。幼年树茁壮成长,青年树朝气蓬勃,中年树稳健壮实,老年树 相似文献
6.
用盆景艺术向世界宣传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是海派树石盆景《浦江源头》的创作初衷。早在2006中国陈村世界盆景赏石博览会上,《浦江源头》就赢得了中外盆景界权威人士的高度赞赏。美籍国际盆景雅石协会(BCI)和世界盆栽友好联盟(WBFF)领导人琳达布兰特颇为欣赏地与《浦江源头》合影留念。《浦江源头》能在大展上引起震撼,不仅让人领略了海派盆景的魅力,而且向世界展现了2010中国上海世博会举办地的母亲河——黄浦江源头的神韵美境。 相似文献
7.
8.
金银花,又名忍冬、金银藤、鸳鸯藤、二色花藤。忍冬科,忍冬属。常绿或半常绿缠绕藤本。茎皮条状剥落。枝中空,幼枝暗红褐色。叶对生,椭圆形。双花单生叶腋,花冠先白色,渐渐略带紫色,后转黄色,有芳香。花期4—6月,春夏开花不断,先白后黄,黄白相映,故曰“金银花”。又因凌冬不凋,又称“忍冬”。果期8—11月,浆果球形,蓝黑色。 相似文献
9.
10.
没有疑问,《树石情缘》是一本专业的盆景图书。可是翻读后,却很快做出判断,盆景二字无法完全涵盖这本书的内蕴。作者庄文其先生一上来就借用肖伯纳的话,把自己对艺术的认知坦然相告:“艺术是我们给自己做的一面镜子。我们用艺术作品造自己的灵魂。” 相似文献
11.
寻梦中国盆景,相约美好安康。在今年第八届中国盆景展会上,来自全国80多个城市的盆景艺术家、爱好者组成了近百人盆景创作大赛团队。我有幸参加,并以作品山石盆景《金州人家》荣获金奖。现将创作过程叙述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2.
13.
斑驳嶙峋的骨架,苍劲隽永的身姿,蓬勃旺盛的生机,端庄优美的造型……正是异乎寻常的天工,别开生面的匠心,将这棵几乎焦干、枯竭的刺柏打造成盆盎世界中的佼佼者。作为盆景艺术的“模特”,她信步出入于大雅之堂,潇洒抒写着生命的华章(见图)。 相似文献
14.
<正>水旱盆景、山水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较之树木盆景,更具有中国盆景文化的丰富内涵和诗情画意。但近几年水旱盆景和山水盆景发展缓慢,有新意的作品不多,这一方面是受盆、石料和树木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缺少突破。艺术创作初期效仿别人的模式是必须的,但我们不能被模式束缚了头脑。一旦被模式困住,跳不出它的框框,在选材、构 相似文献
15.
<正>1986年冬季,本人在矿区一处垮落的土石堆边,发现了这株根部裸露、桩径硕大、较为奇特的紫藤。它不但根茎部硕大,已形成块状,而且可以作两面观,一面空朽灵透,一面壮硕雄健。根系虽已被雨水冲刷裸露,却非常完好。再仔细观看,发现了以下不足之处:一是只有一根直径不到3厘米的主枝蔓,枝蔓上分枝少;二是主枝蔓着生部位也非常不好,朝左侧一边生长 相似文献
16.
惠安县离休干部协会会长、县花卉盆景协会副会长刘锦周,是个乐善好施,质朴随和,平易近人的“好老人”。离休后,身兼数职,尽职尽责,常常是废寝忘餐。但一回到家,绝不会忘记给心爱的花木盆景浇水拔草,施肥除虫,修整管理。他家住宅,楼上楼 相似文献
17.
《新生》是我的一盆竹桩盆景,制成后深得周围花友赞扬,他们纷纷问我是如何制成的。这盆盆景的材料取自我园中一蔸2001年栽就的小佛肚竹。受田发建先生竹桩盆景的启发,我决定试着制作一盆竹桩盆景。我的做法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在读本刊2005年第二期第48页,受江苏淮安张春凯先生文章的启发,仔细品读业余爱好者张天祥的《天趣》,有点心得,现在说出来与大家交流。一、此作品首先品赏时感到主景(体)不够明确不够突出,不知是石附树,还是树依石,到底是树为主景(体),还是石为主景(体)。二、树石盆景讲究的是意境感,配件摆设是起到增强意境突出作用,而本作品前、后宾主顺序颠倒,上、下结构比例失调,如 相似文献
19.
林全枝先生的杜鹃盆景佳作《万众一心》,是用生长于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杜鹃制作的。曾被评选为2006年度福建花王。它盘根错节,树干刚健,枝节茂盛,繁花似锦。它的光彩夺目,令人心灵震撼,精神振奋。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