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鹅瘟病是由小鹅瘟病毒引起雏鹅的急性、败血性的传染病。本病仅发生于鹅和番鸭 ,其他禽类和哺乳动物尚未见有发生的报道。本病易发生于 3~ 2 0日龄的雏鹅 ,发病后传染快、死亡率高 ,是危害养鹅业的重大疫病之一。1 流行特点在自然感染情况下 ,最早发现本病的雏鹅为 3~ 5日龄 ,2~ 3天内迅速波及全群 ,7~ 1 0日龄雏鹅发病率和死亡率达到高峰 ,一般死亡率为 70 %~ 95% ,最高达 1 0 0 %。随着日龄的增加 ,雏鹅的易感性逐渐下降 ,1 0日龄以上雏鹅感染后死亡率一般不超过 6 0 % ,2 0日龄以上发病率较低 ,30日龄以上极少发病。但近年来亦偶…  相似文献   

2.
1鹅副粘病毒病的危害。鹅副粘病毒病的发生、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四川白鹅、皖西白鹅、太湖鹅、狮头鹅、扬州鹅、朗德鹅以及其它品种的鹅均易感染本病。各种日龄的鹅对本病均有易感性,但发病率和死亡率与鹅群日龄有一定关系,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对300余群不同日龄的鹅群的调查统计。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左右;死亡率为30%~100%,平均40%左右。发病日龄最小为3日龄,最大为300日龄以上,两周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其危害程度已超过小鹅瘟,因为小鹅瘟仅发生于1月龄内的雏鹅。患病鹅群内饲养的鸡在鹅群发病后2~3d也会感染发病,鸡的死亡率达80%以上,其症状及病变与鹅基本一致,而同群鸭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5~ 7月份 ,哈尔滨市平房区共有 16个鹅群中相继发生了鹅副黏病毒病 ,而且形成地方流行。大至 2 80d的产蛋鹅 ,小至 5日龄的雏鹅 ,无论日龄大小都有发病。但日龄越小对鹅副黏病毒病越敏感 ,且死亡率相对较高。 16个鹅群总共约 35 0 0 0只鹅 ,发病率为 6 7% ,死亡率为 87.5 %。1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沉郁、食欲降低、饮水量增加。发病初期排白色粪便 ,后期呈水样黄色或绿色粪便 ,病鹅蹲伏甚至瘫痪 ,食欲降低或废绝 ,重症则出现死亡。有的病鹅出现瘫痪现象不久即死亡。病程一般 3~ 5d或 7~ 8d不等。临床上日龄大的很少出现死亡…  相似文献   

4.
1流行病学 雏鸡、雏鸭以及哺乳类动物对本病毒均无易感性,白鹅、灰鹅、狮头鹅以及其他品系的雏鹅对本病都同样易感,能自然感染并流行本病。据报道,雏番鸭对本病有易感性。自然流行时,本病常发生于3周玲以内的雏鹅群中,能引起巨大损失。发病的日龄越小,损失越大,10日龄以内的雏鹅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达到95%~100%。15~20日龄的雏鹅,可能有部分不发病,发病后病程延长,死亡率在60%以内。  相似文献   

5.
1 病原 该病原为副粘病毒,能够引起10日龄SPF鸡胚死亡,鸡胚尿囊液具有较高血凝效价(达210左右),并能被康复鹅血清特异抑制.传代毒株接种鹅胚,可在48小时致死鹅胚,尿囊液血凝效价达210,病毒不能致死鸭胚,但能从病料中回收到病毒. 2流行特点 各种年龄的鹅均有易感性,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对10日龄以内的雏鹅具有高度的致死性,感染后其病死率可高达100%;11 ~15日龄雏鹅感染后病死率也高达90%以上.随着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产蛋鹅群感染本病后,除了发病死亡外,产蛋率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  相似文献   

7.
鹅副粘病毒病,亦称为鹅的禽副粘病毒感染犤1犦,是最近新发现鹅的一种以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主要临床症状及病变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1997年始发于我国广东犤2犦、江苏犤3犦等地。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对养鹅业构成较大威胁,并对禽类副粘病毒病的研究和防治提供了新的挑战。该病在成年鹅群流行过程中发病率高达50%~70%,死亡率达10%~20%左右;在15日龄以下的鹅群中可引起100%的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犤5犦。1流行病学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几乎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最早从隆昌鹅开始发病,太湖鹅、杂交鹅、地方草鹅均能感染发病犤3犦…  相似文献   

8.
今年春季以来 ,我县塔山库区周边、徐山、夹山、吴山、黑林等乡 (镇 )的农户饲养的太湖鹅、雏鹅发病死亡。感染鹅群使用过小鹅瘟疫苗防疫 ,发病雏鹅用小鹅瘟血清 ,投服各种抗生素 ,磺胺类药物 ,驱虫药治疗 ,均不见效。故采集病料送检 ,后诊断为鹅副粘病毒病。现将发病症状及治疗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经现场调查了解 ,发现病鹅群均属库区游放 ,因年年放养 ,草质低劣 ,草原污染严重 ,草场粪便腥臭。发病时间 4~7月 ,发病鹅日龄最小在 3~ 5日龄 ,最大 1 50日龄 ,日龄越小 ,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据反映 ,有的鹅群死亡率高达1 0 0 %。随着…  相似文献   

9.
12日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混合感染的诊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 4~ 2 0日龄的雏鹅 ,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 ,死亡率可达 90 %~ 10 0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原为鹅腺病毒 ,主要发生于 3~ 30日龄雏鹅 ,10~ 18日龄多发 ,死亡率为 2 5 %~ 75 % ,最高可达 10 0 % ;典型症状为昏睡、腹泻、喙端色暗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 3种病型。 2 0 0 2年 6月中旬 ,黑龙江省肇东市的 3家农户饲养的 12日龄雏鹅群陆续发病死亡 ,经过肇东市昌五镇畜牧综合服务站和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检验 ,确诊为雏鹅新型病毒性…  相似文献   

10.
鹅副枯病毒病(GPM)是以鹅消化道病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烈性传染病。本病最早于1997年2月由扬州大学王永坤和华南农业大学辛朝安在国内首次发现。王永坤等首先用SPF鸡胚分别从不同患病鹅群中分离出GP—MV/YG97、GPMV/JG97等多株病毒,并经病毒形态r、结构、理化、生物学特性和血清学等研究,证明本病毒为禽副粘病毒Ⅰ型。此病发病率为40%-100%,病死率为30%~100%。不同日龄的鹅均易感染,但日龄越小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其中15日龄以内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可高达100%,随鹅群日龄的增长,发病率和死亡率也随之下降,部分病鹅可逐渐康复。种鹅感染发病后,除死亡外,产蛋量下降,受精率也很低。本病的流行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目前,本病已在全国许多省市的鹅群中流行,已成为我国养鹅业危害最大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增长,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所下降.鹅群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鹅副粘病毒病调查及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鹅副粘病毒病是鹅的一种新的病毒性传染病。我市新城、十二圩、马集等乡镇的鹅群中陆续发生此病。主要表现为 :拉白色、红色稀粪 ,后期粪便变为绿色、恶臭 ;肠道粘膜散在分布多量黄色或灰白色豌豆大小的痂块 ,剥离后呈出血面或溃疡面。主要发生于 1月龄以上鹅群 ,最早 2 0日龄即已发病。现将该病的发病情况介绍如下。1 发病情况 对本市 8户发病鹅群的发病情况调查发现 ,发病日龄都在 30日龄~ 6 0日龄之间 ,病程 2~ 7天 ,发病率不高 ,但病死率较高。8户 1 85 0只鹅发病 2 6 9只 ,死亡 1 31只 ,发病率为 1 4.5 1 % ,病死率为 48.7% ,病鹅…  相似文献   

13.
2005年6月20日,泰来县胜利乡养鹅户李某饲养的1800只幼鹅,于30日龄发病。该鹅群1日龄注射小鹅瘟高免血清,7日龄注射小鹅瘟疫苗。按常规饲养,鹅群于20日龄开始放牧。到6月20日发现鹅群不正常,并死亡16只。病鹅精神沉郁、拉白痢及血便,当时按鹅痢疾治疗,饲料中投入诺氟沙星、土霉素等。第2天早晨发病鹅达921只,发病率为51%;死亡216只,死亡率为12%。由于发病鹅及死亡鹅不断增加,前来我处求诊。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1997年1月《养禽与禽病防治》报道了鹅副粘病毒病,并成功分离到病毒。回顾我市及周边地区的鹅群相继发生一种以消化道病变为特征的疾病,任何日龄的鹅均可感染。日龄越小感染机率越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2周龄以内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可达100%;种鹅感染后,症状明显,但死亡率低。本病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鸡与鹅同场饲养,其发病时间相差1~2天,且鹅的症状严重,死亡率增高。一、发病情况我市马岗镇养鹅专业户梁某,有3批日龄分别为20天、35天和50天的肉鹅,共3800只,其中一批20天龄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随着邳州市畜牧业的发展,在鹅群中出现了一种以排出稀粪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鹅感染后,日龄越小,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随着日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为40%~100%,平均为60%;死亡率为30%~100%,平均为40%左右。给养鹅业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随着佳木斯市养鹅业的大发展,鹅的发病和死亡也呈不断上升趋势,特别是雏鹅的死亡率更高,为了摸清其流行情况及制订好防治对策,我们对全市23个鹅群进行了流行病学、病理剖检及化验室检测调查,确诊小鹅瘟是危害养鹅业发展的主要疫病。1病例调查1.1发病状况调查23个鹅群,共有25354只雏鹅(3~20日龄),发病20195只,发病率79.7%,死亡鹅17240只,死亡率68%。在23个鹅群中,未免疫的有13个鹅群,占56.5%,共有12120只,发病9648只,发病率79.6%,死亡7506只,死亡率77.8%;1~3日龄内用小鹅瘟疫苗免疫的有5群,占21.7%,共有鹅6518只,发病2997只,发病…  相似文献   

18.
2 0 0 2年 1 0月 ,我县某镇李某购进一批雏鹅 ,没有给鹅群免疫接种 ,加上饲养管理不善 ,致使鹅群发病。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验诊断 ,确诊为雏鹅副粘病毒与球虫混合感染 ,后经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控制了病情 ,挽回了损失。现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2 0 0 2年 1 0月 2 0日 ,我县某镇李某 ,购进 1日龄雏鹅 3 68只 ,当时没有给雏鹅群免疫 ,1 0月 2 9日雏鹅群开始发病 ,次日死亡 3 0只 ,李某即采用广东某市研制的抗小鹅瘟血清给鹅群注射 ,同时用环丙沙星饮水治疗。 1 0月 3 1日死亡 3 5只雏鹅 ,至此 ,雏鹅死亡率为 1 7.7%。…  相似文献   

19.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鹅急性或亚急性败血性传染病。 1 996年 ,天长市暴发两起小鹅瘟病例 ,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 发病情况  1 996年 6月 1 0日 ,釜山乡蔡洼村王某饲养雏鹅 5 0 0只 ,1 0日龄发病 ,发病率为 91 .2 %,死亡率为 75 %。病鹅无先期症状 ,一发现即呈衰弱倒地而死。汊涧镇双元村李某饲养雏鹅 3 0 0只 ,1 1日龄发病 ,2天后波及全群 ,发病率为 5 3 .5 %,死亡率为 2 2 .3 %。几群发病鹅的共同特点是 ,发病日龄小 ,发病急 ,死亡快 ,雏鹅的易感性随日龄的增加而逐渐下降。2~ 5日龄呈急性型 ,6~ 1 5日龄呈亚急性型 ,1 5日龄…  相似文献   

20.
小鹅瘟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鹅细小病毒。本病毒对雏鹅、仔鹅有特异性致病作用,而对鸭、鸡、鸽等家禽类及哺乳类动物无致病性。本病主要侵害4~20日龄的雏鹅,20日龄以内的小鹅免疫功能不全,尤其以7~10日龄时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发病日龄越小死亡越多;不同地区、日龄、免疫状况的鹅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各不一致。鹅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危害十分严重,鸡、鸭、鹅都易感染,所以又称禽霍乱。本病的传染途径一般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消化道传染是通过摄食和饮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