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夏季高温季节,也是河蟹生长的高峰季节,此时气温高,喂料频繁,水质易恶化,疾病易发生,对池塘河蟹要进行高产管理措施,才能确保河蟹的健康生长,从而获得河蟹养殖的高产高效。1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以调活水质。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m以上。气温特别火热时,水位要加深到约2m。二是高温季节勤换水,防止水温过高,保证水质良好,保持"清、新、嫩、爽"。更换水源要清  相似文献   

2.
夏季水温偏高,河蟹体质下降,有机质分解腐败加快,水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增加,病菌大量繁殖,蟹病很容易集中高发,因此要加强饲养管理。1重视水质管理夏季水温高,水位过低容易导致河蟹性早熟从而影响河蟹的规格和产量。所以7月份以后要逐渐加深水位,在高温季节平均水位保持在1.2m以  相似文献   

3.
夏季池塘养蟹管理要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移栽水草蟹池移栽伊乐藻、水花生、苦草、轮叶黑藻等水草,覆盖率达50%左右,使河蟹生长在多水草的水体中,接近自然生态条件。水草不仅是河蟹喜爱的植物饲料,还为河蟹提供隐蔽场所及附着生物的基质,同时它们具有吸收水体中多余的有机质,降低水的肥度,澄清水质,加强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高温季节吸收太阳热能,降低水底温度,改良水环境等重要作用。对腐烂的水草,要及时捞出,以免败坏水质,当水草不足时,要及时补充。2调活水质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cm以上。…  相似文献   

4.
7-9月份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但由于气温较高,河蟹活动力强,摄食旺盛,导致生长环境和水质易恶化,很容易引发各种蟹病的发生,严重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因此,加强蟹池7~9月份管理,对实现河蟹增产增收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5.
7~9月份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关键季节,但由于气温较高,河蟹活动力强,摄食旺盛,导致生长环境和水质易恶化,很容易引发各种蟹病的发生,严重时引起河蟹大量死亡.因此,加强蟹池7~9月份管理,对实现河蟹增产增收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蟹,如何才能获得高产高效?山东省济宁市数十位养蟹大户的答案是:强化夏季河蟹生长发育旺季的管理,对河蟹严抓“四环”。第一环:强化水质管理在炎炎夏季,水温高,水质极易败坏,应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活、爽、嫩,溶氧高,透明度在40厘米以上。具体方法:一是加深水位,保持池塘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养殖辽蟹的池塘,水深要达2.0米以上,以免灼伤蟹体。二是高温季节,每3~4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30~40厘米,最好边排边注,使池水呈微流水状态。换水时应保持水位稳定,遇到恶劣天气,水质变化时,要加大换水量,尽量加满池水。换水前要捞去池中的残…  相似文献   

7.
每年10月前后,是河蟹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最易死亡的时期。养蟹户如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和疾病预防,很容易引起河蟹的成批死亡。因此,有效地控制好秋季河蟹死亡,是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的关键。现将我场一些养蟹农户防止秋蟹死亡的经验介绍如下: 1、凡属自然死亡的,应及时捕捉出售。俗话说:“西  相似文献   

8.
夏季水温高,河蟹生长快,但也是河蟹发病的一个高峰季节。因此,做好夏季河蟹管理工作,是夺取全年河蟹高产的关键。夏季河蟹管理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河蟹养殖在我国养殖行业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河蟹养殖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促进我国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本文介绍了高温对河蟹养殖的危害:使河蟹生长速度变慢、病害增加,使养蟹水体水草死亡腐烂、水质降低,使蟹塘发生虫害;提出了防治措施:保持均衡营养、增强河蟹的体质,维护良好水质、确保健康的生长环境,重视底质改良、降低池塘有毒物质含量,加强对蟹塘虫害发生的防控。  相似文献   

10.
夏季是各种鱼类等生长的旺季,但同时也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因此如何做好病害防治,做好水产养殖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本文将从鱼池管理、水质调节等方面入手,介绍高温季节水产养殖管理技术,确保鱼类等安全度过生长的旺盛期。  相似文献   

11.
<正>林口县地处莲花湖、牡丹江畔,水域分布广,随着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大力推广无公害河蟹的养殖,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场地选择河蟹养殖只要水质适用,水量丰足,均可用为水源。必须对水质加以分析,看看有无对河蟹有害的物质。要充分结合各季节养蟹生产注、排水措施,确定水源水量是否足用。尽可能选用无污染的湖库岔来建设连片的河蟹无公害养殖基地。不宜选在距离交通线过远的地方,以利养殖物资及养殖产品的运输。  相似文献   

12.
秋季 ,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 ,又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有的养蟹户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 ,引起河蟹大批死亡。因此 ,预防河蟹死亡 ,是提高河蟹成活率的关键之一。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 自然死亡 俗话说 :“西风起 ,蟹脚痒。”每年 9~ 1 0月 ,都有一批生长了 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 ,性腺成熟 ,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 ,因已成熟 ,体内渗透压升高 ,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 ,大部分会自然死亡。对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抓出售 ,否则会逐步死亡。2 感冒死亡 秋季昼夜温度变化大 ,水温差别也大 ,有时能达…  相似文献   

13.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水产养殖管理上最艰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和水温高,鱼类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而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所以鱼病增多。直接影响全年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14.
每到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同时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若不注意加强管理,有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怎样预防河蟹秋季死亡呢?这要从下述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夏季是水产养殖业的黄金季节,也是养殖管理上最难的季节.在这个时期,由于光照强,气温、水温高,鱼类的新陈代谢旺盛,水体中有机质增加,使水质发生重大变化,鱼病增多,直接影响了全年的产量、质量和效益.因此,推行健康养鱼模式如箭在弦.  相似文献   

16.
正1)池塘水质管理。在春季河蟹池塘水质管理尤其重要,水质管理的好坏决定池塘生物量,同时又会影响水草的生长,在春季水质调节主要是调节池塘p H值,以弱碱性为好,水体透明度控制在30~40 cm,让池塘底部有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池塘水草生根发芽。2)池塘药物管理。在春季池塘养殖管理上,除冬季清塘使用生石灰外,在春季温度升高后再次  相似文献   

17.
周兴华 《饲料广角》2002,(19):29-31
高温季节,水质较肥,鱼类代谢旺盛、生长迅速,但也是细菌、寄生虫的繁殖高峰期,此时极易暴发传染性鱼病,影响鱼类生长,甚至造成大规模死亡,如近几年我国部分地区在高温季节暴发的细菌性败血症。因此,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是提高水产增养殖产量及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  相似文献   

18.
六、饲养期间日常管理 1.加强水质管理 (1) 注水或换水:在养虾过程中,开始时用原有的消毒培肥水,水位较浅,水深60厘米左右。放苗10天后,要逐渐加深水位。每10~15天加注新水一次,前2~3次每次加水10~15厘米,以后每次15~20厘米,到高温季节要加至最高水位。加水时要注意水源清洁、水质青新,不含有毒药物。同时用40~50目的密网过滤进水,防止野杂鱼虾及卵块随注水进入虾池。在饲养中后期,特别是高温  相似文献   

19.
<正>大闸蟹又名中华绒鳌蟹,养殖大闸蟹投资少,效益高,是一种致富的好途径。现就高温季节池塘养殖大闸蟹的关键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参考。1水环境控制技术1.1控制水质水是大闸蟹生存的基础,水环境是大闸蟹养殖的第一制约要素,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效益。大闸蟹养殖过程应始终保持水质清新,溶氧5 mg/L以上,p H值7.5~8.5,透明度35~45 cm[1],最适水温20~25℃。水质管理总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稻田人工养殖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或管理不当,很容易死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水质污染:稻田养蟹池中,四周常有含农药、化肥或含盐较高的积水流进池内,致使池内水质受到污染,造成河蟹中毒死亡。 2.病菌感染:稻田养蟹过程中,由于运输、暂养等各种环节,常会感染细菌而致病。病菌侵入蟹体后,常可引起河蟹瘫软无力、摄食量下降、腹脐红肿、蜕壳不遂、黑鳃、腐肢、外壳长毛等症状,若不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