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过“猴子摘包谷”的故事吗?猴子摘下一个包谷,往腋窝里一夹,又去摘另外一个包谷。腋窝里原有的包谷掉了,新摘的一个包谷又往腋窝里一夹,再去摘新的包谷。摘来摘去,真正到手的包谷最终只有一个。在农村,不少想致富的人,只见他们不断地上新项目,却老是不见成“气候”。吃亏在于见异思迁,不总结经验,浅尝辄止。这与猴子摘包谷,不是一回事吗?不由得想起两位古人“务农寻富”的事。  相似文献   

2.
百事可乐     
《农村百事通》2006,(14):70-71
智慧二愣和村里几位工友在县城打工。烈日炎炎下,二愣对工友说:“凭啥咱在这儿累死累活一天赚10块钱,而不干活的当官的却能赚好几十呢?”工友讥笑他说,那你去问问领头的不就知道了。二愣还真的去问了,领头的用手一指脑袋说:“凭什么呀!就凭这个。”“凭脑袋,俺也有呀。”二愣还  相似文献   

3.
近读报纸,喜见不少地方取消村级小食堂,干部下乡驻村到指定“派饭”的农户家用餐,并按标准向村里交纳餐费,被“派饭”的农民凭餐券在月底到村里结算一次,此举很受农民欢迎和称赞,值得提倡。一是为乡村节约了经费,促进了廉政建设;二是跟群众加深了感情,密切了干群关系;三是有利于下乡干部了解农村实情,使他们能更好地为群众办事。欣喜之余,又听到一些农民反映:干部下乡吃“派饭”,“偏食”现象严重。所谓“偏食”,就是指“派饭”大都派在村、组干部及较富裕的农民家中,很少到贫困户家。我认为这样是有弊无利的。下乡干部吃“…  相似文献   

4.
一、前言棉花整枝技术,我国远在二百多年以前,明朝徐光启所著农政全書中即有記載云:“苗高二尺,打去冲天心者,令旁生枝,則子繁也。旁枝尺半,亦打去心者,勿令交枝相揉,伤花实也。摘时视苗迟早,早者大署前后摘,迟者立秋摘,秋后势定勿摘矣,摘亦不复生枝。”至1920年左右,河北正定第一棉作試驗場和北京第四棉作試驗場开始进行  相似文献   

5.
吃茶罗汉顶     
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小山城,酱油是节日才可能提着个小壶去买一、二个铜元“浪费”一番;但是,茶却从来不缺:它不是商品,用不着买。小时,好像是夏天吧,提着个筐子,跟着姨妈到十里外的山头去采茶叶。那其实不是商店里买的那种,而是茶农采摘之后留下的老叶。挑稍嫩的摘,很快就摘满一筐,比到地里挖找遗留下来的花生、红薯要现成得多。这些叶子,背回家晒干,不需泡制,就是一年的茶叶。喝起来,清淡清淡的,略带树叶的滋味。在喝到真正的茶以前,我一直认为茶就应当是这种滋味。  相似文献   

6.
《农家致富》2004,(22):14-14
稻草、荷叶.在农村看来一文不值.可经过巧营妙销.却成了“无价之宝”:真是思路一新.遍地黄金,脑筋一转.废物变钱.财富只垂青那些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人。  相似文献   

7.
瓜与甜瓜     
俞为洁 《农业考古》1990,(1):283-284
先秦文献中往往用一单音词“瓜”。例如《管子》一书记载:“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菜,百果备具,国之富也”《诗经》言:“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七月食瓜”,《夏小正》则有“五月乃瓜”、“八月剥瓜”的记载。由《管子》一书看,此“瓜”字应是泛指瓜类,但《诗经》和《夏小正》所记之“瓜”是泛指瓜类还是特指某一种瓜,就当审慎思之。从《诗经》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场有瓜,是剥是菹”和《夏小正》:“八月剥瓜”二条材料看,这种“瓜”是在八月收摘腌藏的。在西汉之前,中国食用瓜类中能腌菹的瓜有可能  相似文献   

8.
<正> 为了实现棉花高产优质,在棉花收摘前,应当认真做好“五分”工作。“五分”:即分摘、分晒、分存、分轧和分售。做好棉花“五分”工作的关键是:“分摘”.在收摘棉花时,严格要求每人带两个或三个装花兜,将好棉、次棉、僵瓣棉分  相似文献   

9.
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实为自传的《醉吟先生传》中写道:“性嗜酒、耽琴、淫诗。凡酒徒。琴侣、诗客,多与之游。……凡观寺、丘壑,有泉石、花竹者,靡不游;人家有美酒、鸣琴者,靡不过;有图书、歌舞者,床不观。”以此看来,白居易与“茶”似乎并无多大关联。然而,诗人在《谢李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却这样写道:故情周匝向交亲,新茗分张及病身。红纸一封书后信,绿芽十片火前春。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尘。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到茶人。白居易在这首诗里分明又称自己是“别茶人”。“别”当“犹识”解;也作“惜”解,如“人…  相似文献   

10.
婚礼广告     
周斌男 《百姓》2001,(4):24
小王小张小俩口一合计,决定这个月18号举办婚礼。他们俩都是大学毕业生,属于新潮一类的人物。在商量婚礼该请哪些人参加时,他们不约而同地提出,我们要打破常规,除了亲戚朋友以外,本单位的同事不发请柬。他们想,不发请柬有两个意义:一是不让人家为难,现在谁都不想吃“高价”饭,何苦让人家假扮笑脸来恭喜恭喜呢?二是想测试一下各自的人缘如何。那就是在各自的单位张贴一张公告,告诉大家说我俩18号结婚,  相似文献   

11.
土地规模经营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土地合理流转是实现土地规模经营的重要途径。张家集镇是个农业大镇,人多地少,人均不足0.13公顷(2亩)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越来越不满足二亩地的“饱而不富”,有活做,有饭吃,无钱用的状况,部分“能人”纷纷外出打工,导致部分土地抛荒。土地流转是解决土地抛荒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干部带头  相似文献   

12.
金秋迎来繁忙的棉花收获季节。我通过实践得到一种摘棉花快的技巧。在摘棉花时除眼明手快、得心应手外,还要一抓紧时间;二提高速度;三掌握技巧。这朵棉花还没摘掉时,就做好摘下一朵的准备。每摘上三四朵棉花就往袋里装一次,不要总在手里存着。双手要一起不停地摘,不要“大哥等二哥”地右手摘左手接,这样就耽误了摘的时间。也不要让棉花袋子拉得太远,避免手忙脚乱耽误时间。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地处鄂东丘陵的沙窝乡,却一不靠山,无矿产林特之资源;二不近水,无养鱼水产之利;人均只有0.8亩耕地,还尽是些石头疙瘩麻骨沙,所以得名“沙窝”。昔日人们不屑于一顾的穷沙窝,如今何以“一鸣惊人”  相似文献   

14.
笔者到农村调研时发现,基层干部到村里公款大吃大喝的现象基本绝迹,农民对此十分高兴,但同时又为没有机会与干部交流思想感到迷惘。因此,热切盼望干部们仍能像过去老干部一样到群众家里吃“派饭”。笔者认为这种“派饭”还得吃。因为吃“派饭”可以使干部贴近农村、贴近农民,进而密切与群众的关系;可以使干部得到许多关于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有价值的信息;还可以使干部从农民口中直接了解到他们思想深处存在的疑点、难点问题。当然吃“派饭”要客随主便,自然随和,不打官腔,不摆架子。吃“派饭”的传统不能丢@万民  相似文献   

15.
在山东省临邑县临盘镇有一位不姓牛却被群众亲切地称为“牛书记”的村党支部书记。“牛书记”真名叫马传敬,群众之所以称他“牛书记”,一是他自己养牛还带领村民养牛,二是他养起牛来还真“牛”。  相似文献   

16.
赵力江 《农村科技》2004,(7):9-9,11
进人秋季后棉花以吐絮、秋桃发育为主,秋桃产量一般占总产量的10%左右。所以进人后期,不应当放松管理,抓好优质高产措施落实,具体是搞好“二喷二摘”。  相似文献   

17.
虎丘白云茶     
从前,虎丘有一种名茶一白云茶,相传最早就是由陆羽栽培而成的。白云茶,又叫“雨前茶”。据文肇祉《虎丘山志》记载:白云茶“僧房皆植,名闻天下。谷雨前摘细芽,焙而烹之,名曰‘雨前茶’。”《吴县志》与《元和县志》均清楚地记载了白云茶的征状与特色,云:“(茶)出虎丘金粟山房,叶微带黑,不甚苍翠,烹之色白如玉,而作豌豆香,性不能耐久,宋人呼为‘白云茶’。”卜万祺在《松寮茗政》中对白云茶曾予以高度评价:“其茶色、味、香、韵,无可比拟,茶中王也。”此茶,明代列为贡茶。由于茶叶名贵而独特,而茶树又不多,无法满足朝廷  相似文献   

18.
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明确宁油16号摘薹对产量、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别在江苏省丹阳市、宜兴市进行不同密度条件下宁油16号摘薹效应试验.结果表明:摘薹后,生育期延迟,株高降低,一次分枝减少,二次分枝增多,对产量影响不明显,但单位面积经济效益明显提高.说明油蔬两用油菜宁油16号摘薹生产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三元二次旋转正交组合设计进行试验,观察了提取液、质量浓度、时间、温度和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等5个单因素对荷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建立了提取工艺参数间的数学模型,得出表面活性剂助提荷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74.8~76.5℃、浸提时间38~43 min、荷叶与溶剂质量之比1:25~1:28.  相似文献   

20.
一、磨面.玉米磨碎,过筛,得玉米面粉. 二、蒸煮.玉米面粉加水适量,上笼蒸成面饭.要求蒸得不夹生,饭软而又不成稀糊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