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与蚜虫消长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河北省北部,传播玉米矮花叶病毒的蚜虫长管蚜,麦二叉蚜,玉米蚜,禾谷缢管蚜和高梁蚜,5月下旬至6月上旬是蚜虫向玉米田迁飞的高峰期,蚜峰过后15~20天,玉米矮花叶病迅速发展,以后趋于稳定,用药治蚜防病的关键期在5月下旬,田间未见到或刚见到蚜虫就出现的疫苗是种子带毒所致,掖107自交系的病苗率在2.0%~2.5%之间,是重要的初侵染来源和远距离传播的途径,防治上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玉米田蚜虫消长与玉米矮花叶病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玉米矮花叶病重病区抚宁县,自播种至玉米10叶1心期,每天定点定株调查有翅蚜蚜量和玉米矮花叶病病株率。田间调查结果表明,5月22日,玉米2叶期始见蚜虫,蚜株率6.6%,牙量7头。5月31日,玉米3叶期蚜量达到高峰,蚜株率89.6%,总蚜量366头。高峰期过后8d,6月8日始见病株,病株率1%;高峰期过后28d,6月28日,玉米9叶期,病株率达到高峰22%,并维持此高峰。生产上制定防治措施应遵循此规  相似文献   

3.
针对1995年玉米矮花叶病在宁河县发生较重的情况,有关科技人员经过两年的大量研究,摸清了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传毒媒介蚜虫引起的。同时提出以选用抗病品种、药剂拌种、保护天敌灭蚜、喷施防病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改进栽培技术提高玉米抗病能力等技术措施,控制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5.
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7.
玉米矮花叶病防治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症状、分布、危害、寄主范围、病毒株系、病毒传播及防治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994 ̄1997年对杨陵区春播玉米矮花叶病侵染发病的系统观察研究表明,播种带毒种子可以引起初侵染发病,初侵染毒源来自带毒种子,再侵染发病危害主要由迁入玉米田的介体蚜虫传毒所致,再侵染毒源来自初染发病的玉米幼苗,玉米成株期花叶症状有减轻和康复现象,同时,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0.
玉米矮花叶病的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杂交种的不断更新和栽培技术的提高,玉米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改良中单2号和掖单系统的引进推广,玉米矮花叶病随之发展并扩大蔓延,病情逐年加重,已成为玉米生产上潜在的重要病害。本文就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动态,危害情况进行了初步的调查。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烟草蚀纹病毒(Tobaccoetch virus,TEV)对玉米矮花叶病(病原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预防效果,在防虫网室内,采用人工摩擦接种病毒的方法进行生物学试验,并用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预防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经过TEV保护接种后再接种SCMV的植株长势明显优于只接种SCMV的植株,其叶长、叶宽和株高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只接种SCMV全部发病10 d后,有13.8%经保护接种的植株叶片开始轻微褪绿,极大地延迟了花叶症状的发生;攻击接种50 d后,经TEV保护接种后再接种SCMV的玉米植株,体内SCMV CP基因表达量为只接种SCMV玉米的0.113 4倍。说明,SCMV能够有效地减轻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及危害。  相似文献   

12.
玉米矮花叶病与玉米粗缩病的区别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 玉米矮花叶病(Maize Dwarf Mosaic VirusMDMV)和玉米粗缩病(Maize Rough DwarfVivus,MRDV)都是病毒性病害,近年来在我国发生越来越频繁,危害也越来越重。二者在初侵染源、发病症状、分级标准、发病原因及防治措施上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点。因此,认识二者的区别对于正确防治两种病害的发生和危害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玉米粗缩病猖獗流行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简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玉米粗缩病是危害玉米生产的两种重要的病毒病害之一 ,该病由灰飞虱 (Laodelphaxstriatellus)传播 ,侵染禾本科杂草和作物 ,包括 2 8属 5 7个种。采用调整播期的方法曾经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1-5] ,但 2 0世纪 90年代再次暴发流行 ,在京、津、鲁、豫、浙、陕、甘、晋、辽等地大发生 ,如 1 996年河北省种植玉米 2 2 3万hm2 ,有 75 6万hm2 发病 ,其中 2 0万hm2 减产 5 0 %左右 ,1 3万hm2 因病毁种 ,损失惨重。有关专家对流行原因和防治技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6-9] 。为了对玉米粗缩病的流行进行准确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4.
玉米矮花叶病是世界各国玉米产区普遍发生,危害严重的病毒病害之一,1930年发现于意大利,1963年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发生,1965年由williams等明确了是由玉米矮花叶病毒(Maizedwarf mosaic virus MDMV)侵染所致。我国最早于1968年在河南辉县发现,随后扩展到全国各玉米主产区,在北京、天津、河北、甘肃、山东、山西、辽宁等地都有该病的发生危害情况。近年来随着生态条件和栽培制度的不断演变,该病在我国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据调查山东省淄博、潍坊、泰安、莱芜、济南、济宁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 ELISA)测定了采自陕西省杨陵、武功、大荔、太白等地的玉米品种及玉米自交系毒原标样共 58份 ,结果表明 ,毒原均为 SCMV- MDB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矮花叶病抗性鉴定筛选出玉米高抗自交系黄野四-3和高感自交系8112.遗传分析显示矮花叶病抗性表现为显性遗传.利用SSR分子标记,结合群体分离分析方法(BSA),对抗矮花叶病基因进行定位,筛选获得了与玉米抗矮花叶病基因位点连锁的SSR标记,并将该基因定位于第3连锁群,与两侧的Bnlg1035和Umc2266分子标记遗传距离分别为8.02 cM和3.04 cM.这一研究结果为快速筛选抗矮花叶病玉米新种质,培育抗性新品种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抗矮花叶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抗病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发生的原因及规律,研究了粗缩病对不同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并根据生产实际提出了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玉米矮花叶病抗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4份高抗材料,24份抗病材料,26份中抗材料;4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9份高抗材料,21份抗病材料,4份中抗材料;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2份抗病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美国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78599,87001和78698等衍生系中蕴涵着抗病基因,在抗源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了抗病与高产结合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19.
玉米矮花叶病遗传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矮花叶病的病原等情况,进一步分析了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病原因及防治办法,对玉米矮花叶病的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研究现状了综述,并指出了玉米抗病育种的几个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