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记述了中国简脉茎蜂属6种,含2新种;张茎蜂属1种;藏茎蜂属,1新属新种;总计3属8种。新属和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昆虫标本室。还编制了简脉茎蜂属东亚区已知种检索表及哈茎蜂族已知属检索表。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中国哈茎蜂族3属6种,含有2新种:裂板华茎蜂及红腹华茎蜂。新种模式标本保于中南林学院环境与资源系,编制了华茎蜂属及尾茎蜂属已知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3.
记述了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定收藏的茎蜂科昆虫5属10种,包括4个新种;小哈茎蜂、黑胫哈茎蜂,凹缘茎蜂,天目茎蜂,首次描述黑鄂细茎蜂的雄性,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4.
记述了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收藏的茎蜂科昆虫5属10种,包括4个新种:小哈茎蜂Hartigiaminutasp.nov.,黑胫哈茎蜂Hartigianigrotibialissp.nov.,凹缘茎蜂Cephusincisussp.nov.,天目茎蜂Cephustianmunicussp.nov.;首次描述黑颚细茎蜂Calameutascalpturalis的雄性.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浙江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茎蜂科分类研究现状,建立一新族:澳洲茎蜂族(Australcephini n.trib.),列出了中国茎蜂科已知属种名录和文献沿革。  相似文献   

6.
白蜡哈氏茎蜂是为害白蜡树属树种的一种蛀干害虫,常造成白蜡树风折,需要采用综合防控技术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白蜡哈氏茎蜂的危害。在做好虫情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减少人为传播途径,采取营林措施,以物理防治为主,结合化学、生物防治的综合防控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白蜡哈氏茎蜂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梨茎蜂又名梨梢茎蜂、梨茎锯蜂,俗称折梢虫、剪头虫,属膜翅目,茎蜂科。梨茎蜂在景宁县新老梨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梨树的嫩梢,影响梨的生产。下面笔者就景宁县梨茎蜂的发生与防治情况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发现的拟犁沟茧蜂属Aulosaphoides一新种——版纳拟犁沟茧蜂A.bannaensis,sp.nov.,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4种的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9.
赵利敏 《西北农业学报》2011,20(12):167-173
描述灰翅麦茎蜂(Cephus fumipennis Ev.)(膜翅目:茎蜂科)的形态。其成虫体柔弱、柱状、黑色,具金属光泽,被灰棕色绒毛,长8 ~11 mm,腹部、足和前翅具黄斑或黄带;幼虫具独特的肛上突,其顶面和侧面光滑。比较灰翅麦茎蜂和另外3种麦茎蜂(C.pygmaeus, C.cinctus,C.tabidus)的形态,指出4种成虫和幼虫的主要相似性和差别集中于成虫色素沉积、马蹄形压痕、产卵器鞘和幼虫第8~10腹节背板及肛上突。  相似文献   

10.
记述中国革腹茧蜂属Ascogaster Wesmael的2新种:武夷革腹茧蜂A.wuyiensis Chen et Huang,sp.nov。和精点革腹茧蜂A.infacetus Chen et Huang,sp.nov.及6个中国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素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直赛茧蜂属Rectizele van Achterbert,1993在我国的新发现,并记录2种,一为中国新记录种;朴氏直赛茧蜂R.parki van Achterbert,1993;另一为新种:中华直赛茧蜂R.chi-nensisHe et Lou,sp.nov.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采自湖北神农架自然保护抠的近模茧蜂属PlesiotypusvanAchterberg1新种:无瘤近模茧蜂PlesiotypusimpunctusWuetChen,并建立世界已知4种的分种检索表。本属隶属小模茧蜂亚科MicrotypinaeSzepligeti,这是该亚科该属在中国分布的首次记录,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3.
胡麻茎蜂对胡麻的正常生长为害严重,因此开展了胡麻茎蜂种群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胡麻茎蜂在当地每年发生1~2代,胡麻茎蜂成虫分别于6月上中旬、7月末至8月上旬在田间为害达到高峰,胡麻茎蜂幼虫分别于6月中旬和7月中旬在田间为害达到高峰。根据胡麻茎蜂发生特点和规律,5月中旬末至5月下旬初,在冬麦田药剂防治成虫,可最大程度地控制虫口基数。  相似文献   

14.
梨茎蜂及其天敌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梨茎蜂及其天敌梨茎蜂啮小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梨茎峰啮小蜂的寄生情况,发现其寄生率在逐年提高,到2006年,寄生率已达到35.00%。  相似文献   

15.
记述中国革腹茧蜂属AscogasterWesmael的2新种:武夷革腹茧蜂A.wuyiensisChenetHuang,sp.nov。和粗点革腹茧蜂A.infacetusChenetHuang,sp.nov.及6个中国新记录种,并建立了该属中国已知种的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福建农业大学植保系益虫研究室.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甘肃两地空心茎秆小麦抗麦茎蜂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断茎率与植株成熟时的株高、各节间长度、外径、干重呈正相关,与分蘖数,茎秆各节间实心负相关,抗虫小麦品系在麦茎蜂产卵期茎壁较厚,不利于麦茎蜂产卵;麦茎蜂幼虫取食时,茎秆内物质向其它部位运输,茎壁厚度下降至低于感虫品种,因而可能使幼虫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量不足而使其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同时抗虫品系茎秆各部位养分较早向外运出,也可能对幼虫营养  相似文献   

17.
记述采自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小腹茧蜂亚科Microgastrinac绒茧蜂属Apanteles Foerster1新种,即版纳绒茧蜂Apanteles bannaensis sp.nov.。新种模式标本存放于福建农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益虫引进研究室。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直赛茧蜂属RectizelevanAchterberg,1993在我国的新发现,并记录2种,一为中国新记录种:朴氏直赛茧蜂R,parkivanAchterberg,1993;另一为新种:中华直赛茧蜂R.chi-nensisHeetLou,sp.nov。  相似文献   

19.
香梨茎蜂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梨茎蜂又名折梢虫、截芽虫,属膜翅目茎蜂科。主要危害梨,严重地区新梢被害率达80%-90%。成虫产卵于新梢嫩皮下刚形成的木质部,从产卵点上约3-10毫米处危害春梢,幼虫于鞘内向下取食,致使受害部枯死,形成黑褐色的干撅。  相似文献   

20.
长足泥蜂属Podalonia已知66种,中国记载12种。现增加云南、甘肃、内蒙各一新种,附特征图21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