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观察了不同碱试剂及其浓度对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碳酸钠、磷酸钠、氢氧化钙和磷酸氢二钠4种碱试剂中,采用磷酸氢二钠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制备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魔芋葡甘聚糖浓度、磷酸氢二钠浓度和加热时间对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特性有显著影响;可逆性魔芋葡甘聚糖凝胶最佳的制备条件为魔芋葡甘聚糖浓度2.82%、磷酸氢二钠浓度1.00%、95℃下加热3.00 h.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不同分子质量魔芋葡甘聚糖的凝胶性质,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浓度、pH值、温度、卡拉胶和尿素对不同分子质量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粘度、凝胶强度和冻融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分子质量魔芋葡甘聚糖都有同一最佳凝胶制备条件:pH为11.0,温度为85℃.魔芋葡甘聚糖的浓度增大,不同分子质量的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的粘度、凝胶强度和冻融稳定性都增大,分子质量增大,凝胶强度也增强.而不同分子质量的魔芋葡甘聚糖与卡拉胶都具有最佳凝胶配比4 : 6.且重均分子质量为650 000~700 000 Da的魔芋葡甘聚糖凝胶性能最佳.结果表明:不同分子质量魔芋葡甘聚糖凝胶稳定性受浓度、pH值、温度和尿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子质量越小,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3.
田大听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2621-2623
对魔芋葡甘聚糖进行了羧甲基化改性条件研究。通过分析氢氧化钠用量、氯乙酸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对取代度的影响,确定了魔芋葡甘聚糖羧甲基化的最优条件。此外,还比较了改性魔芋葡甘聚糖和未改性魔芋葡甘聚糖的热稳定性和水溶胶的粘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以魔芋葡甘聚糖分子链和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为基础,探讨金属离子与魔芋葡甘聚糖功能的调控关系.运用 分子动力学模拟魔芋葡甘聚糖分子和金属离子作用位点,结合拓扑学进行分析,并对结果进行红外光谱图验证.结 果表明拓扑分析能在一定程度上简化魔芋葡甘聚糖链空间结构描述,对葡甘聚糖为主体的金属离子络合物结合位 点进行定位预测从而对其功能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白魔芋、花魔芋、珠芽魔芋中葡甘聚糖的含量、溶液稳定性、精粉黏度、溶胀度及单糖组成成分比例的差异.结果表明,葡甘聚糖黏度的大小顺序是:花魔芋>珠芽魔芋>白魔芋;葡甘聚糖含量的大小顺序是: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葡甘聚糖水解单糖比大小顺序是:花魔芋>珠芽魔芋>白魔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了磷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水凝胶的降解性能影响因素,为魔芋葡甘聚糖(KGM)水凝胶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交联剂用量、酶浓度对磷酸酯化魔芋葡甘聚糖水凝胶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水凝胶的平均降解速率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随着纤维素酶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论]降低凝胶交联度能增加凝胶的降解速率;酶浓度的增加能有效地提高凝胶的降解速率。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魔芋主要成分及加工方法对产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花魔芋、白魔芋、珠芽魔芋的葡甘聚糖、生物碱等化学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白魔芋球茎葡甘聚糖含量最高,其次为珠芽魔芋球茎,花魔芋球茎.珠芽魔芋地下球茎中牛物碱的含量最高,白魔芋次之,花魔芋最低.魔芋不同器官生物碱的分布从高到低依次为顶芽、芋皮、地下球茎.湿法加工的魔芋葡甘聚糖粘度显著高于干法加工.  相似文献   

8.
王洋  叶阳  李斌  谢笔钧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173-12175
[目的]研究高取代度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的干法制备,为其多糖衍生物实际应用于絮凝、离子交换等领域提供参考。[方法]以细化的魔芋粉为原料,以NaH2PO4和Na2HPO4混合物为磷酸酯化试剂,在干法条件下,制备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并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最佳工艺。[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袁明,影响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取代度因素次序依次为磷酸盐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磷酸盐配比〉催化剂用量〉pH值。制备高取代度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的最佳工艺条件:磷酸盐用量为3.50%,反应温度为170℃,反应时间为4h,NaH2PO4和Na2HPO4摩尔比为1:2,催化剂用量为3.00%,pH值为4.00;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取代度达0.17。[结论]该方法获得较高取代度的魔芋葡甘聚糖磷酸酯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涂膜对绿竹笋纤维化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魔芋葡甘聚糖、壳聚糖、亚硫酸钠、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魔芋葡甘聚糖 亚硫酸钠、壳聚糖 亚硫酸钠、魔芋葡甘聚糖 壳聚糖 亚硫酸钠,对绿竹笋进行涂膜。在5℃、相对湿度94%的条件下,贮藏保鲜15d,结果表明,2mg/g魔芋葡甘聚糖 20mg/g壳聚糖 1mg/g的亚硫酸钠保鲜竹笋外观最好。以无处理作为对照,在5℃、相对湿度94%的条件下贮藏25d,对竹笋的失重率、呼吸强度、粗纤维、纤维素酶、苯丙氨酸解氨酶等进行测定表明,2mg/g魔芋葡甘聚糖 20mg/g壳聚糖 1mg/g的亚硫酸钠能抑制苯丙氨酸解氨酶的活性,减少笋体的失重率、呼吸强度和纤维素的生成,能抑制绿竹笋纤维化,具有较好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近一步简化多糖类物质的纯化方法,促进多糖类物质的研究,本文以魔芋葡甘聚糖为例,以降低魔芋葡甘聚糖中SO2的含量为主要指标,探讨了用柠檬酸洗脱魔芋葡甘聚糖中SO2的工艺,并优化了工艺参数条件。得出柠檬酸洗脱魔芋葡甘聚糖中SO2的最佳条件是温度60℃,pH值5.0,溶胀时间1h;结果表明柠檬酸法对SO2洗脱效率高,洗脱率达到89.89%,此法方便、易于操作、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白魔芋白绢病和软腐病的防治药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5个不同药剂组合对白魔芋田间发病率和产量的影响,并检测白魔芋葡甘露聚糖含量。[结果]溴硝醇600倍稀释液+300 mL/hm~2露娜森+安泰生800倍稀释液处理的白魔芋产量较高,防治效果较好,且葡甘露聚糖含量也较高。[结论]溴硝醇600倍稀释液+300 mL/hm~2露娜森+安泰生800倍稀释液处理方法可应用于生产中防治白魔芋白绢病和软腐病。  相似文献   

12.
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生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猕猴桃软腐病是猕猴桃采后腐烂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该类病菌的侵入使猕猴桃果实变软腐烂而失去商品和食用价值,给猕猴桃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基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报道,对猕猴桃软腐病的发病状态、病原鉴定、致病力差异、病原菌侵染规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该病害未来的研究与防控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棉腐病化学防治杀菌剂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升厚  张君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5):6374-6375
[目的]筛选出防治金针菇棉腐病的理想杀菌剂。[方法]采用牛津杯法和平板加药抑菌法,研究7种杀菌剂对金针菇棉腐病病原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及金针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洁霉精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有效抑制浓度最低,为0.01%;0.1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克露对棉腐病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与0.01%的洁霉精相当。0.20%的甲基托布津、多菌灵、洁霉精对棉腐病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100%。7种供试杀菌剂对金针菇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多菌灵的抑制率最低,为25.3%,其次是霜霉净和甲基托布津,抑制率分别为41.0%和49.0%。[结论]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对金针菇棉腐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多菌灵尤为显著,可作为首选防治药物。  相似文献   

14.
软腐欧文氏菌致病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Ecc,Ech,Eca三种主要病原菌引起的软腐病是世界农业生产上危害很严重的病害之一。目前,对软腐欧文氏菌与植物的互作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研究,已经为深入揭示其致病的分子机理提供了有效帮助,并将为软腐病的有效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文章将就软腐欧文氏菌的重要致病因子、致病过程中病原菌与植物的基因表达等作综述。  相似文献   

15.
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定表明:荆州食用仙人掌软腐病的病原是胡萝卜软腐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亚种(Erwinia carotovora subsp.carotouora)。该菌株与对照菌株大白菜软腐病菌相比,其形态和生理生化性状完全相同,仅培养性状和致病性略有差异,可使多种蔬菜发生软腐。  相似文献   

16.
三个萝卜主产区软腐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防治萝卜(Raphanus sativus L.)软腐病,提高萝卜产量和质量,从江苏徐州、浙江萧山和湖北利川3个萝卜主产区分别采集萝卜软腐病病样并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测定。通过结合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和16S r 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3株病原菌属于胡萝卜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的2个亚种,其中2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brasiliense,另1株为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 subsp.carotovorum。致病力测定分析表明,3株病原菌的致病力存在显著差异,随温度的升高均呈现出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离鉴定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菌,明确其生物学特性,为甘薯基腐病的预防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病原进行分离,通过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验证;通过形态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种类;用菌丝培养法测定分离获得的病原菌菌株在不同培养基及不同温度、pH、氮源和碳源等环境中的生长状态,确定分离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甘薯基腐病样品中分离纯化获得1株菌株,标记为RF-NH,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为甘薯基腐病致病菌。利用ITS、His3和Cal基因的通用引物对菌株RF-NH DNA进行扩增,获得的基因片段长度分别为579、480和537 bp;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显示,菌株RF-NH与Diaporthe batatas聚类在一起;综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将菌株RF-NH鉴定为甘薯间座壳菌(D.batatas)。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菌株RF-NH在15~35℃内均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5℃;在pH 4~12内均可生长,最适pH为4;最适培养基是SPDA培养基,最适碳源是糊精,最适氮源是硝酸钠。菌株RF-NH孢子致死温度为50℃处理10 min,菌丝致死温度为49℃处理15 min或50℃处理10 min。【结论】甘薯间座壳菌是导致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甘薯基腐病的病原,该菌生长温度范围较窄,偏好25℃,适应的pH范围较宽,偏好酸性环境,最适培养基为SPDA培养基。根据甘薯间座壳菌的生长特性,在田间病害防治中可通过改变栽种环境因素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实现对甘薯基腐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病害进行有效防控,采集陕西省镇巴县有软腐病发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进行病原细菌分离纯化、致病性检测、分离菌株的菌落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从软腐病症状的珠芽黄魔芋叶柄中分离获得了不同形态的15株细菌,致病性试验发现其中的ZYH1菌株可使珠芽黄魔芋、花魔芋、胡萝卜和白菜离体组织表现出软腐症状,并导致珠芽黄魔芋和花魔芋植株发病。分离的ZYH1菌株单菌落圆形突起,乳黄色,边沿光滑整齐,杆状菌体,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菌株与已报道的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Pectobacterium carotovorum)亲缘关系最近,相似度为99.6%。这是陕南地区首次报道由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引起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为引种驯化的珠芽黄魔芋软腐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马琼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936-1936,1943
[目的]为魔芋软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从健、病魔芋植株及其根际土壤中进行拮抗菌的初筛和复筛,对筛选出的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从发病植株中分离获得的BJ-1对魔芋软腐病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拮抗带宽度达10 mm。复筛试验表明,内生拮抗菌BJ-1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软腐病原菌的拮抗作用最强,拮抗带宽度达12 mm。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发现BJ-1与芽孢杆菌属细菌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性状相似,初步认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结论]魔芋软腐病拮抗菌BJ-1为芽孢杆菌属细菌,对软腐病原菌有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0.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鉴定及部分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魔芋软腐病菌的分离,以所分离到的细菌对魔芋进行致病性试验,能引起魔芋软腐病。对病菌进行了部分生物学特性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