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播种量分别为1.5、3、4.5、6和7.5kg/hm2的5个处理中,以播种量4.5kg/hm2和6kg/hm2的产量较高。其密度分别为31.03万株/hm2和36.14万株/hm2。在秋旱严重或迟播条件下,适当加大播种量可保障田间密度,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三熟制栽培的播种量以4.5~6kg/hm2较为适宜,可确保田间密度达到30万~37.5万株/hm2,其产量与移栽油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2.
湘东三熟制油菜直播播种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播种量分别为1.5、3、4.5、6和7.5kg/hm2的5个处理中,以播种量4.5kg/hm2和6kg/hm2的产量较高。其密度分别为31.03万株/hm2和36.14万株/hm2。在秋旱严重或迟播条件下,适当加大播种量可保障田间密度,为夺取高产奠定基础,三熟制栽培的播种量以4.5~6kg/hm2较为适宜,可确保田间密度达到30万~37.5万株/hm2,其产量与移栽油菜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3.
顾鑫 《农学学报》2015,5(11):26-29
为明确不同大豆栽培密度下菌核病的病情指数及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于2014 年设3 个密度处理,分别为:25 万株/hm2、30 万株/hm2、35 万株/hm2,在大豆花期测定田间平均土壤湿度、平均土壤温度、茎秆强度、茎秆粗度、菌核子囊盘萌发个数5 个影响因子及8 月末大豆菌核病病情指数,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分析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密植尽管增产,但病情指数提高了,其主要原因是茎秆强度的减弱及子囊盘萌发个数的增多导致了菌核病发生严重,以后在密植的生产田中如果田间子囊盘萌发过多,应对菌核病多加注意。  相似文献   

4.
田间小区不同密度处理试验结果表明 ,陆地型长绒棉鲁原 34 3春播适宜密度为 75 0 0 0株 /hm2 左右 ,麦棉套作为 90 0 0 0株 /hm2 左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内蒙古大青山区阴坡中部油松人工林地土壤物理特性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林地土层厚度为35 cm~104 cm。林地土壤石砾含量表层为59.21%~71.88%;土壤A层为53.24%~79.83%,B层为47.35%~67.13%。林地土壤田间持水量、土壤容重和土壤总孔隙度的研究结果为:当林分密度为2 933株/hm2~3 307株/hm2时,其分别为23.60%~26.90%、1.21%~1.31%和53.16%~53.68%;当林分密度为2 202株/hm2和4 463株/hm2时,其分别为22.88%~23.04%、1.39%~1.42%和48.68%~49.37%。20 cm深土壤饱和导水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而40 cm深土壤饱和导水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机播密植春玉米田间实际保苗率,以4个玉米品种(CI6502、M752、XY335和XY420)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播种密度,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机播密植条件下,提高春玉米田间保苗率的措施。结果表明:采用John Deer公司1030型指夹式播种机,平均田间保苗率可达到85%~94%;采用国产小型指夹式播种机(2BZF-2吉林康达农机公司),平均田间保苗率可达到79%~88%。为保证出苗率达到计划种植密度,当种植密度低于7万株/hm2时,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8%~10%;当种植密度高于7万株/hm2时,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12%~15%。验证试验时采用国产小型播种机,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较低时(7万株/hm2),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13%~15%;当种植密度较高时(7万株/hm2),田间实际播种量应高于计划种植密度17%~20%。提出机播密植条件下提高春玉米田间保苗率的措施:精细整地、适时播种、精心播种、适当提高用种量。  相似文献   

7.
以早熟棉冈0379品种为材料,研究麦后棉直播不同密度(4.5万株、6.0万株、7.5万株/hm2)和施肥量(75、120、165 kg/hm2)对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6.0万株/hm2,施肥量165 kg/hm2的处理,其子棉产量为3 520.95 kg/hm2,皮棉产量为1 662.0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麦后棉直播可以达到较高的产量水平。  相似文献   

8.
早收情况下甘薯新品种心香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主要栽培技术对甘薯品种心香早收产量和效益的影响。[方法]采用单形格子设计,布置田间参数试验,分别建立扦插密度、尿素和硫酸钾用量与心香早收鲜薯产量和净产值的回归数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解析。[结果]由模型求出,扦插密度40 575~44 625株/hm2,尿素245.25~306.75 kg/hm2,硫酸钾234.45~305.55 kg/hm2时,心香鲜薯产量在27 000 kg/hm2以上;扦插密度41 295~45 225株/hm2,尿素256.20~317.40 kg/hm2,硫酸钾203.55~276.45 kg/hm2时,心香净产值在13 500元/hm2以上。产量与效益的联合分析表明甘薯心香提高产量与提高效益所采取的栽培措施是一致的。[结论]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考虑,在该试验条件下,扦插密度45 000株/hm2左右,尿素270~300 kg/hm2,硫酸钾225~300 kg/hm2,心香的产量和净产值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九谷25不同种植密度下农艺性状及产量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九谷25的合理种植密度及不同的种植密度对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设置了6个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处理D(62.5万株/hm2)的穗重及产量最高,分别为120.1 g、4 485.2 kg/hm2,说明62.5万株/hm2为九谷25的最适宜栽培密度。  相似文献   

10.
进行油菜秦优10号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栽插密度为11.25万株/hm2,产量最高,单株角果数、株角粒数多,分枝部、株高、分枝数适中,田间长势清秀健壮,丰产骨架好。生产中栽植密度应控制在10.50万~11.25万株/hm2,推广行距80 cm、株距22~24 cm,双株耙齿型移栽。  相似文献   

11.
以当地冬春茬保护地品种寒秀、鲁圣顶峰1号为试材,研究了磁化水对黄瓜叶片叶绿素、微量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生长发育期间,黄瓜叶片叶绿素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微量元素变化趋势不同。磁化水处理后,寒秀叶片内叶绿素含量、Z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Cu、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Mn含量差异不显著;鲁圣顶峰1号Zn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叶绿素含量显著高于对照,Cu、Fe、Mn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对6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形态特征指标和生育进程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供试的六个青贮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总叶数、穗位叶叶序以及乳熟期绿叶面积的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科试1号、东陵白和金坤9号总叶片数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乳熟期绿叶面积以科试1号最高,达2.3m2/株,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多分蘖品种科试1号与植株高大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植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是其形成较高生物产量的形态学基础。科试1号和东陵白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天府1号是从四川中小叶野生群体种经过单株系统选育而成。该品种早生,发芽整齐,芽形肥大、满披白毫,单芽采摘期较长;鲜叶产量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高8.89%;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咖啡碱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比对照品种福鼎大白茶高6.98%、10.00%、2.96%和31.58%;具有内在生化品质高的特性,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高产芽型新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尤其是在低湿地方种植仍然能较好地生长,且不易形成花果,是当前难得的高抗逆性茶树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以当地冬春茬保护地品种寒秀、鲁圣顶峰1号为试材,研究了磁化水对黄瓜叶片氮、磷、钾、钙、镁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生长发育期间,黄瓜叶片氮、磷含量呈单峰曲线变化;钾、钙、镁含量呈双峰曲线变化。磁化水处理后,寒秀叶片内磷、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钙含量显著高于对照,氮、钾含量差异不显著;鲁圣顶峰1号磷、镁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氮、钾、钙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留叶数目和方式对烤烟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不同留叶数目和方式对洛阳烟区豫烟6号(Nicotiana tabacum cv.Yuyan No.6)叶片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留叶数目影响了烟株底叶离地高度、株高、株型,以留叶18~20片/株处理的烟株底叶离地高度和株型较为适宜;留叶数目显著影响了上部叶的叶面积,但对中部叶、下部叶的叶面积影响较小。随着留叶数目的增多,上3叶的叶面积逐渐减少;留叶数目还影响下部叶和上部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光合性能,但对中部叶没有显著影响。随着留叶数增多,下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逐渐减少,胞间CO2浓度逐渐增加;留叶22片/株时,上3叶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最大。同一留叶数条件下,2次留叶处理的叶面积、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比1次留叶略小,但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洛阳烟区种植豫烟6号品种以现蕾期1次留叶18片/株为宜,这有利于烟株各部位叶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小欣  覃连红  梁萍  周晓舟  白景彰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506-11507,11516
[目的]筛选出对桑园害虫防治效果好,桑叶残毒对家蚕影响小的杀虫剂。[方法]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药效试验、农药残留速测以及残毒测定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试验。[结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桑树1号对桃粉绿芽的LC50为(316.1±57.3)mg/kg,桑树1号在药后14d,防效达62.58%;药后7d的农药残留速测显示可安全饲育家蚕,达到用叶标准。[结论]推荐桑树1号作为桑园专用杀虫剂使用。  相似文献   

17.
鹤峰大五号是鹤峰县走马镇烟农从长年栽植的白肋烟品种B37变异株中选育而成的白肋烟新品种.试验结果表明,鹤峰大五号田间生长整齐一致,植株筒型,自然株高220 cm,总叶数31~42片,大田生育期115d,上部叶开片较好,中上部叶成熟较为集中.晾制后烟叶颜色以浅红棕为主,叶片均匀度较好,内在化学成分较适宜协调;香气风格较为显著,浓度较好,余味有生津感,香气质较好,燃烧性较好.多年品种对比试验和示范结果表明,平均产量为3 552 kg/hm2,产值为31 421元/hm2,分别比对照品种鄂烟1号提高了46.4%、35.1%,中等烟率为52.6%,比对照增加了22.1个百分点.对烟草黑胫病、赤星病、普通花叶病、马铃薯Y病毒病均有较好的抗性,是一个丰产、抗病、抗旱性均较强,综合性能优良的白肋烟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磁场胁迫对绿豆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磁场胁迫对绿豆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方法]以绿豆叶片为试验材料,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量超弱发光的变化,先测量本底和叶片的自身发光,再把叶片分别放入225和450mT磁场中处理10、20、30s后,分别测定其延迟发光曲线,连续测量3次,比较延迟发光曲线和总光子数与自身发光不同之处。每次测量时间为50s,间隔0.1s。试验在恒温17℃暗室的条件下进行,避免外界刺激温度和其他光源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结果]叶片内部对磁场刺激的吸收有其自身的法则,一定的磁场强度和一定的处理时间能够激发绿豆叶片体内延迟发光,但超过一定的胁迫时间,就会减弱叶片体内超弱发光强度;在刺激前期随时间延长磁致发光明显,但超过一定时间限度后随时间推移磁致发光就会越来越弱。[结论]超弱发光的测定是在不影响体系内部环境、不破坏叶片组织结构情况下进行的,其规律性变化是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作用强弱的体现,是整个体系内部生理状态的整体体现,比体系内部某一部分或某一物质的变化更能反映衰老的过程。因此,超弱发光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性指标,从体系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上研究叶片的衰老过程,也可以作为一种新的生物物理方法来研究生物的生理功能作用及衰老机理。  相似文献   

19.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bstrate ratios on the growth of the seedlings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21 different kind of mixed substrate was used as the substrate for the seedlings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The substrate suitable for the seedling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 was selected by measuring the growth indexes(SPAD, number of leaves, plant height)of the seedling of the Chamaedorea stolonifera.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art from the number of leave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ubstrates on growth indexes reached a significant level.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13(Soil:Sand=1:3) had the best growth on the SPAD of the seedling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of SPAD values among the diffenent part of the same leaves .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2(Vermiculite) had the best growth on the number of leaves. The substrate of treatment No.7(Soil:Coconut Bran=1:3) had the best growth on plant height.  相似文献   

20.
刘文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035-5036,5056
[目的]研究磁场胁迫对绿豆叶片延迟发光的影响。[方法]以绿豆叶片为试验材料,用BPCL型微弱发光测量仪测定了相同磁场强度、不同处理时间叶片的延迟发光曲线。[结果]叶片内部对磁场刺激的吸收有其自身的法则,一定的磁场强度和一定的处理时间能够激发绿豆叶片体内延迟发光,但超过一定的胁迫时间,就会减弱叶片体内超弱发光强度;在刺激前期随时间延长磁致发光明显,但超过一定时间限度后随时间推移磁致发光就会越来越弱。[结论]该结果对用生物物理方法研究外界胁迫对叶片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