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设置10、20、30、40和50min5个热处理时间,研究在100℃的烘箱内不同加热时间对大豆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0℃温度条件下,大豆粉的蛋白质溶解度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其适宜的热处理时间为30~40min。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在干法膨化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一保温装置,通过延长膨化后的热处理时间来达到降低膨化大豆抗营养因子的目的。保温时间梯度设为0、20、40、60 min和80 min。结果表明:大豆脲酶在刚膨化出未保温时就已经完全失活;胰蛋白酶抑制因子、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含量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与未保温的膨化大豆相比,保温80 min时,三者含量分别下降了71.00%、 62.43%和37.65%;蛋白质溶解度也随保温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保温20~80 min,蛋白质溶解度由82.69%下降至74.10%,均达到国标要求。  相似文献   

3.
不同方法测定大豆脲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定法和增值法测定大豆粉在85℃和140℃下分别热处理0、45、90、135、180min的脲酶活性.并用0.2%KOH溶解法测定大豆粉在不同热处理下的蛋白质溶解度。结果表明:在85℃条件下.处理0.180min大豆粉的脲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随着时间延长无明显变化:而在140℃条件下.大豆粉的脲酶活性和蛋白质溶解度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显著降低。通过测定结果可见.同一样品用滴定法和增值法测得的脲酶活性在数值上不相等.不能互用.但蛋白质溶解度更能反映大豆粉受热过度的程度.  相似文献   

4.
试验对大豆皮在常压下进行不同时间(0、12.5、25、37.5 min)的蒸汽加热处理,研究其化学成分含量、脲酶活性(UA)、胰蛋白酶抑制因子活性(TIA)以及蛋白质溶解度(PS)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过不同时间的热处理,大豆皮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显著变化(P>0.05)。随加热时间延长,大豆皮UA、TIA和PS显著下降(P<0.05),在蒸汽加热处理25 min时,可以明显降低其抗营养因子含量,但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不大。利用活体外产气量法对蒸汽加热处理的大豆皮进行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大豆皮产气速度直线上升(L;P<0.05),而CP消化率降低,但对大豆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24 h最大产气量没有显著影响(P>0.1),说明经一定时间蒸汽加热处理大豆皮对家兔盲肠微生物活体外消化无显著影响。综合以上2个试验的结果,推荐对大豆皮蒸汽加热25 min可以作为生产应用的适宜处理时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系统地研究了通过不同的干热温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对提异黄酮前后豆粕中大豆凝集素活力和蛋白质溶解度影响,通过系列试验得出结论:对普通豆粕经过干热130℃20min、25min或140℃5min,对提异黄酮豆粕130℃干热10min,不但可使凝集素活力达到最低,而且可使动物对豆粕中蛋白质利用率最高,如果在实际中应用可以广泛地提高豆粕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利用二因子析因试验方法,初步研究了通过不同的干热温度和不同的处理时间对提异黄酮前后豆粕中大豆凝集素活力和蛋白质溶解度影响,通过系列试验得出结论:对普通豆粕经过干热130℃15 min和140℃5 min;对于提异黄酮豆粕干热130℃10 min,不但可使凝集素活力达到最低,而且可达到动物对豆粕中蛋白质利用率最高,如果在实际中应用可以广泛地提高豆粕的有效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实验旨在研究热处理和超微粉碎对脱皮菜籽粕功能特性的影响。实验按3因素4水平的正交实验方案将低温脱脂脱皮菜籽粕超微粉碎成几何平均粒度为18.49、73.03、129.00μm和184.00μm的4个粒度组,再将4个组别的样品各在60、80、100、120℃的温度下分别处理30、60、90、120 min。然后对各处理过的样品测定并分析各因素与水平对样品的吸水性、吸油性、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蛋白质溶解度、体外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按对脱皮菜籽粕的吸水性影响大小的因素排序为:粒度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获得高吸水性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20℃,热处理时间120 min,粒度184μm。2按对菜籽粕的吸油性影响大小的因素排序为:粒度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获得高吸油性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20℃,热处理时间90 min,粒度73.03μm。3按对菜籽粕的乳化性及乳化稳定性影响大小的因素排序为:热处理温度粒度热处理时间;获得高乳化性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20℃,热处理时间90 min,粒度18.49μm;获得高乳化稳定性最佳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00℃,热处理时间60 min,粒度129.00μm。4按对菜籽粕的蛋白溶解度影响大小的因素排序为:粒度热处理时间热处理温度。获得高蛋白溶解度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100℃,热处理时间90 min,粒度18.49μm。5按对菜籽粕的体外消化率影响大小的因素排序为:热处理温度粒度热处理时间。获得高菜籽粕体外消化率的最佳处理条件为:热处理温度60℃,热处理时间90 min,粒度18.49μm。  相似文献   

8.
热处理对大豆及豆饼抗营养因子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对全脂大豆粉和脱脂大豆饼分别通过干热和湿热处理,研究不同工艺条件下脲酶活性变化的规律和对有效赖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温度下,全脂大豆及大豆饼的脲酶活性与处理时间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1);在同一时间下,与温度呈曲线下降关系。未经加热的生大豆和生豆饼的脲酶活性ΔpH约为2.2,它们均对湿热敏感,而对干热耐性较高。干热处理时,135℃开始对脲酶失活有显著作用,但两小时后ΔpH仍有1.2;当温度至150℃时脲酶可在60分钟左右完全失活。湿热处理时,脲酶失活时间为:100C(0MPa蒸汽压)时,处理10-15分钟:112℃(0.05MPa蒸汽压)时10分钟:120℃(0.10MPa蒸汽压)和128℃(0.15MPa蒸汽压)时5分钟即可。由于在两种加热处理方式下,大豆粉及大豆饼中的有效赖氨酸含量和抗营养因子含量均随着时间延长而呈线性下降,即加热时间延长伴随着正负两种效应,因此,最佳的处理时间是使脲酶活性接近失活的时间。热处理对大豆营养成分的含量没有影响,适度热处理可使大豆各种氨基酸的回肠表现消化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蛋白质过瘤胃保护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反刍动物优质蛋白质饲料 (豆饼、豆粕等 )的过瘤胃保护技术的研究 ,是目前蛋白质营养研究的热点。通过各种保护技术可使优质蛋白质通过瘤胃时的降解率下降 ,使小肠消化吸收的必需氨基酸量增加。本文对目前蛋白质的各种过瘤胃保护途径和效果进行了综述。1 物理方法1 1 加热处理 包括干热、焙炒、热压、蒸汽加热及加热与其他物理化学方法复合处理等。加热可导致蛋白质变性 ,使疏水基团更多地暴露于蛋白质分子表面 ,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 ,从而降低蛋白质在瘤胃中的降解率。Mielke等 (1 979)用热处理的豆饼饲喂奶牛 ,泌乳早期产奶量由 …  相似文献   

10.
为了优化糖基化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的方法,本试验采用果寡糖与粗提大豆球蛋白进行干热法糖基化反应,选择不同的温湿度反应条件组合,测定各个反应条件下0~120 h产物的蛋白质溶解状况及免疫原性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组产物的蛋白质溶解均有下降,而免疫原性去除效果增强,其中在65℃、75%相对湿度、蛋白质与糖摩尔比1∶14时反应60 h条件下蛋白质溶解及免疫原性去除效果最为理想。该条件可以作为干热法糖基化反应去除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为探究热加工方式对牛乳过敏原αs1-酪蛋白构象和抗原性的影响,利用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 免疫印迹方法分析不同加热条件下αs1-酪蛋白免疫原性的变化,进而通过8-苯胺-1-萘磺酸荧光探针和圆二色谱分 析其二级结构变化,初步揭示热处理调控过敏原αs1-酪蛋白抗原性的机制。结果表明:在80 ℃、60 min,90 ℃、 10 min,90 ℃、60 min条件下热处理后,αs1-酪蛋白中α-螺旋结构含量显著低于未加热αs1-酪蛋白,在70 ℃、 20 min,80 ℃、20 min,90 ℃、20 min条件下热处理后,αs1-酪蛋白中无规卷曲含量显著增加,70~100 ℃加热 20 min条件下表面荧光强度最强,其他温度-时间条件下二级结构含量变化不显著;αs1-酪蛋白构象的变化导致αs1-酪 蛋白的抗原性显著降低,间接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显示,在70~100 ℃加热20 min条件下,αs1-酪蛋白的抗原残留 量均较高,而免疫印迹方法显示不同温度-时间条件下αs1-酪蛋白仍具有免疫反应特性,建议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揭 示热处理调控αs1-酪蛋白抗原性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研究采用烘箱干热法,对比包被粪肠球菌与普通粪肠球菌,在不同温度(70、85及100℃)下,分别处理不同时间(0、5、10、15、30及60 min)后的存活率,发现包被后的粪肠球菌存活率分别上升13.6%、13.7%和17.0%,可见微囊包被技术的确可提升粪肠球菌的耐高温性能。对比饲料制粒过程中不同制粒温度(65及75℃)与饲料中的包被粪肠球菌烘箱干热处理后的存活率发现:制粒温度为6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28 min,85℃热处理21 min或100℃热处理13 min;制粒温度为75℃时粪肠球菌存活率相当于饲料在烘箱75℃下热处理53 min,85℃热处理41 min或100℃热处理28 min;因此,将饲料中包被粪肠球菌添加至烘箱干热处理试验可快速对制粒过程中粪肠球菌的耐受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大豆脲酶活性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滴定法和pH增值法测定了大豆粉在80℃和135℃下分别热处理30、60、90、120、150、180min的脲酶活性,并用0.2%KOH溶解法测定了大豆粉在不同热处理下的蛋白质溶解度,结果表明,同一样品用滴定法和pH增值法测得的脲酶活性在数值上不相等,不能互用;蛋白质溶解度指标更能反映大豆粉受热过度的程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系统研究通过不同湿热温度和处理时间对普通豆粕和提取异黄酮豆粕中脲酶活性及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试验得出如下结论:如果给禽类或幼小动物使用,不论是普通豆粕还是提取异黄酮豆粕都需达到脲酶安全范围,即115℃40min或110℃40min的湿热处理;当给成年动物饲喂时,豆粕或提取异黄酮豆粕的湿热处理条件可在90℃40min或90℃10min,以便提高动物对其蛋白质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膨化加工对大豆中脲酶活性(UA)和蛋白质溶解度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大豆中UA和蛋白质溶解度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膨化大豆对畜禽生长或生产性能的好坏。当膨化大豆“过生”.即UA〉0.3时。人们会采用再加工的方法来改善膨化大豆的品质以尽可能破坏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如抗胰蛋白酶等。这样做的结果表面上看是膨化大豆“过生”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又可能导致部分膨化大豆由于再次受到加热而“过熟”.同样会影响到膨化大豆中蛋白质的利用.如美拉德反应等。  相似文献   

16.
<正> 为了繁衍,几乎所有的植物种籽都含有若干不利于动物消化生理的有害物质。大豆产品及其副产品是公认最富有营养的植物蛋白质来源。它所含不利于动物消化生长的主要成份是:胰蛋白酶抑制素、血球凝结素、甲状腺肿大素及尿素酶。所幸这些有害成份皆可利用适当的热处理加以消除。大豆产品及其副产品的正确加工(加热或烘焙)非常重要。正如其它蛋白质资源一样,如加热过度或加热不够,都会使蛋白质质量下降。烘焙过  相似文献   

17.
对雏鸡进行两次21天试验证明,加热时间和添加焦亚硫酸钠(SMBS)影响全脂大豆的营养价值。 试验一:饲喂含CP44%的大豆粕、全脂大豆及玉米为主体的饲料(CP=19%、ME=3.167千卡/千克)。大豆分为不处理及在121℃下加热10分、20分、30分、40分、60分和90分  相似文献   

18.
<正>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s,DVH)的病原是鸭肝炎病毒(DHV),属微RNA病毒科,直径约为20~40 nm,在电镜下观察感染病毒细胞,细胞胞浆呈晶格状排列。DVH在加热56℃条件下加热60 min仍可存活,在62℃条件下加热30 min即可灭活,4℃下可存活2年,-20℃可存活9年。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卤虫卵(含水量10%)对干热和水热的耐受性。结果表明,卤虫卵对干热的抗性较强,在70℃、80℃和90℃的干热环境中处理90min,对卵的孵化率影响很小。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卤虫卵孵化率逐渐下降。130℃处理10min,孵化率从90%下降到9%,而处理30min则降为0,卤虫卵对水热的耐性较差,在50℃的温水处理60min,其孵化率降为1%,而在90℃的热水中处理20s,则卵的孵化率降为0。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选用碱性微生物蛋白酶,研究得出酶解法制备大豆肽的最佳工艺参数:豆粕预处理条件为90℃水浴加热10min,酶解条件为底物浓度5%(W/V)、加酶量5万单位/g蛋白质、温度50℃、pH值10、酶解时间5.5h。蛋白质水解率达到25%,平均肽链长度为4.0。制得大豆肽粗蛋白质含量66.83%(DM)。并对制得大豆肽和原料豆粕的氨基酸含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