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阑尾肿瘤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诊断与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至2004年阑尾肿瘤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例中阑尾粘液囊肿4例,阑尾类癌5例,阑尾腺癌2例。全部病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行单纯阑尾切除6例,阑尾 回盲部切除3例,阑尾 回盲部 右侧结肠切除2例。术后随访1~4年,2例类癌病人术后4年发生肝脏转移死亡,1例腺癌病人死于肺转移,1例类癌病人死于其它疾病,另有1例类癌病人术后4年死于交通意外。结论:阑尾肿瘤因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误诊率极高。造影、CT和MRT所见为其诊断主要依据。应根据其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常规的阑尾切除术是阑尾残端结扎后荷包缝合包埋,由于污染的阑尾根部隐藏在盲肠壁形成的死腔内,有可能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为此,近年来我院采用间断内翻缝合包埋阑尾残端的方法,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手术要点:把阑尾根部及根部下1~2cm的系膜剥离干净,并将系膜及阑尾动静脉缝扎,再在阑尾根部系膜深处缝扎一针达粘膜下层,以阻断来自盲肠后动脉供给阑尾基底部的血运。在阑尾根部夹两把血管钳,在其间切断阑尾,残端不结扎,不松血管钳,然后在血管钳两侧盲肠壁上预置2针间断内翻缝合线,深达粘膜下层,边松开血管钳边拉紧缝…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与传统开腹阑尾术(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2年12月行LA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OA的84例患者资料作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LA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药使用率均明显少于或短于OA组(P<0.05或P<0.01),并发症发生率亦明显低于OA组(P<0.01);LA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OA组(P<0.05).结论 与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施行盲肠后位阑尾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腹腔镜下盲肠后位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全部顺利完成阑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无肠漏、大出血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盲肠后位阑尾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辅助二孔法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的经验。方法:对腹腔镜辅助二孔法阑尾切除术治疗化脓性阑尾炎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选择发病时间小于60h的病例,根据阑尾近端的位置选择所垂直对应的腹壁作切口,阑尾提出腹壁外后行阐尾切除术,创口只作皮下缝合。结论:腹腔镜辅助二孔法阐尾切除术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中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创口感染的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手术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68例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困难型腹腔镜阑尾切除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55min,51例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3~7天痊愈出院,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腹腔镜阑尾切除困难者,术者应熟练应用腹腔镜,针对不同困难原因,对症妥善处理,若应用腹腔镜不能安全处理者,应及时中转开腹行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超声刀在扁桃体手术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6例行双侧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超声刀组和对照组。超声刀组30例,采用超声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对照组26例,按常规剥离法行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手术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疼痛分级评分小于常规组(均P〈0.01)。结论超声刀行扁桃体切除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操作简单,时间短;术后反应轻,患者痛苦小,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荆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肝切除术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0例患者成功施行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3例患者改为手辅助腹腔镜肝切除术。手术方式为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34例,左半肝切除2例,肝右后叶切除3例,肝脏Ⅵ段切除5例,病灶局部不规则性切除19例。手术时间为(184.71±95.07)min,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64.47±54.80)ml,术后住院时间为5~12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94%,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结论:普通医院开展腹腔镜肝叶切除术是可行的,其治疗效果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显微镜下实施扁桃体摘除术的效果.方法 在显微镜下行扁桃体摘除术34例(显微镜组),并与同期行鼻内镜下扁桃体切除术31例(鼻内镜组)、常规扁桃体剥离术29例(常规组)对比,观察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白膜完全脱离时间.结果 显微镜组、鼻内镜组、常规组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3±1.3)、(20.4+8.6)、(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硬化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7年9月完成的肝硬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38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30例采用三孔法,8例采用四孔法。4例肝功能ChildC级先行护肝等综合治疗,待肝功能升至ChildB级以上再手术。6例采用逆行法胆囊切除,1例行胆囊次全切除、黏膜烧灼。术后1例发生腹腔出血,再次开腹止血治愈。1例出现少量胆漏,持续引流保守治疗胆漏自动停止。5例出现中等量腹水,经护肝等综合措施治疗好转。无胆管损伤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硬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加强围手术期处理,了解手术中的困难和注意事项,精细操作。手术安全,且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11.
非何杰金氏病为一低度恶性肿瘤,临床罕见,易误诊。我科最近救治1例,误诊为“阑尾周围脓肿”而行阑尾切除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现报道如下:患者女,17岁。因“转移性右下腹痛7d伴包块”于1996年1月25日以“阑尾脓肿”收入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见阑尾无脓肿,仅有轻度充血,而距回盲部6cm范围内回肠末端肠管部分僵硬,相互粘连,故当时未做进一步探查,仅行阑尾切除术。术后反复高热(40℃以上),伴解鲜红色血便。2周后转入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按发热查因,疑诊为败血症、伤寒、结核、白血病收入内科治疗。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开腹修补术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100例分为两组,每组50例,开腹修补组行开腹修补术治疗,胃大部切除组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和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胃大部切除组胃十二指肠穿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开腹修补组(P0.05)。胃大部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修补组(P0.05)。胃大部切除组患者手术时间、恢复正常胃肠功能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开腹修补组,(P0.05)5。结论: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行胃大部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开腹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应用经验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LA手术3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0例中成功完成LA362例,术中出血量2~15mL,出血量<3mL占91.2%(330/362),中转开腹8例。平均手术时间47.5min,平均住院时间5.5d。切口甲级愈合率98.1%(355/362),无发生术后出血、肠损伤、肠瘘等并发症。结论只要掌握恰当的手术技巧和方法,LA是一种具有美容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快捷经济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治疗的老年胃癌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胃癌切除术49例(占68.1%),其中根治性切除35例,姑息性切除14例。术式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35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切除术3例(联合脾切除1例);捷径手术7例;剖腹探查术2例;非手术治疗14例。行胃癌切除术49例中37例术后发生各种并发症54例次,死亡5例。结论:外科手术是老年胃癌患者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可以降低手术风险,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5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67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LC组(n=35)和MC组(n=32),LC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MC组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MC组相比,LC组手术时间及费用均明显增加(P<0.05),而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则明显降低(P<0.05);LC组1例中转开腹,MC组术后切口感染1例,均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 MC和LC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LC具有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但费用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6.
125例胰头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胰头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胰头癌125例的诊治经验。125例中行根治性切除37例(根治性切除组),手术方式包括标准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扩大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按Child术式重建消化道;非根治性切除88例(非根治性切除组)。结果,根治性切除组37例手术时间为3.5—8h,出血量为400--1800mL;37例中病理确诊为高分化腺癌4例,中分化腺癌22例,低分化腺癌9例,未分化腺癌2例。根治性切除组与非根治性切除驵1、3、5a的生存率分别为63.6%、31.6%、10.8%对32.1%、8.8%、o,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可延长生存时间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改良型腮腺部分切除术治疗腮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3月腮腺肿瘤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型腮腺部分切除术,作为改良切除组。并以同期实施传统切除术腮腺肿瘤患者36例作为传统切除组,对比两组近期观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远期观察指标(肿瘤复发率、面部畸形、口干、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腮腺肿瘤复发率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1年发现改良切除组面部畸形、口干、面瘫、Frey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切除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腮腺部分切除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腮腺肿瘤均有一定临床效果,手术难度和出血量相似,均可降低肿瘤复发,但从远期疗效来看,改良型腮腺部分切除术更有利于减少患者面瘫等后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TLH)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TAVH)2种术式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0月至2009年3月43例在我院行TLH(14例)和TAVH(29例)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比较其基本特征、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费用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TLH组术中出血量为(119.3±28.7)mL,明显少于TAVH组的(157.6±19.9)mL;手术费用为(7062.8±943.5)元,明显高于TAVH组的(6206.8±1320.1)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LH和TAVH均是安全可行的术式,各有优缺点,TLH有成为子宫切除主要术式的趋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术者的熟练程度选择具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肺叶切除术患者白细胞介素 8(IL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影响 ,以寻求合理调控手术应激的麻醉处理方法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肺叶切除术患者 5 4例 [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标准均为Ⅰ~Ⅱ级 ,可排除内分泌系统和各种感染性疾病及长期应用激素史 ],随机分为A、B、C3组 ,每组 18例。A组采用常规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B组采用静吸复合全麻 +硬膜外麻醉 ,C组在B组基础上保留硬膜外管至术后 72h ,用Graseby 930 0患者自控镇痛泵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治疗。各组分别于麻醉前、开胸后 30min、术毕即刻、术后 2 4h、术后 72h各时间点采静脉血 5mL ,用酶标法测定血浆IL 8、TNF α水平。结果 :各组术前、开胸后 30minIL 8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但A组术毕时开始明显升高 ,至术后 72h达到高峰 ;B组升高的幅度虽低于A组 ,但仍明显高于C组 ;C组手术前后变化不明显 ;TNF α在各组及各时间点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硬膜外阻滞麻醉能有效降低血浆IL 8水平 ,尤其联合PCEA能将血浆IL 8维持在一个稳定水平 ;TNF α在肺叶切除手术前后变化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0.
我院胸外科2011年5月1日~2012年6月30日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外科手术(VATS)完成肺癌切除术15例,现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年龄46~74岁,平均年龄54岁.均为周围型肺癌,肿瘤直径2~5cm.其中鳞癌8例,腺癌6例,肺泡细胞癌1例.左肺下叶6例,左肺上叶2例,右下肺叶7例;均行相应肺叶切除术.4例术前经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癌,4例纤维支气管镜刷检找到癌细胞,余7例为术中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癌.术前均常规经胸部CT、纤维支气管镜、脑部CT、腹部B超等检查以除外转移性病变,行正电子发射体层扫描(PET)检查2例.合并中度以上肺功能障碍3例,其中1例合并重度肺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常规开胸手术之禁忌.合并肾功能不全1例,糖尿病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