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新型病毒引起雏鹅的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索性及坏死性肠炎。本病主要发生于3~30日龄的雏鹅,以肠道出血以及形成凝固性的栓塞物为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雏鹅的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  相似文献   

3.
根据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NGVEV)保守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并且进行PCR检测,扩增出预期的223 bp条带。该方法能在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BC07株中扩增到特异性片段,而鹅细小病毒、鸭瘟病毒、鹅副黏病毒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敏感性试验表明该方法最低检出限量为2.5×10~(-1)EID_(50)。表明所建立的PCR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用来检测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  相似文献   

4.
<正>雏鹅腺病毒性肠炎又称雏鹅新型病素性肠炎,是由腺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病为3~30日龄雏鹅,潜伏期3~5d,少数为4~5d。小肠呈卡他性、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  相似文献   

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防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性和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成功地人工复制该病弱毒疫苗和高免血清的有效利用,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  相似文献   

6.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于1997年首次被发现,是雏鹅的一种卡他性、出血性、纤维性渗出及坏死性肠炎,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小鹅瘟非常相似。通过对该病的病毒分离、鉴定、病原学特性的研究,证明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是由雏鹅的一种新的腺病毒引起的、不同于小鹅瘟的新传染病。1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7.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由一种新型腺病毒引起的雏鹅传染病。可造成雏鹅大批死亡,具有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目前在全国各地时有发生,给养鹅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过去,鹅的传染病较为常见的主要有小鹅瘟、鹅鸭瘟病、鹅口疮、禽出败等。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出现了一些新的传染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等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制小鹅瘟和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观察临床应用效果。根据小鹅瘟和鹅病毒性肠炎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特异性引物,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分别对试剂盒的特异性、敏感性、重复性和保存期进行研究,之后进行临床扩大试验。该二联PCR诊断试剂盒能扩增出预期的小鹅瘟375 bp核酸片段和鹅病毒性肠炎223 bp核酸片段,与鸭瘟病毒、鹅副黏病毒无交叉反应;最低能检测到小鹅瘟病毒104 ELD50/mL,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毒2.5×10-1ELD50;不同批次的试剂盒对同一样品检测结果一致;常温下至少可保存5个月;临床应用效果显著。该二联PCR检测试剂盒能够对小鹅瘟和雏鹅病毒性肠炎早期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卫生检疫提供了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白城市的疑似鹅病毒性肠炎的病死雏鹅病料,经过病毒分离培养、中和试验、动物回归试验和PCR检测,证明所分离的病毒确为鹅病毒性肠炎病毒。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发病,如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黏病毒、鹅流感、鹅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法氏囊炎、鹅鸭疫里默氏杆菌病、鼻气管炎鸟疫杆菌等的发生,使得雏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极大挫伤了养鹅户的积极性,从而制约了规模养鹅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是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雏鹅的一种以小肠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炎症为特征的传染病,其病原已被鉴定为一种雏鹅新的腺病毒。国内学者已对该病进行了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观察、病原特性分析、人丁感染病例的病理形态学发展规律等一系列研究工作。对该病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2006年5-6月份.在辽宁省辽阳县鹅群中发生了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现将本病的诊断与防治工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小鹅瘟、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副粘病毒病、鹅禽流感四种鹅病毒性传染病的特点及鉴别诊断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一系列综合性防制措施,以降低鹅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12日龄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和小鹅瘟混合感染的诊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鹅瘟是由鹅细小病毒引起的雏鹅急性或亚急性的败血性传染病 ,本病主要侵害出壳后 4~ 2 0日龄的雏鹅 ,具有传播快、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特点 ,死亡率可达 90 %~ 10 0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病原为鹅腺病毒 ,主要发生于 3~ 30日龄雏鹅 ,10~ 18日龄多发 ,死亡率为 2 5 %~ 75 % ,最高可达 10 0 % ;典型症状为昏睡、腹泻、喙端色暗 ;可分为最急性、急性、慢性 3种病型。 2 0 0 2年 6月中旬 ,黑龙江省肇东市的 3家农户饲养的 12日龄雏鹅群陆续发病死亡 ,经过肇东市昌五镇畜牧综合服务站和黑龙江省兽医卫生防疫站检验 ,确诊为雏鹅新型病毒性…  相似文献   

15.
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以来,一种多发于雏鹅,以肠道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症状的病毒病,在黑龙江省周边地区时有发生。经病毒分离鉴定,初步确定是一种新的鹅源腺病毒,即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该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并与小鹅瘟极易混淆,给防治工作造成很大困难。随着我国近年来水禽养殖业的发展,这种雏鹅病毒病带来的经济损失越严重,因此对该病的防治工作也越加重要。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传染病,如小鹅瘟、鹅到轨病毒、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禽流感、与鸭混养患有鹅的鸭瘟病等;细菌性传染病,如大肠杆菌、禽霍乱等病;霉菌性传染病,如烟曲霉菌、黄曲霉菌等。  相似文献   

17.
《水禽世界》2012,(1):38
【主要成分】纯化重组禽干扰素(InterferonIFN)【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或微浊液体。【作用用途】应用于水禽病因不明的肿瘤疾病、各种病毒性疾病感染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紧急治疗,如鸭病毒性肠炎、鸭肝炎(花肝炎)、鸭细小病毒病;鹅副粘病毒病、小鹅瘟、鹅病毒性肠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腺病毒性肝炎等。  相似文献   

18.
《水禽世界》2011,(5):40
【主要成分】纯化重组禽干扰素(Interferon IFN)【性状】本品为无色透明或微浊液体。【作用用途】应用于水禽病因不明的肿瘤疾病、各种病毒性疾病感染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紧急治疗,如鸭病毒性肠炎、鸭肝炎(花肝炎)、鸭细小病毒病;鹅副粘病毒病、小鹅瘟、鹅病毒性肠炎(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鹅腺病毒性肝炎等。  相似文献   

19.
雏鹅病毒性肠炎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24(6):56-57
雏鹅病毒性肠炎主要发生于30日龄以内的雏鹅,是以3日龄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达到高峰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病原体为腺病毒属中的肠炎病毒,该病以发病急,死亡率高,小肠呈现出血性、纤维素性、渗出性、坏死性肠炎为特征,给养鹅户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当前对雏鹅新型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病原学、病毒的检测和诊断、免疫预防、临床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