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取乌龙茶、岩茶、绿茶、红茶及黑茶,利用微波消解ICPMS测定16种稀土元素。结果表明,所有测试样品中绿茶的稀土结果未超国家限量标准(≤2 mg/kg),红茶和黑茶超过85份的样品结果合格,而乌龙茶和岩茶仅有1/2左右的样品结果合格。茶叶中不同稀土元素测试结果表明,轻稀土比例高出重稀土2倍以上,且镧(La)+铈(Ce)含量比例占将近1/2、铈(Ce)占1/4以上。因此,通过充分认识不同类别茶叶稀土含量及其内在稀土元素的关系,以期为茶叶品质安全监测和稀土限量标准制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硝酸铈促进水稻种子萌发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2.5~30 mg/L的Ce(NO3)3处理水稻种子能加快萌发, 明显提高种子活力, 促进植株根系生长, 增加叶绿素含量。 这是由于在用Ce(NO3)3处理期间加快了种子的吸水速率, 增加了膜的通透性, 增强了呼吸作用, 增加了种子萌发期间IAA、 GAs和CTK等植物激素的含量, 而ABA含量变化不大。 其中用10 mg/L Ce(NO3)3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了解转基因抗虫棉的稀土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对于稀土肥料的高效利用意义重大。应用ICP-MS测定了转基因棉花及其亲本苗期各个器官中稀土元素La、Ce和Pr的含量。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在转基因双价抗虫棉和常规棉对照中的分配规律一致:根系>叶片>茎部;每个器官中都是Ce>La>Pr。但是转基因抗虫棉与常规棉相比,在稀土元素的吸收分配比例上却表现出较大差别:转基因抗虫棉根系中稀土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常规棉亲本;地上部(叶片和茎部)表现相反,常规棉含量大于转基因抗虫棉。转基因抗虫棉稀土元素吸收分配特性发生了明显变化,应当根据其特点制定稀土肥料使用办法。但是发生上述变化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对马铃薯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铃薯生长中期以不同浓度的多效唑溶液进行叶面喷施,研究多效唑对马铃薯农艺性状及产量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喷施多效唑能矮化植株,抑制地上茎秆生长,使植株叶色浓绿,增强光合作用,增加营养积累,促进薯块膨大,从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淀粉含量,其中以喷施600 kg/hm2浓度为400 mg/L的15%多效唑溶液的...  相似文献   

5.
Hoaglang营养液对漂浮育苗辣椒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5种浓度Hoagland溶液处理,研究不同浓度营养液对种子萌发特征、幼苗形态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在1倍标准Hoagland溶液浓度基础上设置了5个不同倍数的浓度,分别为0(CK)、0.5、1、1.5、2倍。测定不同浓度下紫美人(Purple beauty)和绥阳小米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形态、叶绿素SPAD值、有机质分配和主要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Hoagland溶液浓度低于1.5倍时,各项种子萌发指标同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当浓度高于1.5倍后部分萌发指标受到抑制。在浓度低于1倍时,幼苗株高、主根长和叶绿素SPAD值均随着营养液浓度增加而增长,浓度高于1倍后三项指标均随着营养液浓度增加而减少,且各个浓度处理下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根冠比在浓度低于1倍Hoagland溶液时随着营养液浓度增加而降低,在高于1倍浓度后随着浓度增加而增加,各处理组同对照组间差异显著。植株全氮和全钾随着Hoagland溶液浓度增加而增加,而磷含量在Hoagland溶液浓度超过1倍后出现下降,且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综合各项指标得出,1倍Hoagland溶液不影响辣椒萌发,能促进植株生长,有利于叶绿素合成和有机产物的合理分配,同时也促使植株氮磷钾含量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该浓度营养液适合在辣椒漂浮育苗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的方法,探讨了钙处理对连作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及其机理,结果表明,钙处理可显著减轻连作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抑制,相对提高马铃薯块茎产量及块茎中淀粉、维生素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块茎硬度;减小了连作引起的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的幅度,相对降低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提高了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并提高了叶片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及SOD和CAT的活性,同时降低了MDA含量和活性氧水平。可见,喷施氯化钙溶液通过提高马铃薯幼苗对连作障碍的整体抗性,减轻连作所造成的生理障碍,促进了连作马铃薯植株的生长发育,并改善了马铃薯的块茎营养和产量,而上述作用可能与喷施氯化钙溶液降低叶片的蒸腾、改善马铃薯水分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喷放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廷国  王元炎 《作物学报》1993,19(2):133-138
本文研究了在甘蔗分蘖末期喷施稀土对甘蔗植株ATP酶和根际土壤酶活性以及根际细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分蘖末期喷施稀土提高了甘蔗叶片的Mg2+-ATP酶、Ca2+-ATP酶和根细胞的Na+-K+ATP酶的活性。提高了叶绿素含量、光合还礼经和根系活力,使土壤中有益的根际细菌数量增加,土壤酶活性提高,促进了甘蔗生长,提高了甘蔗产量。  相似文献   

8.
喷施氯化钾对油菜植株硝酸盐含量及氮素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茎叶喷施质量分数为1%的氯化钾溶液对油菜角果初期和收获期植株硝酸盐含量及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以喷施质量分数为1.17%的硫酸钾溶液(要求氯化钾和硫酸钾溶液中钾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和清水作相比较,在开花后期开始喷施,每两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15天,喷洒部位在茎和叶,重点喷洒叶的背面,尽量不喷洒至叶柄,于角果初期和收获期采样。结果表明,喷施氯化钾溶液能有效降低开花期和收获期油菜茎叶硝酸盐含量,与喷施硫酸钾溶液和清水相比达到了显著水平;有效促进了氮素向角果和籽粒分配,显著增强了油菜角果初期叶片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同一品种不同处理之间的差异比较显著,品种之间处理后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滇丁香新种质、选育抗性新品种,用不同浓度的氨磺灵溶液浸泡滇丁香种子,以种子下胚轴膨大视为变异株,统计变异率和发芽率,通过形态学观察、气孔观察、染色体计数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确定其倍性。结果表明:15μmol/L氨磺灵浸泡种子24 h为滇丁香多倍体诱导最佳方法,变异率达60.1%,发芽率为66.7%,获得2株四倍体植株;25μmol/L氨磺灵诱导24 h,变异率为50%,获得1株八倍体植株。滇丁香变异植株在株高、叶长、叶厚方面均与对照植株呈显著差异,多倍体滇丁香植株株型矮小、叶片畸形较圆润且变厚、叶色较深、叶毛茎毛粗长。多倍体植株气孔的长和宽及保卫细胞的长和宽均显著大于二倍体植株,且气孔密度显著小于二倍体植株。经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倍性植株DNA含量近似倍数关系。经染色体计数,滇丁香二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为2n=44,四倍体植株4n=88。四倍体滇丁香丙二醛含量极显著低于二倍体,而脯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二倍体。  相似文献   

10.
稀土钕和牛蒡寡糖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两种诱导物稀土钕和牛蒡寡糖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稀土钕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都具有促进作用。6mg/L的稀土钕溶液培养的黄芩种子,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最高,分别达到58%和93.5%,比对照高25%,且芽苗长势好。牛蒡寡糖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的影响表现为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在不同浓度的牛蒡寡糖溶液中,1、3g/L牛蒡寡糖溶液对黄芩种子萌发促进作用最强,发芽率达到90%以上,比对照发芽率高23%,芽苗长势好。  相似文献   

11.
不同细毛山药品种矿质元素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探明细毛山药不同品种在矿质营养成分方面的特性,收集了当地主栽的5个细毛山药品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细毛山药矿质元素含量具有品种间差异性。不同品种之间干物质含量有着显著差异,以TG品种最高,NT品种最低。试验对5个品种的矿物质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在试验的所有品种内,矿物质含量的变化趋势都表现为:钾>镁>钙>钠>铁>铝>锌>铜>锰>镍>铬>铅>钴;但在不同品种间,各个元素含量有明显差异,其中大量元素钾、镁的含量在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在微量元素中,铁、锰、铬的含量也在品种间有显著性差异;其他所测量的各种矿质元素在品种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同时,还测量了砷、硒、镉3种元素,可能由于含量太低而没有检出。对1~3年不同种龄的山药产品进行了元素分析,发现其元素含量趋势与上述一致,但没有发现种龄对山药矿质元素含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典型农田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了研究洞庭湖区农田微量元素含量的空间变异规律,利用地统计学和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沅江市)农田土壤耕层(0~20 cm)5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 B、Cu、Zn、Fe和Mn 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但变程差异较大,在1.13~25.58 km之间;Mn与Fe的含量分布符合指数模型,Zn、Cu和B的含量分布符合球状模型;Mn的空间相关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B、Cu和Zn的空间相关性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Cu与Fe的含量在研究区中间部分最高,总体分布趋势由东北部向西南部逐渐降低,Zn的含量分布总体趋势由西部向东部逐渐降低,B的含量分布总体趋势由西南部向东北部逐渐降低;沅江市土壤微量元素富集、质量良好,无重大污染区,适宜发展优势农产品产业。  相似文献   

13.
稀土元素对植物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稀土元素在农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人们对稀土元素生物学效应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很多研究,提出了许多论点。从稀土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赋存、稀土元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稀土元素对细胞中Ca的竞争取代机制、稀土元素对生物体内自由基的清除机制和稀土与生物大分子的紧密结合及在细胞水平的定位五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稀土元素对于植物体作用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为稀土农用技术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中微量元素化学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评价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中6种微量元素。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中的微量元素含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了龙胆科植物花中Ca、Mg、Cu、Fe、Mn、Zn等6种微量元素之间的关系,运用化学计量学方法,结合MATLAB2010软件,对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中微量元素和中药功效进行研究。第一公共因子F1在指标Cu、Fe、Mn上有较大的载荷,第二公共因子F2在指标Ca、Mg上有较大的载荷,第三公共因子F3在指标Zn上有较大的载荷。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中6种微量元素含量高低顺序为:麻花秦艽花>云雾龙胆花>线性龙胆花>蓝玉簪龙胆花>黄管秦艽花>管花秦艽花。该研究为大规模合理开发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资源,以及为青藏高原龙胆科植物花的药物功效学和微量元素的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云南农田土壤常量与微量元素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并为农作物合理施肥提供依据,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云南14个地方农田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P、K、Ca、Mg、Cu、Fe、Zn、Mn)的含量,并对土壤中常量及微量元素含量的状况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农田土壤中速效P、K元素处于平衡,速效Ca、Mg亏缺,速效Cu、Fe、Zn、Mn等微量元素盈余。在不同地貌下,土壤常量及微量元素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滇中红色高原土壤的速效态微量元素(Fe、Zn、Mn)的含量明显高于滇东喀斯特高原和滇西横断山脉;速效P、K、Ca的含量从西至东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而速效Cu的含量则从西到东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于农田土壤元素测定及农业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合川地区油橄榄树体的营养状况和果实膨大规律及其相关性,为该地区油橄榄的平衡有效施肥提供依据,实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以不同生长时期内3株树势相同,无病虫害的7年生‘豆果’油橄榄树为研究材料,基于硝酸—盐酸—高氯酸消煮—ICP法测定叶片和果实中大量和微量元素P、K、Ca、Mg、Fe、Mn、Cu、Zn含量,凯氏定氮法测定元素N含量,游标卡尺测定果实纵横径。结果表明:“豆果”生长期内,大量元素在叶片和果实中随果实膨大存在不同变化趋势。总体上,叶片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Ca>N>P>Mg;果实中大量元素含量趋势为K>N>Ca>P>Mg。对微量元素Fe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元素Mn、Zn、Cu,且叶片中元素Fe远高于果实中的。叶片内部-果实内部-叶片-果实间矿质元素含量以及果实膨大-叶片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存在普遍的显著相关性。从矿质元素在“豆果”叶片、果实中的含量动态变化趋势来看,营养元素N、K、Ca在发育期中一直保持相对较高水平,肥料施用上应充分满足;考虑到元素间的拮抗和协同关系,建议生产上施用N肥时还应搭配P肥、K肥、微量元素肥(含Cu和Zn)施用,以达到丰产优质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燕麦种质资源矿质元素含量的多样性,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燕麦种质铜(Cu)、铁(Fe)、锌(Zn)、镁(Mg)和钙(Ca)元素的含量,进行遗传变异、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的Cu、Fe、Zn、Mg和Ca元素含量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22,平均变异系数为29.775%。筛选到Cu含量高的种质有休眠燕麦、加5、坝莜1号、YS0404、v5和v18;Fe含量高的种质有太丰、夏莜麦、9418、蒙燕2号和shadow;Zn含量高的种质有ハヤテ和坝莜9号;Mg含量高的种质有ハヤテ和莜麦4400;Ca含量高的种质有v18、鉴19和白燕7号。Zn、Fe、Mg的含量均较高的种质有ハヤテ、6518、加9、MARION、坝莜8号、晋燕2004、坝莜9号和品五。燕麦种质Cu与Zn含量呈显著正相关,Ca与Fe含量间呈极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蔡清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31):300-304
景观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在对景观环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点、线、面是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结合平面构成理论,笔者指出平面构成理论与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之间存在形态要素的对应性、美学法则的一致性、形态语言的互通性等3个方面共性。因此,可利用平面构成理论对景观环境的营造进行指导。基于以上观点,以形态要素点、线、面的品质为出发点,探讨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的运用特点及手法,从而总结出景观造型的基本元素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19.
尹铮  周良炎 《华北农学报》1991,6(4):122-126
目前于桥水库底质中总氮及速效磷含量较1982年库区自然含量相对偏高,总磷和有机质含量则相对偏低,氨态氮的释放量亦达较高水准.水库上游底质中各元素潜在交换能力要大于或等于下游底质.底质中营养元素综合累积指数在35%左右.  相似文献   

20.
硒胁迫对紫花苜蓿硒积累及矿质元素吸收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硒胁迫对紫花苜蓿硒积累及对其他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以3种苜蓿阿尔冈金、大叶苜蓿、维多利亚为试材,采用土培试验方法,研究了硒胁迫对紫花苜蓿不同组织的生物量、转运系数、耐性指数、硒积累量、硒含量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及紫花苜蓿对硒的积累能力。结果表明:施以100μmol/L硒时,硒处理显著提高了3个品种苜蓿根、茎、叶片的硒含量、耐性指数、硒积累量和K、P、Ca、Mg元素的吸收,当硒浓度为900μmol/L时,则降低了阿尔冈金和维多利亚不同器官生物量及大叶苜蓿根的生物量积累,且降低了阿尔冈金和维多利亚不同器官及大叶苜蓿根和茎对Zn吸收积累量。不同品种间相比较,大叶苜蓿生物量、硒积累量和K、P、Mg元素吸收显著高于其他2个苜蓿,且差异显著。综合评价表明,大叶苜蓿对矿质元素和Se有较好的吸收和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