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认为,只有当茶树叶片脱落、地上部分大部冻死,有待翌年进行台刈后才能恢复生机时才可称之为茶树发生了严重冻害。本文根据江苏连云港市的气候状况,以及周期性冻害的出现,对茶树严重冻害的气候指标,进行如下探讨。一、对茶树低温临界值的认识关于茶树低温临界值,现在一般有-10℃、-15℃和-8℃~-16℃几种,尤其是-15℃的提法较为广泛。根据连云港的多年实践来看,上述提法值得商榷。连云港市地处暖温带,属北部茶区边缘。年平均气温14.5℃,10℃以上的活动积温4575.0℃,年降雨  相似文献   

2.
山东茶树冻害预防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一、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3.
山东临沂茶区是我国最北的茶区之一,冬季茶园容易遭受冻害,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冻害问题是该地区茶叶发展的一大障碍。经过30多年的实践,对茶树的安全越冬已摸索出一套比较有效的综合措施,现作一介绍,供我国其他北方茶区参考。 1.“区田”栽培。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条件,参照古代“区田”法而提出的一种有利于茶树抗御冻害的栽培方法,即在深翻改土整地的基础上,修筑低于地面的条状平底“区田”,将茶树种植在低于地面15~20cm的区畦内,茶树高度控制在35~45cm之间。这种栽培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属我国江北茶区,是茶树生长的次适宜区。因季风气候明显,冬季气温较低,持续低温时间较长,全年降雨量少于南方茶区,且四季降雨分布不均匀,特别是冬季干旱,茶树易遭受冻害。"冻害年年有,三年一小冻,五年一大冻"成为影响山东茶叶生产的不利因素。多年来,在研究分析茶树冻害成因的基础上,探索积累了预防冻害的一系列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主要冻害情况及气候因素1.主要冻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日照茶区严重干旱和冻害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茶区是我国的次适宜茶区,由于气候干燥,土层较薄,降雨偏少,冬季寒冷,茶树冻害一直是制约茶叶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日照市是山东省种茶最适宜的地区,也是我国"南茶北引"最成功的地区,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茶叶主产区和我国秦岭、淮河以北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今年日照市因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茶树遭受了种茶45年来第9次、也是继2007年冬至2008年春冻害后第3次严重的冻害。为全面调查了解在大旱之年茶树冻害情况,2月14日至2月25日,日照市农业局会同各区县业务部门对今年全市茶树冻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6.
茶树冻害与防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茶区面积大、分布广,气候因子、地理条件复杂,特别是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茶树越冬极易遭受冻害:茶树遭受冻害后不仅会造成当年春茶减产减值,甚至绝收,严重的还会影响到以后1-2年的生产效益。因此,要十分重视茶树冻害的发生,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补救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东茶区“倒春寒”冻害情况的调查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10年广东茶区早春时节发生的茶树"倒春寒"霜冻的调查,分析了此次冻害形成的原因,建议结合茶园实际,采取相应的抗冻防御补救措施,以便减轻茶树冻害,减少茶叶生产损失。  相似文献   

8.
1998年3月20日,受强冷空气影响,使全市的特早发芽品种茶园遭受严重雪冻,致使"明前"西湖龙井等名茶大幅度减产,茶农经济损失惨重。掌握茶树冻害的成因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对发展杭州早市名优茶具有重要的意义。1茶树雪(霜)冻害的原因1997年,由于出现暖冬现象,加之雨水丰足,杭州茶区近年来又扩大了早生种栽培面积发展早市名优茶,一些肥培管理水平较高,小气候条件优越的早逢春、乌牛早、龙井43等早生种菜园,开采期日趋提前,如淳安县茶树良种场,临近千岛湖区,1998年2月21日就开采千岛玉叶等名茶;3月15日后,全市茶区陆续开采。茶…  相似文献   

9.
许允文 《中国茶叶》2006,28(5):32-32
茶树常见的冻害有雪冻、干冷风冻及霜冻等类型,江南茶医以雪冻与霜冻为主,江北茶区(或高海拔)茶园则3种冻害均有发生。  相似文献   

10.
山东茶树冻害与防护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崇恒 《中国茶叶》2009,31(2):24-25
山东茶树种植区属我国的江北茶区,也是我国的次适宜植茶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引种茶树以来,茶树冻害问题一直制约着山东茶叶生产的健康发展。“高产容易稳产难”是山东茶树种植区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1.
第二部分缅甸茶树品种资源缅甸茶区正处在茶树原产地边缘,由于地处热带及亚热带的西南季风区域内,高温多湿,故所种植的茶树多为乔木或小乔木状的大叶型品种,灌木状的中、小叶型品种较少,仅北部茶区有混什一些叶型较小的茶丛。  相似文献   

12.
关于茶树抗寒力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树由于长期生长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形成了喜温喜湿的生物学特性,因而,抗御低温的能力很弱。随着引种、驯化工作的进行,茶树的种植范围逐渐扩大,它本身的适应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抗寒性也相应地增强了。但是从我国的广大茶区的自然灾害情况来看,中北部茶区每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寒害和冻害。因此,茶树抗寒力问  相似文献   

13.
近45年山东茶树冻害气候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山东自1966年成功引种茶树以来,茶叶生产得到快速发展,现有茶园面积2万hm2。近年来,以每年20%以上的速度递增,茶叶已成为山东省的特色产品。由于山东地处中纬度地区,茶树几乎年年遭受冻害威胁。视茶树因冻害造成春茶减产30%以上作为大冻害,按此标准统计,山东茶区先后经历1969~1970年,1973~1974年,1976~1977年,1979~  相似文献   

14.
正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系亚热带多年生常绿植物,原产于我国西南地区、缅甸北部和印度阿萨姆一带。我国的茶树资源丰富,茶区地域辽阔,分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西南茶区、华南茶区等四大茶区~([1])。如今,我国南方地区易出现倒春寒现象,即每年3-5月出现温度骤降、雨雪天气。因倒春寒而产生的冷害、寒害会影响茶树生长,轻则影响茶叶产量与  相似文献   

15.
提起茶树冻害,茶区人们都有一些体会。通常大家都把它理解为气温骤然下降和遭遇霜冻之故。然而“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茶树受冻,低温寒冷固然是主  相似文献   

16.
张怀清  李虎 《中国茶叶》2008,30(12):23-24
宁强县位于川、甘、陕3省交界处,是陕西省的老茶区。去冬今春的罕见大雪冻害使宁强茶叶产业受到重创,宁强县及时对茶园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取了切实有效的茶树护理复壮措施,取得明显效果,使茶园损失降到了最低。  相似文献   

17.
茶尺蠖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尺蠖(Ectropis obliqno Prout)属鳞翅目,尺蠖蛾科,中国各茶区均有发生,是浙、苏、皖茶区重要茶树害虫之一。以幼虫食叶为害,严重发生时,茶树叶片及嫩芽全被吃光,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导致茶树早衰、耐寒力差、冬季易受冻害。为了控制该虫,目前各茶区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但是,化学农药不仅污染茶园生态环境,而且在杀死茶尺蠖的同时,也杀伤了大量天敌,并造成农药残留,使“3R”问题(农药残留量Residue,害虫抗药性Resistance,害虫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8.
我县高山茶区气候多变,茶树在复杂的自然环境中,除了遭受病虫害为害外,还容易受到寒冻、冰雹等气象灾害的危害。这些灾害威胁茶树生长,轻则造成减产,茶叶品质下降;重则使茶树大面积死亡。因此了解高山茶区寒冻的危害状况,分析寒冻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防御性措施,指导茶农进行灾后补救,使其对茶树生产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是茶树栽培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云南双江县茶区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就不同嫁接时间、嫁接方法、接口高度等对茶树良种嫁接成活率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茶树良种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双江县茶区茶树嫁接时间以冬季(1月)为宜,接穗为一芽一叶,嫁接方法以"劈接-接口高度15 cm-套袋-遮阴"较好.  相似文献   

20.
张汉鹄 《茶叶》2003,29(2):100-101,105
安徽是我国主要产茶省之一 ,茶区遍及南部半省 ,横跨 2 9.5~ 32 .0°N之间 ,北亚热带北部和暖温带南缘。随茶树栽培历史久远和近代扩大种植 ,茶树害虫多达 2 80余种 ,主要害虫亦不下 2 0种之多 ,较之 5 0年前 ,种类增多 ,危害加大 ,种群的演替与发展 ,更带来诸多严重的防治问题。1 安徽茶树害虫区域性发生的基本格局安徽自然地理生态特征客观形成皖南山地茶区、皖西大别山茶区、沿江江南和江淮丘陵平原茶区。一些广布种害虫各地均有发生 ,但其危害程度有异 ,各茶区且另有其主要的和代表性种类。1 .1 皖南山地茶区在生态地理上位于北亚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