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白落叶松种源试验幼龄阶段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 A.Henry)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优良用材树种之一。其自然分布约在北纬41°30′—47°0′,东径126°30′—131°40′。由于自然分布区内气候、地貌、土壤等不同生态条件的影响及地理、生殖隔离的原因,使其树种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产生了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种内变异,这种变异比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中国北部过火林地进行了调查,本文中提出了该地区过火林地的演替趋势,并讨论了该地区由耐阴性低于云杉的兴安落叶松构成优势种群的原因。调查地点和方法调查地点为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山脉北坡丘陵地带的马林地区(北纬53°,东径125°,海拔300—400m)。该地区处于不连续冻土带的南缘,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降雨量少(400mm/年),冬季非常寒冷(约-30℃/2月均温)。调查地点的坡地上分布着深厚的由于冰蚀作用形成的石砾层,其上覆盖有20—50cm的灰化土,而在谷底则为30-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北纬41°—44°,东经118°—119°范围内对7种落叶松进行了多年的种和种源选择试验,结果表明,适合当地生长的最好落叶松是当地种华北落叶松,其次是日本落叶轮、兴安落叶松;种源选择结果以丰宁、涿鹿、宽城、围场、沁源、关帝山、龙江等种源为好,可以用于生产。以上各优良种和种源均具有生长量大、造林保存率高等特点。如华北落叶松丰宁种源7年生林分比繁峙种源树高大54.2%,胸径大229.1%,保存率高18.1%。  相似文献   

4.
西林吉林业局天然兴安落叶松立地条件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创民  梁海英 《林业科学》1993,29(5):456-462
西林吉林业局位于漠河县境内,东经121°29′-123°11′,北纬52°47′-53°20′;属中低山山地地貌,母岩以酸性侵入岩和中性火成岩为主,常见花岗岩;地带性植被为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林;年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52.3℃,极端最高气温达36.8℃≥10℃积温为1650.4℃,年均雨量约为403.4mm,集中在7-8月,无霜期约92d,属寒温带气候。  相似文献   

5.
从落叶松[Larix gmelini (Rupr.)Rupr.]树皮中分离、鉴定了三种黄烷-3-醇,即(-)表阿夫儿茶素,( )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以乙酰衍生物形式分离出四种二聚黄烷-3-醇(二聚原花青定)B1—B4,并通过与标样薄层共层析及其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鉴定。对可溶于甲醇的多聚黄烷-3-醇(多聚原花青定)用甲苯-α-硫醚和醋酸进行了化学分解。根据分解产物确定, 落叶松树皮含有分别以( )儿茶素和(-)表儿茶素为终端单元之多聚黄烷-3-醇,其延伸单元亦由2,3反式和2,3-顺式3,5,7,3′,4′黄烷五醇所组成。用高效液相色谱定量测定了上述化学分解产物,并在此基础上得出该多聚黄烷-3-醇之平均聚合度为6-7,相应数均分子量为1700—2000。  相似文献   

6.
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 Carr.)是辽宁省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具有干形直、生长快、材质好、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几年来,我省大力发展其速生林,由于种子奇缺,难以实现。为解决种源不足的问题和保证树木优良遗传品质,我们探索了利用ABT生根粉等激素处理的日本落叶松嫩枝进行扦插试验,将其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1 试验地概况国营清原县大孤家林场地处北纬42°21′15″,东经124°47′48″,海拔高350m,年降水量600—800mm,年积温  相似文献   

7.
日本落叶松引种育苗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落叶松 ( Larix kaempferi)原产地日本 ,落叶乔木 ,高达 35m,胸径 1 m,适应范围广 ,前期生长较快 ,抗病性较强 ,在我国引种栽培已有 88年历史。日本落叶松的天然分布区为北纬 35°2 0′~ 38°1 0′。东经约为1 36°4 5′~ 1 40°30′的范围内 ,垂直分布于海拔高 90 0~ 31 0 0 m之间。日本落叶松是喜光树种 ,根系较浅 ,对气候的适应性较强 ,在年平均气候 2 .5~ 1 2℃ ,年降水量 50 0~1 40 0 mm的气候下都能生长。日本落叶松较华北落叶松有萌动迟、封顶及落叶晚、生长期的顶端优势强等特性 ,是良好的建筑材料。根据日本落叶松的生物…  相似文献   

8.
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化合物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SiloniteTM采样罐、动态顶空采集、7100A预浓缩仪、GC-MS系统,研究长白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6、长白落叶松-7、长白落叶松-8等长白落叶松8个家系挥发性物质的异同.共鉴定出33种挥发性物质,其中萜类化合物17种,烃类化合物16种.各家系挥发性化合物中萜类化合物主要有莰烯、β-月桂烯、1R-α-蒎烯、α-萜品烯、β-水芹烯、γ-萜品烯、( )-4-蒈烯和大香叶烯D,有的家系还含有三环萜、D-柠檬烯、β-反-罗勒烯、樟脑、乙酸龙脑酯、α-长叶蒎烯、古巴烯、石竹烯、α-石竹烯.不同家系间萜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由高到低依次为长白落叶松-2,89.65%;长白落叶松-7,84.41%;长白落叶松-4×兴安落叶松-2,78.59%;长白落叶松-5×日本落叶松,68.82%;长白落叶松-6,68.35%;长白落叶松-3×兴安落叶松-1,67.93%;长白落叶松-1,31.34%;长白落叶松-8,24.59%.  相似文献   

9.
日本落叶松在山西太行山南段平顺山地引种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荣  韩有志 《林业科学》1993,29(2):165-171
一、生态条件的比较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lamb.)Carr.]是速生的针叶树种之一。原产地仅局限于日本本州岛的中央高地和关东山地,分布区很狭窄,介于东径136°45′-140°30′,北纬35°08′-38°05′,海拔高1300-2680(1000-2800)m,呈星散分布。较大面积的天然纯林和针叶树种混交林分布在高达3000m的飞(?)山、木曾山、赤石山脉和御岳山及关东山地的富士山、天守山、八岳、浅间山一带的火山坡地。这一地带总的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温和,夏季生长期多雨,相对湿度大。但由于日本落叶松的原产地处于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地带的高海拔山区,为内陆性气候,雨量较沿海为少;特别是山地气候  相似文献   

10.
落叶松属松科,落叶松属,为落叶乔木,树干通直,树形美观,适应性较强,在陕西省秦岭、黄桥林区及渭北部分国营林场有引种栽培。我们从山西林木种子公司调入华北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种子,育苗后,用3年生苗木进行造林。目前幼树生长健壮,能安全越冬,未发现有病虫害。一、引种地自然条件引种地位于延安市城北杨家湾的延安树木园,地处东经109°61′、北纬36°36′,属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半乳聚糖是从落叶松木屑中提取的水溶性树胶。对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结果表明,它和阿拉伯树胶的流变性能及表面性能相似。同属于多支链水溶性低聚糖。它具有高浓度。低粘度和降低水溶液表面张力等特殊性能,作为保护胶体、乳化剂、稳定剂等可应用于食品,化妆品和其他工业,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兴安落叶松天然林19块标准地资料,分析了林分枯立木年龄结构;并用三参数Weibull函数拟合了林分枯立木的龄阶分布,经X~2-检验,结果表明拟合效果良好。同时研究了林分活立木年龄与枯立木年龄之间的关系以及天然林的抚育问题。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市6种绿化树种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全面了解各绿化树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增加哈尔滨市园林绿化树种及其生态功能的多样性,为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对东北乡土树种白桦、蒙古栎、糠椴、紫椴、茶条槭和黄檗二年生幼苗的生理指标进行测定,通过这6种树种生理指标的研究,对各树种的适宜应用作综合的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这6树种最大光合速率分别为:茶条槭9.70μmolCO2/m^2·s,白桦7.67μmolCO2/m^2·s,黄檗5.88μmolCO2/m^2·s,紫椴5.51μmolCO2/m^2·s,糠椴5.20μmolCO2/m^2·s和蒙古栎4.04μmolCO2/m^2·s。6树种之间呼吸速率的差异不显著,平均为1.01μmolCO2/m^2·s。水分利用效率的种间差异较大,茶条槭、糠椴和蒙古栎高于黄檗、紫椴和白桦。所以从生态园林的角度,在水分短缺的地点,选择绿化树时应先考虑水分利用效率高的茶条槭、糠椴和蒙古栎,而在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可适当优先考虑净光合能力强的树种。  相似文献   

14.
紫椴的研究进展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形态分类学、生态地理学、育种造林学方面对紫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概括,总结了紫椴做为用材树种、绿化树种、蜜源植物、药用植物的经济价值,提出了紫椴在做为药用植物和香料方面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黄菠萝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对黄菠萝药用林管理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幼林郁闭前,主要解决乔灌木种间竞争,保证黄菠萝占据稳定的优势,促进郁闭成林;在郁闭后,主要解决种间与种内竞争,适当调整树种组成,符合条件的林分宜进行透光抚育。确定适宜的抚育对象、强度、时间和间隔期。修枝须在树木萌动前进行,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  相似文献   

16.
水曲柳育苗密度对苗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是东北地区三大珍贵硬阔叶用材树种之一,也是东北地区的造林树种.垄作时,水曲柳育苗密度决定苗木的产量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当密度达到50株/m时,是水曲柳的最优育苗密度,其苗高、地径、主根长和侧根数最优,高径比上的比例比较合适,有利于优质壮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17.
黄菠萝(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属于芸香科(Rutaceae)、黄柏属(Phelloden-dron),是我国东北地区著名的三大珍贵阔叶树种之一,第三纪孑遗物种,特别是以生产地道中药材关黄柏而备受重视。我们通过对黄菠萝的结实规律研究,认为黄菠萝结实有明显的周期性,每隔3-4年出现一次丰产年;人工林种子产量比天然林产量高出近两倍,浆果大,种子大而饱满;人工林与天然林的种子发芽率均超过85%,人工林种子发芽率高出天然林发芽率的1.4%。  相似文献   

18.
Based on the main characteristies of growth,ohenology and resistance at both seed-ling stage (one year old) and sampling stage (seven years old) of Dahurian larch (Larix gmelinii(Rupr.)Rupr.) from seventeen provenances in China ranging from 47°10′ to 52°25′N and 119° 57′to 130°25′E,the rules and patterns of infraspecific geolgraphic variation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variance analysis,corelation analysis,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regression analysis.The best provenance for local site and its neighborhood was selected according to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es of seven years provenance test on Liangshui Experimental Forest Farm of NortheastForestry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19.
以吉林上营森林经营局适宜黄檗生长的林分为对象,调查其野生种群的生存现状,结果表明:黄檗占林分株数的8.7%,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占12.5%,长势良好。要继续加强黄檗天然种群的保护力度,依法严格禁止采伐利用,并加强巡护,保护野生植株不被破坏;同时可采取人工造林、冠下植苗补植与直播种子造林、加强天然幼苗幼树抚育、建立珍惜珍贵树种培育基地等技术措施,增加黄檗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20.
Normal yield tables forLarix gmelimii (Rupr) Rupr. were constructed from 228 temporary sample plots. A normal stand was defined as having the maximum growth rate paramet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forest growth. Basal area growth curves were described with Richard’s equation according to Von-Bertalanffy’s growth theory and allometric law. The growth rate parameter was found to be K, so a normal stand had maximum K. Thus, the basal area growth curve of a normal stand was obtained simply by increasing K. A normal yield table forL. gmelinii of Daxinganling natural forest was then construc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