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玉米粗缩病1、发病原因玉米粗缩病是玉米病毒病的一种,病原菌为玉米粗缩病毒。该病毒是一种球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属,主要由灰飞虱以持久性方式传播。可在灰飞虱体内繁殖。但不经卵传播。玉米粗缩病毒只侵染单子叶植物.主要寄主有玉米、高粱、谷子、大麦、黑麦、小麦等作物及马唐、稗草、狗尾草、看麦娘、苏丹草、自茅、早熟禾、画眉草等禾本科杂草。  相似文献   

2.
小麦根腐病是广东小麦重要病害之一。病原菌在干旱土壤中可存活281天以上,在淹水土壤中80天使死去,“麦→稻→稻”水旱轮作制的地区不存在土壤带菌问题。室外堆放的病秆所带分生孢子可存活281天以上,但菌丝体在220天以前死去,不能产孢传播。室内人工接种有6种作物和11种杂草感病,其中甘蔗、茭白、雀稗、纤毛鸭咀草和川谷为前人所未报道。但大田调查结果,除小麦外迄今未见有自然感病寄主。种子带菌很普遍,是广东小麦根腐病的主要初侵染源。 本试验对Ledingham和Chinn的土壤孢子数估算法作了改进,测定方法简单,较为准确,可供田间孢子量测定之用。  相似文献   

3.
优质小麦品质优,种植效益较好,很受群众欢迎,广大群众有强烈的种植愿望,许多农民对其栽培管理技术掌握甚少,下面介绍一下春小麦的高产栽培技术。一、轮作倒茬根病是土传病害,由于长期施行小麦——玉米一年两作制,导致病菌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实行轮作倒茬能有效减轻病害的发生。轮作方式应坚持1~2年换种一次非寄主作物。棉麦两熟轮作,小麦、玉米、花生两年三作制,小麦  相似文献   

4.
白绢病是一种在热带、亚热带地区普遍发生的病害,其寄主范围广,可危害多种植物,严重危害时,常造成作物减产.关于各种植物白绢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一直是植物病害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但白绢病的有效控制必须建立在对该病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此,首先介绍白绢病病原菌的特征、分布、寄主种类、危害症状、侵染循环与致病机理,然后进一步总结阐...  相似文献   

5.
木霉菌种是土壤的真菌群落,也可从寄主植株地上部分分离。该菌有防御寄主植株免受病原菌和害虫侵袭的一些机能。木霉菌种能产生代谢物(如抗生素)抑制病原菌生长。在试管中,从可可植株中分离出的Trichoderma theobromicola和T.paucisporum能产生一种可挥发的/散发的抗生素,该抗生素抑制可可链疫孢荚腐病菌(Moniliophthora roreri,也称冻荚病)的繁殖。同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水稻、玉米和小麦纹枯病菌菌株对水稻、玉米和小麦的致病力差异.【方法】本研究选用水稻、玉米和小麦的纹枯病菌菌株各20株,通过人工接种对这些菌株在水稻、玉米和小麦3种作物上的交互致病性进行了测定.【结果和结论】各供试纹枯病菌菌株都能单独侵染3种作物,但它们对不同作物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对原寄主的致病力较强,而对其他2种供试寄主的致病力较弱.本研究结果为预防作物轮作和间作过程中的交互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小麦秆锈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秆锈病是在小麦茎叶部发生的一种病害,发病时严重影响小麦产量。在中国的小麦种植区内均有秆锈病发生。通过分析对小麦秆锈病的病原菌及发病症状、环境因素对秆锈病的影响、秆锈菌生理小种变化和鉴别寄主演变以及抗病育种的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一、麦蚜防治法 麦蚜又称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大麦、小麦、燕麦、糜子、高粱及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麦蚜在寄主作物的茎、叶及嫩穗上刺吸为害,吸取汁液使叶片出现黄斑或全部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对产量影响较大。麦二叉蚜尚可传播小麦病毒病。  相似文献   

9.
万宝芳 《农家顾问》2004,(10):27-28
2003年湖北省小麦面积60.3万公顷,总产16.54亿千克,与1997年相比,面积、总产分别下降了52.7%和63%。虽为南方小麦主产区之一,但湖北生产的小麦仍不能满足本省消费,2003年仅湖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总购进小麦6亿多千克,总销售14亿多千克,购销之差达8亿多千克。作为湖北的主要夏粮作物,小麦既可单独种植又可与其他作物间套作,种植小麦有利调济粮食品种,实行多熟制,提高全年效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镰刀菌防治农林病虫草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镰刀菌防治农林病虫草害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宏科镰刀菌属(Fusarium)真菌,很多种是经济作物的重要病原菌,如引起小麦赤霉病、水稻恶苗病、甘蔗顶腐病、棉花枯萎病、瓜类及茄科蔬菜作物枯萎病等,常给农林作物造成毁灭性的损失,但其中亦有不少种是昆虫...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生态相关的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最困难的地方在于病原菌特异性地生长在寄主组织内,即生活在高度选择性的环境中,对于这种环境,大部分防治剂是无能为力的。因此,防治必须在侵染初期病原菌还局限在寄主表面时进行;或者在病原菌休眠期或者当其在土壤或作物残体上腐生时进行。为此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到微生物在自然群落中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2.
正小麦赤霉病又被称为麦穗枯、红头麦等,是禾本科作物上经常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是麦类作物上的典型气候新病害。小麦赤霉病主要在气候湿润、半湿润地区容易发生流行。近年来受到复杂多变气候条件的影响,咸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程度逐渐上升,给小麦生产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可直接造成减产,给农户带来经济损失。因此研究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危害及防治技术对小麦丰产丰收有重要意义。1发病特点小麦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上年遗留在玉米秸  相似文献   

13.
2020—2021年,采用田间调查及温室盆栽27种作物接种拟禾本科根结线虫2龄幼虫的方法,确定湖南稻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结果表明:湖南稻区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可侵染15科29种植物,其中杂草15种、蔬菜12种、粮食作物2种;玉米、甘薯、花生、辣椒、番茄、南瓜、冬瓜、菜瓜、丝瓜、西葫芦、黄秋葵、刀豆等为非寄主作物,大豆、小麦、菜豆、胡萝卜、小葱、大蒜、青菜等为弱寄主。  相似文献   

14.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的主要病害。实践证明,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解决小麦白粉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的形态特征、毒性频率、抗性基因来源、染色体定位、生理抗性、抗性基因应用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由于病原菌生理小种极容易变异,导致克服寄主原有抗性,可通过基因聚合使不同抗性基因实现有效结合,拓宽其抗谱,提高其抗性持久性,对小麦白粉病抗性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防控土传病害和缓解连作障碍是构建健康土壤、实现中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需求。合理间作可增加作物产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有效防控土传病害。根系分泌物是土传病害防控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主要围绕植物病原菌导致的土传病害,综述了间作对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影响,从土传病原菌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和非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的协同作用、土传病原菌非寄主植物根系分泌物关键抑菌物质对寄主植物病原菌的直接抑制作用、间作土传病原菌寄主/非寄主植物通过根系分泌物塑造根际微生物群落等方面综合分析了合理间作防控土传病害的根系分泌物介导机制,以期为间作防控土传病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小麦茎基腐病在山东省宁津县刘营伍乡逐年加重发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小麦的生产。为保证当地小麦生产,根据当地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病特点和规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经过多年试验、观察,并向上级对口单位请教、学习,摸索出适合当地防治小麦茎基腐病的方法。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为指导方针,采用播种前深耕深翻土地的方式,将前茬作物秸秆和杂草深埋至土层30 cm以下,阻断了病原菌与作物接触,同时深埋能杀死一部分杂草种子和病原菌;隔行秸秆还田,减少秸秆还田数量,从而减少菌源;实行轮作,切断病原菌的侵染循环链;适时推迟小麦的播种期,创造不利于致病菌侵染的环境;药剂拌种和返青期对小麦茎基部喷施药物等多种方法在小麦各个管理环节实施。经过农户的实际应用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刘营伍乡小麦茎基腐病进一步蔓延的趋势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17.
菜豆疫霉病菌为利马豆等作物上的重要病原菌,可对寄主植物造成毁灭性危害.对菜豆疫霉病菌的分布、寄主、危害、形态特征以及口岸检疫鉴定方法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1株抗水稻纹枯病放线菌的筛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水稻纹枯病是最重要的水稻三大病害之一,引起的产量损失每年可达到20%~40%[1]。井冈霉素对纹枯病的防治是相当有效的[2]。但若长期单一使用井冈霉素,容易导致病原菌产生抗药性[3]。因此,有必要考虑继续筛选防治纹枯病新的生物农药。水稻纹枯病是一种土传病害,病原菌对寄主的寄生专化性不强,作物品种间特异抗性差异很小或没有[4],利用有益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经济有效,且无副作用,所以有必要探索利用拮抗微生物进行生物防治的新途径,筛选出更多的有应用价值的新菌种[5-6]。笔者采用选择性很强的几丁质培养基筛选出1株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强抗性的…  相似文献   

19.
用小麦抗白粉病等基因系作鉴别寄主,观察了已知抗性基因(Pm1—Pm4)对江苏不同地区病原菌群体的反应。在1982年,南京和淮阴两地区病圃中,Pm1、Pm3b、Pm3c 反应型为3—4级。Pm2、Pm3a 为0—3级。Pm4 为0—1级,Pm4对两地病原菌群体的反应型略有差异。在温室中,用50ppm 苯并咪唑水溶液培养寄主离体叶片鉴定了从南京地区白粉病菌群体中分离的23个单孢或单孢子堆病菌标样。根据它们对寄主的侵染范围,可初步鉴定出6个致病力类型,并估计了病菌标样中与寄主抗性基因相对应的毒性基因的频率。从 Pm2、Pm4在我省及世界各地病圃中的抗性表现看,这两个抗性基因资源,对当前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是有效的,应首先加以利用。但是也应警惕 V_2和 V_4毒性基因的存在及其扩大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一、麦蚜防治法麦蚜又称腻虫,属同翅目,蚜科,是一种世界性害虫。主要为害大麦、小麦、燕麦、糜子、高粱及蔬菜、果树等多种作物。麦蚜在寄主作物的茎、叶及嫩穗上刺吸为害,吸取汁液使叶片出现黄斑或全部枯黄,生长停滞,分蘖减少,对产量影响较大。麦二叉蚜尚可传播小麦病毒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