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随体遗传以及叶型、茎色、花粉颜色、熟期不同性状和性状之间的遗传,并探讨了叶型 茎色基因与具不同类型随体的染色体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随体以3:1方式遗传,符合孟德尔法则,且随体间无显隐性关系;叶型、茎色和花粉颜色均属单基因遗传,但熟期为多基因控制,这四对性状之间未发现连锁现象,属独立遗传;控制叶型、茎色基因不在具不同类型随体的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
动植物的各种性状遗传是受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必然引起生物体产生变异。红麻是收获韧皮纤维的作物,为二倍体,染色体2n=36。据报导,来源相同并超过二个染色体组以上的植物(即同源多倍体)与二倍体相比较,一般在形态上表现较大的差异,茎枝较粗壮,叶色较浓绿,叶片上气孔、花粉粒、果实都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选育适合我省栽培的丰产、抗病、结实的红麻新品种,除引种鉴定、系统选育外,并选择抗病力较强,经济性状较好,不同熟期、不同地理远距的亲本进行杂交。1975至1979年,观察、鉴定杂交组合64个,已从中选出一些抗病力较强,经济性状较好,能收种的品系、株系,结合杂交育种,对主要性状的遗传传递规律,进行了观察,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动植物的各种性状遗传是受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染色体是遗传基因的主要载体。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化,必然引起生物体产生变异。红麻是收获韧皮纤维的作物,为二倍体,染色体2 n=36。据报导,来源相同并超过二个染色体组以上的植物(即同源多倍体)与二倍 相似文献
5.
6.
红麻亲本与杂交组合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双列杂交遗传设计和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了7个红麻杂交亲本和21个F1组合的11个产量与品质性状,结果表明:(1)株高、鲜皮厚、千粒重、纤维支数同时受到加性和显性效应的控制;而茎粗、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皮骨比、出麻率、单株纤维重、精洗率、纤维强力主要受显性效应控制。(2)对红麻亲本遗传效应估测结果表明,各亲本不同性状的遗传效应不同。可根据亲本对每个性状的不同遗传效应表现,在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上加以选择利用。综合分析表明,福红2号、福红992和非洲裂叶3个亲本具有提高株高、茎粗、鲜皮厚、单株干皮重、单株干茎重、出麻率、皮骨比、精洗率、单株纤维重的正向遗传效应:福红2号和福红9922个亲本还具有提高纤维强力与纤维支数的遗传效应。上述结果可为红麻遗传改良和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红麻刚刺性状遗传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22个红麻品种茎基部、中部、梢部及叶柄上的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及纤维产量与品质性状方面的10 个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根据刚刺性状的数量分布分析,刚刺性状数量分布是叶柄多于茎杆,其中茎杆刚刺以基部分布最密;叶柄刚刺以茎中部分布较多;茎杆刚刺三个不同部位的遗传力在86.1%-92.4%之间,其相对遗传进度较高,并有丰富的遗传变异系数,在育种中可通过与少刺或无刺突变体回交和定向轮回选择,可以选育出少刺或无刺高产优质红麻新品种.本研究对红麻产量与品质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刚刺性状与多个性状呈负相关,单株干皮重与皮厚、茎粗、株高、单株鲜茎重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为筛选适宜间作的大豆品种,以早、中、晚熟三种类型共16个大豆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在玉米大豆间作和大豆净作(为对照)模式下比较研究其农艺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条件下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倒伏率均显著高于净作对照,且早熟品种的株高、底荚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以及倒伏率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有效分枝数与对照差异不显著,而晚熟品种显著高于对照。各熟期类型品种在间作模式下的产量都显著低于相应的对照,早熟类型品种的单株有效荚、单株粒数、百粒重、单株产量以及公顷单产均极显著低于中、晚熟类型品种,而这些性状在中、晚熟品种间差异不显著。早、中熟品种在间作下的单株有效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晚熟品种的单株有效荚率显著高于中熟品种,中熟品种显著高于早熟品种。然而各品种类型间作下的完整粒率与净作对照无显著差异,中、晚熟品种的完整粒率显著高于早熟品种。通过相关性分析,间作下倒伏率与株高、主茎节数、平均节间长呈极显著正相关;单株有效荚率、单株粒重、完整粒率、产量均与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玉豆共生期占全生育期比重与有效荚率、完整粒率、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在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下,中、晚熟大豆品种相比早熟品种有较长的光补偿时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是适宜与玉米间作种植的大豆品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红麻是以采收韧皮纤维为目的的高杆作物,如何进行大量的株选和考种,直接影响育种工作的效率。为此,1982年至1983年对红麻主要农艺性状及茎中部纤维重与单株纤维产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测量各性状的简便方法,其结果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玉米几个与产量和抗旱性有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本试验利用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GIMMYT)的UAEM黄双抗旱群体为材料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 ,利用NCI设计 (NorthCarolinaDesignI)对其群体的 14个与产量和抗旱性有关性状的遗传参数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散粉至抽丝间隔 (ASI)、散粉期、抽丝期、穗位高、叶数、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的加性遗传方差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 ,广义遗传力(h2B)的变异范围在45.98%~98.72%之间。
其余性状的加性遗传方差虽然不显著 ,但它们的区组×母本的互作方差都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表明这些性状受环境的制约较大。
另外可以看到 ,一些在育种中经常采用的、具较高遗传力的性状 ,如株高、穗长等的加性遗传方差都未达显著水平 ,表明本群体在水分胁迫环境条件下 ,不能仅依赖这些性状来作为选育指标 ,尤其对选育抗旱品种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大豆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几种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群体条件下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形成均表现为明显的品种间差异;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R5和R6达极显著水平;光合势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4~R1、R1~R3和R5~R6达显著水平,R3~R5达极显著水平;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在R3呈显著正相关,R5呈极显著正相关;KJ21后期群体发育在高密度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相似文献
16.
苎麻不同品种、季别和部位麻茎单纤维支数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早已见诸于有关的文献和报道,且为广泛的实践所证实。然而,相同品种、季别、部位,而不同高粗的麻株,特别是同蔸同熟期大小麻株的单纤维支数,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弄清这个问题,对进一步改进品质育种和优质高产栽培,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1985年我们开展了这方面的探索研究。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