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甜玉米具有相对有限的遗传基础。甜玉米主要是由北美硬粒型种(NF)衍生来的(Doebley 等,1988;Galinat,1971),而北美硬粒型种也具有有限的遗传基础(Doeb-ley 等,1986)。种质基础狭窄可能与遗传脆弱性有关,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甜玉米及其祖先 NF 的农艺性状表现太差。它们的根茎质地以及抗病虫性都不好。然而,非甜种质源对改良这些性状是有效的。在非甜玉米种质向甜玉米里进行基因渗入中的一个重要限制  相似文献   

2.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玉米群体改良和应用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铁成  王月 《玉米科学》1994,2(1):014-017
1993年3月我们考察访问了设在墨西哥的CIMMYT,并参观了Poza Rica和Tlatzapan实验站.与在玉米群体改良理论和实践方面造诣很深的S.K.Vasal博士等CIMMYT的玉米专家们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将CIMMYT的玉米群体改良和应用项目的有关进展情况介绍给国内同行,相信会有益于我国玉米育种工作.1 玉米群体改良1.1 玉米群体改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育种群体的选育和改良以及从遗传改良群体中有效地选育出自交系和杂交种,这两个各有特点的玉米育种阶段对系统遗传进展是必要的。交互全姊妹轮回选择是作为群体间改良法提出的,着重对加性和非加性遗传效应进行选择,并结合每轮选择的选系和杂交种进行群体改良(Hallauer 等,1970)。交互全姊妹轮回选择于1963年在研究2个丰产群体(BS10和 BS11)时产生的(Hallauer,1967a、  相似文献   

4.
玉米人工合成群体的改良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回顾国内外玉米群体改良利用研究的概况,分析四川农业大学在玉米群体合成、改良与利用方面开展的研究及取得的主要成果,结合玉米育种发展趋势,对进一步提高玉米群体改良利用效率提出思路。就研究方法和内容而言,应将传统方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重点研究群体农艺性状及配合力表现、遗传多样性、杂种优势和遗传组成等,探明群体育种潜势;合成群体时,应按杂优类群选择自身性状优良、配合力高且彼此又有一定差异的材料,以适当协调群体的遗传异质性与群体内优良个体出现频率两者的矛盾,在对群体遗传育种潜势评价的基础上,应针对群体存在的问题,确定好选择目标性状和选择强度,并利用适当的轮回选择方法进行改良,以提高玉米群体改良利用效率;在群体改良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群体改良效果评价,以便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改良方案;在利用人工合成改良群体选系前,应对群体的育种潜势进行评价,并根据群体遗传特性和自交后代配合力表现,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6.
金益  董玲  李严  郭然  于天江 《玉米科学》2010,18(1):53-56
以2个由亚热带群体和与之杂种优势关系最近的温带核心种质代表系杂交构建的半外来群体为试验材料,将其中的部分选系与测验种测交,通过杂种优势和配合力来分析改良效果,为这些半外来群体及其选系在高纬度地区的继续改良和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半外来群体B73×Pob45与旅大红骨群和Lancaster群测验种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Mo17×Pob46主要与改良Reid群测验种有较大的杂种优势和特殊配合力,其中的部分选系有进一步改良和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玉米新改良群体多酚氧化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36份新种质合成相互轮回选择的2个基础群体(NRRSPⅠC0和NRRSPⅡC0)及常规的6个玉米优势群,测定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探讨其利用前景。结果表明,Tan-HzC5酶活性最高,抗病性最好,且Tan-HzC5、NRRSPⅡC0与ReidC2的PPO活性处于同一较高水平;Luda、PFC5的活性最低,与前三者差异极显著;Pn6C4、NRRSPⅠC0和Lan.C2居中。NRRSPⅡC0与NRRSPⅠC0田间表现高抗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Luda高度感病。PPO活性高低与田间抗感病害的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玉米转基因和育种改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云凤  王国英 《玉米科学》2003,11(3):009-012
玉米转基因技术的开拓和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良取得了重大进展,在育种改良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有些成果已进入商业应用阶段.论述了玉米转基因的研究进展,对在育种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运用群体改良提高四川玉米地方种质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玉米优良群体的创建与改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基础群体BC4中输入热带血缘,创建了适合中国南方生态区的玉米优良群体BCC0,采用S1法对BCC0进行一轮改良得到改良群体BCC1.在产量等11个农艺性状上,BCC1比BCC0,BCC1、BCC0比BC4均有明显改善.BCC1在产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上具有  相似文献   

11.
以两个温带群体、两个亚热带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混合选择法分别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态环境进行一轮混合选择,随后进行遗传平衡,第2年在4个地点进行田间综合农艺性状鉴定。研究发现,温带群体的株高、穗位高在温带环境改良效果最佳,穗粗、穗行数和百粒重在热带、亚热带环境改良效果最佳;亚热带群体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和单株产量在热带、亚热带环境改良效果最佳,穗粗和穗行数在温带环境改良效果最佳;温带群体的穗长、行粒数、秃尖长、单株产量和亚热带群体的行粒数、百粒重的改良效果因生态条件而异。  相似文献   

12.
3个不同玉米基础群体及其改良后代遗传变异的SSR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微卫星(SSR)标记的遗传参数评估,分析了3个玉米人工合成群体GP3、GP4和GP5及其经2轮、4轮控制双亲混合选择改良后代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40对SSR引物在基础群体及其改良后代中共检测到287个多态性位点,每个SSR标记的等位基因数为4~12个,平均7.18个;群体GP3及其改良后代的多态性位点数略高于GP4、GP5及其相应的改良后代,GP3、GP5群体随改良代数增加其多态性位点数呈略增趋势;群体GP3和GP4改良后代的群内遗传相似系数呈渐增趋势,而GP5则变化不大;GP3和GP4的群体基因型数随改良代数增加呈略减趋势,GP5呈略增趋势;GP3群体改良后代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化呈下降趋势,GP4和GP5群体改良后代的变化呈上升趋势;3个群体的群内遗传变异均明显大于群间遗传变异;群体GP3的有效等位基因数为先减后增,GP5为连续略增,GP4呈略减趋势;群体GP3、GP5改良后代的实际基因杂合度和有效基因杂合度无明显变化,而GP4改良后代的变化呈略减趋势。  相似文献   

13.
14.
15.
辽热群体是北方春玉米区的优良热带种质基因库。以辽热群体4个改良世代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表型和SNP基因型分析群体改良效果及染色体区段遗传特征。结果表明,经过3轮S1家系密植鉴定轮回改良,辽热群体的产量由7 575.65 kg/hm2提高至8 247.50 kg/hm2,百粒重由31.22 g提高至36.03 g,株高由242.62 cm提高至271.83 cm,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改良效果。染色体结构分析发现,初始世代中超过96%的遗传背景在后续轮回改良群体中获得稳定遗传;随着改良轮次的增加,辽热群体染色体差异片段大小由13.14 Mb增加至70.29 Mb,且存在控制水分、穗行数和其他性状的分子标记和QTL,这可能是引起辽热群体产量和农艺性状发生显著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辽热群体经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进行多轮改良,有效提升了产量相关性状的同时还保持了优良农艺性状。  相似文献   

16.
由Dudley(1984,1987)和Gerloff等(1988)提出的为改良单交种鉴别种质的理论,可估计受体单交种隐性纯合位点上供体种质显性等位基因的相对频率。本研究采用已知组成的玉米群体评价测交方法和最近提出的理论。研究中鉴定了群体与受体单交种亲本自交系的  相似文献   

17.
旅大红骨是我国重要地方种质资源,通过S1家系密植鉴定改良法和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法对辽旅群体进行两轮改良。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显著改善群体的穗行数和出籽率,提高了群体穗粗、穗行数和出籽率的一般配合力及穗粗、百粒重的杂种优势。经过两轮S1家系密植鉴定法改良,原始群体的产量一般配合力提高了8.96,超亲优势提高了12.22%;半姊妹家系配合力改良法产量一般配合力提高了4.75,超亲优势提高了11.49%。S1家系密植鉴定法改良后的群体性状优良,一般配合力更高,杂种优势更强,与玉米各类群间特殊配合力没有明显差异,更适合对辽旅群体进行后续改良。  相似文献   

18.
以14个加拿大早熟玉米群体获得的45个改良系为材料,与黑龙江省部分早熟玉米种质的5个自交系按照NCⅡ设计组配测交组合,经多点鉴定研究加拿大早熟群体改良系的配合力及杂种优势关系。结果表明,群体EP6、EP7、EP8、EP14和EP15的改良系SW1030、SW1052、SW1271、SW1274、SW1183、SW1072、SW1054、SW1069单株产量等综合性状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较好;45个改良系分属于兰卡斯特、瑞德、塘四平头、PA和大黄种质群;群体改良系多与Lancaster类群、Reid类群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9.
混合选择法对玉米群体产量性状改良效果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群体改良是玉米种质创新的重要途径,运用适宜的改良方法可显著提高群体改良效率。从群体遗传学和分子数量遗传学角度,系统分析前人利用混合选择法实行群体改良获得的遗传增益、遗传变异及其对群体结构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混合选择法可以有效改良群体的产量、产量构成性状及一般配合力效应,保持群体遗传变异,是玉米种质改良和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低酚棉品种间杂种一代的皮棉产量、籽棉产量、单株结铃数、籽棉/铃壳、霜前花率、2.5%纤维长度、比强度和棉籽品质各性状存在较为显著的杂种优势。其它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杂种二代的各性状虽表现为近交衰退,但多数产量,纤维品质性状的近交衰嫁率不显著,其中,籽棉产量,2.5%纤维长度和比强度的平均中亲优势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准,且种仁率和种仁蛋白质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