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单季茭白收二茬栽培,是缙云县利用气候特点,通过两改三早(改分株繁殖或剪秆扦插育苗为苔管平铺寄秧育苗,改2~3年翻耕栽植一次为每年翻耕栽植,早栽植、早施肥、早管理)农艺技术创新而形成的一种栽培模式。该模式打破了单季茭一年只收一茬的传统,填补单双季茭白上市空白。2015年,缙云县单季茭白收二茬栽培模式推广0209万hm2,占全县茭白总面积的556%,产量、产值分别占全县的613%和655%,成为缙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2014年被授予“中国茭白之乡”称号,辐射带动周边县市及省外茭白产业的发展,推动形成了丽水优势茭白产业带。  相似文献   

2.
茭白又名茭瓜、茭笋,是禾本科多年生草本作物,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栽培较广,是大众喜爱的蔬菜之一。茭白有一熟茭和两熟茭两个类型。两熟茭又称两季茭,种植一次收获两次。第一次在种植当年的10月底始收,产量较低;第二次在次年4~6月收,产量较高。茭白要适时采收。当茭白花茎上的中心叶紧密,两张外叶向花茎合拢,心叶短于外叶,叶梢形成“白眼”,白眼处收缩像蜂腰时,便可采收。准备贮藏的茭白应留30厘米左右长的叶梢,以保护茭肉。贮藏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发展茭白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而有害生物发生是制约茭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总结了茭白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的各种措施,包括合理轮作、健身栽培、理化诱控、生物控制、绿色农药等以及集成创新技术的应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示范区病虫害防效为90.81%~91.57%,农药使用减少2次,农药减量48.95%,茭白品质明显提高,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该技术可复制可推广,为茭白绿色安全生产,实现茭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2016,(10)
正茭白为禾本科菰属草本植物,又称菰、茭瓜或茭白笋,是国内仅次于莲藕的第二大水生蔬菜。茭白品种繁多,主要分布在淮河流域以南地区。采收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6月及8—11月,由于茭白的含水量高达93%,因而采收后极易失水萎蔫,并常出现降低食用价值的糠化、茭壳变黄、肉质木质化与纤维化、霉变、软化等问题,常温下仅可保存2~3天。因此,做好贮藏保鲜和加工,对茭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贮藏方法(1)堆藏法秋季茭白采收后期,日平均气温已降到20℃以下,可就地简易贮藏。选择室内或棚内阴凉场所,在地上铺一层塑料薄膜,  相似文献   

5.
针对茭白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卡脖子”问题,本文总结了茭白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技术及其集成创新应用的成功经验,这些措施包括农药减量、化肥减量、秸秆肥料化利用和水体生态治理等技术,并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技术模式。在2个示范基地推广应用后,病虫害总体防效达到90%以上,农药减施2~3次,化学农药减量40%~50%;化肥减量15%以上,茭白增产4.99%~7.37%,生产的茭白产品符合国家绿色农产品质量标准;茭白秸秆综合利用率90%以上,茭白田水体主要有害物下降60.89%~86.78%,出水水质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平均每667 m2增收节支1 000元以上,社会和生态效益非常显著。该模式可为茭白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初烤烟叶专业化分级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4种工位的流程化分级方式,分别对第2、第4、第6炕次烟叶实施专业分级试验,研究不同的流程化分级方式对烟叶分级速度与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二工位和三工位流程化分级速度最快,分别为60.75、60.51kg/(人.工),较一工位分级分别多6.82、6.58 kg/(人.工),较四工位分级分别多9.38、9.14 kg/(人.工);四工位、三工位流程化分级时各炕次烟叶分级质量最好,烟叶等级合格率分别为91.78%、90.38%,比一工位分组分别高24.23及22.83百分点,比二工位分级分别高14.55及13.15百分点。对比4种不同方式的烟叶分级速度及分级质量,以三工位流程化分级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7.
<正>茭白是人们喜受的水生蔬菜,它的施肥特点是需肥量大,施肥技术要求高。一般每亩茭白田需施入尿素15-20公斤,或人畜粪尿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作基肥。新植茭白田栽植后10天,需施提苗肥,最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肥750-1000公斤,以迅速提苗促长。茭白的追肥一般分三次施用。第一次分蘖初期施(大约在6月中旬),秋茭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8.
<正>日前,在浙江省衢上市衢江区杜泽镇万亩水生蔬菜基地的三霞家庭农场茭白地里,农场主李泉水告诉记者,"农场共有200多亩茭白,单季茭白亩产5000多斤,每斤价格1.5~3元,每亩收入超万元。""一袋菌棒大概放入30%~40%的茭白叶,棉籽壳一元钱一斤,而茭白叶不要钱,一袋节省二三毛钱。棉籽壳原来要放70%,现在只要放30%。16万袋菇,就多了5万元利润。"近年来,浙江衢江杜泽信用社积极扶持杜泽镇  相似文献   

9.
茭白优质丰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茭白别名茭瓜、茭笋,为禾本科多年生宿根性沼泽草本植物.茭肉一般含蛋白质1.4%、脂肪0.3%、醣3.5%、粗纤维1.1%及无机盐等.茭白在未老熟前,有机氮素是以氨基酸状态存在,肉质洁白细嫩,爽脆,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我区茭白是一熟茭的晚熟品种,收获期在10月前后,从而调剂了蔬菜淡季.  相似文献   

10.
茭白叶为茭白收割后废弃的茭白叶鞘,其干物质中CP含量为14.32%,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为3.23%,相当于鲜茭白鞘叶中含总糖量为1.03%,中性洗涤纤维(NDF)占69.08%。青贮过程中不添加任何添加物的茭白叶CP含量为12.48%,WSC为3.30%,NDF占71.23%。青贮后的茭白鞘叶快速降解成分(9.79)和慢速降解成分(317.17)均高于鲜茭白鞘叶(分别为4.20和87.57),表明青贮茭白鞘叶能够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1.
试验比较了苯甲·丙环唑、咪鲜胺、代森锰锌3种杀菌剂对茭白锈病、胡麻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30%苯甲·丙环唑乳油2 000倍液防治3次对胡麻斑病、锈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在70%以上。450 g·L-1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对胡麻斑病防治效果较好,防治2次以上防效在65%以上,但是对锈病防治效果较差。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对茭白锈病、胡麻斑病防效均不佳,不建议在生产上推广使用。另外大田试验表明,连续使用苯甲·丙环唑、咪鲜胺3次以上会造成茭白植株矮缩与茭白上市时间推迟。生产上建议不同种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病害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全面推广大棚覆盖栽培、培土护茭栽培及科学肥水管理等新技术,茭白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都不断提高.但是,茭白胡麻斑病、锈病、纹枯病、茭白瘟病、小黑菌核病、灰茭病等病害也相继发生,特别是胡麻斑病发生普遍,蔓延迅速,为害严重.一般大棚叶发病率为57.5%,严重大棚叶片发病率高达95%以上,且多数叶片变黄枯死,导致茭白严重减产,有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敌磺钠在单季茭白上应用的不规范,研究了敌磺钠的不同使用时期、浓度和次数对单季茭白产量和产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季茭白一年收二茬种植地区,敌磺钠能显著促进茭白结茭,茭白采收期提早50 d左右。在茭白移栽150,160和175 d各喷施一次浓度为0.5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即能促进茭白结茭,提高产量。在纯单季茭白种植地区,喷施1次敌磺钠可明显提早茭白采收期,同时提高茭白产量和产值,但随着使用次数的增多,茭白产量和产值明显下降。建议最多使用1次浓度为1 g·L-1(有效成分)的敌磺钠,在茭白移栽后40~60 d使用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4.
采用茭白田野外田间试验,研究了茭白叶还田与移除不还田对径流排水水质的影响。研究表明,茭白叶还田处理径流水中铵态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COD)等浓度均超过国家Ⅴ类地表水体的标准;茭白叶移除不还田处理,在双季茭白田中径流水铵态氮、总磷和COD浓度降低17.2%、14.2%和3.8%,单季茭白田中降低84.6%、45.1%和26.1%。采用茭白叶移除不还田措施,可降低种植排水中铵态氮、总磷、COD的含量,有效减轻茭白田产生的面源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5.
茭白是黄岩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已有近30年的栽培历史,目前全区茭白播种面积达4200hm2,其中2000hm2全部采用保护地设施栽培,黄岩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设施茭白生产基地,2005年全区仅夏茭产值就达2亿元,95%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但由于多年连作等因素影响,黄岩茭白主栽品种黄岩双季茭白已普遍出现种性退化等现象,为此,我们积极开展了品种提纯复壮、良性变异选育及良种引进等工作.为比较确认各茭白品种的特征特性,以便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特进行本试验.  相似文献   

16.
近年郭巷镇姜家村探索出茭白、芡实、水芹一年三季水生蔬菜高效栽培技术,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第一季夏茭每亩单产可收2500kg,产值3000~4000元;第二季芡实每亩单产50kg(鲜仁),收入3000元;第三季水芹亩产4000kg,亩收入5000元.扣除肥、药等成本,每亩净收入8000元左右.  相似文献   

17.
茭白(Zizania latifolia)是一种重要的水生蔬菜,是我国除莲藕外的第二大水生蔬菜。本文综述了茭白的起源、种植分布、种质资源、孕茭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茭白植株与菰黑粉菌互作孕茭生产的调节机制,为茭白田间的安全生产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以浙江黄岩典型茭白田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施肥方案对茭白田氨挥发损失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设置不施肥(CK)、常规施肥(CF)、专用肥(SF)、缓释肥(SRF)、生物炭基肥(BF)5个处理。采用通气法监测茭白田氨挥发情况,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茭白田氨挥发累积量、茭白产量与品质、茭白田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F处理相比,SF、SRF和BF处理的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减少26.85%、35.10%和34.28%。SF和SRF处理的茭白产量较CF处理分别增产5.05%和1.80%,而BF处理较CF处理减产2.95%。优化施肥(SF、SRF和BF)可提高茭白蛋白含量,同时降低硝酸盐含量,从而提高茭白品质。总体上,施用专用肥和缓释肥不仅可以提高茭白产品与品质,同时还能降低氨挥发损失,减少环境污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不同薄膜包装对茭白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带壳鲜茭白为试材,用低密度聚乙烯和复合薄膜进行包装处理,在(1±1)℃和90%-95%RH下贮藏40 d,分析茭白叶绿素、纤维素、木质素、嫩度、表皮色泽和维生素C等品质变化,结果表明:薄膜包装对茭白表皮的绿化、纤维化、木质化、Vc降解和失重都有一定的延缓作用,其中复合膜包装的贮藏效果比低密度聚乙烯更为显著,贮藏40 d后,叶绿素、木质素和硬度增加量比低密度聚乙烯包装分别低11.9%,17.1%和3.6%,白度指数和Vc保留率分别高5.6%和17.45%.表明复合保鲜膜更适合于带壳茭白保鲜.  相似文献   

20.
2015年,浙江籍客商李淑修在常宁市罗桥镇依波垌村试种茭白获得成功,当年即成立了常宁市菲禾茭白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600余户.2016年,常宁市扶持菲禾合作社发展,推进茭白标准化、商品化生产,种植面积发展到130公顷,实现产值近千万元. 茭白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科技创新,常宁市大力推广双季茭白“三改两优化”栽培技术.三改:一是改露天种植为棚膜覆盖栽培,促提早上市;二是改灌深水护茭为培土护茭;三是改母株移栽为带茭苗定植,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