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研究了17个高赖氨酸玉米(Opaque-2玉米,简称O-2玉米)的数量性状遗传,并应用三倍体模型对籽粒的主要性状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MiNQUE(1)估算方差分量以及预测遗传效应值方法分析了双列杂交试验资料,遗传估算方差结果表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百粒重、赖氨酸含量(Lyscontent)和每粒赖氨酸含量(Lys/Gra)都受母体植株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控制,另外,这些性状都容易受非遗传因素的影响。遗传效应预测值分析表明,籽粒性状上直接效应不明显,最主要效应是母体加、显性效应和细胞质效应,在某些性状上细胞质效应和母体效应方向相反,因此,在育种工作中必须考虑效应的重组,选择适当的杂交组合。在本实验所研究的性状中,只有籽粒百粒重杂种优势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变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  相似文献   

3.
以14份来源于美国和我国的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照完全双列杂交试验设计配制182个杂交组合,连续3 a分析玉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4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性状与配合力的关系,为玉米籽粒优质性状改良和新品种选育提供材料及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4份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182个杂交组合的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在3 a间总体上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籽粒蛋白质、淀粉、脂肪、赖氨酸含量一般配合力(GCA)方差均明显大于特殊配合力(SCA)。籽粒蛋白质、淀粉、赖氨酸含量的遗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淀粉含量遗传力最高,为71.82%,其次为赖氨酸含量(69.74%),脂肪含量最低(42.83%)。4个品质性状GCA在不同自交系间差异均极显著,其中,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和脂肪含量GCA效应值较大,赖氨酸含量GCA效应值较小。LH202、郑A88、PHR55和郑H71为亲本组配的杂交组合的品质性状SCA效应值较大,品质较优。玉米籽粒淀粉含量与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含量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杂交组合4个品质性状分别与父母本GCA效应值之和、SCA效应值呈极显...  相似文献   

4.
甘蔗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亲本组合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6×3不完全双列杂交衍生的18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6个性状的遗传方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结果表明,甘蔗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和锤度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母本对除径外的3个性状的方差加性基因效应作用的结果,根据Gca效应的sca方差评价亲本,认为Co1001,CP67-412,崖71-374、CP72-1210和新台糖1号是大多数性状的优良配合者,CP65-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3个奥帕克-2(O2)玉米和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相互杂交和自交,研究了杂交当代的粒重、籽粒密度和赖氨酸含量的杂交优势表现特点。结果表明,用普通玉米和O2玉米自交系作母本杂交当代粒重较自交有较大优势,并且同类型内杂交优势小于类型间杂交优势;各自交系杂交当代籽粒密度和自交相比优势不大或无优势,只有用普通玉米花粉给O2玉米授粉,杂交当代优势较明显;同类型自交系间杂交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和自交相比无差异或差异不大,用普通玉米花粉给O2玉米授粉,杂交当代赖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相反,可使赖氨酸含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高赖氨酸玉米和高蛋白高赖氨酸玉米(简称双高玉米)4种杂交类型的F1和F2与双亲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双高玉米与双高玉米或双高玉米与高赖氨酸玉米较易组配超亲优势组合;选配双高玉米杂交种以双高玉米×高赖氨酸玉米的组合方式最佳.2)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基因遗传效应复杂,用较高蛋白质含量的亲本作母本有利于提高杂交种的蛋白质含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3个奥帕克-2(O2)玉米3个普通玉米自交系进行相互杂交和自交,研究了杂交当代的粒重、籽粒密度和赖氨酸含量的杂交优势表现特点。结果表明,用普通玉米O2玉米自交系作母本杂交当代粒重较自交有较大优势,并且同类型内杂交优势小于类型间杂交优势;各自交系杂交当代籽粒密度和自交相比优势不大或无优势,只有用普通玉经粉给O2玉米授粉,杂交当代优势较明显;同类型自交系间杂交当代籽粒赖氨酸含量和知交相比无差异或  相似文献   

8.
利用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和5个高赖氨酸玉米自交系,按Grifing方法4模式配制双列杂交组合,分析了杂交F1代籽粒性状的遗传表现和配合力效应。从平均值看,普通玉米较高赖氨酸玉米在籽粒密度、百粒重和穗粒重性状上普遍为高,而籽粒含水量较低。普通玉米和高赖氨酸玉米杂交F1代籽粒性状介于中间,但明显偏向普通玉米。以硬质粒普通玉米作亲本可以改良高赖氨酸玉米籽粒的缺陷。配合力分析表明,同一亲本在不同性状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有很大差异,同一籽粒性状在不同亲本间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有很大差异。籽粒密度和籽粒含水量在遗传上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和百粒重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9.
豌豆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对2个豌豆组合的P1,P2,F1,F2,B1,B2和F3七个世代群体的资料用加性-显性模型和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估算了12个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结果表明:加性效应是所研究性状的一个重要遗传分量,对不同分析模型表现稳定。显性效应对性状遗传的控制组合间变化较大,对不同分析模型较不稳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包括种子直接加性-显性、母体植株加性-显性和环境互作的三倍体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简称种子模型),分析了7个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品种及其半双列杂交F2种子的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7种氨基酸含量的遗传除了天冬氨酸和丙氨酸外均受种子直接基因效应和母体效应的控制,其中谷、组和精氨酸的遗传以种子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效应为主,而甘和酪氨酸以种子直接显性效应为主.天冬和丙氨酸含量主要受控于种子显性效应.此外,精和丙氨酸含量还有较强的直接加性和母体显性与环境互作,而谷、组、甘和酪氨酸有较强的直接显性与环境的互作.谷、组和精氨酸含量的普通遗传率较高,表明在杂交后代对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结果还发现,天冬、谷、组、精和酪氨酸与赖氨酸含量之间有极显著的正向母体加性相关.Ris1508,S-096、紫皮大麦和苏啤1号的这几种氨基酸含量较高,是改良它们的较好母本材料  相似文献   

11.
以8个玉米自交系按n(n-1)/2双列杂交与世代平均数设计组配的28个杂交组合的F1,F2,BC1以及BC2世代种子以及亲本自交系为材料,于室内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usflavusLink)。结果表明:玉米对黄曲霉菌的抗性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效应都是重要的。某些组合的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控制抗性的基因显隐性可能因组合的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7×7的双列杂交,对玉米籽粒品质性状进行了遗传研究。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的中亲优势和超高亲优势均为负值,其它品质性状均为正值。所有品质性状的 GCA 和 SCA均方均显著或极显著。蛋白质含量的显性效应略大于加性效应,赖氨酸、赖氨酸/100g 蛋白质、油分含量均以加性效应为主,而淀粉含量则以显性效应为主,且具有一定上位性;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为显性减效,其余为显性增效。分析了相关关系并讨论了品质育种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籽粒品质性状组间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用两个半硬质胚乳奥帕克-2玉米群体(T#-(34)QPMC#-3和陕综5号/O-2C#-0)为试材,采用胚乳硬质度0、1、2、3、4五级分类法,在硬质梯度基础上,探讨了单株赖氨酸产量、籽粒物理性状、营养品质性状的简单相关、典型相关分析,提出了赖氨酸与奥帕克-2主基因及其修饰基因调控体系的关系。结果表明:(1)籽粒物理性状中,硬质度、籽粒密度、百粒重与胚比、百粒体积呈负相关效应;(2)营养品质中,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性状是其核心;(3)籽粒密度(或硬质度)可作为蛋白质品质的间接选择指标;(4)籽粒物理性状、蛋白质品质性状在赖氨酸产量构成中起决定性作用;(5)全籽粒蛋白质品质与胚乳蛋白质品质紧密相关,而与胚蛋白质品质无关,高赖氨酸高油分育种相统一;(6)重视赖氨酸含量、蛋白质品质、百粒重、籽粒密度等性状,对实现半硬质高产优质蛋白玉米育种目标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以二棱大麦(HordeumdistichumL.)甘木二条等7个品种进行7×7半双列杂交,对亲本、F_1和F_2主茎的穗长、每穗粒数、穗密度、千粒重等性状,采用ADAA模型进行遗传分析。遗传方差分量占表现型方差比率的估算表明,只有穗密度有加×加上位性效应,其余均受加性显性效应的作用,基因效应预测值表明6711-28、浙农大3号的后代每穗粒数较多:S-096、紫皮大麦、6711-28后代千粒重较高。杂种优势预测表明,二棱大麦有千粒重增加、穗增长、每穗粒数增多的杂种优势。相关分析表明,穗密度与每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主要来自加性效应。  相似文献   

15.
籼型杂交稻稻米赖氨酸性状的基因型×环境互作效应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包括胚、胚乳、细胞质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以及环境互作效应的种子遗传模型和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籼型杂交稻稻米赖氨酸性状的两年资料。结果表明,除了三倍体胚乳核基因、细胞质基因和二倍体母体核基因的遗传效应可影响赖氨酸含量等性状外,二倍体胚基因效应也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胚基因对赖氨酸指数的影响尤为明显,其次是赖/蛋比值性状,而胚效应对稻米赖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小。胚基因等不同遗传体系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也明显影响着赖氨酸性状的表现。赖氨酸含量和赖氨酸指数是以普通遗传率为主,而赖/蛋比值性状则以互作遗传率为主。赖氨酸含量或赖氨酸指数与赖/蛋比值性状间则存在极显著的胚加性互作相关,赖/蛋比值性状上存在较明显的胚加性相关。赖氨酸含量与赖氨酸指数间的胚效应相关性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5个超甜玉米自交系和4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为亲本,NCⅡ设计采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分析sh2基因及微效多基因对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发芽势的遗传以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及母体加性效应的控制为主;发芽率以直接显性效应、母体效应为主;粒重以直接加性效应、细胞质效应及母体显性效应为主;α-淀粉酶活力,主要受直接显性效应、细胞质效应、母体显性效应控制。对各性状的遗传率分别表明,发芽势的遗  相似文献   

17.
几个名优水稻品种特异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万年贡米、赣优晚、南城麻姑米、井冈红米、油粘子等名优水稻品种的6个特异品质性状按Griffing方法1固定模型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6个性状在组合间均存在着真实的遗传差异,所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及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准,表明本研究中基因的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决定这些性状。其中胚乳淀粉粒径、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赖氨酸含量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另2个性状以非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除游离氨基酸  相似文献   

18.
用浙协2号A等9个籼型不育系和T49等5个籼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研究了杂交籼稻稻米赖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籼稻稻米赖氨酸含量等品质性状的表现,同时受到胚、胚乳和母体植株三套遗传体系的影响,但以胚乳遗传效应为主,胚遗传效应和母体植株遗传效应对这些赖氨酸性状的表现也有较大的作用。籼稻稻米赖氨酸性状间存在较强的遗传相关,在水稻育种可以加以到用。  相似文献   

19.
二棱大麦籽粒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甘木二条等7个二棱大麦品种(HordeumdistichumL.)进行半双列杂交,采用胚乳数量性状世代平均数的遗传模型对1990年1992年的亲本和F_1所结的种子的粒形、粒重、皮壳率等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研究表明,与S-096杂交的组合粒重最高,与甘木二条杂交的组合皮壳率低,与黔浙1号杂交的组合粒重较高、粒形较短园。遗传方差分量的分析结果,粒形、粒重和皮壳率性状主要受基因主效应控制,基因×环境互作效应较弱,控制种子粒长的遗传效应主要是母体加性、显性效应以及种子直接加性效应。粒宽、粒厚、粒重和皮壳率则主要受种子基因的直接显性效应控制,其次是种子直接加性效应。文中还分析了粒形性状与粒重和皮壳率的普通直接遗传率和普通母体遗传率及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甘蔗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亲本组合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6×3不完全双列杂交衍生的18个家系实生苗为材料,估算了6个性状的遗传方差、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效应.结果表明,甘蔗有效茎数、株高、茎径和锤度的遗传主要受加性基因效应的控制,母本对除茎径外的3个性状的方差贡献较大,而丛重和锤重的遗传主要是非加性基因效应作用的结果.根据gca效应和sca方差评价亲本.认为Co1001、CP67-412、崖71-374、CP72-1210和新台糖1号是大多数性状的优良配合者,可作为生产性亲本用于甘蔗杂交育种计划.从性状平均值和sca效应值分析,Co1001×崖71-374、CP65—357×崖71-374、CP67-412×崖71-374、CP72—1210×崖82—96、新台精1号×崖84-153和新台糖10号×崖82-96是同母异父半同胞家系中的优良组合,要继续选配以扩大实生苗群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