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研究了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水稻种子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氮离子注入与叠氮化钠处理相比,M_1代生理损伤轻,诱发的M_2代株高突变频率较高,而叶绿素缺失和抽穗期突变频率则较低。以诱变效率来比较,氮离子注入对叶绿素缺失突变的诱变效率低于叠氮化钠处理,而对株高和抽穗期突变的诱变效率则高于叠氮化钠处理。上述研究结果说明氮离子注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诱变技术用于水稻品种改良实践。  相似文献   

2.
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回顾了氮离子注入水稻机理与效应的6个方面研究结果:1.氮离子注入水稻种胚,引起了种胚表层细胞和内部结构的变化。2.与不同剂量的叠氨化钠和γ射线处理相比,氮离子注入M1代生理损伤轻,M2代株高、抽穗期诱变效率高,但叶绿素缺失突变诱变效率低。3.不同基因型水稻氮离子注入,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存在着基因型间的差异。4.氮离子和叠氮化钠处理虽加剧了生理损伤,但提高了突变频率。5.成熟胚培养时,氮离子注入后出愈率虽略有下降,但改善了愈伤组织的质量,促进了愈伤组织生长,从而提高了分化率和得苗率。6.利用优质早籼903为亲本,氮离子注入后筛选到个别性状和综合性状改变的突变体,个别品系群体已稳定,不久就可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3.
低能离子注入诱变选育盐霉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利勤  苗凤香  顾海科  尚宏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8):13734-13735,13764
[目的]研究N+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同时筛选高产盐霉素的变异菌株。[方法]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白色链霉菌S-11-04菌株进行诱变处理,研究低能氮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菌落形状及产盐霉素能力的影响。[结果]低能氮离子注入对白色链霉菌的诱变效应显著,试验得到了13株盐霉素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其中N3-6菌株经连续传代4次,遗传稳定性较好,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对照提高了41%,发酵生产后平均发酵水平提高了20.5%。[结论]离子注入诱变是获得高产盐霉素突变菌株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实验利用不同剂量的氮离子束注入优良谷子新品种晋谷28号干种子,并与γ射线处理作比较,研究其诱变效应,并以期获得优良变异株。形态学调查结果显示,氮离子注入与γ射线这两种方法均可诱发株高、穗长、穗型等各种农艺性状发生突变,但两种诱变方法的诱变效应存在差异,氮离子束诱发矮秆、早熟等有益性状突变的频率较大,而γ射线辐照诱发的高秆突变频率较大,结果证明等体离子束诱变技术不仅可以促使种子变异,获得穗长、穗型等有益突变体,而且获得的这些变异在后代中是可以遗传的。  相似文献   

5.
分析不同剂量氮离子注入(N+)对小扁豆出苗率及后代遗传变异的影响,初步探索氮离子注入小扁豆的诱变效应,以期获得小扁豆优良变异株。结果表明,2.0×1016,4.0×1016N+/cm2这2个剂量对小扁豆的出苗率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且这2个剂量间差异不显著;6.0×1016,8.0×1016,1.0×1017N+/cm2这3个氮离子注入剂量与小扁豆出苗率呈显著负相关,且3个剂量处理之间及其与对照之间差异显著;N+注入可诱发小扁豆生育期、株高、粒形、粒色等农艺性状发生突变,并且随着N+剂量的加大,变异株率呈现上升的趋势;诱变当代(M1)产生的表型变异在后代是部分遗传的。  相似文献   

6.
孟佑婷  刘桂君  杨素玲  包放 《安徽农业科学》2012,(19):9992-9993,10014
离子注入生物体诱变是人工诱变的新方法,利用其可以获得较高的突变率,扩大突变谱,从而为筛选优良的突变菌株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该研究综述了离子注入诱变微生物的机理、生物学效应和近年来该技术应用于农业微生物诱变改良的实例,同时分析了今后离子注入在农业微生物诱变育种工作中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离子注入微生物的诱变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离子注入对玫瑰黄链霉菌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供试菌的总变异率和正突变率分别为79.43%和26.73%。从正突变菌株中筛选到高产稳定的菌株,在生产上试用效果良好。离子注入是微生物诱变育种的新手段。  相似文献   

8.
采用低能氮离子注入技术诱变选育猴头菇子实体高产菌株.实验确定了以猴头菇原生质体为材料进行低能氮离子注入,离子注入后,原生质体经再生,用菌丝拮抗实验结合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验证菌株确实发生突变,然后分别以菌株的液体发酵菌丝生物量、固体栽培子实体生物转化率为初筛和复筛的指标,经遗传稳定性试验验证,筛选到了一株高产猴头菇菌株AHSWHT7012,其液体发酵生物量、予实体生物转化率分别较对照提高了15.8%和12.5%.试验结果表明:低能氮离子束注入诱变技术用于猴头菇育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离子注入选育枯草芽孢杆菌生防菌B-916高效菌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为进一步提高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生防菌B 916的生长速度和拮抗性能 ,获得生防效果更好的高效菌种 ,利用不同剂量N 对生防菌B 916 ,进行离子注入处理。结果表明 :采用剂量为 1cm2 90× 2 6× 10 13 N 诱变生防菌B 916 ,其存活率最高 ;从诱变效果看 ,离子注入生防菌B 916的最适剂量为 1cm2 15 0× 2 6× 10 13 N ~2 5 0× 2 6× 10 13 N ;生防菌B 916经离子注入获得的突变菌株再次进行离子注入 ,其存活率和诱变效果可明显提高。本研究获得了 13个拮抗能力比生防菌B 916提高 10 %以上且遗传性较稳定的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0.
氮离子注入大豆对M_4代性状遗传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同剂量的氮离子对3个大豆品种的干种子进行注入诱变处理后,对M4代主要农艺性状、生育期和蛋白质含量及脂肪含量的遗传变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结荚高度对同一剂量诱变的敏感性相同,其他农艺性状的诱变敏感性不同;同一品种结荚高度对不同剂量的诱变敏感性相同,其他农艺性状的诱变敏感性不同。离子注入可以显著缩短大豆生育期,不同品种对同一剂量注入诱变的敏感性相同,同一品种对不同剂量的诱变敏感性也相同。离子注入可以对大豆蛋白质含量和脂肪含量有显著的改良,不同品种对同一剂量注入的诱变敏感性不同,同一品种对不同剂量的诱变敏感性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水稻种子的细胞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氮离子注入水稻休眠种子,60Coγ辐照作对比,研究M1代的细胞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可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抑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提高,染色体畸变细胞率呈增加趋势,但高能量(30keV)离子辐照反而出现一饱和状态。离子注入的染色体诱变效应低于γ辐照,但对有丝分裂指数的影响与γ辐照相似。不同品种对不同诱变源的辐射敏感性表现不一致。  相似文献   

12.
用叠氮化钠对苦荞麦种子进行诱变,确定叠氮化钠的最佳诱变剂量和时间,检测诱变后幼苗的生理指标。以晋荞2号种子为材料,用不同浓度梯度(0、0.2、0.4、0.6、0.8、1.0、1.5 mmol/L)的叠氮化钠分别处理4、8、12 h,探讨苦荞麦种子的发芽率和相对发芽率。同时,对幼苗的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叠氮化钠的浓度为0.8 mmol/L、诱变时间为8 h时,苦荞麦种子发芽率为49%,相对发芽率为51.04%,接近半致死浓度。叠氮化钠在低浓度时,苦荞麦叶片的SOD、POD活性均升高,高浓度时,活性则有所下降。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6 mmol/L时,SOD活性达到最大值,当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时,POD活性达到最大值。综合分析可知,叠氮化钠浓度为0.8 mmol/L、处理时间为8 h为最佳诱变组合。  相似文献   

13.
叠氮化钠对豌豆诱变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豌豆种子在蒸溜水中预浸24h 后,放入0.000,0.002、0.020、0.200、2.000 m molL~(-1)叠氮化钠溶液处理24h,研究叠氮化钠对豌豆的诱变效应。试验所用的测定指标包括 M_1代的发芽率、田间出苗率、萌发延滞时间、根长、染色体畸变率、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蔗糖转化酶活性及 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率.试验结果表明:(1)高浓度叠氮化钠溶液(≥0.020mmolL~(-1))降低种子萌发率和田间出苗率,抑制根的生长,延滞种子萌发,抑制酶活性随萌发过程的增高;(2)低浓度叠氮化钠溶液(0.020mmol L~(-1))处理刺激根的生长和酶活性的增高;(3)叠氮化钠有效诱发 M_2代叶绿素缺失突变。所有突变体中,黄绿苗突变体发生频率最高.0.200 mmol L~(-1)叠氮化钠溶液处理,叶绿素缺失突变频率高达50.53%;(4)叠氮化钠不诱发根尖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几年来诱变研究的总结。我们利用γ射线、快中子、热中子和叠氮化钠处理了矮秆齐、早熟三号和佚名三个品种的大麦种子,迄今已得到了8类突变(芒长、株高、穗型、穗部叶绿素缺失、蜡质、抽穗期、不育和裸粒等)18种突变体。研究表明它们大多属于单基因隐性突变,少数属于半显性突变。本文还阐明不同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的诱变谱,隐性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但多见于致死突变,在非致死的形态突变中较少;提出了克服突变基因多效性的几个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该文以俊丰三樱椒为材料,在4℃和25℃下采用不同浓度的叠氮化钠处理辣椒种子,研究不同浓度叠氮化钠与不同温度对辣椒种子萌发的协同效应。结果表明:在0~4.0mmol/L浓度范围内,叠氮化钠抑制辣椒种子萌发和生长,但用5.0mmol/L的叠氮化钠处理辣椒种子时,其发芽率、发芽指数、蛋白质含量等性状都呈上升趋势。4℃低温处理辣椒种子时,以上的这些性状指标都要高于室温(25℃)处理的,说明低温可抑制叠氮化钠的诱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理化诱变筛选抗草甘膦大豆植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应用紫外线和叠氮化钠对大豆种子进行诱变处理,以不同浓度草甘膦进行抗草甘膦大豆植株筛选。在40 m l/L草甘膦筛选条件下,紫外线照射处理(0.5、1、1.5 h)诱变筛选出15粒抗草甘膦大豆种子,叠氮化钠(2.5、5.0、10.0 mmol/L)浸泡处理(1、2、3 h)筛选出9粒抗草甘膦种子;紫外线与叠氮化钠复合诱变筛选出174粒抗草甘膦种子。将所筛选出的发芽种子播种,苗期喷施不同浓度草甘膦,最终筛选出对40 m l/L草甘膦具有抗性的大豆植株。  相似文献   

17.
离体茎尖诱变筛选油菜耐草酸变异体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试验以油菜茎尖的供试材料,分别以叠氮化钠(SA)、甲基磺酸乙酯(EMS)及叠氢化钠与Co^60γ射线复合诱变处理等方法对其进行诱变处理,比较了三种诱变处理方法对油菜茎尖的诱变效果,确定了SA、EMS处理油菜茎尖适宜衣物变剂量。发现经诱变处理,一部分茎尖分生组织再生植株在形态和生理生化上发生了变异。在高浓度的草酸压力下,筛选出耐草酸变异体。  相似文献   

18.
分别利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MNNG)、离子注入3种方法对灰褐链霉菌S1001进行诱变,对突变株的产酶能力进行比较. 结果表明,离子注入诱变具有正变率高(20%)、正变幅度大(40.9%)等优点,对该菌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19.
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寻新的育种手段,解决目前小麦常规育种中普遍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问题以提升育种效率,开展了小麦N离子束注入诱变育种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以N离子不同剂量注入小麦品种连麦6号籽粒进行诱变处理,经过M_1代损伤效应分析,M_2代突变体的分类统计和筛选,M_3代常规系谱法稳定性鉴定,考察了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农艺性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N离子注入对连麦6号的诱变效应在M_1代显著地表现在株高、结实率、抽穗期和成株率上,M_2代的突变率随N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而提高,由低到高3种剂量处理的突变率分别为5.38%、8.98%和11.02%,筛选出的3个超亲变异性状(矮秆多蘖、早熟性、大穗)在M_3代因不同的剂量处理其重复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试验明确了不同剂量的离子注入处理对小麦生理性状影响的变异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20.
分别利用紫外线(UV)、亚硝基胍(MNNG)、离子注入3种方法对灰褐链霉菌S1001进行诱变,对突变株的产酶能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离子注入诱变具有正变率高(20%)、正变幅度大(40.9%)等优点,对该菌是一种较好的诱变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