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激发研究生批判性思维、提升其科学创新能力是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基于对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自然科学领域研究生781份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研究生知识基础、导师学术水平、学术交流和培养资源等因素对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发现良好的学术交流和丰富的培养资源可以促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分别剖析学术交流组分和培养资源组分影响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的程度,并辨析了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异同,探讨促进研究生学术交流的策略,以期推进学术交流资源的平等化进程,全面提升研究生科学研究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2.
研究生综合素质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命题,是新时期社会压力转移对研究生教育的呼唤,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对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对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一是搭建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平台,包括结合研究生特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党员教育考核机制,强化政治理论的引领;利用新媒体平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开展廉洁文化教育,强化研究生廉洁意识。二是搭建学术能力培养平台,包括创建学术演讲大赛平台,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搭建英语口语大赛平台,提高研究生的思辨力和语言应用能力;构建仪器技能培训平台,提高研究生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技术;建设"学术交流超市",实现研究生的自我教育。三是搭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包括创建"职等你来"模拟面试平台,培养研究生的社会适应力;开展丰富多彩的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活动,强化研究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注重专业培养与社会实践和实践教学的结合,提高研究生的学以致用能力;积极推进就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加强研究生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四是搭建人文素质培养平台,包括创办研究生素质拓展学堂,增强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创新研究生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人文素质培养的效果;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提升研究生的文化品位。五是搭建身心素质培养平台,包括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实现全员关心研究生心理健康;创新心理问题倾诉方式,建立全面的研究生心理疏导渠道。实践证明,沈阳农业大学通过积极探索,在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潜心钻研学术的动力增强、人文素质教育实现了量身定做、社会实践实现了品牌化运营。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学术型研究生作为国家的高层次人才,是极其重要的储备力量和智力来源,行之有效的创新培养模式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合高校学术型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有益于提高学术型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有下滑之势,特别是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待加强。该文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分析了影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提出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即从了解科学发展历程的角度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写好文献综述,了解学术前沿;在研究中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建立学术讨论机制和举办学术前沿讲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参与学术交流,开拓国际视野,等等。  相似文献   

5.
强化导师作用 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教育是教育体系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加强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国家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实施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研究生导师首先应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科研创新素质;其次要根据研究生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管理、因材施教;最后应积极探索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教育,把握研究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加强研究生科研基本功的训练。  相似文献   

6.
生命科学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科学领域,需要培养大批高层次创新型的学术人才和应用型专门人才。地方林业院校是我国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力量,但在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创新能力培养有待提升、实践能力培养不足、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度较低等问题。为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探索了生命科学类硕士研究生多元化培养模式,即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导向,在招生选拔、培养方案、课程教学、导师指导、学位考核5大模块中引入多元化机制,科学统筹安排招生选拔、人才培养和学位考核工作。该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为:既充分利用现有师资队伍的资源,又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积极引进外援,注重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抓手,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教学实践证明,该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使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促进了科研与人才培养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有下滑之势。该文认为,学科建设作为高等学校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基本建设,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该文提出,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以林学强势特色学科为依托,加大研究生基础课程的比重,开设特色领域课程,鼓励交叉、新兴学科的发展;在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强化导师队伍的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和老中青教师的集体优势;同时,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搭建研究生科研、学术交流的平台,以全面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森林经理学方向的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培养必备人才的重任。在此背景下,森林经理学作为林学一级学科下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需对“如何为高效、精准的森林经营活动培养掌握必要方法和技术手段的高级专门人才”进行深入思考,并以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为突破口,开展积极探索。根据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建设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的新要求,按照“培养具备较高的学术素养和扎实的专业技能的高水平综合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创新地提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6+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即从导师团队、课程体系、科研平台、实践平台、创新创业平台和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的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六保障”培养机制;从质量监控与评价的目标、决策、实施过程、反馈和跟踪改善等方面入手,构建针对森林经理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从而使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评价等3部分实现了有机结合。在“6+1”培养模式构建过程中,在对森林经理学二级学科的研究方向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索实施了“方向式”导师指导制,并进行了相应的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在“二”路平行设计统筹兼顾专业型研究生和学术型研究生(硕士和博士)培养的前提下,按照融通培养、专业提升、专业实践与创新“三”个培养模块以及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专业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四”个培养阶段搭建了“二三四”森林经理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从科研平台的基础建设、自身建设和项目支撑建设3个层面,构建了以协同创新中心平台、重点实验室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为主,以学科基础实验室平台和校内外合作共建科研平台为辅的科研平台保障模块;此外,还构建了覆盖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实习实训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平台、为研究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新成果转化提供支持的创新创业平台,以及有助于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提高其科研能力、国际交流能力的国际联合培养平台;特别是基于一体化设计构建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使培养评价与培养过程相结合,促进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自我进化。  相似文献   

9.
自主创新人才是企业增强自身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资源,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作为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目前发展得并不完善,在创新及应用能力的培养上还存在许多问题.以机械工程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为例,讨论了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创新应用能力,阐明了创新能力对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性,并对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改革方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0.
林科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博士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博士生培养质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林科博士研究生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林业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通过对3年来中国林科院博士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中国林科院在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林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现代林业创新才人的培养和林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构建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研究生新型培养模式成为现阶段高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慕课、翻转课堂以及讨论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在国内外高校中被逐步采用,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在研究生"天然产物化学"课程建设过程中,以翻转课堂和讨论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融合近年来翻转课堂和讨论式教学的建设经验,构建了"翻转课堂+讨论式"的教学模式。通过为期2年的初期实践检验,证明该模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强化了创新意识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能为其他研究生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农业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农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在对沈阳农业大学2002—2012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逐年降低、就业时间由毕业前移至毕业后、就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就业取向更趋理性化等情况,紧密结合农科院校研究生的实际,提出改善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和建议:全面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读研目标和成长特点,对其实行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培养;搭建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新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施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规划记录写实和评价制度,构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认知培养,发挥导师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农业学科的专业特点和农业行业的实际情况导致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并不容乐观。在对沈阳农业大学2002--2012年硕士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率逐年降低、就业时间由毕业前移至毕业后、就业结构趋于多元化、就业取向更趋理性化等情况,紧密结合农科院校研究生的实际,提出改善农科院校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的措施和建议:全面了解硕士研究生的读研目标和成长特点,对其实行个性化辅导和针对性培养;搭建硕士研究生就业教育新平台,在活动中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施硕士研究生职业发展与规划记录写实和评价制度,构建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体系;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就业认知培养,发挥导师的作用,建立全面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应德国柏林应用科学技术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和法国特瓦鲁大学的邀请,以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刘裕品为团长的“中国研究生教育赴欧洲考察团”于2001年7月对欧洲六国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代表团着重考察了德国、奥地利和法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趋势、学位授权及管理制度、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机制、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专业学位设置及培养模式;同时向国外同行介绍了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并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等双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自2011年起,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强化研究生培养环节管理等一系列措施,在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连续4年的科技数据统计显示,研究生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步成熟与完善,取得了较好的辐射示范效应。学院探索出的适用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对于涉林高校研究生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在校企协同联合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工作中存在着人才培养的效果不明显、"双导师"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研究生的培养"知""行"分离、常出现研究生学习的课程知识与在企业开展的科研实践中需要的知识不匹配的现象。为进一步提升工程类研究生与企业需要人才的匹配度,探讨了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途径:一是加强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内涵建设,强化研究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校企"双导师"队伍的建设;三是通过项目合作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四是实施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具备工程逻辑思维;五是组建研究生创新团队,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六是构建校企联合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教学实践结果表明,"成果导向、创新引领"下的校企协同培养工程类研究生的方式可以取得校企双赢的效果,提升创新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匮乏,导致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基于此,山东农业大学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首次设置了风景园林学专业研究生选修课"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聚焦行业前沿科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课上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方法,课下搭建互动平台;课程考核重视过程学习,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成绩。上述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不但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及良好综合素质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顺应林业行业和林业科学研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基于学科的内涵,开展了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首先,根据林业信息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凝练形成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字林业""林业智能装备与信息控制""CPS技术与林业服务物联网"和"高性能计算与多媒体支撑技术"4个学科研究方向,并明确了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构建了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对学术型、复合型和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内容和实际操作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导师团队指导、加强产学研平台建设、完善奖助学金设置4个方面,对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和创新。最后,结合东北林业大学综合体制改革,从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和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与林业信息工程学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随着博士生规模的快速发展,博士生培养质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求,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面对的重大课题。林科博士研究生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林业创新人才的培养、林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和林业现代化的进程。该文通过对3年来中国林科院博士生培养现状的调查分析,探讨了中国林科院在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以期为提高我国林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参考,从而推动现代林业创新才人的培养和林业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科研平台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目标,推动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科学研究与教育教学深入融合,推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主要阵地。总结"林木育种国家工程实验室"与学科融合发挥的平台育人功能,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提出了多维度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具体思考:坚持需求导向,把握现代种业对林木育种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加强协同创新,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聚焦德育关键环节,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全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