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粳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稻品种吉粳88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氮肥运筹对东北稻区水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秸秆不还田处理相比,秸秆还田降低了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提高了稻米蛋白质含量;与秸秆不还田条件下最佳氮肥运筹处理相比,秸秆还田条件下的最佳氮肥运筹处理产量分别提高7.50%(2018年)和11.63%(2019年);随基肥氮占比的下降,稻米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呈下降趋势,蛋白质含量呈上升趋势。综合来看,在秸秆还田条件下,配以基肥:蘖肥:穗肥为6:3:1的氮肥运筹模式可以保证水稻产量的同时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空育131和垦鉴稻6号为材料,设置3种氮肥施用策略(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4∶2∶1∶2∶1、5∶3∶0∶2∶0、4∶3∶1∶2∶0),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寒地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并提出最佳的施肥策略。结果表明,3种氮肥施用策略中,以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为4∶3∶1∶2∶0处理的产量最高,是寒地水稻高产栽培中较为合理的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2020,(1):33-35
为探索晶两优534的优化施肥模式,在安徽桐城市采用大田试验方法,在相同的氮钾肥施用量下,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晶两优534农艺性状和品质的影响,并总结出合理的施肥模式。结果表明,氮钾肥的施用时间适当后移,对水稻产量增产显著;穗期施用钾肥,整精米率相对较高,并可降低稻米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从而有效改善稻米的品质;在本试验条件下,当氮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8:2和钾肥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既可获得高产,又能有效改善稻米品质。  相似文献   

4.
以水稻品种盐粳456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方法,探讨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确保水稻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茎蘖数达到收获穗数的前提下,氮肥适当后移,增加穗肥的比例,可协调水稻的群体指标,有效控制分蘖高峰期群体茎蘖数,提高茎蘖成穗率与单位面积颖花量;有利于提高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以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的比例。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时,可获得最高单产788.2 kg/667 m2,比5.5∶4.5和7∶3的处理分别增产1.2%和11.9%。  相似文献   

5.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肥运筹对水稻生育、产量及氮磷钾吸收量的影响,探求适宜高产水稻栽培的氮素基蘖穗肥施入比例。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2:5:3的B处理,获得了单产9.78 t/hm2,比A(2:4:4)、C(2:6:2)、D(2:8:0)处理分别增产了0.6%、3.4%和5.6%,其齐穗期群体叶面积指数及高效叶面积率、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干物质产量及齐穗后干物质积累量占籽粒产量百分比、氮磷钾吸收量均较高。因此适宜增加氮素穗肥施入比例有利于水稻产量与氮磷钾吸收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氮肥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产量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不同氮肥施用量与运筹比例对机插水稻武育粳3号产量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机插水稻氮肥用量以纯氮20kg/667m2为宜,运筹比例采用基肥:分蘖肥:穗肥为1∶2∶2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施用应因苗制宜,基蘖肥较多、群体较大、长势较好的选择在倒3 1(促花肥与保花肥使用倒数叶龄,下同)叶龄期施用,基蘖肥较少、群体较小、长势较差的选择在倒4 2或倒5 3叶龄期施用,以提高施氮安全性和利用率。  相似文献   

7.
以滨海稻区代表性水稻品种盐丰47为材料,比较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钵苗机插水稻茎蘖动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光合速率、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仅施用速效肥料的前提下,氮素中基肥、一次蘖肥、二次蘖肥、一次穗肥、二次穗肥比例为40∶12∶18∶16∶14时,盐丰47的收获穗数、叶面积指数、高效叶面积率、有效叶面积率、干物质积累量、收获指数、光合速率较高,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以中稻品种天优3301为材料,设置施用氮肥4种不同的基肥、蘖肥、穗肥比例处理,研究其对中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不同施用比例对中稻天优3301产量影响较大。在施纯N11kg/667m2中等肥力条件下,最优施用方式是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4.5∶3。  相似文献   

9.
《杂交水稻》2015,(6):42-45
以超级稻丰两优香1号为材料,比较研究了3种施氮水平和3种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共9种氮肥运筹对其生长特性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施用水平之内,水稻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超过一定施氮量后增加并不明显,氮素适当后移也有利于产量的提高;氮肥运筹方式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成穗率、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生产特性等有明显影响。施氮量225 kg/hm~2、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的氮肥运筹方式可作为丰两优香1号丰产高效栽培的推荐氮肥运筹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南方双季稻区优质常规粳稻金农香粳1267的适宜氮肥运筹模式,设置6个施氮水平(CK,0;N1,165 kg/hm^2;N_2,210 kg/hm^2;N_3,255 kg/hm^2;N_4,300 kg/hm^2;N_5,345 kg/hm^2),并在N_3水平下设置3个氮肥运筹方式(NT_1,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3叶施用;NT_2,基蘖穗肥比例为4∶2∶4,穗肥于倒4叶、倒2叶分2次等量施用;NT_3,基蘖穗粒肥比例为4∶2∶2∶2,穗肥于倒3叶施用),研究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南方优质常规晚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与N_3处理相比,CK、N_1、N_2、N_4和N_5处理产量分别降低37.1%、8.2%、5.7%、4.9%和10.0%,晚粳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每穗粒数和千粒重的提高;在N_3水平下,NT_3处理产量最高,主要是由于每穗粒数的提高。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晚粳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与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得到改善;在N_3水平下,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和胶稠度均表现为NT_1>NT_2> NT_3,而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则反之。随施氮量的增加,RVA谱特征值中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降低,而消减值、回复值和糊化温度呈增加的趋势;在N_3水平下,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粘度、崩解值和峰值时间均表现为NT_1相似文献   

11.
氮肥施用对旱地秸秆覆盖冬小麦旗叶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旱地保护性耕作小麦水肥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建立合理的氮素管理模式,在渭北旱塬研究了秸秆覆盖下氮肥用量及施用时间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没有显著影响小麦花后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高氮用量明显增加小麦旗叶中丙二醛的累积,加速了旗叶衰老。氮素分次施用有延缓小麦旗叶SPAD值下降从而延缓旗叶衰老的作用,但是没有显著影响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秸秆覆盖较不覆盖显著提高了小麦旗叶的SPAD值、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并延缓了旗叶的衰老,进而提高了灌浆后期籽粒的灌浆速率,有增加千粒重的趋势。小麦籽粒产量变化范围为3 123~3 714kg·hm-2,试验年度氮素调控和秸秆覆盖均没有显著影响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2.
免耕套种与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稻麦两熟条件下,研究了麦田免耕套种水稻与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与移栽稻相比,免耕套种水稻株高较低,单茎叶面积略小,生物量低,但生育后期干物质累积量增加迅速。第1年免耕套种秸秆还田的产量最高,翻耕移栽秸秆还田的产量略高于移栽秸秆不还田的产量,但随着连续免耕时间的延长,第2年免耕套种的产量降低。在单位面积穗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免耕套种水稻每穗实粒数较少,千粒重较高,套种水稻可获得较高产量。水稻免耕套种可明显改善稻米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提高出糙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翻耕移栽秸秆还田也能提高整精米率,降低垩白率和垩白度。水稻免耕套种和秸秆还田可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降低直链淀粉含量,使胶稠度变软,稻米品质变优;而水稻移栽秸秆还田条件下蛋白质含量提高,直链淀粉含量略增,胶稠度变硬,食味品质有变劣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早稻灌浆期淹水对剑叶理化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优998和桂农占为试验材料,盆栽条件下在灌浆期进行2/3淹水和没顶淹水处理(淹水历时0 d、1 d、3 d、5 d和7 d,0 d为对照),对淹水后早稻剑叶理化特性以及产量和品质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灌浆期水稻在1 d~3 d短期2/3和没顶淹水后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淹水5 d~7 d产量下降最为严重。有效穗数下降是淹水导致产量下降的主要因素。相同淹水条件下,两个水稻材料间产量和品质变化差异不显著。灌浆期水稻淹水后水稻剑叶的游离脯氨酸和MDA含量升高,SPAD值和SOD酶活性下降,随淹水深度和持续时间的延长变幅增大。灌浆期淹水后水稻剑叶SPAD值和MDA含量与产量和品质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是反映淹水后水稻产量和品质变化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4.
结实期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籼稻汕优63和粳稻武育粳3号种植于土培池,于始穗期进行0N(0 g/m2)、NN(中氮,4.5 g/m2 )和HN(高氮,9.0 g/m2)3种施氮量处理,于抽穗后7 d至成熟期设置了WW(保持浅水层)、MD(轻度落干,土壤水势保持-25 kPa)和SD(重度落干,土壤水势保持-50 kPa)3种土壤水分处理,研究了结实期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与品质的交互影响。在各施氮水平下,产量、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以MD处理最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以MD处理最低。在0N下,SD处理降低了产量、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在MN或HN下,SD处理的产量、碾磨品质、外观品质和食味品质与WW的差异不显著或显著优于WW。说明土壤水分和氮素营养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互作效应,结实期土壤水势为-25 kPa、粒肥的施氮量为45 kg/hm2,稻米的品质较优、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与米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中熟粳稻扬粳4038为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玉米秸秆还田与实地氮肥管理对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三年(2009—2011)试验结果表明: 1)玉米秸秆还田能提高稻田土壤全氮和有机质含量; 2)在不施氮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产量提高了18.9%~32.0%; 3)在实地氮肥管理模式下,玉米秸秆还田处理较对照施氮量下降了7.4%~16.7%,但产量提高了0.5%~11.0%,氮肥偏生产力提高了18.0%~31.7%; 4)在不施氮或实地氮肥管理条件下,玉米秸秆还田均较对照显著提高了整精米率、最高黏度和崩解值,降低了垩白粒率、垩白度、最终黏度和消减值;玉米秸秆还田对水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无显著影响。在不施氮条件下,与对照相比,玉米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中蛋白质含量。上述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还田有利于培肥土壤,采用实地氮肥管理将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水稻施氮量,提高产量和改善米质。  相似文献   

16.
以水稻品种准两优527和Ⅱ优162为材料,研究了开花期水分胁迫对其生长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下,千粒重和结实率显著下降,导致单株产量降低,同时株高降低、叶面积减小、叶绿素含量降低;水分胁迫后,稻米的整精米率降低,垩白度和垩白粒率上升,蛋白质含量增加,直链淀粉含量下降,其中,整精米率受到的影响最大。因此,水稻开花期田间保持适宜的水分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不同地力和施氮水平下水稻叶片SPAD值及产量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Q优6号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地力条件下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叶片SPAD值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产量与表观供氮量存在极显著的曲线相关,且当表观供氮量在575.27 kg/hm~2时,Q优6号产量较高;不同处理下各生育时期SPAD值大小顺序为抽穗期拔节期成熟期,且差异主要表现在抽穗期和成熟期;拔节期和抽穗期不同地力和施氮水平下水稻冠层4张叶片各自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顶3叶和顶4叶上,可以利用两者的SPAD值作为参数进行氮素营养诊断;SPAD值与表观供氮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且采用SPAD_(L3×L4/mean)进行拟合时效果更好,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获取水稻叶片SPAD值次级指标可以实现对田块速效氮含量的估计。  相似文献   

18.
以常规粳稻品种9325为材料,研究了大田条件下不同灌溉方式和氮素水平对水稻氮素利用及稻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节水灌溉显著降低了单位面积有效穗数、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以及胶稠度,提高了垩白性状指标和直链淀粉含量,中高氮水平对产量影响不显著;同一灌溉方式下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稻米整精米率、粗蛋白含量、垩白米率及垩白度,增加了胶稠度,减少了直链淀粉含量。节水灌溉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素运转效率提高,氮素产谷效率则对水分反应不敏感;施氮量增加,水稻氮素积累总量及氮素转运效率与施氮量呈单峰曲线关系,随施氮量提高,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氮素产谷效率及氮素收获指数下降。  相似文献   

19.
灌浆期干旱胁迫对水稻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灌浆期干旱对不同类型水稻叶片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为干旱气候条件下水稻栽培提供参考。方法 以节水抗旱稻旱优113和普通杂交稻扬两优6号(YLY6)为材料,设置传统淹水灌溉、灌浆期干旱胁迫两个处理,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及产量构成、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营养品质)、干物质生产及分配、叶片生理活性(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和光合速率)等。结果 与传统淹水灌溉相比,灌浆期干旱胁迫下水稻叶片水势、气叶温差均显著下降,最终导致叶片光合速率降低;但是在复水后2~15 d,叶片的各生理指标可以得到恢复,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变化,产量的稳定主要得益于前期充足的干物质积累使籽粒充分灌浆,结实率显著升高;稻米的碾磨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但扬两优6号的外观品质显著降低,却改善了旱优113的外观品质。同时,蛋白质含量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稻米营养品质。结论 水稻灌浆期适度干旱可以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改善稻米品质。因此,适当在生育后期阶段减少水分的投入,不仅可节约农业用水,稳定籽粒产量,还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